《由《我在美丽的日本》来看日本文学中的自然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我在美丽的日本》来看日本文学中的自然美.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由我在美丽的日本来看日本文学中的自然美摘要: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讲演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日本 的传统美,其中包括他对日本文学中的自然美的精彩阐释。本文试图以 这个讲演为基础来阐释日本文学中的自然美。关键词:川端康成;日本文学;自然;美日本文学中经常出现的花、月等不仅仅只是自然风物,它们传达了作者 的哲理性思考。来看古僧良宽的一首绝命诗:若问留何在人间,春花 秋叶山杜鹃。他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留给人间的,自己死后自然界 依然会美丽如初,能够留下的就只有这一具残骸。川端康成认为这首诗 传达了日本的精髓,对于这样只需寥寥数语将常见的事物和普通的词汇 罗列、重叠起来的短诗,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其中的奥
2、秘呢?实际上它包 含了日本人的无常观在里面。换句话说,通过这些自然界的一草一木, 作者认识到了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已,生死都是自然规律,人类也 和花草一样生死都是无法预料的。这就是无常思想,他又将人与自然视 为一体,希望死后可以和花一样回归自然。如川端康成所说,这里我们 可以听到良宽一心向佛的心声。日本文学中出现的自然风物不但传达无 常思想,通过雪、月、花这种四季的轮回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探 讨及对宗教的虔诚。心境无边生光辉,明月疑之是月光。被称为月 亮诗人的明惠上人与月光浑然一体,赏月之我即是月,被赏之月即是 我。对于黎明前坐在昏暗的禅堂里思索参禅作者那种清澈心境,我 们该如何理解呢?
3、鸭长明在方丈记发心集里的一段话或许可以给我 们以启示。当我看到花开花落而感动时,当我见月出月落而深思之时, 就会感到内心变得澄澈,脱去了尘世的污染,自然而然地醒悟了生灭之理, 消除了对名利的执念。这就是解脱的开始。(三木人校注、新潮社、 1978年、275 M )也就是说,自然界的飞花落叶都会引起诗人对宗教 皈依的情愫。正因为自然风物具有清澄我心的魅力,所以在文学作品中 才不可或缺。到中世,佛和道的价值观相偏离,人们出于审美心理而注 重与自然界之间的精神交流。松尾芭蕉晚年在他的笈小文里这样说:西行的和歌、宗祗的连歌、雪舟的绘画、利休的茶道中,有一物贯通 之,即风雅,随造化、与四时为友。西行、宗
4、祗、雪舟、利休都是各 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就是因为重视与自然的心灵沟通而获得成功的。 这种文化是与自然界分不开的,支持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理念基础 的就是人与自然的交流。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川端康成所言就和松尾芭蕉的这种理论有相同 之处。古人都通过插花而悟道,就是受禅宗的影响,由此也唤醒了日 本人的美的心灵。而且,在我在美丽的日本的结尾指出,道元的 和歌在歌颂四季的同时,是和禅宗相同的。在日本,山川树木,自然 界的所有物体都是有和人类一样的感情的,日本人有将它们用做表达美 意识的传统理念。川端康成还坦言自己的作品就有这种倾向。所谓山 水这个词,指的是山和水,即自然的景色,山水画,也就是风景画
5、。从 庭园等的意义,又引申出古雅幽静或闲寂简朴的情趣。但是崇 尚和敬清寂的茶道所敬重的古雅、闲寂,当然是指潜在内心底 里的丰富情趣,极其狭窄、简朴的茶室反而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 致。要使人觉得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利休也曾说过:盛开的花不能 用作插花。所以,现今的日本茶道,在茶室的壁龛里,仍然只插一朵花, 而且多半是含苞待放的。正是有对自然的如此深刻的理解才形成了川 端康成文学的独特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将幻想的感觉、幽情的哀伤、 玄妙的余韵,这种日本传统美的文学特色尽情揽入。川端康成从自然美 学观出发,在描写具体、细致、纤巧,并抹上更浓重更细腻的主观感情 色调。他写自然事物注重内在的气韵
6、,在其上发现自然事物的美的存在。 并将自然与人的感情、与民族精神文化发生联系,使然事物充满着人的 灵气。这种自然的人化艺术传统,在雪国中表现明显。岛村与驹子 的三次相会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走向终结,到了落叶飘零,寒风萧瑟的 季节,他们的炽热恋情也归于沉寂。贯穿于小说的景物描写无不与主人 公的情感纠葛相吻合。这个也是日本文学的一个传统,日本文坛有句名 言就是雪月花时最怀友。十二世纪镰仓前期明惠上人咏月到看月 变为月,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曾举明慧三首俳句,第一首俳 句日:冬月拨云相伴随,更怜风雪浸月身。有狼凄嗥之夜,明惠上 人与月多次邂逅,觉得有月相伴而不会害怕便吟曰:山头月落我随前, 夜夜愿陪尔
7、共眠。俳僧心境已然透彻清澈,仿佛自己与月光浑然合一, 自己与月共眠。甚至以为月怀疑他是蟾光,于是又吟一首:心境无边 光灿灿,明月疑我是蟾光。这种看月变为月的心物融合可谓到达 无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由此大可看出日本 文学的自然观的特点:不是直观而是靠情绪、靠想象力去感受自然。而 残月、花蕾、花落实潜藏着一种爱惜的哀愁情绪,这样会增加美感,借 以表现诗韵和余情。日本的散文世界更是与四季自然风物分不开的,其 中平安时代中期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镰仓时代吉田兼好的徒然草 被公认为日本散文文学的双璧,他们对四季自然变化表现了极其纤细和 多彩的感受性。枕草子以宫中的生活为中心既写情意的生活
8、也写四 季的情趣,是通过静态捕捉四季的自然,是情意与景物浑然相融。兼好 则摆脱静止的形式,在徒然草里以冬热爰形式描绘四季自然风物, 使叙景富有飞跃性,从四季自然不断变化中展现美,书中有这样一段精 彩的描述:暮春消失为夏,夏尽非秋必至。春分已催夏,夏时已孕育 着秋的气息,秋至迅即转寒冷,十月小春天气,草变青,梅也结蕾。 树叶的飘零,非旧叶先落而后长新叶,是旧叶忍受不了新叶自下的萌动 而凋落。日本文学尤其是俳句,对小小的季物便可唤起深刻的季节感和 自然的感情,并产生强烈的创作动机,这是世界文学上罕见的现象。川 端康成特别推崇的日本两部古典名著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和清少纳 言的枕草子,这些作品川端少年
9、便深入读过,日本古典的文学的传 统对自然风物的变化非常敏感,四季更替、花开花落、秋雨冬雪在日本 的俳句中一再咏叹,并带上作者主观的感受,川端也受其影响,并在他 的文学中将其继承下来。伊豆的舞女中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也继承了 这种传统。文中对雨的描写、对伊豆半岛自然风景的描写,都打上了作 者主观的烙印并为文章中的这种朦胧感觉服务,创作了独特的日本式意 境。之后的名作雪国、千纸鹤、古都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1968年12月10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 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在评价川端的三部获奖作品时说:川端先生 热爰纤细的美,并且赞赏那种洋溢着悲哀情调的象征性语言,用它来表 现自然的的生命和人的宿命的存在。在授奖辞中又说:川端先生, 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小说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的确,这是对川端康成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