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汇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汇编.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结构】知识点一、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2.概况(1)爆发:1929 年 10 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2)表现: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农民大量破产,失业人数剧增。(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3.胡佛政府的应对(1)对策 前期: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大幅度提高关税。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
2、、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投资。(2)结果: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生活困苦,竞选总统连任失败。4.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5.影响(1)社会危机加深:这场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2)国际关系恶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3)加强殖民掠夺: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
3、,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4)“自由放任”失败: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不断恶化,社会矛盾尖锐。知识点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胡佛的失败: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使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2)人民的呼声: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能够迅速摆脱经济危机。(3)罗斯福的当选:1933 年,罗斯福誓言实行新政,赢得选民的信任,成功当选。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2)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3.特点: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4.影响(1)渡过危机:新政对美国渡过经济大危机起到了重大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2)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5.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1)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
5、国家干预经济。(2)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3)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借鉴。(4)新的起点: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2.评价(多元史观)(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缓解了社会紧张局
6、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其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知识点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背景: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2.表现(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
7、福利主义政策。3.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4.影响(1)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2)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三)美国的“新经济”1.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概念提出:20 世纪 90 年代初。3.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5.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 年的持续增长。6.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
8、变,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四)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凯恩斯主义特征(二战后)(1)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2)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3)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货币主义(20 世纪 80 年代):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3.经济自由主义(20 世纪 90 年代):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五)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2.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3.措施(1)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2)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全面指导和调节社会经济。4.结果(1)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
9、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2)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六)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1.建立:1949 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2.特征(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3.内容(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2)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3)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4.结果: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七)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2.形成: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10、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3.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4.结果(1)1987 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泡沫经济”,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八)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1.新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
11、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2.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教材知识延伸】1.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教训:(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2)政府要居安思危,适时调整
12、内部机制和政策。(3)各国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2.蓝鹰计划 为保证 全国工业复兴法 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意寓罗斯福新政振兴美国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政策。3.“炉边谈话”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实情,避免恐慌,就每周通过无线电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用平和的声音向他们介绍政府已经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
13、有什么需要做。罗斯福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渡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4.从多角度认识“福利国家”(1)概念:“福利国家”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2)形成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3)形成过程: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
14、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4)主要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5)实质: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6)影响:“福利国家”的政策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经济发展缓慢,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5.6.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伴随工业革命展开出现的经济思想。以 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为代表,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发对国家对经济
15、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此经济思想长期成为欧美资本主义的主流思想,大大推动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20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 70 年代面对“滞涨”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
16、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罗斯福新政是典型代表,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一些投资大、风险大、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包括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新中国初期都曾实行过,不影响政权的性质,反而有利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进而巩固政权。【本节重点归纳】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17、(1)背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表现:罗斯福新政 措施:整顿财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行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加强社会立法。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影响 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间接影响: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自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
18、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及评价(1)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20 世纪 5060 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 世纪 70 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第三产业得到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2)评价: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升发展时期。【图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