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试卷.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23 课愚公移山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提出)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C.惧其不已也(已经)D.寒暑易节(交换)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止有剩骨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乘奔御风 D.方七百里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4.文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似愚而智,
2、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B.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C.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D.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二、填空题 5.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聚室而谋曰_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_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 惧其不已也_ 6.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始一“反”焉_ 甚矣,汝之不惠_ 河曲智臾亡以应_ 一厝朔东_ 7.愚公移山选自_,体裁是_,本成语故事说明了_的道理。作者_,名_,郑国人,战国前期_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三
3、、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惩山北之塞_ 杂然相许_ 寒暑易节_ 甚矣,汝之不惠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请比较文中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看法,说说其不同之处。(4)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5、”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叠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
6、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注】治:修建。颠踬(zh):跌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止,息。(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 固不可彻_ 河曲智叟亡以应_ 公遂止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或曰:“土可叠山。”公善之,欲行。(3)【甲】文中写山的险峻、智叟的阻止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请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
7、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年且九十_ 方磨铁杵_ 始一反焉_ 媪自言姓武_(2)【甲】文中下列几组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3)翻译下面的句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4
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移山的目的是“_”。(用原文回答)(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二、填空题 5.【答案】家;指草木;即使;穷尽;停止 6.【答案】“反”同“返”,往返;“惠”同“慧”,聪明;“亡”同“无”,没有;“厝”同“措”放置 7.【答案】列子;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10、列子;寇;道 三、文言文阅读 8.【答案】(1)苦于;赞同;更替;严重(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担心什么挖不平呢?(3)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
11、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4)可谈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就事论事,谈愚公的不知变通。9.【答案】(1)用箕畚(装土石);改变;同“无”,没有;于是,就(2)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草木都铲除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这个方法去做。(3)写山的险峻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写智叟的阻止反衬出愚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4)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10.【答案】(1)将近;正在;同“返”,往返;说(2)D(3)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5)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6)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等。(7)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8)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