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吊应急救援预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车吊应急救援预案.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目 录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2 随车吊参数 3.3 救援资源 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随车吊的概况与安全状况 4。2 随车吊危险分析和辨识 4。3 发生事故的灾害后果预测 5 预警和预防机制 5。1 预警机制 5.2 重点设备日常监控措施 5。3 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 5。4 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 6 应急响应 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2 随车吊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 6。3
2、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6。4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6。5 事故监控措施 6.6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6。7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2 6。8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9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10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6。11 现场恢复 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7。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 7.2 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 7.3 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 7.4 以下情况立即请求外部支援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8。3 应急队伍保障 8。4 其他
3、保障 9 事故调查 9.1 事故现场的保护 9.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9。3 情况调查 9。4 资料调查 9。5 现场调查 3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随车吊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随车吊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应急预案。
4、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随车吊设备。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乘客伤亡和财产损失。1。4。2 相互协作,积极应对。随车吊使用管理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协同随车吊维修保养单位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配合注意事项,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以便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地采取正确措施,有效应对。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
5、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单位、部门和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4 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
6、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现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2.2.1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主要职责 (1)组织制订随车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
7、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7)随车吊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2。2 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1)对随车吊事故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随时上报指挥部.5(2)传达和落实指挥部的指令和安排,保证现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3)协调现场救援各职能组工作,按预案程序实施救援。2。2.3 警戒保卫组的主要职责(1)做好现场保护和警戒工作,在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安全进行的前提下应尽量保护现场.(2)协助疏散和撤离事故现
8、场周边危险区域无关人员。(3)维持救援现场秩序,保证救援通道畅通。2。2.4 抢险救灾组的主要职责(1)将受伤人员撤离危险区域.(2)采取有关措施切断事故发展链条,遏制事故的恶化和扩大。(3)负责随车吊的紧急抢修和应急设备的监测等。2.2。5 医疗救护组的主要职责 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通知相关医疗部门或送往医院。2.2。6 后勤保障组的主要职责(1)负责后勤物资的供应,包括应急救援保障、设备技术资料、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通信设备及资金等。(2)提供现场后勤保障服务。2.2。7 通信联络组的主要职责(1)负责现场通信、宣传及对受影响人员进行安抚。(2)负责保障现场指挥人员与各职能组之间的
9、联络畅通。2.2。8 善后工作组的主要职责(1)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和善后处理。(2)负责财产损失清理和保险索赔事务以及设备的修理和处置。(3)负责善后恢复正常生产的相关工作.2.2.9 其他相关操作的主要职责 使用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要求中的其他相关操作岗位人员提出具体的职责要求。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 随车吊参数 6 设备注册代码:规格型号:工 作 级别:额定起重量:(t)高 度:(m)制 造 单 位:产品编号:用户编号:3。2 救援资源 3.2.1 不同类别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类型(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供应)、具体数量及保障措施。3。2.1.1 应急人员
10、 包括:(1)专业维修人员;(2)医疗服务人员;(3)保安人员;(4)物资信息管理人员:(5)综合应急抢险人员。3。2.1.2 应急设备(1)营救设备:救援服务车、液压升降平台、安全绳、叉车、汽车式起重机、气割设备、金属切割机、液压扩张器、千斤顶、手拉葫芦、便携式照明灯、撬杆和其他常用工具等。(2)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3)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4)消防设备:消防栓、泡沫灭火器、砂土等。(5)警示标志:各种警示牌、警戒线等。(6)医疗设备:救护车、担架、止血带、夹板、氧气、急救箱等。(7)文件资料:随车
11、吊使用维修说明书、使用维修记录、整机及主要零部件图、电气原理图及敷线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等.3。2。1.3 应急资金和物资供应。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必须保证应急救援时资金和物资的及时供应。3.2。2 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随车吊的概况与安全状况 7 4。1.1 随车吊的概况。包括设备使用地点、使用环境、使用年限、完好状况及安全责任人等.4.1。2 随车吊安全状况。4.1。2。1 安全保护装置状况:包括(1)限制起重载荷量的装置,如超载限制器;(2)安全装置,如联锁保护装置、缓冲器、安全钩等的型
12、号、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4。1。2。2 主要受力构件状况:包括主梁、端梁、支腿等的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4。1。2.3 主要零部件安全状况:包括吊钩、卷筒、滑轮、联轴器、齿轮、制动器、减速器、轴承、运行机构、电机、控制器等的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4.1。2.4 灾害事故及损坏情况记录:以前曾发生事故的结构、机构及部件等的损坏和维修情况等.4.2 随车吊危险分析和辨识 4.2.1 机械部分故障及其原因分析。4.2。2 电器设备故障及其原因分析.4。2。3 随车吊伤害事故及原因分析。随车吊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倒塌、折断、倾覆、触电、撞
13、击等,占全部起重机伤害事故的 87%,尤其以吊物坠落、挤压碰撞事故最为突出,约占 64%。每一种事故都与其环境有关,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设备缺陷造成的,或人和设备双重因素造成的。4.2.3.1 碰撞挤压事故(1)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2)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
14、倾倒碰砸人。8(3)在指挥或检修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在贸然启动时挤压碰人.(4)在巡检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构)筑物之间(如站在桥式起重机大车运行轨道上或站在巡检人行通道上),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发生此种情况原因:大部份在桥式起重机检修作业中,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作业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将起重机固定在大车运行区间的装置),司机贸然启动起重
15、机挤压碰撞人。4。2.3.2 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吊物或吊具坠落是起重伤害中数量较多的一种。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吊具、索具(如钢丝绳)有缺陷或选择不当,绑挂方法不当,司机操作不规范,过卷扬,起升、超载限制器失灵等原因造成。4。2。3.3 随车吊倾翻、折断、倒塌事故 机体倾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夹轨器失效;没有防风锚定装置或其不可靠;超载,支护不当,在基础不稳固状态下起吊重物,或负载转弯、超速运行等。折断倒塌事故包括结构折断和零部件折断,如主梁或支腿折断等,这种事故主要是由于超载、机构及零部件的缺陷、违章操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4。2。3.4 触电事故 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露天作业碰
16、触高压线路、司机碰触滑触线、电气设施漏电或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等原因造成.4。3 发生事故的灾害后果预测 企业应对自身随车吊的安全状况进行实际评价并应对灾害影响的地理范围和人口数量等因素予以考虑.4。3。1 碰撞挤压事故 有关作业人员伤害。9 4。3.2 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 吊物或吊具坠落砸伤作业人员,吊运危险物品时还有危险品对作业人员或周边群众及环境的危害。4.3.3 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事故 司机受伤,同时危害附近作业人员和其他设备。4。3.4 触电事故 司机或操作人员受伤,同时可能伤害周围其他人员.5 预警和预防机制 5.1 预警机制 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17、当随车吊突发事故时,现场责任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人,并根据指挥人员指令发出预警警报,进入预警程序。5。2 重点设备日常监控措施 5。2.1 随车吊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5.2.2 设专门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5。2.3 定期分析随车吊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5.2。4 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5.2。5 企业日常检查制度(对应起重机械主要故障及原因进行检查、维修);检验及测试用主要仪器设备。5.2。6 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在日常巡检中对主要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机械结构件、重要零部件的安全状况及环境情况(如风速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排除故障。5.2。7
18、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危险辨识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教育,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5.3 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 对设备的故障,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5.4 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如事态的发展超出控制能力,应按预案要求,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请求支援或由政府启动更高级别预警。6 应急响应 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10 随车吊发生事故后,现场操作或作业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随车吊班组长,班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现场确认并向应急援救指挥部报告情况(发生事故的随车吊的型号、参数、位置、事故程度、大致损失情况等).6。2 随车吊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
19、置 随车吊发生危险状态时,第一响应,按应急报告程序将危险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置。6.2.1 事故(隐患)现象发现初期时的应急处置 企业可根据现场实际出现的事故(隐患)现象,参照各自设备维修使用说明书中的故障排除和紧急情况处置条款执行,以切断事故发展的链条,使突发危险从事故的临界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应根据事件类型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切断危险电源、转移或阻挡坠落的物料伤人、受威胁人员的撤离、现场隔离等。6。2.2 随车吊倾翻、折断、倒塌(1)现场警戒和隔离 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0、(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5)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
21、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11 6.2。3 随车吊碰撞挤压 随车吊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后勤保障组采取防护措施。(2)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护和运送伤员。6.2。4 随车吊触电(1)抢险救灾组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如未断开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2)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
22、员。(3)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6.2。5 随车吊吊具或吊物伤人(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组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通信联络组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警戒保卫组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4)由抢险救灾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5)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6)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
23、)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注意着火的油和熔融状态下的钢(铁)水禁止用水来灭火.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12(7)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6。3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随车吊组长接到事故报警后,先初步评价和确认事故的地点
24、、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事故类型,并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人员,指挥人员根据报告的信息结合随车吊施工使用情况、安全运行状况、自然环境等情况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估确认,做出应急反应。第一,确认现场应急救援程序是否立即实施;第二,根据随车吊事故的实际情况和现场的人力、物力资源情况采取应急救援措施;第三,根据事故的范围、损失情况及发展状况决定上报应急救援总指挥,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报告情况决定启动随车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决定上报上级部门,是否要求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援。6。4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后,在企业自身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25、、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的有关部门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接到报警后,在作好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的同时应按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等有关规定,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状、伤亡数量、损失情况及危险扩大趋势,是否需要外部救援等情况及时上报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当地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中心,必要时启动地市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共同抢险和应急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6。5 事故监控措施 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事故监控由现场指挥部具体实施。(1)安排专人随时
26、监控随车吊事故现场(整机及构件的稳定情况、金属结构的变形及危险部位的变化、坠落吊物的稳定性、伤员抢 13 救的进度等)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判断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无进一步扩大的危险.(2)收集随车吊原始资料,根据现场状况分析和认定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对人员伤亡及物品损失情况进行汇总上报.6。6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6.6.1 启动条件 对随车吊事故现场危险程度进行快速预测,对可能扩大的危险和发生整机倒塌或吊物坠落引发受害区域危险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低温、腐蚀等物质)连锁反应,危及区域内的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时,应急指挥部应报请应急救援总指挥,确定是否实施人员疏
27、散和安置。6.6。2 疏散与安置原则(1)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疏散,就近安置.(2)提供必要的物资条件,保障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3)统一指挥,迅速行动.6。6.3 措施(1)明确疏散路线和安置人员名单、数量、地点。(2)应急指挥部组织和帮助疏散和安置.(3)检查落实安置人员生活、安全等状况。(4)根据救援工作的进度决定安置人员的回位.6。7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1)事故现场警戒区域说明(警示标志和告示)。(2)交通管制要求、路线、时间、通行人员证件。(3)警戒期
28、间有关问题的处理(救援队伍通行、救援物资运输、有关人员疏散等)。6。8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1)现场医疗组的工作规定和分工。(2)伤员的现场紧急医护处置措施.14(3)伤员送出或医疗部门救护车接诊的交接办法(包括伤员医疗救护情况的交接)。6.9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9。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6。9。2 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根据随车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救援人员一般应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绝缘鞋、防砸鞋、安全绳、防护镜、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设施。6.9.3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1)触电:切断电源,迅速
29、用绝缘物移开漏(导)电物体。(2)挤压碰撞、吊具(物)坠落砸伤:用支撑物挡住挤压物防止继续压紧,对人体重要部位进行防压保护。(3)火灾、有害介质环境:迅速佩带专业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行,向上风口方向撤离危害环境。(4)其他互救措施:如人工呼吸等。6。10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6。10。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6。10.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6。11 现场恢复 6。11.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6.11.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6.11。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6.11。4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
30、措施 7.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1)用力矩扳手检查高强度联结螺栓的松动情况,防止整机倾翻、构件倒塌等.(2)用接地电阻测量仪、兆欧表,测量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预防漏电、触电事故。(3)用万用表,检测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防止控制系统失灵。7。2 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 15(1)消防设备:各类灭火器、砂土。(2)医疗救护设备:救护车、止血带、单架、夹板、氧气瓶等。(3)通信设备:电话、对讲机、手机、传真机等.(4)工装设备:流动式起重机、叉车、高空作业车,电焊机、气割机、电动砂轮切割机等。(5)个人防护设备:安全绳、安全带、劳保鞋、护目镜、防毒面具、
31、防护服等。(6)随车吊备用宜损零部件:螺栓、钢丝绳、槽钢、工字钢、钢管、沙袋、楔块、压板、安全保护装置等。(7)其他设备:各类通用工具、应急灯等。7。3 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 7。3。1 随车吊倾翻、折断、倒塌(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在事故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并维持秩序,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2)通知现场人员撤离.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和撤离.(3)紧急抢险救援。先切断受影响区域内的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
32、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同时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被压情况,用相应的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伤员的倒塌物体,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4)抢救伤员.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7.3。2 随车吊碰撞挤压作业人员(1)司机: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防止发生进一步挤压碰撞。(2)应急抢险救援人员:采取必要的抬升、切割、顶开设备将碰撞挤压伤者的吊具、吊物等移开实施救援,同时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吊物或吊具。16(3)医疗救护组人员: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7。3.3 随车吊漏电、触电(1)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立即切断起重机的总电源,用绝缘物将带电体从伤
33、员身边移开。(2)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紧急救护伤员,使伤员恢复呼吸。7.3。4 随车吊吊具或吊物伤人(1)现场警戒和隔离人员.在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并维持秩序,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畅通.(2)通知现场人员撤离.立即用广播、话筒等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进行撤离和疏散.(3)紧急抢险救援。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吊物、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立即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同时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被压情况,用相应的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
34、伤员的吊物(具),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4)抢救伤员。用止血带、夹板等进行紧急现场抢救,防止伤员过量出血.7。4 以下情况立即请求外部支援 对因为危险吊物倾翻或泄漏无法灭火或控制事态时,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请求(外部支援)消防部门,用专业的消防和防化设备扑救,同时可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启动上级应急方案,疏散受威胁人群。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8。1.1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8。1.2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17 8。1.3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 24 小时畅通。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35、8。2.1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8.2.2 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8.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8。4 其他保障 8。4。1 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起重机械、机电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信息。8.4。2 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8。4。3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9 事故调查 9.1 事故现场的保护(1)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故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
36、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随车吊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2)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9。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9.2。1 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9.2.2 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9。2.3 确定事故调查内容。9。2。4 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9。2.5 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9.2。6 对责任者提
37、出处理建议。18 9.2。7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9。2.8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9。3 情况调查 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2)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9。4 资料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随车吊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
38、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1)随车吊的生产档案资料.随车吊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随车吊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维修质量情况,并对随车吊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2)随车吊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3)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随车吊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9。5 现场调查 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9.5.1 事故现场
39、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随车吊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边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9.5。2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 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19 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9.5。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9。5。4 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2)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3)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4)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9.5.5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的调查。(1)安全保护装置。主要包括:缓冲器、制动器、过卷扬限制器、行程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等。(2)事故涉及的随车吊的附属设备(施)。9。5.6 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9。5。7 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