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编排意图与教学策略探析.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554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读课文编排意图与教学策略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读课文编排意图与教学策略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读课文编排意图与教学策略探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读课文编排意图与教学策略探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读课文编排意图与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汤汝昭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9 年第 03 期 一、概述:自读课文与阅读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摆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之首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实际生活所需要的四大基本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根据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体例和特点分析,不难发现阅读和写作俨然构成了教材的主体,特别是其“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更加稳固了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由此可知,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课文,总体上设置成三种类型,即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部

2、分(其中包括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阅读),那么教科书中关于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有哪些特点,该如何高效开展自读课文的教学,这是笔者此文探讨的主要问题。首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编排大致是: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内古文诗词、写作、名著导读或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很显然,自读课文在整册教科书中的位置居前,紧跟教读课文,虽篇幅设置有限,但单元分布力求均衡,它上承课内阅读,下启课外阅读,其存在价值和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自读课文教学不够重视,或是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育自学,或是挑选关于考试需知内容蜻蜓点水式略过,或是把自读课文当作教读课文一样精讲精析,这都

3、没有使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质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落地生根”。长此以往,自读课文在教科书中的价值、作用和地位实在令人堪忧!其次,笔者认为教师开展自读课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形式灵活多样,还要重视其设计特色和特殊功能。因为自读课文不同于一般的教读课文,它在内容主题上不但紧扣单元主题,而且还充当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及沟通的桥梁。另外,它的助学系统安排了除注释、语文常识以外的各类旁批和阅读提示,这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实践的难度,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精读课文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的“试验田”,而自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方法的“操练场”,怎样使学生在“操练场”上有效地运用所学方法

4、,这是教师教学自读课文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导学案形式驱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读习惯与意识。所以,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大胆摸索,敢于尝试创新,善于总结经验,把自读课文教出特色、体现价值。最后,笔者认为研究自读课文的设计特色和探讨其教学展开策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对自读课文的编排特点与设计意图有着正确清晰的认识,语文教学工作才能找到新的教学突破口,创造性地设计出高效且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探究、自我提升。二、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编排意图释析 自读,顾名思义,

5、即是学生自主阅读,强调“读”的主体是学生。那么,自读课文教学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教师应摆正自己在其整个过程中的引导地位,不能随意“缺席”,尤其要重视学习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保驾护航”,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强自主阅读的自信心。1.自读课文的地位与意义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编排既有它的科学性,也有它的实践性。在教读课文之后紧跟自读课文这一板块,对于学生而言,意在帮助其扩展阅读视野,巩固教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锻炼且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近期目标是帮

6、助教师巩固教学成果,把握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长远来看,则是引导教师关注自读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教师教学自读课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和“知识训练”的层面,而应从长计议,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设置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自读置于教读与课外阅读之间,重新赋予了自读课文新的地位和价值,使其在阅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另外,“自讀课文是教材建设、单元阅读文本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读课文是实现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发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环节”。正是因为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一线教师对此该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定位,方可科学施教、高效自读。2.

7、自读课文的设计特色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建构,即是该套教材的创新之处,既是亮点,更是特色。而其中自读课文的设计尽显编者的匠心独运,其多元化的助学系统和明确的选文意识,进一步强化了自读课文在阅读体系中的功用和价值。笔者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进行细致整理,发现自读课文设计有三大特征:其一,清晰化的选文意识。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共有 22 篇阅读课文,其中教读课文共 16 篇,自读课文计 6 篇,约占整册书阅读篇目总量的 27%,由此可见其重要的地位。自读课文的文章选择不仅依据单元主题为导向,还对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进行观照,例如,初一学生还未完全脱离

8、童年的稚嫩,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因此编者安排了女娲造人和动物笑谈,旨在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唤醒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初一是学生童年向青少年转变的关键阶段,在情感、心理和人生观上需要正确的引导,据此编者安排了再塑生命的人走一步,再走一步雨的四季和荷叶母亲等篇目,意图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真善美,思考成长与感悟人生。具体信息详见表一:另外,自读课的选文不仅在题材上追求多样化,在作者、国家等方面也注重内外联系,中外作家作品数量上讲究均衡分布,各占自读课文总量的 5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选文作家大多均是现当代作家,古代和近代几乎为零,笔者认为,这或许是编者有

9、意为之。其二,坡度化的助学系统。一般自读课由文章、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语文常识几部分组成。其中注释、读读写写和语文常识构成助学系统的第一坡度,旨在帮助学生初读课文时,解决疑难词汇和理清文章大意;两类旁批,即精要点评式和问题导向式旁批是其第二坡度,意在帮助学生品读文章时,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切中文本理解的命脉,稳抓研读的正确方向,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阅读提示则是其第三坡度,它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激發学生深度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自觉意识,“实现了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单篇阅读向更多同类文章阅读拓展的课程目标”。简言之,这三层助学系统

10、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从“感知感想感悟”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除上述助学工具外,也有其他例外。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编者在第 9-12自然段所处页面插入了莎莉文老师与小海伦相处的灰白图片(见图 1),意在引导学生披文入画,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还如动物笑谈中,作者写到小鸭子在园里青草上戏耍时,有意安排了一幅“鸭子嬉戏”的图片(见图 2),而后面写道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还巧妙地引入原书中作者自绘插图(见图 3),可谓其用意至深。(图 1)(图 2)(图 3)这些课文的插图,是助学系统集合中最容易忽视的子集部分,它可以直观地帮

11、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三,强烈的语文实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在大量实践中形成,通常情况下,语文学习就是在识字写字实践、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口语交际实践过程中,不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最终形成能力。部编版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更加注重语文实践。首先,其随文设置的问题导向式旁批即是最好的例证,如七上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第二条批注“如何理解这是严

12、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编者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身体状况不佳的信息,揣测“我”下文遇险畏惧的原因;第四条批注“嘲笑我已是不对,更不该弃我而去。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做?”,编者从现实客观的角度置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指向明确,需要学生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类似的旁批甚多,均是编者在自读环节为学生提供的思考感悟实践。其次,自读课文在内涵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提示部分写道“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的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还如再塑生命的人

13、中阅读提示部分也写道“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想到海伦凯勒,是不是会产生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呢?”等等这些,都是试图引导学生广泛结合生活实践,向文本深处探寻人生哲理,从现实生活中攫取人生智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后,每篇自读课文的读读写写部分,全由书法名家精心誊写的正楷字词,棱角分明、工整美观,旨在帮助学生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尝试用楷体正确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也是识字写字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概言之,自读课文践行的语文实践思想,其实质就是要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实践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

14、实践的能力。3.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重新恢复“自读”课型的提法,摒弃之前“略读”课型的提法,意在强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素养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促其在自读过程中养成“读思品悟”的阅读习惯,以及掌握应对不同文本阅读时需要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其地位与价值不容小觑。据目前初中公开使用的四册统编教材来看,自读课文设置数量,随年级爬升而递增,采用不同体裁文本,紧扣单元主题,基本实现各单元全覆盖。它前承教读课文,后衔课外阅读,作者编排意图深有其意,笔者认为自读课文既是构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关键纽带,也是打通文本阅读由单篇向“类文群文整本书”阅读渠道的重要助力剂。“自读

15、课文是教材阅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自读课文给予科学定位,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探索创新、科学设计,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实现“纵深阅读”和“广度阅读”的教学目标,达到科学施教、科学自读。此外,立足课改实践实际,自读课文的编排,还旨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教师从传统课堂中释放出来,进一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自学能力的养成,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当然,这对构建“生本课堂”和“智慧语文”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自读课文的教学展开策略 1.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审视 日常教学中,自

16、读课文在教科书的位置被人为边缘化,诸多教师只是从单纯的应试角度出发,撷取关键知识点,给学生精讲透析,期许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相应考点,达到应试目的。认真负责的老师,或许会对其“精耕细作”,把自读课文上成教读课文,完全背离自读课文的设计初衷与编排理念,不自觉地走向传统语文教学的老路。笔者认为,目前自读课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材理念认识偏差。一是对“自读”概念认识不精,“多数教师把自读课文以教读的教学模式来教授学生,以为这样能扩展课堂教学内容,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实际上,这是他误解了“自读”原本的概念,没有正确处理自读与教读二者之间的关系。“自读”本意上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

17、积极参与和自学实践,以自读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迁移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二是对自读课文地位与价值的认识不清,部分一线教师仍然观念滞后,对新课标及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浅薄,难以把握现今教材中自读课文的地位和价值。单单从数量设置上看,以部编版发行使用教材统计,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占整本书 27.3%,下册占 25%,八年级上册占 33.3%,下册占33.3%,可见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大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另外,从其编排位置来看,自读课文巧设教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之间,它与“教读课文、课外阅读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不是简单的平行存在”,意在引导学生逐

18、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发展、由单篇到群文再至整本书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究其两点,可见其地位与价值不容小觑。其二,坡度化的助学系统。一般自读课由文章、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语文常识几部分组成。其中注释、读读写写和语文常识构成助学系统的第一坡度,旨在帮助学生初读课文时,解决疑难词汇和理清文章大意;两类旁批,即精要点评式和问题导向式旁批是其第二坡度,意在帮助学生品读文章时,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切中文本理解的命脉,稳抓研读的正确方向,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阅读提示则是其第三坡度,它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自觉意识,“实

19、现了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单篇阅读向更多同类文章阅读拓展的课程目标”。简言之,这三层助学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从“感知感想感悟”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除上述助学工具外,也有其他例外。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编者在第 9-12自然段所处页面插入了莎莉文老师与小海伦相处的灰白图片(见图 1),意在引导学生披文入画,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还如动物笑谈中,作者写到小鸭子在园里青草上戏耍时,有意安排了一幅“鸭子嬉戏”的图片(见图 2),而后面写道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还巧妙地引入原书中作者自绘插图(见图 3),可谓其用意至深。(图

20、 1)(图 2)(图 3)这些课文的插图,是助学系统集合中最容易忽视的子集部分,它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三,强烈的语文实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在大量实践中形成,通常情况下,语文学习就是在识字写字实践、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口语交际实践过程中,不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最终形成能力。部编版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更加注重语文实践。首先,其随文设置的

21、问题导向式旁批即是最好的例证,如七上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第二条批注“如何理解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编者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身体状况不佳的信息,揣测“我”下文遇险畏惧的原因;第四条批注“嘲笑我已是不对,更不该弃我而去。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做?”,编者从现实客观的角度置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指向明确,需要学生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类似的旁批甚多,均是编者在自读环节为学生提供的思考感悟实践。其次,自读课文在内涵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提示部分写道“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

22、。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的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还如再塑生命的人中阅读提示部分也写道“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想到海伦凯勒,是不是会产生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呢?”等等这些,都是试图引导学生广泛结合生活实践,向文本深处探寻人生哲理,从现实生活中攫取人生智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后,每篇自读课文的读读写写部分,全由书法名家精心誊写的正楷字词,棱角分明、工整美观,旨在帮助学生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尝试用楷体正确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也是识字写字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概言之,自读课文践行的语文实践思想,其实

23、质就是要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实践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实践的能力。3.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重新恢复“自读”课型的提法,摒弃之前“略读”课型的提法,意在强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素养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促其在自读过程中养成“读思品悟”的阅读习惯,以及掌握应对不同文本阅读时需要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其地位与价值不容小觑。据目前初中公开使用的四册统编教材来看,自读课文设置数量,随年级爬升而递增,采用不同体裁文本,紧扣单元主题,基本实现各单元全覆盖。它前承教读课文,后衔课外阅读,作者编排意图深有其意,笔者认为自读课文既是构建“三位一

24、体”阅读体系的关键纽带,也是打通文本阅读由单篇向“类文群文整本书”阅读渠道的重要助力剂。“自读课文是教材阅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自读课文给予科学定位,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探索创新、科学设计,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实现“纵深阅读”和“广度阅读”的教学目标,达到科学施教、科学自读。此外,立足课改实践实际,自读课文的编排,还旨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教师从传统课堂中释放出来,进一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自学能力的养成,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当然,这对构建“生本课堂”和“智慧语文

25、”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自读课文的教学展开策略 1.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审视 日常教学中,自读课文在教科书的位置被人为边缘化,诸多教师只是从单纯的应试角度出发,撷取关键知识点,给学生精讲透析,期许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相应考点,达到应试目的。认真负责的老师,或许会对其“精耕细作”,把自读课文上成教读课文,完全背离自读课文的设计初衷与编排理念,不自觉地走向传统语文教学的老路。笔者认为,目前自读课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材理念认识偏差。一是对“自读”概念认识不精,“多数教师把自读课文以教读的教学模式来教授学生,以为这样能扩展课堂教学内容,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实际上,这是他误解了“

26、自读”原本的概念,没有正确处理自读与教读二者之间的关系。“自读”本意上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学实践,以自读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迁移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二是对自读课文地位与价值的认识不清,部分一线教师仍然观念滞后,对新课标及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浅薄,难以把握现今教材中自读课文的地位和价值。单单从数量设置上看,以部编版发行使用教材统计,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占整本书 27.3%,下册占 25%,八年级上册占 33.3%,下册占33.3%,可见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大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另外,从其编排位置来看,自读课文巧设教读课文和课外

27、阅读之间,它与“教读课文、课外阅读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不是简单的平行存在”,意在引导学生逐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发展、由单篇到群文再至整本书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究其两点,可见其地位与价值不容小觑。其二,坡度化的助学系统。一般自读课由文章、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语文常识几部分组成。其中注释、读读写写和语文常识构成助学系统的第一坡度,旨在帮助学生初读课文时,解决疑难词汇和理清文章大意;两类旁批,即精要点评式和问题导向式旁批是其第二坡度,意在帮助学生品读文章时,及时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切中文本理解的命脉,稳抓研读的正确方向,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阅读提示

28、则是其第三坡度,它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和理性批判的自觉意识,“实现了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单篇阅读向更多同类文章阅读拓展的课程目标”。简言之,这三层助学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从“感知感想感悟”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除上述助学工具外,也有其他例外。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编者在第 9-12自然段所处页面插入了莎莉文老师与小海伦相处的灰白图片(见图 1),意在引导学生披文入画,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还如动物笑谈中,作者写到小鸭子在园里青草上戏耍时,有意安排了一幅“鸭子嬉戏”的图片(见图 2)

29、,而后面写道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还巧妙地引入原书中作者自绘插图(见图 3),可谓其用意至深。(图 1)(图 2)(图 3)这些课文的插图,是助学系统集合中最容易忽视的子集部分,它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其三,强烈的语文实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在大量实践中形成,通常情况下,语文学习就是在识字写字实践、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口语交际实践过程中,不断

30、掌握方法,获取知识,最终形成能力。部编版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更加注重语文实践。首先,其随文设置的问题导向式旁批即是最好的例证,如七上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第二条批注“如何理解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编者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身体状况不佳的信息,揣测“我”下文遇险畏惧的原因;第四条批注“嘲笑我已是不对,更不该弃我而去。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做?”,编者从现实客观的角度置疑,进一步激发學生深入思考,问题指向明确,需要学生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类似的旁批甚多,均是编者在自读环节为学生提供的思考感悟实践。其次,自读课文在内涵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日常生

31、活,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提示部分写道“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的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还如再塑生命的人中阅读提示部分也写道“感受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想到海伦凯勒,是不是会产生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呢?”等等这些,都是试图引导学生广泛结合生活实践,向文本深处探寻人生哲理,从现实生活中攫取人生智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后,每篇自读课文的读读写写部分,全由书法名家精心誊写的正楷字词,棱角分明、工整美观,旨在帮助学生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尝试用楷体正确书写,做

32、到规范、端正、整洁,这也是识字写字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概言之,自读课文践行的语文实践思想,其实质就是要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实践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实践的能力。3.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重新恢复“自读”课型的提法,摒弃之前“略读”课型的提法,意在强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素养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促其在自读过程中养成“读思品悟”的阅读习惯,以及掌握应对不同文本阅读时需要的阅读技巧和经验,其地位与价值不容小觑。据目前初中公开使用的四册统编教材来看,自读课文设置数量,随年级爬升而递增,采用不同体裁文本,紧扣单元主题,基本实现各单

33、元全覆盖。它前承教读课文,后衔课外阅读,作者编排意图深有其意,笔者认为自读课文既是构建“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关键纽带,也是打通文本阅读由单篇向“类文群文整本书”阅读渠道的重要助力剂。“自读课文是教材阅读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自读课文给予科学定位,在教学策略上进行探索创新、科学设计,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实现“纵深阅读”和“广度阅读”的教学目标,达到科学施教、科学自读。此外,立足课改实践实际,自读课文的编排,还旨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教师从传统课堂中释放出来,进一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34、升和自学能力的养成,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当然,这对构建“生本课堂”和“智慧语文”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自读课文的教学展开策略 1.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审视 日常教学中,自读课文在教科书的位置被人为边缘化,诸多教师只是从单纯的应试角度出发,撷取关键知识点,给学生精讲透析,期许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相应考点,达到应试目的。认真负责的老师,或许会对其“精耕细作”,把自读课文上成教读课文,完全背离自读课文的设计初衷与编排理念,不自觉地走向传统语文教学的老路。笔者认为,目前自读课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材理念认识偏差。一是对“自读”概念认识不精,“多数教师把自读课文以教读的教

35、学模式来教授学生,以为这样能扩展课堂教学内容,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实际上,这是他误解了“自读”原本的概念,没有正确处理自读与教读二者之间的关系。“自读”本意上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学实践,以自读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迁移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二是对自读课文地位与价值的认识不清,部分一线教师仍然观念滞后,对新课标及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浅薄,难以把握现今教材中自读课文的地位和价值。单单从数量设置上看,以部编版发行使用教材统计,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占整本书 27.3%,下册占 25%,八年级上册占 33.3%,下册占33.3%,可见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大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另外,从其编排位置来看,自读课文巧设教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之间,它与“教读课文、课外阅读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不是简单的平行存在”,意在引导学生逐步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发展、由单篇到群文再至整本书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究其两点,可见其地位与价值不容小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