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7691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概念题 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区域经济结构: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关联产业: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集聚与扩散因子: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和销售成本降低,分散因子则是集聚的反作用力,使随着消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经济距离:距离是地理位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距离就是用克服距离所付出的费用来表示的距离,它受运输距离和运费率的共同影响,对产业布局(尤

2、其是工业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和实体都是区位主体.地租曲线: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规模经济效益: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称规模效益或者规模经济。劳动系数:潜导产业:当前规模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

3、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原料指数: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和制成品总重量之比.运费率递减律:运费最根本的问题是随着距离的增长,运费缓慢的增长,每单位产品运输单位距离(如吨公里),的运输价格与距离增加不按比例增长,而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即运费率递减律。中心性: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过程中,制度建设发挥

4、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产业结构: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全国经济空间布局在特定区域的组合的结果。在某特定区域内,之所以拥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特定区域的优势和全国经济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所决定的。需求门槛:每一种商业服务设施必须有其特定的服务范围和相应的服务人口,才能赚得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其经营开销。一个企业为维持经营活动所必须赚取的最低收入,称为企业的门槛,所需的最少服务人口称为人口门槛。二、简答题 1.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要点。P13 韦伯工业区位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设前提的基础上的: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

5、存在于多数已知的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力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在此基础上,韦伯分三个阶段分别构建其工业区位论:第一阶段,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通过最小运费原理和等费用线阐述了运费指向论,即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第二阶段,将劳动费用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劳动费用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最小时的区位,形成劳动费用指向论,这可以使运费指向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

6、格局的影响,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这使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韦伯区位论是第一个系统的工业区位论体系,也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对现实工业布局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并提出了最小费用区位原则,这些都对以后区位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韦伯的理论不仅不局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创业布局也有指导意义。当然这一理论仍有局限性,比如它的假设条件并不完全适合,在现代条件下,区位因子也发生了新的重要变化。2.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主要包括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空间结构 极核式空间结构。由于区位条件的不一样,一些在空间分布上有集聚需求的经

7、济部门及组织就会选择区位条件相对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就产生了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即“点”或“集聚极”。点轴式空间结构,指区域中有不同等级的点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否成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指区域点与电之间会有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动力供给网络,网络沟通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在全区范围内传输各种资源和要素,就构成了区域的网络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空间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增长极与周边点的交往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商品、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的运输要求,因此就会建设连接他们的各种交通线路、通讯线路、动力供给线路等。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

8、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成为区域发展所以所的轴线。最终形成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是点轴系统发展的结果,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一个点可能与周围的多个点发生联系,并形成联系通道,随之形成网络式空间结构。能够通过举例或其它方法将三种空间结构模式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实践意义,从而体现学习和应用水平及综合述评能力。3.劳动力因子(要素)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劳动力是影响经济区位活动区位的重要区位因子之一,其质和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导致了劳动成本在空间上的差异。其影响主要取决于劳动力的成本、移动、特色、素质等几个方

9、面。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不仅是企业选择区位考虑的要素,也是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因。如在我国多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电器组装、服装、纺织企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因为那里有大量廉价劳力。但对于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区位的影响度可能不同。不同的企业类型对劳动力的特色要求也不同,钢铁工业多用男性员工,纺织业多女性员工,这对企业的区位选择也有一定影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服务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随之增加,智力密集程度以及区域创新条件,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吸引现代经济活动的关键。4.简述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式及特点 根据各参加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它们的目标要求,有自由贸

10、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四种形式。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但对区外国家仍报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

11、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相互给予的贸易优惠,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共同的对外关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的经济政策 5 试述产品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投资和贸易地理方向的影响?1 主要内容 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企业产品的生产遵从国内生产、国内消费国内生产、产品大部分国内消费、少量出口国内生产、出口比重

12、提高国内外生产并重国外同类产品大量返销的过程。(1)新产品阶段 该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等条件,主要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后受市场需求驱动,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2)成熟产品阶段 该阶段已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如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高于目标国直接生产的平均成本时,企业选择直接投资,以发达国家为主。(3)标准化产品阶段 该阶段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产品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

13、家。此时,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使母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6、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要点和指导作用。理论的前提条件: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 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小交通费,相同的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中心地职能在统一的中心地集聚。三原则和中心地构建:市场原则:中心地是具有等级的,且各等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

14、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间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服从于 K=3原则。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服从于 K=4原则。行政原则:低级中心地完全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服从于K=7原则。意义: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如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究;等 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如中心地与市场区域间的关系等。10.简述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如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优缺点。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与政府

15、干预的同时作用下进行的。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就引导和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一)市场机制 A: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途径:(1)供需关系能够引导各产业之间建立起经济技术联系,使它们结成一个有机整体。(2)价格机制则可以调整要素在各产业之间流动和配置。(3)竞争机制能够促进各产业努力进行技术更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使各产业按照技术的先进性出现兴起和衰落的更替。B: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控也不是万能的。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就可能导致某些产业发展过度,而另一些产业可能发展不足。无序的竞争则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使资源总体配置效率降低。(二)政府干预:

16、A: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杠杆和产业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B: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作用方式:(1)制订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间的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次序等,将其作为指导区域产业发展的根据。(2)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政策工具,通过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以便有效地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它们的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要求。(3)通过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和个体的行为、消除限制要素在产业之间合理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市场信息畅通等,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C:政府干预的

17、缺陷:政府干预同样也有其局限性,如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决策失误,或者干预过度,都可能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畸形,降低结构效率。11、简述杜能农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一)理论前提 1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 50 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2 杜能要解决的问题(1)在前述条件下,农业发展分布的空间状态。(2)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对农

18、业部门产生的影响。以最大纯收益为目标,农场的经营类型随到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3 杜能的研究方法 “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土质、肥力、河流等)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也就是不考虑所有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只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二)形成机制 根据的杜能的假设,城市所需的所有农产品皆周围农村供应,因些所有农产品都必须运到中心城市出售。以由于运费与运距和运量成正比,种植同一种作物跟城市越远,土地的收益(地租)也就越低。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 PQCQKtQ(P C Kt)Q 式中:R 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

19、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2 地租曲线 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农场主选择生产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1 基本原理 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是生产易于腐 烂或必须新鲜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空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

20、主的同心圆结构。2 杜能圈结构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12、简述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有哪些?1.横向一体化 是指企业现有生产规模的扩大,并伴随其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该类增长可以从 3个方面进行: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向与原有产品有关的功能与技术方向扩展;向国际市场扩散向新客户扩散。横向一体化实际上是企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扩张,由于扩张相对而对容易,故在企业成立的早期,多以此种方式进行企业扩张。2.纵向一体化 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有实的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扩张。例:石油

21、化工企业,其业务可以由石油化工向上游延伸到采油、储油、炼油,甚至还包括油进设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的设备生产经营等;向下游延伸到油品的运输、加油站、塑料、人造纤维的生产等。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当企业在横向一体化取得成功,打败竞争对手,达到市场多头垄断地位后,便会进入纵向一体化扩张,以占领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产品用户的市场领域。3.多样化 是指企业向不相关的方向扩张。例:北京首钢集团已经涉及钢铁、房地产、计算机芯片制造这些毫不相关的产业类型。多样化经营,是大型企业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中一些不确定因素的防范而采取的扩张战略。实现上述扩张主要方法包括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内部发

22、展是现有企业(公司)通过新股票发行或者自身资金积累而扩大现有企业规模,或建新厂,发展新的部门,成立新的子公司;外部发展主要是通过合并或并购的方式扩大企业的规模。13、简述跨国公司总部、研发、生产单位的区位要求。(一)公司总部(Corporate Headquarters)的区位要求 1.公司总部的主要职能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核心,具有统领公司全局,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把握公司在东道国的发展方向的职能。2.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包括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之间,与其他主要市场之间,应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及时的信息获取;具有丰富信息的区位对总部决策制定起重要作用。这些信息包括市场变

23、化信息、竞争对象信息、相关国家主要政治决策信息等。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包括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有关机构(如海关、税务、审计、质量检验与监督、技术专利授予等机构)主要人员,其他大公司的首脑、金融市场的决策者。(二)R&D 的区位要求 1.接近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R&D 部门的区位选择(1).公司的 R&D区位趋于大都市区和科研资源集中的地区。其中,多接近公司总部所在地。(2).市场型公司的 R&D区

24、位选择类型不同。其中,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 R&D;东道国市场型公司不仅在母国建立有 R&D机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 R&D机构。(3).世界市场型公司其研发基地的地点不局限于母国或是某一东道国,主要选择合最具科研力量的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的研究实验室。(三)跨国公司生产单位区位要求 公司生产单位,因其生产活动的性质以及相应的区位条件要求不同,在空间上有着不同的分布规律,很难一概而论。(A)全球集中生产型 这类公司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因受国际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国家间贸易壁垒导致国外销售难以拓展,故

25、在大型地区性集团(如东南亚联盟、英联邦等)之内,易于形成此种类型的公司生产格局。(B)市场地生产型 该类公司在每一个市场地(国家)均建立其生产厂家,这些生产厂家以服务各自的市场为主。无(或很少有)跨越国界的销售发生。属于典型的进口替代型生产。其生产规模取决于该企业承包在东延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多数跨国公司选择市场地生产型的企业空间分布格局:节约出口运输成本;利用东道国有利的资源与条件;在市场地建厂,可及时根据消费者偏好改造产品,还可提供快速的售后服务;因国家间贸易壁垒的存在,多数跨国公司选择潜在市场地建立生产厂家。(C)专业化生产型 该类型公司具有多个生产区位(国家),每一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

26、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厂家规模很大,规模效益十分突出。跨国公司在国家间进行大规模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此种公司格局往往在贸易壁垒较小、区域一体化程度较高组织内部的国家间形成(如欧盟、东盟内部等)。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技术和生产要素优势。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用大规模专业生产,配以大规模的贸易,使企业实现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D)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该类型公司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一区位只负责最终产品的一个生产过程。每一个区位生产的产品,都与本国市场无关。各个国家生产出来的半成品(零部件),或是进入另一国家继续加工,或是要统一运往某一国(有时是母国)组装成最终产品。

27、该类的生产活动多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动集型产业,且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较高。此外,生产过程被分为独立的运营阶段,空间距离对运输成本影响减弱。14、简述经济全球化有哪些特点。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各类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当前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特征:1)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全世界的产值中约三分之一是在国际交换中实现的。()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的世界市

28、场体系。()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生产把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经济上的可获利性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将先在条件成熟的局部地区以地区一体化的的形式推进。全世界的对外直接投资约 4/5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占比重不大。经济全球化过程在地区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3)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当代国际分工中,国际水平分工占有主导地位,打破了自然条件的局

29、限,形成了高度发展的全球分工体系。世界各国都被纳入这个全球分工体系中,依据本身的条件,在其中占有特定的位置。()水平分工使各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不再是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国家和地区为对象,而是以全球为对象,各国间经济交往互相交错。4)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以亚太、西欧为中心的多极化格局。亚太、西欧地区一体化组织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提高,拉美、非洲一体化也有较大的进展。5)经济全球化的多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a.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性国际多边协调机构地位不断提升 b.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或阻碍作用 c.民族国家政府的双边、多边协商日渐普遍 15、论述区域空间结构的几种典型模式。区域空间结构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