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315638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第 9 页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2分)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2. 掌握本教材对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3. 了解经济地理学科的构成体系。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3分)4. 掌握区位因子的定义与类型。5. 熟悉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章 农业和工业区位论(简答题、论述题10分)6. 了解杜能农业区位论产生背景、理论前提,掌握其形成机制、主要内容,了解其意义和缺陷。7. 掌握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基本概念与三种区位指向。(1)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2)类型:

2、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3)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No1: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运费最小的区位)。No2: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当节省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时,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最低点,转向劳动费最低点)。No3: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一般而言

3、,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8. 了解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应用、意义和缺陷。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5分)9. 掌握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理论前提: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小交通费;相同的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中心地职能在统一的中心地集聚。熟悉基本概念:中心地、中心性、货物供给范围、中心地等级等。掌握3大原则(1)市场原则:中心地是具有等级的,且各等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

4、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间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服从于K=3原则。(2)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市场区的从属关系和中心地数量的从属关系服从于K=4原则。(3)行政原则:低级中心地完全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的从属关系和中心地数量的从属关系服从于K=7原则。了解:三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意义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20分)10. 掌握一些基本概念。规模经济: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

5、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要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率,从而实现范围经济。横向一体化:是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纵向一体化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指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活动。前向一体化:指企业控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11. 熟悉企业组织扩张的动因、战略与方式(结合题10)12. 熟悉企业空间演变的不同

6、模式(1)熟悉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四种尺度、三个门槛,三个空间;从地方性公司到全国性公司的空间扩张模型。(2)熟悉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跨国公司发展5个阶段:阶段:出口阶段,假设一个多工厂公司,其生产和批销机构均位于国家1。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市场。阶段:海外扩张阶段。阶段:海外生产阶段。阶段:海外兼并阶段,国际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展。阶段:国际网格调整阶段,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络进行组织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13. 熟悉企业的组织架构类型。(会举例、识别)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20分)14. 掌握跨国投资的原因的主要理论。(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

7、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新产品阶段:该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等条件,主要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后受市场需求驱动,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成熟产品阶段:该阶段已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如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包括运输成本)高于目标国直接生产的平均成本时,企业选择直接投资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该阶段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产品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此时

8、,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使母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2)折衷理论15. 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跨国投资的影响因素:企业受利益驱动,进行跨国投资时,成本、市场和要素投入决定投资国别的选择。16. 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的3个规律。17. 掌握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规律总部(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研发R&D机构(1.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3.接近新产品的

9、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生产机构:分散,但形成了集中模式全球集中生产、市场地生产、专业化生产、跨国公司生产。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和组织(填空、选择、简答,20分)18. 掌握基本概念: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霍夫曼比例.19. 掌握区域产业分类与结构:(1) 三次产业分类;(2) 区域产业功能分类: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3)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20. 熟悉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概念。(2

10、)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业处于支配地位。通过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3)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21. 掌握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理论1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

11、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2库兹涅茨法则;3霍夫曼定理; 22.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1)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结构(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23. 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于发展机制(1)掌握区位指向的内涵、分类和意义。区域指向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基本的力量。(2)掌握集聚机制、成因与后果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二是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三是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在集聚引力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在空间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集聚导致区域

12、的极化现象。其次,集聚将加剧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第三,集聚是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等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第四,集聚还能够引发和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地区与一般地区等之间形成发展关系上的“马态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3)了解扩散机制及其成因扩散机制的形成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避免集聚不经济。第二,需求新的发展机会。第三,部分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作用。第四、政府的政策作用。(4)了解集聚与扩散机制的相互关系首先,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一样。在区域空间结构发展时期,集聚机制起着主导作用

13、,当区域空间结构进入成熟期,一般情况下是扩散机制的作用强于集聚机制。其次,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惯性。某一种机制发育过度,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必将转为以另一种机制为主,但原有的主导机制仍然会继续发挥作用,但其在内容、规模、层次、速度等方面会发生不断的变化。第8章 区域经济发展(填空、选择、简答,材料题20分)24. 掌握基本概念:乘数原理、加速原理乘数原理:乘数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加速原理: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

14、致投资的大幅增长。25. 了解区域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基本原理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把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一)资源禀赋(1)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的基本条件。(2)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3)资金可有效完成各种资源配置。(4) 技术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5)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二)资源配置能力(1)经济体制影响到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和效率。(2)政府能够通过制订和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引导、规范企业和个体的经济行为,调节资源的部门和空间配置状况,从而调控区域经济增长。(3)

15、区域内主要企业的组织水平、制度创新、技术水平以及区域内企业的规模结构等决定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的大小。(4)经济结构决定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三)区位条件(1)区域之间的位置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发生经济联系与其它区域发生相互联力。(2)区域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其自然条件和资源的好坏处的大的自然环境 。(3)区域条件决定该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和不同,获得的外部发展机会就有差异,国家对它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和直接投入也就不一样,因而对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就有大小之分。(四)外部环境(1)全国经济发展格局(2 )区际经济关系(3)国际经济背景。26. 熟悉区域增长的主要理论:增长极理论(重点

16、)、循环积累因果理论、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区域增长极理论是在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佩鲁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具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集聚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区域中各种产业将以增长极为核心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另一方面,增长极的形成,必然改变区域的原始空间平衡状态,使区域空间出现不平衡。总之,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将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响应的变化,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27. 熟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1)胡佛-费舍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