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人融合的模式探索以佛山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人融合的模式探索以佛山为例.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人融合的模式探索以佛山为例 刘栋【摘 要】本文从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及背景着手,以制造业名城佛山为例,分析历年来佛山城市定位和产城人融合战略的演进,并在实践中探索“1+2+5+X”城市组团模式下人与自然生态、文化科技和谐酿成的三湖模式、佛山新城模式等成功做法,揭示了产城人融合的科学选择.【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8 页(P118-125)【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定位;产城人融合模式【作 者】刘栋【作者单位】中共佛山市委党校【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TU984 中国的城镇化已进入中期阶段,以物质资本大量投入为驱动力的传统城
2、镇化模式难以维续,取而代之的是遵循城镇化和产业化的基本规律,以优化城镇质量和产业结构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产城相互融合、宜业宜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尤其是美国底特律城破产,更加引起世界对传统城镇化和产业化理论检证和创新的诉求,城镇化和产业化理论开始由追求物质性的统一和效率向现代多元化人本模式转变,循环经济论、泛在技术理论、复杂系统理论、低碳城市发展新模式研究大量涌现,各种新理论从根本上要求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模式转变。产城人融合是指产城人协同共进、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发展,其核心要素在于人,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实现多元要素均衡协调科学发展。产业与城市原本与生俱来、相伴存在,只是人们对其融合的认识产生异
3、化,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开始关注工业化和城市化脱节问题,探索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产业与城市之间资源共享、功能共生、协同互补、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产城融合的理念、内涵与模式研究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佛山作为以制造业闻名的产业城市,2013 年城镇化率达到 94.1%,居全国排名第三,城镇化质量达到 68.89%,居全国排名第五。改革开放 30 年来,城镇化有力地推动佛山制造走向世界和经济高速增长,人均 GDP 近 1.5 万美元,但加工型传统制造业能耗和环境成本到了库兹涅茨曲线拐点,与传统城镇化发展的各种矛盾也集中凸显。佛山实施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环境再造和创新型城市等一系列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4、,逐渐形成产业城市人才(以下称产城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涌现出不少成功的做法或称模式,尽管层次不同、形式各异、侧重有别,相同的是都追求以人为本、协同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且经过实践证明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从城市定位的发展轨迹而言,1958 年佛山历史上第一部城市总体规划出台时,就提出“要把佛山建设成现代化轻工业之城、文化艺术之城和美丽整洁之城”。改革开放后,1979 年城市总体规划把佛山定位为“轻纺工业发达,科学文化繁荣,内外经济活跃,整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1980 年佛山第四届党代会再次肯定这一定位;1994 年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为“珠江三角洲西翼经贸中心城市;以高新技术产业
5、为主导的现代化、开放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6 年广东省政府批准佛山市 1994-2010 年城市总体规划把这一定位调整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2003 年佛山市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宽裕小康社会”,2005 年将定位调整为“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富裕和谐佛山”。2008 年 4 月市常委扩大会提出“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四大战略定位。当前定位就是创新型城市、产业强市、人才强市、文化强市、美丽佛山、智慧佛山、幸福佛山等七线融合。佛山城市定位概括起来有三种类型,
6、一是与自然和谐线类定位,有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田园城市、园林城市、洁净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有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绿色园区、生态园区,等等;二是科技水平线类定位,有信息化城市、智慧城市、创新型城市、制造业名城、都市产业、都市农业,等等;三是人文线类定位,有文明城市、历史名城、文化名城、美丽城市、幸福城市、宜居城市,等等。佛山产城人融合战略的演进显现出如下特点:第一,佛山城市定位一贯突出产业地位,体现产业结构轻工、重工向服务升级,始终伴有产城攸关理念;第二,城市定位全程与文化文明同在,标注人文品牌,体现人本关怀;第三,关注科技创新和生态城市内容的定位,经过表述困惑与文本空白,走上主题回归;第四
7、,日趋成熟定位科学,尤其“十二五”以来,建设创新型城市,以“民富市强,幸福佛山”为核心,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路径,突出统筹兼顾,突出科技进步,突出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把佛山建设成为一座充满朝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国文明城市。综上,佛山城市定位演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探索产城人融合的科学进程。尤其是多线融合城市定位,属于融合理念类,其演进体现了产城人融合探索的科学进程。20 世纪末,随着土地紧张、交通拥挤、生态恶化等“城市病”陆续出现,掀起了紧凑城市、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为主流的产城革命新潮。佛山自觉拒绝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2002
8、 年开启国内城市组团模式之先河,经过十年来加速城市升级、产业升级和环境再造,加大民心工程力度,实施产业强市、人才强市、文化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坚持不懈的探索,形成了尊重自然与以人为本相应,城市紧凑与精明增长统一,传承历史与开拓创新结合,高速 TOD 与慢行GREENWAY 交织,多中心与强中心相生的“1+2+5+X”佛山城市组团总体模式。总体模式不仅高效促进了产城人融合,同时也催生了佛山新城模式、三湖模式、雄狮模式、三旧改造佛山模式、智慧佛山模式等产城人融合的实践模式。(一)佛山新城模式与特点 1.新城的断代标准与佛山新城的三种模式 新城作为一种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占据经济发展主导地
9、位。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产业化和为之服务的高度城市化。而城市新区正是产业化和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其不仅表现为一个城市范围内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和工业化的推进,从而促进经济的高效率增长,而且还表现为多个城市新区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发展,从而推进一国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新城模式从1946 年英国通过新城法促进开展新城运动,至今可归纳有 5 代发展模式,佛山新城模式属于最新的第五代新城模式。佛山一贯坚持城镇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互动的产城人融合战略,在城市和产业双升级走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阶段的关键时期,开创多中心与强中心相生的
10、新城模式。其实践意义在于顺应产业结构高度化要求,通过创新城市空间组合提高城镇网络节点的有机关联度,创造一个有利于产业更新的良好区位条件、空间关系和环境质量,促进城市载体功能新生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社会经济增长极。佛山的新城建设产城人融合模式探索,具体可归纳三种代表性类型。其一,佛山新城暨强中心的“强核”,2002 年乘城市组团培育“强中心”的东风,建设东平新城作为“强中心”的“强核”的战略得以确立;其二是副中心之一,新兴产业集群载体,即狮山新城;其三是区级组团的强中心,如西江新城、三水新城。上述新区建设充满第五代新城理念并各具特色,尤其在追求产城人融合方面形成的模式格外引人注目。2.佛
11、山新城(东平)模式的创新特点 第一,破解佛山城市和产业发展空间瓶颈,亟需一个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区,而强区又亟需“强核”的支撑,为此佛山新城模式实现了“强中心”中心城区的“强核”的理念创新。第二,把产业拉动作为新城生命原动力,以生产性服务产业与智慧产业主导新城发展,全程高效防止产城脱离,实现了产城融合的融合力创新。第三,岭南文化、创新创业、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四大理念有机相生,形成了产城人融合的精品定位理念。集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宜业城市等多功能于一体,以保障城市功能创新。第四,规划制定具有政府、智囊、公众参与和程序的科学性,科学性决定可行性,可行性有利连续实践,通过实践证
12、明科学性可进一步增强资源集聚能力,在实践中调整规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形成规划与实践的正生态循环机制,不因班子更迭导致规划“常新”而实施和政策失去连续性。第五,针对跨多个行政区的实际与前期组团经验,大胆实行新城建设和发展的领导体制、人才制度、审批流程、政策支撑等制度创新。自上而下组织协调统一领导,党、政、企三结合,优化管理组织制衡结构,工作实行问责制。强化政府的“催化剂”作用,给予新城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和政策倾斜、资源倾斜、项目倾斜。十年来新城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佛山新城在人才高地、工业服务区、新城精品等产城人融合的实效上,具有第五代新城模式的共性和佛山特色。(二)“三湖”模
13、式与特点 佛山市南海区在产城人融合的实践探索中,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造人工湖,“画龙点睛”,建设生态佳境,弘扬以人为本的岭南亲水文化,促进人与自然融合,增强环境魅力,实现环境、产业、城市与人的和谐融合与科学发展,成功开创以“千灯湖、听音湖、博爱湖”为生态增长极的“三湖模式”。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与水共生,岭南佛山水乡,更具亲水文化。弘扬亲水文化,是人本的回归,人工造湖围建园林,古今中外皆不鲜见;但南海区在虽为水乡并不具备理想湖色美景的禀赋下,论证出台中心城区规划,依山、挖塘、造湖并装灯1300 盏,创造一个昼夜湖光山色相辉映、绿树溪流相交织的生态环境优势,遂赋名千灯湖,即第一“龙睛”。千灯湖以营
14、造生态增长极为核心,创造环境优势增强产城人融合力;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提升和保障城市发展生命力;以金融产业、智慧产业、创新城市、宜居城市、美丽城市、幸福城市的融合升级,增强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合力,创新企业的载体孵化力和金融支持力。第二“龙睛”就是听音湖。2012 年南海区实施“中枢两翼、核心带动”战略,在东部片区发展以千灯湖为生态增长极的理念和经验基础上,在西部片区又开发建设以人工听音湖为核心的独具文化特色的生态增长极。听音湖的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挖建听音湖,优化生态环境优势,为区域产城人融合腾飞的巨龙再添“点睛”之笔,以彰显岭南水乡风貌区位优势生态特色;二是充分利用历史文化景观资源
15、,传承弘扬文翰理学历史人文精神,塑造凝聚创新文化的载体,形成其生态增长极传承历史的人文特色;三是充分利用传统纺织产业重地的经济实力,以城镇“三旧改造”为基础,响应产业升级的强烈诉求,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形成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融合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典型模式特色。第三“龙睛”则是“三湖”中最大的人工湖,即博爱湖,博爱湖的特点却又独自形成了如下“雄狮”模式。(三)“雄狮”模式与特点 雄狮模式是集合第三代产业园模式、镇园融合模式、博爱湖模式、狮山新城模式、西站 TOD 模式、蓝海人才模式等分系统模式于一身的产城人融合系统科学发展典型模式。“雄狮”模式特点,一是制度创新超前和规划科学引领的特
16、点突出,以建设产城人融合示范区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出台“雄狮”计划为新征程纲领,并为实施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制度创新举措;二是园镇融合、合署办公、管理体制创新,用经济强镇的实力融合强化高新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以高新区的创新体系融合优化经济强镇的创新能力;三是以建造博爱湖为核心培育生态增长极;四是加速推进狮山新城市中心重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城市产业发展相融合,完善国际化商务配套,打造高品位居住社区,建设生态化绿色园区,倾力打造创新型、国际化、幸福乐居的生态品质新城;五是建设汽车产业城、光电产业基地、高端装备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创
17、新型产业集群,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狮山新城发展;六是深化实施“蓝海人才计划”,重点引进一批站在全市支柱产业核心技术创新前沿、勇于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采取“院所+平台+企业”的方式培养创新人才,与有关高校合作,采取“联合培养、定向输送”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探索创新驱动产城人融合的典型模式。佛山市各镇区在产城人融合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特色,但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即老区转型类、新城开发类、新兴产业基地类、现代服务业集聚类。佛山在产城人融合的实践中形成的模式可以提升为如下几点:第一,佛山城市组团“1+2+5+X”模式尊重佛山文化与历史、亲近自然生态环境,在城、区、镇多级中心协调、集
18、约发展的同时,形成支持其“1+2+5+X”模式的“强中心”与“强核”模式、新城模式、三湖模式、雄狮模式等几大分系统。第二,佛山产城人融合的显著特点,以人为核心,尊重生态和谐,在亲近自然中建设宜居城市空间,突出“山、水、城”的景观格局,提高绿地比重和规划标准,通过造湖兴水等路径,优化生态系,实现人与自然、产业及城市的和谐融合发展。第三,提高创新驱动力是实现产城人融合的关键所在。佛山通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由低端制造环节向高端跨越,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撑城市升级,以人为本,集聚创新人才,为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实现各
19、类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优化配置和综合集成。1迈克.詹克斯,伊丽莎白.伯顿,凯蒂.威廉姆斯编著,周玉鹏等译.紧凑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韦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纪晓岚.论城市本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杨重光.中国城市经济创新透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仇保兴.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8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2010M科学出版社,2010.9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