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期末复习.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选择题 1、“文以气为主”,这句话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2、唐代继王昌龄之后,侍僧皎然又把有关“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文外之旨”等重要命题。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4、依据戏剧所表现的矛盾的性质和美学风格,可将戏剧划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类。5、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6、“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是席勒和斯宾塞。7、魏晋南北朝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影响深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8、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9、文学文本由文学话语
2、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等三个层面组成。10、模仿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模仿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等。11、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12、文学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混沌、模糊、多义的特点。13、巫术说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巫术的思维和仪式活动之中。14、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15、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观点,文艺起源于劳动。16、中国古代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王国维。17、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是魏晋时代
3、。18、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真正开端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19、小说起源于神话,是因为小说从神话中继承了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即叙事性与虚构性。20、与西方文学传统相比,中国的文学传统以抒情文学为主导。21、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特点是以具体的感性形式描绘对象。22、一般说来,特别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强调直抒胸臆的是浪漫主义。23、提到阿 Q,我们就会想到“精神胜利法”;提到林黛玉,我们就会想到她多愁善感的性格,这说明典型性格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24、中国抒情理论史上最负盛名的美学范畴是意境。25、一般说来,特别强调“艺术家不应在它的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4、”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26、在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游戏说”的理论家是席勒与斯宾塞。27、根据作品容量的大小和篇幅的长短,可将戏剧文学区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二、名词解释 1、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2、艺术构思:是指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作家对所积累材料和艺术发现进行梳理、提取、综合、加工,以形成观念中的艺术意象的过程。3、灵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就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创造性,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产物。4、“即兴”:是作家因受
5、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种作品的情况。5、“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它体现了物化阶段的艰难跋涉的情景。6、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有一个既成结构图式,即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在具体文学阅读活动中,表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三个层次。7、文学典型:在文学作品中,典型是指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地概括了某种范围的共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8、悲剧: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
6、在为某种进步的理想、正义的事业、合理的要求而进行不屈的斗争中,遭受巨大的不幸,以失败或毁灭结局,从而激起观众的崇敬,惋惜和同情,产生一种深沉悲愤的情感,这类戏剧称之为悲剧。三、理解与解释题 1、“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从文学作品本文层次的角度谈那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文学作品本文层次是指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文学语言是有内指性的,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符合艺术世界的逻辑。文学语言具有心理蕴含性,文学语言的表现功能使其具有了以有限表现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文学话
7、语具有阻拒性和创造性,熟悉而失去魅力、审美效果减弱,创造对陌生化的追求。文学语言具有音乐性,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念起朗朗上口。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的形象所包含的审美情感、理性思考和种种表现在作品中的知识、经验、感觉等。文学作品意蕴的特征有审美性,寓于形象,浸透情感;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象大于思想”与“第二作者”;丰富性,一言难尽。从本源上讲,文学作品的蕴含来自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有赖于读者的“接受”、“解读”。物象,是思想的体现。语言,是物象的彰显。表达想法没有比物象更
8、好的,表述物象没有比语言更详尽的。语言在物象中产生,所以通过探求语言可以体察物象。物象在思想中生成,因此推究物象能够了解想法。思想凭借物象展现,物象通过语言显扬。所以说语言就是用来明示物象的,得到物象就不能执着于语言。2、“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意境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情景交融是意境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意随境生,境从意出,诗人把主观情志投射于客观外物,使对象主体化,
9、意境相生,物境与人意相感相通,相互生发,物我相得。“红杏”这个意象描写了盛开的杏花,词人以此描绘了春景,衬托了春意之浓。词人在景中藏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拟人手法,一个“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使客观的物象主体化,抒发了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韵味无穷。词人用破、来、弄几个字将“云”、“月”、“花”、“影”这几个意象串联起来,描绘出一幅绝美的暮春之景,云满夜空,并无月色,一阵风来,云开月出,花被风吹动,也竟自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情景并茂,即情生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词人以
10、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尽显拟人之妙处,词人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花传达出来,韵味无穷。3、“我所喜欢写作的,是人类的牧歌,人类的歌谣,人类的传奇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写它。”(乔治 桑)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解。乔治桑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浪漫主义是指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样子,通过对生活现象理想化的描写,来表现一定生辉心理和感情的创作方法,它常常以丰富的形象和夸张等手法着重描写理想,表现手法情感色彩热烈。特点:(1)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1、创造理想化的世界,理想的社会、自然、人)(2)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感情、热情、激情是浪漫主义的生命)(3)奇特新颖的表现形式(常采用奇妙的幻想、非凡的夸张、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浓艳的色彩、怪诞的比喻)4、“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免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文学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环节的理解。艺术构思是指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作家对所积累材料和艺术发现进行梳理、提取、综合、加工,以形成观念中的艺术意象的过程。(艺术构思概念也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内容环节:(1)人物与人物关系的确立(2)事件与矛
12、盾关系的展开(3)环境与环境的设置(3)情感与景物的结合 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思维状态:(本题可从以下关系展开自我叙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做思想上、知识上的准备;抽象思维可以渗透进形象思维过程中,对形象思维起指引、规范等作用;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某些必要的补充。5、“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抒情性作品中景、情关系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为景语和情语。景语,即文学作品中用以写景 对景物的描摹,状物的语言。情语,即抒情作品中用以抒发感情的语言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抒情性作品,在于“情”字,或直抒胸臆,或借景寄情,景语与情语相互交融
13、,相互渗透。情景交融的方式:(书 234 页可以看看例子)(1)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传达出内心抽象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景情相生。抒情者在托物言志、借景寓情的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着一种更高级的情景关系意境。6、“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悲剧”本质内涵的理解。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在为某种进步的理想、正义的事业、合理的要求而进行不屈的斗争中,遭受巨大的不幸,以失败或毁灭的结局,从而激起观众的崇敬、惋惜和同情,产生一种深沉悲愤的情感,这类戏剧称之为悲剧。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郭沫若
14、 甲申三百年祭(以此可举例子,下面是我举的例子,可自我发挥)(1)从历史的维度看悲剧表现的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进步事例与阻碍历史前进方向的反动势力的矛盾。以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为例,鲁大海愤怒地揭露周朴园故意让江堤出险,发昧心财。通过父子俩的矛盾得以体现。(2)从伦理看悲剧表现的是善与恶的斗争,他通过善的被否定摧残来显示他的美学意义。周冲他是善良的没有周萍的成熟、周朴园的罪恶,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哥哥恋爱时,依旧对四凤还有一种执着,他义无返顾去救她,致使自己也是触电而亡的结局。(3)从人性的角度看主人公是善良正义的,他的行为也是合理的,但是由于性格上的缺陷致使他在实现自己合理权利中受到严重挫折。
15、周萍,他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人在剧中可以看出他是极力逃避困难的人。正由于他懦弱的性格缺陷,到最后,让他选择了死。(4)从社会的维度看,人们对社会上反正义反人性的行为普遍认识不足造成的悲剧。雷雨中整个剧情就是一种错位一种结局认识不足的隐瞒,到最后导致了矛盾的集体爆发。(5)从命运的角度看悲剧的命运意义不在于命运的不可知性不可拒绝性而在于人对命运的抗争性。雷雨最后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也正是缺乏这种命运的抗争性而导致了悲剧的蔓延。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中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结合这句话,
16、谈你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理解。这句话意思是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首先要去看竹子,做到目中有竹,在目中之竹的基础上仔细进行观察达到胸有成竹的状态,在胸有成竹的境界下在纸上呈现手中之
17、竹。创作的过程亦是如此,最初要经过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象的生成与传达阶段,在脑海里形成意象。文学创作首先要经过发生阶段,在发生阶段进行资料储备、艺术发现、形成创作动机,正如文中做到“目中有竹”。其次要经过构思阶段,形成构思方式,融入自己的思维情感,就像文中的“胸有成竹”。最后要经过物化阶段,把自己的构思、技巧呈现出来,表现出来,也就是得到“手中之竹”。所以创作过程一般都是在基于艺术积累与艺术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构思与主体因素渗入,最终形成艺术作品的过程。8、“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
18、物游。”(刘勰文心雕龙),从艺术构思中思维状态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艺术构思是指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作家对所积累材料和艺术发现进行梳理、提取、综合、加工,以形成观念中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在艺术构思中会有主题因素的渗入,会有思维状态的参与。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状态去想象,艺术家以审美的方式去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生活材料塑造艺术形象。所以正如这段话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意思也就是说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
19、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正因为构思中有了作者主体思维的参与,所以写作构思才会“思接千载,通万里,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构思会飞向遥远的地方或是回到千年之前,因为在作者“故寂然凝虑,悄然动容,吟咏之间,眉睫之前”都有其对所积累材料的梳理、提取、加工、综合。在这不脱离具体形象,在基于作者的思考以及生活资料提取的基础上,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想象伴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活动。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
20、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实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艺术也是如此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艺术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么精神就焕散了。四、文学鉴赏(要求: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一篇鉴赏性文章,400 字左右,分析透彻,条理清晰,语言通畅。本题 40 分,综合考查文学阅读与鉴赏能力。)(PS:下面是一个例子,考试时不是这道题。)例:如梦令【纳兰性德】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这首词是作者于康熙
21、二十一年扈从东巡时所作。诗人纳兰性德想念故土及亲人,盼望早日回去。但隔狼河是他回去的阻碍。道出了词人北巡时的清冷心境。(创作背景)时已入夜,如此大军却悄然无声,星影摇晃下,人也沉沉睡去,欲梦回家乡,却“又被河声搅碎”。人身不得还,连梦也不得还。又能怎样呢,还是睡去吧,纵然无梦,但也无知无觉,总好过醒时的寂寞无奈。(意境复现)这首词在写景上相当成功,开头两句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开头较为豪放,尤其广为传诵,而结尾却归于万般无奈,道出了词人北巡时的清冷心境。此词镂景刻情,表面写景,实是叹息人生际遇之多舛,仕途之蹭蹬,表达了强烈的时空感和一个觉醒者的孤独意识,同时表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细化分析)首句点明白己是随 众远行,夜晚扎营于荒郊野外。“万巾长弯庐”,可见荒凉广漠之至。身处“万帐弯庐”中,其人却孤独苦闷,百无聊赖。于是以酒浇愁,频斟频饮,终至酒醉。首句仅六字,却有三个作用:客代环境、渲染气氛,点明人事。这首词的首句却是叙事而兼言景的,显得不同凡响。第二句紧承首句的“醉”字而来。醉眼朦胧中误认星影摇动,疑其要自天坠落。醉后神态毕现。第三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狼河即今江宁省的大凌河,本是极荒僻之地,诗即与“万帐弯庐”尚在河的北岸。(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