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困境与破解路径.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1160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困境与破解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困境与破解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困境与破解路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困境与破解路径.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的困境与破解路径 辛琦【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日渐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有生力量.然而,由于房价居高不下、初期就业薪酬较低、住房消费观念偏差、法律政策倾斜度不够、处于住房保障体制外等原因,新就业大学生买房买不起、租房租不起,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和较差的居住环境.破解城市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缓解大学生住房压力、减少城市人才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分析了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的现状和困境,提出了加速针对性立法、运用金融政策手段、构建新型住房保障模式、完善租购房市场、倡导新型消费理念、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等对策建议,助力解

2、决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买房难、租房贵、居住差”的现实难题.【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5 页(P120-124)【关键词】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破解路径【作 者】辛琦【作者单位】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广东广州 510080【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C91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渐凸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可观的薪酬以及更明朗的发展前景等,让大学毕业生对大城市趋之若鹜。四年甚至更长的大学生活使大学毕业生悄然融入了都市的文化生活,他们在大城

3、市中更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雷尼尔效应”1。然而,新就业大学生特别是外地大学生在融入城市中仍有不少困难,其中住房问题便是头等难题,也成为学术研究的关注热点。廉思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2(P31)把“蚁族”带入公众视野,形象而准确地概括出这一群体的特征,引起社会热议;陈永杰、卢施羽(2011)认为大学生“蚁族”问题与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急需社会政策的正面回应3;刘洪辞(2012)针对“蚁族”群体提出了新的租赁开发模式CMAT 住房供给模式,形成包括政府、金融公司、监理公司、建筑承包商、蚁居开发商、服务商等主体的产业价值链,为“蚁族”群体提供宜

4、居环境4;张建坤等人(2012)提出基于 PPP 模式建设政府和民间资本共有产权的“青年公寓”,把新就业大学生纳入到住房保障中,并认为这是解决我国现阶段“蚁族”保障性住房的最佳模式5;李蔚(2011)介绍了国外住房保障经验,如新加坡组屋计划、英国共享产权住宅制度和国内部分省市针对毕业生的住房政策,提出借鉴建议6;石婷婷(2011)认为应当创新土地承包权的抵押转让制度,以农村土地置换城市公租房或经济适用房,探索解决农村大学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居住问题7;刘惠君等人(2010)研究提出了“住房梯级消费与分层供给”模式,认为应根据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的发展提供动态的住房供给8;王政武、莫万姣、陈春潮(2

5、010)通过对江苏淮安“共有产权住房”模式的研究分析,探讨该模式对解决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现实可行性9。段洋(2013)、徐菊芬(2014)、李佳璇(2014)、满帅(2014)等分别针对武汉市、南京市、昆明市、锦州市等地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就业大学生居住水平低、房租压力大的住房困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提出完善相关政策、吸引社会多方面力量共同融入的对策建议。朱楠(2016)、郭丽(2017)、许家卓(2018)等分别研究了新就业大学生群体的住房问题,提出了该群体住房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和解决对策。一、国内城市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一)就业分布:在大城市就业依然是首选 自

6、1999 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上涨,到2017 年已达 795 万人10。但是,返乡就业的大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城市所拥有的便利交通条件、宜居生活环境、完备基础设施和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对毕业大学生形成强大“向心力”,吸引他们留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落户就业。2017 年调研表明:新就业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占比最高的为县级市,而就业地点占比最高的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高达 55.8%。随着行政单位层级的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意愿逐步递减,县、镇、村成为大学生就业去向占比最低的地区,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仅为 0.8%11。以一线城市上海为例,2012 年上海高校毕业生 17.8 万人,其中本地

7、生源 8.78 万人,外地生源 9.02 万人,外地生源超过本地生源,且之后外地生源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12。(二)租房购房:购房压力大且租房条件差 由于收入水平低、生活负担重,高房价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锥心之痛。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房价近十年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仅在 2012、2014、2017 年前后出现过短暂的负增长情况;1999 年至 2018 年期间,平均增长值为 7.8%。对比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 2017 年增长 7.3%,2018 年仅增长 6.5%,人均收入增长明显低于房价涨幅。城市新就业大学生起步薪酬有限,在城市租房购房给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调研数据显示,

8、毕业生从正式参加工作到首次购房平均需要 5.93 年13,在购房前面临双重压力,有限的薪酬要同时用于付租金并准备购房款。除此之外,城市新就业大学生大多租房面积小、居住环境差,在一线城市情况尤为突出。调查显示,北京约有 16 万“蚁族”生活在高校周边或人口流动聚集区,人均居住面积 6.4 平方米,“10 平方米及以下”的占 67.8%,月均租金 518 元。一套约 100 平方米的房子被隔断为 6 居室,分为 2-8 人间不等,常住20 人左右14(P23-25)。然而,2013 年北京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31.31 平方米15。同时,新就业大学生多住在“城中村”,过于“集中化”或“边缘化”

9、,脏、乱、差是其生活周边环境的集中体现。(三)政策供给:部分城市出台租购房优惠政策 为解决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吸引人才留在当地就业创业,部分城市出台了新就业大学生购房租房的优惠政策。比如,2018 年南京明确对人才安居办法覆盖范围以外的高校毕业生,以个人名义申请租赁补贴由 2 年延长至 3 年,博士、硕士、学士及技师每人每月分别为 1000 元、800 元、600 元;成都提供 5 年人才公寓和安家补贴,公寓建设面积标准为 60-120 平方米;郑州鼓励先落户再就业,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 10 万元、5 万元、2 万元购房补贴;长沙对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分别给

10、予 6 万元、3 万元购房补贴;武汉计划在未来五年,建设和筹集 250 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其中大学毕业生安居房以 60 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赁住房以 20 平方米的户型为主,且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 20%买到安居房、租到租赁房。虽然许多城市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针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对于新就业大学生的主要群体,覆盖面仍有较大缺口,而且许多补贴在高房价高房租面前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部分政策门槛也让诸多毕业生望而却步。二、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面临的困境(一)法律政策倾斜度不够 住房保障法尚未出台且没有专门涉及新就业大学生的条款。我国虽然有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管理办法等,

11、但却没有一部住房保障方面的专门法律,且楼市与商业紧密捆绑,民生保障相对不足。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住房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并形成征求意见稿,但就草案来看,其所涉及的住房保障群体主要为城镇的中低收入居民群体,并没有关注新就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住房公积金政策未能全面惠及新就业大学生。住房公积金需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存,而大量大学毕业生初期就业不稳定或因就业单位效益问题未能缴纳公积金,无法享受公积金贷款购房。此外,住房公积金虽可提取用于支付房租,但需办理相关手续,要准备包括租房发票(需缴纳 5%的税率)、房东房产证明及个人相关资料等,存在不少阻碍。比如,城中村租房管理不善发票难开,也有不少房东拒绝支

12、付发票税率或提供房产证等资料;新就业大学生工作的变更,房东房产售卖等,容易影响公积金的提取;有些城市的公积金按月提取,有些半年提取一次,有些则按年提取,更有不少私人单位不及时缴纳公积金,无法解决新就业大学生的“燃眉之急”。(二)处于住房保障体制外的“夹心层”,住房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等。新就业大学生由于房屋数量少、辐射面狭小等问题,在大多数城市被排除在住房保障体系外,处于住房保障体制外的“夹心层”。一是新就业大学生无法申请经济适用房。根据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2014),城市的低收入家庭申购经济适用房应有当地城镇户口,符合政府划定的低收入家庭标准和住房

13、困难标准。可见,经济适用房是以城镇中的低收入家庭为保障对象,而新就业大学生往往并未组建家庭,且申请条件具有户籍要求,这无疑把未入本地籍的新就业大学生拒之门外。二是新就业大学生未真正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2016),申请公租房应在本地无房或住房面积低于政府设定标准,财产收入低于规定标准,外来务工人员还需在当地稳定就业达一定年限。可见,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困难人员,不少地方存在“只有吃上低保、才有权利吃廉租”的做法,而新就业大学生基本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且刚步入职场,就业年限短,也不符合条件。目前来看,虽然有些城市已开始探索新就业大学生保障性住房、安

14、居房或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但其覆盖范围较小、保障力度有限,很难满足多数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需求。(三)薪酬水平不高,对高房价高房租的支付能力不足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有限的住房资源和持续增长的城市人口矛盾愈发突出,人们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依然旺盛,房地产投资作为居民投资和保值的重要方式方兴未艾。近年来,政府对楼市的高压调控在存量房市场的传导开始“发威”,多个城市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2018 年调控先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更是全线下跌,但房价高的残酷现实仍让新就业大学生望洋兴叹。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7 年中国主要城市房价工资比排行榜显示,北京2017 年平均房价为 67951

15、元/平米,平均收入为 9942 元/月,意味着北京的普通职工不吃不喝半年都不够买 1 平米。另一方面,城市新就业大学生初入职场,往往无法获得较高的薪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 4317元,其中月收入 7000 元以上的本科生仅占 12%;2017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工学类专业月收入最高,达 5067 元;历史学专业最低,仅 4023 元16。更有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才正式入职,可谓“勉强就业”的弱势群体,更谈不上毕业半年后工资上涨了,2009 年时该部分大学生人数就已突破 100 万 3。由此可见,大部分新就业大学生薪酬水

16、平并不高,毕业半年后收入虽有所上涨,但涨幅并不大,相对于高房价、高房租,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四)住房消费观念存在偏差 住房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其背后也被赋予了身份象征、财富证明等符号意义17(P10-15)。租房与买房本应取决于个人经济状况,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是 90 后,消费观念相对超前。他们未能树立理性的住房消费观念,把房产作为个人成功的标志,存在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容易将自己带入真正的“负翁”生活18。比如,有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好高骛远、追求享乐,一开始就想住面积大、小区环境好、周边配套齐全的房子,但经济实力让他们倍感压力。有些不顾自身条件购房或投资房产

17、,即便“囊中羞涩”也不惜采用借款或信用卡透支购房,让自己和家人早早变身“房奴”。三、破解城市新就业大学生住房困境的有效路径 新就业大学生掌握着先进技术、前沿知识与前卫思想,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积极性,可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创造巨大的价值。同时,新就业大学生在城市娱乐、商业、文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可刺激城市经济增长 19。因此,有效破解城市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困局,解决其购房租房经济困难,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城市人才流失,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一)加速住房保障法的立法进程,重点关注新就业大学生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 建议立法部门在制定法律时,不仅要考虑到中低收入居民群体

18、的住房利益,也应重视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出台保障新就业大学生住房的政策法规,从法律层面上切实保障其居住权益,确保其在迈入社会的困难时期能够有房住、安心住,以彰显国家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尊重。可参考国外住房保障经验,如新加坡组屋计划、英国共享产权住宅制度,出台更加与新就业大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相关法律与计划6。(二)给予新就业大学生银行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住房公积金在其住房消费中的应用 对于新就业大学生购房,政府应帮助其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向其提供低息贷款或提高贷款额度。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合理结合新就业大学生入职收入低、未来收入涨幅大的特点,灵活处理贷款条件与审批标准。如毕

19、业五年内购房的大学毕业生,可享受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并减免购置税。对于新就业大学生租房,应简化其住房公积金提取流程。建议尽量缩短公积金提取周期,并建立便捷的公积金提取信息化平台,使得新就业大学生在网上快速提取支付房租。(三)将新就业大学生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探索新型住房保障模式 将新就业大学生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建立“青年公寓”“人才公寓”等公共租赁房。政府可以在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青年集中且交通便利的区域,新建一些非营利性的住宅或者公寓,以成本价租给新就业大学生,缓解他们的住房难题,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配套设施仅需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即可,物业也可与大学宿舍管理相匹配,无需过

20、多服务,以此控制成本,保证廉租效果20。此外,开发“互联网+毕业生+住房”模式,及时掌握新就业大学生的个人及住房等信息,也便于对保障性住房进行便捷高效的管理。以发放“租房券”的方式探索新型住房保障模式,或对新就业大学生实行梯度租金补贴。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借鉴美国向中低收入者发放“租房券”来保障住房的成功经验,尝试向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大学生发放“租房券”承担其部分租金,构建形式多样、精准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实行梯度租金补贴制度,根据房屋的租金和价格并参考新就业大学生的收入情况给予租房梯度补贴。(四)鼓励房地产商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增加低价位小户型供应并合理进行房

21、屋布局 大力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化”政策,鼓励房地产商收购现成住房,增加中小型房地产供给;加大市场调查力度,对房屋进行合理布局,满足单身、年轻夫妇等毕业大学生多样化的住房需求21。同时,在政府调控及优惠性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商应规范自身经营,有针对性地调整租房价格协助解决新毕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如重庆的“棒棒公寓”,建立在新就业大学生集中的区域,并以亲民价格和良好服务广受好评,在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较好解决了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五)引导新就业大学生转变传统消费观念,倡导健康共享和梯度消费观念 倡导共享理念,鼓励新就业大学生进行合租,共享共有空间,节省住房资源22。引导新就业大学生结

22、合自身发展的特点,转变传统消费观念,倡导梯度消费观念。应让他们认识到住房置业并非要一步到位,随着收入的提高和家庭组成的变化,未来的住房需求也将改变23。要鼓励新就业大学生按照未婚、已婚、生儿育女、退休养老等不同的人生阶段,循序渐进地规划并满足自身对住房的需求,确定什么阶段应该购买何种级别的房子,合理支配家庭收支,避免高额房贷,必要时还可以适时出手旧房产获取收益。(六)加大对住房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政府应多渠道公开发布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退出制度等信息,使更多满足条件的新就业大学生能够居有其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与特点,全面精准掌握青年大学生的住房需求,并通过微信、微

23、博、头条、抖音、B 站等平台大力宣传相关住房保障政策,扩大在新就业大学生中的政策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新就业大学生更好地知政策、享政策。对于刚踏出“象牙塔”的新就业大学生来说,拿着微薄的薪水,面对高房价高房租和来自社会多方的评价难免灰心。我们在倡导合理住房消费观念、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同时,也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避免人生成功“唯房产论”,鼓励他们坚定信心、轻装上阵,在奋斗追逐人生理想中实现“住房梦”。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曾毅虹.透视“蚁族”看大学生就业J.中国社会保障,2010,(6):34.2 廉思.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陈永杰,卢施羽.大学生

24、就业困难与“蚁族”的出现:一个社会政策的视角J.公共行政评论,2011,(3):146-171.4 刘洪辞.蚁族群体住房供给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5 张建坤,王效容,吴丽芳.“蚁族”保障性住房的 PPP 模式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41-45.6 李蔚.浅谈毕业大学生的住房保障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5):76-77.7 石婷婷.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住房调查与政策建议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3):75-80.8 刘惠君,黄宇澄,周京奎,关兴.住房梯级消费与分层供给模式探究基于天津市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调查

25、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2.9 王政武,莫万姣,陈春潮.基于共有产权模式的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4):29-32.10 蒋承,张思思.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趋势分析:20032017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5):60-70.11 岳昌君,白一平.2017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5):20-32.12 王媛,金昊.我国主要城市大学毕业生住房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9):100-101.13 张园,武永祥.居民首次购房行为特征及宏-微观

26、影响因素基于哈尔滨的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6,(2):379-384.14 廉思.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城市新移民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5 北京市统计局.2015 北京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6 麦可思研究院.2018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7 廉思等.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4)No.2:流动时代下的安居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8 黄文丽.我国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3):5-10.19 徐菊芬,胡月,朱杰.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供需现状及特征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调研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95-99.20 李艳华.毕业大学生住房保障问题的困境及出路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9-21.21 郭丽.政府责任视角下毕业大学生族的住房保障问题的困境与破解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7,(21):50-51.22 余葱.关于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经济法思考J.社会科学动态,2018,(2):58-64.23 李佳璇.昆明市主城四区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