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概论.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翻译的宏观比喻:德国:赫尔德“混血儿”歌德“媒人”(钱钟书“做媒”,苏珊巴斯奈特+安德烈勒弗菲尔“婚姻”)其他比喻:“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英国,纽马克“一种方案与另一种方案间的妥协”西方:“翻译有如女人,漂亮便不忠诚,忠诚便不漂亮”德里达“对原著的粗暴侵犯”2.翻译者的比喻:巴西,翻译者“食人者”意大利翻译者=背叛者 3.中国代表性翻译原则:公元 4 四纪,道安: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唐朝,玄奘:既需求真,又需喻俗。严复:信、达、雅 鲁迅:忠实,通顺。傅雷:神似说 钱钟书:化境说 许渊冲:译文优势竞赛论 辜正坤:多元互补论 外国代表性翻译原则:亚历
2、山大泰勒翻译三项基本原则:译作应保全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奈达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纽马克文本三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威密尔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其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因此,目的为最高标准,主要准则按轻重依次归纳为:译文由其目的所决定;译文为译
3、入语文化提供有关原语语言文化的信息;译文不会提供违背原文信息的信息;译文必须语内一致,译文必须语际一致。所有的准则从属于目的原则。只要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文就是合格的译文,即使与原文有些出入,也是可以接受的。4.翻译研究的三大范式演变:作者中心论范式;文本中心论范式;译者中心论范式 5.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差异是在思维模式方面:东方人重视综合,归纳,暗示和含蓄,求精神,其思维是一种浑然的,混沌的状态,因此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横向的,在于空间上的舒展和收缩,关心的是心灵空间。而西方人则重分析,完全与东方人的思维方向相反,他们的思维方向是纵向的,看重对某一点的深入探索研究,在某一领域深入的研究
4、,细致的分门别类。总之,东方人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动的,玄学的,正在运行中不可分的,而西方人的则是静的,科学的,数学化的,不可分的。换句话说,东方人注重意合(paratacs),而西方人注重形和(hypotacs)。因而在翻译中也存在等值(西方)和近似(东方),这都折射出中西两种不同的翻译观。6.译者的素质: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系统的知识储备(扎实的双语语言基本功,丰富的双语文化知识,足够的杂学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翻译理论);合理的应用能力(良好的思辨能力,娴熟的翻译技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地 IT 技术)。7.口译员的特殊素质:出众的记忆力和较强的笔记技
5、能;良好的听辩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8.纽马克对译者创造性要求的 7 点:文化词语,特殊的句法结构,具有文化内涵的暗喻,习语,谚语,双关语和新造词,特殊的语音联觉效果。9创意与忠实:首先,译者在发挥创意时,并不是随意的发挥,而是基于对原作负责,读者负责,艺术负责的态度,还要受到职业道德的约束,从而来达到创意与忠实之间的平衡。其次,翻译的忠实原则也并不是说要死死抱住原文的词句及表层意思不放,当两种文字或者文化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出现矛盾或者剧烈冲突时,译者有责任发挥想象与创造力,是表面看似不能兼容的表达达到某种妥协。因此,创意与忠实是一对辩证的关系,既对立又互补,忠实是再创
6、造的始发点并贯穿其始终,而再创造则是完美的,在更高层次上表现出来的忠实。10.翻译的目的:交际 纽马克: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将其称为“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将原与文本的语境意义 contextual meaning 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交际翻译服务的对象是译入语的读者,翻译的内容和语言都以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为准则。强调在现原文的要旨,重视翻译可能带来的社会价值。11.与交际翻译的相对的是“语义翻译”在译入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
7、的再现出来。为原语作者服务,重视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译入语的语境及其表达方式,更不是要把译文内容变为译入语文化情境中的东西。(杨宪益“信”:翻译不仅仅是交际,还要再现和传播原语文化)。12.翻译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首先是符号,是社会信息的载体,具有社会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又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符号又有语言和非语言之分,语言符号是翻译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是信息,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做哦那个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包含语义的,文体风格的,文化的,美学的。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方式与工具,其本身也蕴含着信息。最后是传递,其本身就意味着翻译是一种活动,是具有特定目的,依据一定规则的社会行为
8、。并不是单纯的不同规则的转换,是符号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转移。而语言作为特殊的符号系统,它与社会和文化密不可分。13 雅可布逊的翻译三类型: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符际翻译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14.翻译的其他分类:全译和变译(翻译变体节译,摘译,编译,译述)15.非文学翻译:应用文体翻译:指具有固定格式,直接用于交际,体现实用价值的文体,主要包括政策法规,法律文书,组织机构章程,合同,单位往来信函,媒体刊登的启事,通报等。其特点主要是:用语规范,行文以书面为主,
9、措辞严谨,句式整齐,概念明确,内容和观点力求客观,避免个人感情的渗入,形式上有特定的文本样式和表达程式。科技文体翻译:科技文是指以技术为内容的各种文章和著作。其特点是:术语繁多,词义确定;句式紧凑,层次分明;章法严谨,描述客观,逻辑性强。新闻文体翻译:新闻文体包括报刊上刊登的各类文章,广义的还包括报刊上的科普性,学术性,文艺性的作品。讲求时效性,纪实性和广泛性。其特点是:用词力求新奇;句式简洁灵活;讲求章法格式。16.机器翻译:理论基础:结构语言学,建立在语言的“等值”equivalence 这一假设上。可以分为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人助机译和机助人译)17.机器翻译的两套系统:基于规则的
10、(rule-based system)和基于语料库的(corpus-based system)18.机器翻译的主要规则:词法,句法,短语规则,转换生成语法 19.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系统又可分为:基于统计的(statistics-based)和基于实例的(example-based)20.香农模式:香农:提出在有限信道容量中的最大速度传输信息的基本途径,并初步解决了编码和解码的精确性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信道等问题。他用数学模型来简化整个通信手段“香农模式”。21.机器翻译的历史与展望:机器翻译之父Warren Weaver 机器翻译的思想最早追溯到17世纪,而提出主张并获得批准是1933年。而Wa
11、rren Weaver才是将人类带进机器翻译的第一人。二战以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促使人们关注计算机在非数据方面的应用,包括翻译。1949 年,weaver 对机器翻译的可行性和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大胆设想人类语言存在共同基础,在基本逻辑机构上具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征,通过对逻辑结构的分析,可以在不同语言中找到共核,从而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这一过程就是让计算机进行分析解码的过程,至于翻译中的多义问题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来解决。他的见解,引起人们对机器翻译的关注。20 世纪 50,60 年代是机器翻译的早期,由于美苏处于冷战阶段,而机器翻译主要是为破译军事情报服务,因此获得了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
12、。由于当时翻译工具的落后和目标定位太高,仅从翻译就是双语转换开发出了最早的机器翻译系统,而当中的很多语言问题和翻译问题都未能考虑。进入 60 年代后,1966 年的 ALPAC 评估报告,虽然承认了机器翻译的实用价值,但是其否定了机器研究,给机器翻译致命一击,使得机器翻译沉寂 1,20 年之久。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机器翻译雄风再起。欧共体购买美国 Systran 系统的英-法版减轻翻译负担后,机器翻译时代的商业时代也来临。基于知识和基于中间语言的新的机器翻译思想给机器翻译带来了长足进步。政府,商业和企业广泛使用机器翻译。机器翻译重新获得了资金的亲睐,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在这个
13、阶段,人在机器翻译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称为人助机译。90 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翻译方法被新型的基于预料库和实例的方法突破。在新的技术和思想发展出来以前,人们学会了整合优势的方法,即采用各种翻译方法的混合式机器翻译,并逐渐成为当今机器翻译的主流。现在,机器翻译的对象在不断扩大,从书写文本到语音文本;目标定位也更加合理,从全自动翻译转为包含人助机译和机助人译在内的交互翻译;应用范围也在日益延伸,从传统的单机环境到现代的局域和全域的网络。现在的机器翻译才真正做到了眼不高,手不低。21.翻译的基本过程是由理解和表达两阶段组成。22.直译:(litera
14、l translation)在译入语语法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贴近原文内容与形式的翻译方法。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严格遵循原文措辞的翻译方法,翻译时以词为单位进行考虑,力求译文中每一个词都与原文相对应。意译:(free translation)张金:在译文外另外寻找新的表现法来表达原文的逻辑内容或形象内容。范仲英:从意义出发,只要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孙致礼: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表现形式,而应以传达原文的深层意思为主旨。西方观点:基于必要层次使文章内容不变并遵守译入语规范之上的适当提升。23.直译与意译的结合:直译和意译是
15、两种最基本的翻译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读者类型,文本性质和作者意图,各自都有优势,同时也有缺陷。如若脱离语境讨论孰优孰劣,是很片面的。事实上,直译和意译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24.翻译的等值:涉及翻译的本质,评判标准,翻译原则,翻译的目的与功能等。科勒将翻译定义为“代码转化或替代,亦即将语言甲(L1)中的语言符号,a1,a2,a3,用语言乙(L2)中的 b1,b2,b3 替代”。雅克布逊指出“翻译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中的两个等值的信息,即在不同的语言现象综求得等值”。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斯奈尔-霍恩贝指出等值不适合用作翻译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随着翻译的语言研
16、究的发展,西方法医的等值理论也完成了从带有浓重数学和逻辑意译的绝对的等值走向相对模糊的近似的发展过程。24.等值的层次:语言等值 linguistic equivalence,文化等值 cultural equivalence,艺术等值aesthetic equivalence。25.翻译的近似:马建忠:“善译”首先是“意旨”在先,而后是“神情”与“语气”林语堂:首先是语义,其次是传神,最后是绝对忠实的不可能。因此,“求似”求的是“神似”而非“形似”。26.洪堡特是对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做出系统且又辩证的论述的第一人。他认为普遍性决定了语言的可译性,特殊性决定了语言的不可译性。27.归化 do
17、mestication 和异化 foreignization:提出者:劳伦斯韦努蒂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归化: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一种透明而流畅的译文,从而使得原文本对于读者的陌生感降至最低。(倾向于作者)异化:译者在翻译时故意保留原语文本当中的某些异质特性,依次打破人语的种种规范。源头:德国施莱尔马赫:顺从读者顺化(natualizing);顺从作者异化(alienating)更倾向于此。二者不仅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文化的移植本来就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模式。在文化层面上应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以保留和传递原语文化的特色;在语言表达层面,应以归化为主,尽量使用明白易懂的文字来传递原文的内容和信息。28.形合 hypotaxis:用连接词体现分局之间的衣服或从属关系的结构 意合 parataxis:分句之间不靠关联词而依仗次序来体现相互关系 29.在翻译实践中,英译汉时,应先透彻分析原文的形合结构特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转化为流畅的以意为主的汉语。汉译英时,应先领悟原文的意,然后找到英文中合理的主谓主线,再将其余的结构恰当的铺排成分句或其他附属结构。30.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的关系:前者是技巧和形式,是语言层面的东西,后者是一种策略,是文化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