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马苹【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46)006【总页数】9 页(P67-75)【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区域文化产业;大连市【作 者】马苹【作者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训部 辽宁大连 116001【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G124 一、引 言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历经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文化产业由点到面、从弱到强、日益壮大。据统计,2017 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3 5462 亿元,占 GDP 的 4.29%,已经成为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
2、业1。然而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文化产业也面临着创新发展的挑战,尤其在各个区域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关系着区域未来可持续竞争力的培育。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区域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并对该模式所涉及的产业主体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以大连市为例对该模式的运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连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区域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文化产业创新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周子渊,黄林燕(2015)2认为可以从构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开放合作新平台、打造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
3、等方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周鹏宇(2018)3将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分为资源推动型、科技推动型、产业融合型、政府推动型四类,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刘玲(2015)4认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从线性创新模式转变为非线性创新模式,并提出了三螺旋结构的科普文化产业协同创新模式。贺宝成(2018)5等基于协同视角提出了集资源配置方式、空间布局、产业链、创新资源“四位一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张英华(2019)6认为酒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重点要以文化产业聚集、区域创新合作联动、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等四种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实现区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此外,还有学者从不同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
4、视角来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肖海晶(2017)7分析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并提出人才兴业战略、文化与科技融合策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刘钧霆,曹立华(2017)8探讨了推进产业融合的三种模式,着重分析了辽宁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的实施路径。杜晓伊(2017)9等分析了辽宁省独特的文化发展特征以及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建议。徐斌秀(2018)10提出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链、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搭建协同创新发展平台等方面推进安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张宗兰,高维峰(2019)11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人文生态系统,提升科技的文化赋能,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培育健康
5、生态政治机体等措施,促进雄安新区的生态文化创新。程玥(2019)12分析了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及竞争力提升策略。综上所述,目前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已有研究从模式和策略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发展模式的研究相对匮乏,而且多是从发展策略的视角进行分析,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主体间互动的研究尚显不足,尤其是关于文化产业协同创新视角的研究更加匮乏。基于此,本文将文化产业的创新定位为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力求通过对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构建,梳理出不同类型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最后以大连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深入阐释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运作模式,并提出
6、了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可以说,本研究对于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以及跨区域的文化产业网络的形成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三、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本文认为,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是指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契约与承诺的方式,以文化产品与服务创新为核心开展的多边竞合关系。在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文化产业与不同类型的企业间开展了创新合作,其合作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文化产业内部,还包括教育、电子、互联网、金融等众多产业;其合作空间也远远突破地理区域的限制,在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开展创新合作。在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内部创新是核心。根据国家统计局
7、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中的观点,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核心领域和文化相关领域两大类,共九类产业。其中文化核心产业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成、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六类;文化相关领域产业则包括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三类。而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就紧密地围绕在两大类九子类产业开展。文化核心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有创意和创新活力的产业,其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文化创新的进程与方向。因此,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成、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六类产业的创新就是文化产业创新的关键。其创新的核心在于以国家政策
8、为引领,结合地方的特色与产业优势,挖掘六类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尤其是科技产业、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通过跨产业间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和管理等要素的整合,积极探索文化创意渠道,有效推进六类文化产业从传统型向创新型,从小众化到大众化的方向转变。同时积极加快核心文化产业与文化相关产业,尤其是文化传播产业的有机整合,将良好的文化创意与科技、红色文化、演艺、体育、城市规划与城市运营等有机结合在媒体的有效运作下,快速实现区域文化全产业链建设以及全方位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文化相关领域产业是文化核心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三类产业的创新与科技和服
9、务创新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文化生产类产业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文化核心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整合实现产品的时尚化与美观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科技和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实现文化产品的专业化、高端化和便捷化,从而实现文化生产类产业的升级。而文化中介服务产业主要包括文化活动服务、文化娱乐经纪人服务、其他文化艺术经纪代理、婚庆典礼服务、文化贸易代理服务和票务代理服务六类。这六类产业是沟通和链接文化生产、服务和消费产业的纽带和润滑剂。该类产业可以依靠区域服务平台的建设在技术支持、资源管理、数据共享、知识服务等方面不断优化中介服务的品质,加快推动文化中介产业的便捷化和高效化。此外,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还要依
10、托辅助产业的有力支持,这些产业主要包括互联网产业、科技产业、金融产业、教育产业、装备产业等。这类产业通过为文化产业提供网络、技术、资金、人力资源以及设备等实现了文化产业内部创意、资金、人才、物流、信息等自由流通,最终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进一步推进了区域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见图 1。图 1 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四、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大连市的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动漫游戏等六大重点领域为支撑的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70%以上,从业人数 8 万人以上,已成
11、为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2017 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284.7 亿元,同比增长 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 4.1%,占据全省半壁江山。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利润逐步提升,2018 年大连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利润见表 1。表 1 2017 年大连市市级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利润单位:千元.%数据来源于:大连市文化产业统计季报:大连市统计局,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分类 四季度 同比增长新闻出版发行服务 70348 6.6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49416-25.5 文化艺术服务-11246-2.3 文化信息传输服务-44576 47.2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738
12、448 21.6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136452-39.0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96184-19.6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49839 595.6 文化用品的生产 1066374 20.2 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92524 10.1 合计 2243763 11.1 近年来,大连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单位数量也在稳步提高,各类文化企业的比重也在不断地优化,2018 年大连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单位构成见图 2。目前,大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在发生转变,主要集中在新闻出版、电影电视、文化创意、文化科技融合等领域,不仅使中央大道旅游文化购物中心、冰山慧谷智慧综合产业园和金普新区“玻璃小镇”等一批有助于提升产业层
13、级和城市品质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投入运营,优质产能不断扩大,而且从整体上依托东软集团、阿尔派电子等企业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技术能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链区域性布局的形成。同时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旅产业企业发展。2017 年,全市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4 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9 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3 个,上市文化企业 2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1 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7 家。此外,还打造了嘉瑞通商贸、富佳斋拍卖等企业,全方位、多领域的文化产业有力地推进了大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以大连市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海昌旅游集团、
14、大连市华臣影业集团为发展基础,大连市鲸彩在线科技、东软集团、大连市华录、慧搜网络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亿达之声大连市夏季国际艺术节”、国际大马戏巡演、大连市春季服装周、专业艺术表演团队技术表演赛等为辅助支持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图 2 2017 年大连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单位构成数据来源于:大连市文化产业统计季报:大连市统计局,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一)大连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 1.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倾斜 自 2003 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文化综合政策、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企业制度改革政策、产业准入政策、文化产业资金扶持政策、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相关政策、动漫企业认定管理政策等相关政策,
15、助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从“传统思维”转向“产业思维”,通过税收政策、激励政策、引导政策、政策的杠杆行为等给予文化产业更宽松、更公平、更普惠的发展空间。这些既有利于拉动文化消费增长,也能促进文化消费升级。2.大连市区位优势突出 大连市是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对外门户与最大港口城市,区域优势和产业结构优势显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大连市是辽宁省创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和主战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正式挂牌并运作,这些为大连市文化产业
16、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大连市文化资源富集 大连市滨海资源和近代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为发展文化旅游业和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创意设计业创造了条件。大连市国际服装节、大连市国际马拉松、大连市国际徒步大会、中国大连市(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达沃斯夏季年会等重要经济论坛多次在大连市举办,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大连市软件和动漫游产业成为大连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排头兵”,被授予“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基地”等荣誉称号。此外,大连市文博品类齐全,藏品丰厚。大连市独有的复州皮影、庄河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百项。这些
17、文化资源均成为大连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突出优势。(二)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 1.发展理念有待提高 大连市的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发展理念未能与国际国内发达城市接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产业化意识薄弱等问题,缺乏大品牌打造、多产业联动的运营理念,文化产业经营模式亟待改进。目前,大连市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比较落伍,文化消费档次处于中低端。家庭、学校、企业、机关、社会组织全方位崇尚文化、消费文化的氛围尚未形成,居民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观念需要加快培养。文化消费的产品相对单一、普及率偏低、消费意识淡薄。市民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有待提升。2.体制机制亟待改善 与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当
18、前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虽然出台了关于壮大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但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落地。文化企业在办理土地、规划审批等方面面临不少困难,承担较高的营商成本。资金支持方面,仅有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且额度仅为5000 万元,支持作用有限。民资和外资进入文化领域存在着体制性障碍。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有形资产少,缺少抵押能力,自身实力较弱,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贷款门槛高,融资成本高。3.人才供给有待提高 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目前全市在文化产业人才储备方面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与发达省市相比,收入水平偏低、受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空间不足,使得全市引进和留住顶尖文
19、化人才难度加大。特别是部分中小民营文化企业人才匮乏,受制于企业实力不强、提供待遇较低、晋升渠道狭窄、职称评定不便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中小微民营文化企业难以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二是人才引进和培养思路与产业实际需求不完全契合,重文化专业能力而轻综合运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的基层文化技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物欠缺。4.发展结构有待调整 供需错位导致发展结构性失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产业结构方面,低端同质化产品过剩,中高端个性化产品相对匮乏;产品结构方面,传统类产业比重较大,新兴文化产业培育不够;区域结构方面,主城区与新市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突出;要素投入上,偏重物力、人力,制度、管
20、理等重视不足。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利用率不高,整合度有限,未能发挥出应有的集聚效应。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仍然偏缓,与全市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企业发展压力依然较大。特色文化街区、文化消费场所较少。文化资源开发依然停留在形象展示、演出等与百姓文化生活结合的层面上。五、大连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创新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融合性、渗透性强,外溢效应明显的典型特征。为了有效地克服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需要积极推进大连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打破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将新时期具有全新影响力的产业与文化产业实现有机融合,积极推进大连市文化产业多元业态的创新发展。大连市文化产业创
21、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文化与区域、文化与跨区域、文化与科技、文化与互联网四个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文化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是指大连市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与区域的旅游、教育、经济等各类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文化通过与教育产业融合,使地方高校能够打造更具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其自身的学识与修养一方面对地方的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承,将地方文化与当今的主流文化有机结合以传授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培养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各类人才,为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大连市通过打造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高等学府为引领,艺术文化
22、类学校为支撑的文化教育支撑体系,培养了相关专业的优秀文化创新人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会改变传统观光旅游对旅游景观的观赏,更注重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体验,它以包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观为载体,通过激发游客的审美情趣以及情感寄托来体现文化的教化功能,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大连市通过着力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征的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将海洋、海岛与温泉、演艺、特色小镇街区有机结合,形成了以滨海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而文化与经济产业的融合则使各类产业的发展融入更多的创意,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从而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文化与跨区域协同发展主要是指由于区
23、域间文化的辐射性与产业链的延伸性,区域文化产业以及融合性产业与区域外的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间通过学习、模仿与融合形成的跨区域的文化融合产业,从而形成基于“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互联网+”为特征的跨区域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更大区域范围的经济溢出效应。大连市地处辽宁的南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因此大连市的区域辐射范围既可以辐射东北地区也可以辐射山东半岛地区以及京津地区,大连市的文化企业通过与这些地区的企业相互学习以及构建产业链实现了文化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在文化与区域和跨区域协同创新的进程中,文化与科技产业的创新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开展对传统文化产业的
24、转型升级,加强广电、影视演艺、会展产业中多媒体、数字技术等在大连市各类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使传统的大连市的文化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时尚化方向引领。二是不断加大大连市企业的文化技术创新力度。使大连市企业在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VR、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取得突破式的发展,加强文化产业与时尚科技结合的紧密度,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文化与科技产业的创新进程中,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领域,而其中发展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文化服务创新和文化融合创新。在文化服务创新方面通过不断强化文化对科技产业的引导作用,以文化的熏陶与感染的方式逐步
25、优化大连市的科技企业文化,使其从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哲学、制度与战略等方面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美学价值、品牌内涵以及服务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大连市文化产业新生业态的孵化,实现了门类、要素、行业、地域和文化等层面的多重跨越。数字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增强了文化产业的艺术性及文化感染力,提高大连市文化产业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六、大连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一)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体制机制是首要关注的问题。首先,要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办
26、”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实现由“管理”文化到“治理”文化的转变。第二,要创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组建由国有资本为主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融资担保机构,鼓励以土地投入、债券发行等形式进行项目融资,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发挥大连市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势,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共服务渠道,推进适应文化产业需求的信贷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文化产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议大连市银行出资设立文化支行,利用专属政策、专属产品和专营支行,对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重点园区以及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等资金平台。第三,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业管理体制。逐步将部分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
27、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激发文化单位自身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打牢文化发展与建设的基层堡垒,构建文化诚信体制,形成文化治理体系。图 3 大连市市级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二)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充分利用大连市近二十所高等学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创新办学模式和机制,产、学、研联手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在职进修等各种途径,形成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加速培养文化产业的适用专业人才。完善学科体系,形成案例教学库。以全市高校和中职院校为主体,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基础型和紧缺型人才;拓宽培养和培训渠道,政府积极参与并支持文化企业与区域内高校合作,通过专业
28、共建、订单培养、资源互通等方式,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力度,贯彻落实市“5+22”人才创新政策,广泛利用市外乃至国外优质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既了解国际文化市场运作又熟悉国内文化市场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领军型文化高端人才,提高全市文化产业的创新、策划、生产水平。实现文化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发挥“高满堂”等名师工作室的职能作用,培养一批文化产业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加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育使用。设立人才培养基金。通过基金资助、补贴经费等形式对人才的培养进行资助和鼓励。(三)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
29、是文化创意。落实大连市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建筑、信息、旅游、体育及农业领域融合发展。要着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信息、工业设计、城市建设等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联动发展。深度挖掘动漫产业与童装生产、工艺品制造等产业的契合点、关联处,实现动漫产业衍生产品开发的新突破。突出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时尚娱乐发展,带动休闲度假、服饰家居、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节庆会展等业态的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连接创意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运、销售、衍生品的开发,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集中信息流、消费流、资本流、人才流向原创开发环节和营销宣传环节,发
30、挥产业链的吸引和调解功能。落实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利用国家确定的大连市旅顺博物馆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的机会,扩大文化产业的外延。打造“东北亚设计小镇”,举办东北亚设计创新大会2019 中日设计论坛,吸引转化相关领域的设计成果。做好“市长杯”大连市工业设计大赛、大连市设计节等活动。因地制宜,重塑老旧厂房文化价值。发挥大连市金普新区自贸区建设政策优势,推动“文化”战略,促进文化休闲、文博会展、数字娱乐等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传统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以文化装备制造、文化生产服务业为牵引,推动文化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融合与创新,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国内节庆,
31、搭建特色产业平台。借助“一带一路”走出去,提升大连市文化国际知名度。(四)壮大龙头骨干文化产业企业 首先,要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利用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科教、海洋渔业、海洋旅游等,做大做强全市海洋文化产业。发掘工业文化以及汉墓、旅顺口日俄战争遗迹等文化品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第二,要强化对全市大型骨干文化企业的扶持,多措并举引导鼓励本地企业、本地企业与国内外企业之间并购、重组,集中培育具有导向性、规模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第三,加快建设专业化园区。加强文化产业用地保障,打造更具代表性的文创
32、产业园区,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坚持聚合发展,提高产业园区集聚效应。按照特色定位鲜明、特色风格突出的思路,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统筹规划,抓好旅顺文化产业园、金石滩文化产业园建设,争创更多的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紧密结合“创业创新创投”,加强孵化器建设,打造一批“精、特、奇”的中小微文化企业。积极参与海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各区(市)县文化产业基础建设,促进县域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跨区域整合。(五)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加紧研究出台大连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制定实施大连市促进文化消费的若干意见。编制大连市特色文化资源目录,对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分层级梳理,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的内涵和比较优势。贯
33、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涉及文化企业的行政审批项目,对保留的审批项目,最大程度简化办理手续,压缩办理时间。执行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做到企业办理审批“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取消部分奖励项目的申报、评审环节,支持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化创意、文化创新、科技研发和市场运营中,依据市场预期或市场表现给予支持。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减免城市基础建设配套费,采取租赁等方式供应文化用地。降低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壁垒,建立准入退出评估体系,简化退出程序,降低退出门槛,解决好退出企业的债权债务归属、人员安置等问题。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资本进入
34、文化产业领域。完善文化产业准入标准、程序和管理办法。支持数字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征收政策。允许和鼓励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参与收益分配。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提高对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七、结 论 本文将研究视角投射在区域文化产业创新领域,提出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将这种模式认定为是一种以区域各类文化产业为核心,跨区域文化产业相支持,区域间互动框架下的文化核心产业与文化相关领域产业在文化辅助产业的支持下所产生的文化服务创新和文化融合创新。深入分析了该模式中各类不同文化产业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区域与跨区域的影响。并以大连市为案例,通过对大连市发展文
35、化产业的优势与机遇的分析,详细分析了区域文化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对各类文化产业发挥作用的详细阐释,分析了大连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提出了从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壮大龙头骨干文化产业企业,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五个方面保障大连市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有效运作。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1国家统计局和中宣部.2018 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2周子渊,黄林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以昌九区域一体化为视角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5.3周宇鹏.文化产业
36、的创新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7):272-273.4刘玲.基于三螺旋结构的科普文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3):335:5-8.5贺宝成,任佳,曹媛.协同视阈下西安未央区文化产业发展范式创新J.新西部,2018,462(35):30-31.6张英华.丝绸之路经济带酒泉区域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9(5):29-31.7肖海晶.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163(4):56-60.8刘钧霆,曹立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45(2):63-70.9杜晓伊,李皓楠,杜向奎.发展区域文化,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1):50-55.10徐斌秀.安徽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5):5-8.11张宗兰,高维峰.科技人文融合与绿色共生:新型生态城市视域下的雄安生态文化创新理路J.生态经济,2019,35(6):219-213.12程玥.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及竞争力提升策略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9,27(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