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欣赏课件.第二章悲剧、喜剧.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7295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剧欣赏课件.第二章悲剧、喜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戏剧欣赏课件.第二章悲剧、喜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戏剧欣赏课件.第二章悲剧、喜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剧欣赏课件.第二章悲剧、喜剧.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9 第二章悲剧、戏剧、正剧第一节三大戏剧体裁的由来及其发展趋势第二节悲剧美感与悲剧精神第三节喜剧美感与喜剧精神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坐中常有剧中人。第一节三大戏剧体裁的由来 及其发展趋势一、三大戏剧体裁的由来二、两种发展趋势一、悲欢离合,世之常态;喜怒哀乐,人之常情 世界万物,其质其量,千差万别;人间矛盾,其情其境,各有不同。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悲、欢、离、合,世之常态。当人们看戏时,戏中的“悲欢离合”引起观剧者的“喜怒哀乐”。人面对这一切,被激发起各种情感,并将其纳人艺术创造,便产生出一系列不同的审美范畴,如悲、喜、崇高、滑稽、幽默、讽刺等等。二、两种发展趋势悲剧、

2、喜剧、正剧这三大体裁不仅反映着人类审美情感,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与不同的历史时期,三大体裁的历史地位、社会效应及其相互关系,是很不相同的。这种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悲喜对立到悲喜融合,再到超越此两极的新体裁的确立。2、从重悲轻喜到抑悲扬喜 1、从悲喜对立到悲喜融合,再到超越此两极的新题裁的确立。a、悲喜对立:早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希腊,就先后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悲剧和喜剧的产生略迟于悲剧。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当时的喜剧虽然在刻画社会政治生活习俗方面也功不可没,但总体说来弱于悲剧,也不如悲剧那样受重视。在古希腊,悲剧与喜剧不仅区分明显,甚至

3、还可以说是截然对立的。两者所表现的题材、人物各不相同,引起的情感反应迥然有别,各立门户,各行其道。中国先秦的歌舞剧也有悲喜对立、重悲轻喜的倾向,但宋元之后,二者趋向融合。在西方,戏剧发展的脚步也渐渐挣脱了悲喜两分的藩篱。2/9 2、从重悲轻喜到抑悲扬喜古希腊的悲喜对立已经包含着重悲轻喜的倾向。那时喜剧“不受重视,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冷遇”。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悲喜美学价值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从总的发展趋势,似乎是喜剧精神逐渐受到重视,它在戏剧艺术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得到提升。越到现代、当代,戏剧的革新者越是更多地向喜剧精神靠拢。人们看重喜剧,是从两个方面着眼的:一是喜剧能把更平凡、更

4、广泛的生活习俗搬上舞台,喜剧作家们强调喜剧是照出生活百态的“镜子”、“美妙的万花筒”;二是喜剧更能表现作者的主体性与理性精神。关于戏剧的主体性关于喜剧的主体性,狄德罗说:“喜剧,可以完全出于诗人的创造。由此可见,喜剧诗人是最地道的诗人。他有权创造。他在他的领域中的地位就跟全能的上帝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一样。”英国 19 世纪作家梅瑞狄斯 1828-1909 把喜剧视为“照出心灵的阳光”,并将其讽刺性比作“社会清道夫”,他把喜剧提到文明的高度来认识:“一国文明的最好考验就是看这个国家的喜剧思想和喜剧发达与否;而真正喜剧的考验则在于它能否引起有深意的笑。”第二节悲剧美感与悲剧精神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

5、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亚里士多德诗学一、悲剧美感二、悲剧精神一、悲剧美感 1、“悲剧 xx”现象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 xx 的解释 3、什么是“悲剧快感”1、“悲剧快感”现象当我们看完一出优秀悲剧的成功演出,比如看了窦娥冤或者奥瑟罗的演出或者很投入地读完悲剧剧作,它们在我们情感上引起的反应,就是悲剧美感或曰“悲剧快感”。在悲剧中,有对人的悲痛与苦难的演示,甚至还要叫观众亲眼目睹仇恨、阴谋、杀戮等等可怕的事件发生。然而奇怪的是,人们为什么还要坐

6、到剧院里去欣赏这些剧情在舞台上的呈现,并且 3/9 还要献出一掬同情之泪呢?为什么看过善良的窦娥含冤被杀、正直的奥瑟罗中了奸计先杀妻后自杀这样的舞台上的悲惨之事,会得到审美的享受即“悲剧快感”呢?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美感的解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之所以能产生美感的解释是:第一,悲剧既然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那么“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即使是对可怕和讨厌的事物的摹仿,当人们观看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都会产生一种快感”。第二,“打动人心”的情节与“引发快感”的音乐、语言、画面等方面的技术处理。第三,“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换一个说法是,“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并从体验

7、这些情感中得到快感”。第一、二两点,讲的是普遍性艺术规律,并不仅限于悲剧。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点,它所讲的正是悲剧美感的问题。鲁本斯大力士参孙和大利拉 3、什么是“悲剧快感”怜悯、恐惧以及怨怒、哀伤之类的情感,大都属于否定性心理反应的结果,它们郁积于心,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但人在艺术创造中,把这种消极的情感变成了美的创造的原料。当我们在欣赏悲剧时,随着剧情在我们心灵上引起的震撼与波动,上述这些否定性的情感便被我们以精神的力量加以疏导、宣泄与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它们转化成一种高尚、纯洁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美感。Catharsis 净化

8、(Catharsis)希腊语,意为“净化”或“清涤”亚里士多德将悲剧的功能界定为怜悯与恐惧这类情感的净化。相反,柏拉图认为悲剧激发这类情感。亚里士多德对其使用净化一说的用意未作具体的解释。在希腊语里,该词或指对罪恶或亵渎意念的宗教式清除,或指祛除各种身体疾病的医疗式泄药。因此,对这一术语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倾向于将其译为“清除”,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用意是说悲剧具有一种取得心理矫正和纯化的道德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解除紧张感,可以平息破坏性的冲动。另一种观点倾向于将其译为“宣泄”,认为亚里士多德建议悲剧与其说具有道德意味,还不如说能够唤起松弛感与娱乐感。在整个哲学史上,这两种不同观点一直争论不休。但是

9、,一般看 4/9 来,悲剧之所以具有净化作用,是因为其内在价值的缘故。在本世纪,净化这一术语由于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发生联系而变得更加复杂了。二、悲剧精神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不论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或社会悲剧,都充满着高洁甚至神秘的意味,隐含着人生的教训和哲理。被悲剧真正打动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摒弃“外物”的毒化与诱惑,回到人之为人的那些光辉品性上来,他会变得纯洁起来、真挚起来、高尚起来。这样说来,我们可以从大量悲剧经典中概括出一种叫做“悲剧精神”的东西。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有三:1、严肃的情调 2、崇高的境界 3、xx 的气概 1、严肃的情调严肃是一种人生态度

10、,它正面肯定与护卫人生价值,为此而敢于承担责任,经受苦难,直至牺牲,这就意味着沉重与悲壮。严肃也是一种情感状态。在生活中,当真才动情,动情则严肃。悲剧的严肃情调标志着人在情感上的认同与投入,这里决无冷眼旁观之事。所以英国作家沃波尔?霍勒斯17-1797 说:“人生者,自观之者言之,则为一喜剧,自感之者言之,则又为一悲剧也。”这里说的“观之”,就是对世界取着一种理智的、超脱的、冷眼旁观的态度,这只能产生幽默与滑稽,通向喜剧;所谓“感之”,是对世界动了真感情并执著地介人其中,这是一种严肃的情调,属于悲剧精神。2、崇高的境界崇高是一个审美范畴。物理空间的高大、雄伟、浩瀚与精神力量的伟大、凝重、深邃,

11、都会给人以一种崇高感。一般说来,悲剧所描写的事件和人物,其真善美的价值含量都是很高的,也可以说,大都是足以给人以崇高感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悲剧中我们看到,英雄受难、好人吃苦,毁灭性灾难降临到主人公的头上,但那很高的真善美的价值含量不但未被否定,反而更加突显在人的情感 5/9 体验与精神生活之中。所以悲剧不仅有严肃的情调,而且有崇高的境界,这是它净化、陶冶人的心灵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eg、哈姆莱特 3、英雄的气概英雄人物自然是充满英雄气概的,而非英雄人物有时也会在其行为与精神中迸发出英雄气概的火花。对于悲剧主人公来说,这两种情况都是存在的。

12、作为悲剧精神之表现的英雄气概,它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力”,二是“义”。所谓“力”,既是指体力、毅力,又指智力、思力;所谓“义”,是指一种维护合理的人伦关系的坚强态度,它自我感到正义在身、真理在握。在这两个条件的支撑之下,悲剧英雄一般都有三个性格特征:第一,敢于反抗十分强大的对立面,哪怕力量悬殊、形势险恶,也决不退缩;第二,对事情敢于担待,敢于负责;第三,勇于赴难,敢于牺牲。当然,这些特征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个性的悲剧主人公身上,其表现是各有侧重、各不相同的。eg、赵氏孤儿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第三节喜剧美感与喜剧精神 一、喜剧美感二、喜剧效果三、喜剧精神一、喜剧美感 1、喜剧

13、 2、喜剧与笑 1、喜剧亚里士多德说:“喜剧摹仿低劣的人;这些人不是无恶不作的歹徒滑稽只是丑陋的一种表现。滑稽的事物,或包含谬误,或其貌不扬,但不会给人造成痛苦或带来伤害。现成的例子是喜剧演员的面具,它虽然既丑又怪,却不会让人看了感到痛苦。亚氏此言有一个要点:滑稽,这是喜剧最明显的外部特征。滑稽之人不会是严肃而高尚的英雄如在悲剧中,但也决非无恶不作的歹徒;滑稽的人和事是丑陋而怪诞的,但不会给人带来痛苦与伤害。它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就是滑稽可笑。6/9 2、喜剧与笑喜剧美感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笑。自然,引人发笑的不一定是喜剧,可笑性如低劣相声无意义的耍贫嘴引发的那种笑也决不等于喜剧性,但喜

14、剧总是不能没有笑的。喜剧引发的笑,可以是无声的会心的暗笑,也可以是放声的开怀的大笑。这笑,代表着美、刺、褒、贬,包含着价值判断,不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也是一种社会的评判。笑基本上可分为两类:讥笑与嬉笑,前者是逆向的、批判性的笑,后者是顺向的、赞许性的笑。这两类笑便造成了两类喜剧: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众多类型的喜剧基本上不出这两大类的范畴。例如,所谓闹剧即讽刺喜剧的低俗化与夸张化;所谓风俗喜剧也就是温和而文雅一些的讽刺喜剧。古希腊戏剧演员与面具京剧丑角三、喜剧精神喜剧是令人轻松、愉快的艺术,也是叫人笑过之后陷于深思的艺术。如果说悲剧能陶冶情操,使人的情感更加真挚,那么,喜剧则能培养情趣,使人的智

15、慧得到彰显。人类一天天变得更加聪明、更加理智,人类的“喜剧精神”也将大大发扬。此一精神,要点有三:1、轻松活泼的情调 2、豁达乐观的胸怀 3、追求自由的精神 1、轻松活泼的情调喜剧的笑,能叫人摆脱沉重负担、打破僵化环境,得到一种轻松活泼的感受。喜剧的这种情调,是以人的智能为基点的,也是以暂且摆脱情感的纠缠为前提的。在一定的场合下,一本正经像个大傻瓜,活泼俏皮却是机智的表现。机智之人利用反语相讥 irony、讽刺 satire、幽默 humour 能取得正面交锋所达不到的批判效果。轻松活泼的情调是大千世界一切生机的表现。有人把喜剧称为“春天的神话”,因为春天是生机盎然的季节。不论是嘲讽性、批判性

16、的笑,还是幽默性、赞许性的笑,都是在护卫、呼唤着人与社会的生机。前者是为生机清除障 7/9 碍一切反自然、反生命、反人类的丑行均在嘲讽之列;后者是为生机唱出赞歌一切顺乎自然、张扬生命、有益人类的事物均在赞美之中。2、豁达乐观的胸怀笑是自信心、优越感的表现。笑的主体对被笑的事物,觉得高其一筹,才会笑得出。正是出自一种豁达乐观的胸怀,笑的主体简直就如君临众生的“上帝”一般笑看一切。幽默是喜剧的最高境界,这是因为幽默不仅包含了讽刺所必不可少的那种机智,而且还充分表现着笑之主体的豁达乐观的胸怀。因此,幽默之笑颇有雅量和气度,显得温和而厚道,于嬉笑之中隐含着慈悲心怀。这是幽默之笑的根本特征,也是幽默优于

17、、高于讽刺的地方。讽刺的目光是尖锐的、充满智慧的,也是抓住了真实的,但它一般是无情的,难避尖酸刻薄之嫌,但幽默却是宽宏大量、理智而又有情,甚至先向自己“开刀”,流着眼泪笑有时这智者之笑中还带着某种忧郁、悲怆的味道。3、追求自由的精神一切艺术都有追求自由的精神,而喜剧,它本身就是人类这一可贵精神的表现,因为它的拿手好戏是笑。尼柯尔认为“笑本身所包含的解脱之感”十分重要,这是人“力图摆脱社会束缚与传统习俗的一种解放”。马克思则把笑的力量与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他认为当一个社会制度到了它最后的垂死阶段时,它便是历史的丑角,历史正是以喜剧“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这是为了人类能够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

18、诀别”。以上这些说法有一点是共通的,这就是把笑看做一种摆脱束缚、争取自由的力量。结语总之,不论是幽默的笑,还是讽刺的笑,都是人类智慧与理性的产物,都是人类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精神的表现。会笑的民族才是热爱自由的民族,一个民主的现代国家,应该发扬喜剧精神。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的话说:“喜剧高于悲剧,理性的幽默高于理性的激情。”*这些不同的审美范畴表现在戏剧艺术中,便有悲剧、喜剧、正剧之分。看悲剧,我们会泪流满面,感到庄重、严肃、崇高;看喜剧,我们会笑声不断,感到幽默、滑稽、诙谐。至于看正剧,则是喜、怒、哀、乐之感,杂而有之,不像感受悲剧或喜剧那样偏于一个向度上的情感,而是更像感受生活本身,所经受

19、的是悲与喜中间地带上那些更加复杂与多元的情感。b、悲喜融合:8/9 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后,戏剧艺术家对人、对社会、对历史的看法有了新的觉醒,视野自然更加开阔。特别是从“神”的笼罩下走出,更加注重审视与体验“人”本身,使长期因“世俗性”、“非神性”、“粗野卑下”而被放逐民间的喜剧精神,在戏剧世界里放出了新的光芒。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剧作家瓜里尼 1538-1612 首创了“悲喜混杂剧体诗”与“悲喜混杂”之说。同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中,悲与喜也早已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审美范畴了。他的悲剧中有喜剧的插曲如作为悲剧的历史剧中,有喜剧人物福斯泰夫,喜剧中也往往混杂着悲剧的因素如威尼斯商人中

20、的某些悲剧性情节。所以马克思指出:“英国悲剧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和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c、新题裁(正剧)的确立:悲与喜相互渗透与融合这一趋势至 18 世纪启蒙主义时期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瓜里尼所呼唤的悲喜之外的“第三种诗”终于出现,也就是说,非悲非喜亦悲亦喜的“正剧”这一崭新的体裁得以确立。面对 20 世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之下,人们更相信喜剧能向我们揭示许多悲剧所无法表现的关于我们所处环境的情景。人们从自己的窘迫处境深感荒诞。这样,人们自然会觉得充满荒诞感的喜剧比悲剧更能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弗莱认为:“这么一个

21、杂乱的、非理性的世纪”,“这个充满战争、机器和神经病的世界”,只有喜剧的荒诞性才能表现,“于是喜剧比悲剧显得更切中要害了,至少更易为人所理解,正如靡非斯特对上帝解释说,人如果不会笑,就无法理解为人:人必须奋斗,而只要奋斗就必然会有错”。在 20 世纪产生的荒诞派戏剧,如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金?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等,都是用喜剧的手法表现当代人的一种无奈和失望。在当今世界上,喜剧精神越来越胜过悲剧精神。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与其对邪恶发怒、对反人类的罪行悲伤地哭泣,倒不如居高临下地笑其虚妄与卑鄙,把喜剧铸成一把斩妖伏魔、揭破人间 9/9 虚伪的利剑。整个 20 世纪,喜剧有很大发展,悲剧则不够景气,这是历史使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