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159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6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 五代十国 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阶段。唐亡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史称“五代”;南方先后存在过十国指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前蜀、后蜀、北汉九个政权,加上位于今山西中部的北汉,总称“十国”。五代前期,北方战火连年,经济破坏严重,南方虽处于割据状态,但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后周通过改革,国力增强,统一趋势明朗。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建立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局面。程朱理学 宋元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糅合佛、道唯心主义思想而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周敦颐、张载、二程和朱熹起了

2、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敦颐是理学的先驱和奠基者,张载也是早期的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及其弟程颐共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有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北宋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或“天理”,二程关于“理”的思想学说为程朱理学奠定了基础。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使理学思想更丰富、更缜密,由此奠定了理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地位。猛安谋克 女真部落与军事组织的称谓。金朝建国前,“猛安”为女真部落统军首长,“谋克”为氏族长。建国后,诸军由猛安、谋克逐步统领,“猛安谋克”又用为军事组织的称谓。燕山以南、淮陇以北广大地区,女真猛安谋克人户计口授田,保聚土地,无事耕田,有事战斗。

3、初制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后来减少到二十五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猛安,一谋克参加战斗的不过十八人。宣宗南迁后,猛安谋克瓦解,无力作战。千户制度 蒙古汗国和元朝国家体制。成吉思汗即位后,建立千户制,将全国的人民和土地划分为 95个千户,由大汗分别授予与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的那颜(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这种分法史称“领户分封制”或“千户分封制”。忽里台制度 蒙古、元朝的重要制度。又译忽邻勒塔、库里尔台等。蒙古语,意为“大聚会”。元代汉译作“大朝会”。蒙古部落时期,凡选举部落长、决策征伐、举行大型宗教仪式等,部落首领必召开规模较大的议事会进

4、行商讨。这种形式的会议,被称为忽里台。蒙古建国后,蒙古大汗即位,形式上都需要经过忽里台推选。元朝建立后,忽里台制度作为皇室贵族的一种特权继续存在。新皇帝的即位前,仍按例召开忽里台获得确认,会上宣读祖训大法,颁发赏赐。元朝的重大政务,尤其与诸王利益有关的,均须召开忽里台共同商定。靖难之役 明初皇族内部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爆发的一场内战。建文帝继位后,采纳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削藩,使皇族内部的矛盾迅速激化。建文元年七月(1399),燕王朱棣以诛齐、黄为名,于北平起兵,号称“靖难”。经过三年战争,燕王终于取得了帝位,改元永乐,是为成祖,建文帝下落不明。这一事件,史称“靖难之役”。庚戌之变 明世宗时蒙古鞑

5、靼军进攻北京的事件。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鞑靼军俺答率军入古北口,兵临城下。严嵩当权之际,战备废弛,首辅严嵩不准诸将出战。鞑靼军在京郊掠夺 8 日后撤兵。事后,严嵩包庇总兵仇鸾,杀兵部尚书以推卸责任。史称“庚戌之变”。庚戌之变是蒙古对明朝发动的大规模战争。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无不与明、蒙双方贸易联系的恢复及发展息息相关,故明蒙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作为维系双方和平交往的纽带是无法斩断的。这正是庚戌之变的实质所在。卫所制 明代军队的基本组织形式。按军法规定,京师和地方都设立卫所,数府为一个防区,称为“卫”;卫下设“千户所”、“百户所”。大体上以 5600人为一卫,卫辖 5 个千户所;每千户所

6、 1120人,辖 10 个百户所;每百户所 112人,辖 2 总旗、10 小旗。分设卫指挥使、千户统领、百户统领。盛时有 547卫,2593所,兵额 270余万。卫、所兵源于从征(明初随朱元璋征战的军户)、归附(明初元军及各起义军的降军和败军户)、谪发(犯人充军)、垛集(三民户为一垛集,一户出一正丁,二户各出一丁为贴丁,轮流服军役)、简拔(民户丁多者拔以充军)、抑配(清理逃军滥及民户)等。明中叶以后,卫所制废弛,改用募兵制代替。几何原本 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共 13 卷。这本著作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在西方是仅次于圣经而流传最广的书籍。中国最早的译本是 1607年意大利传教士

7、利玛窦和徐光启根据德国人克拉维乌斯校订增补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15 卷)合译的,定名为几何原本,几何的中文名称就是由此而得来的。该译本第一次把欧几里德几何学及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推理方法引入中国,同时确定了许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几何学名词,如点、直线、平面、相似、外似等。他们只翻译了前 6 卷,后 9 卷由英国人伟烈亚力和中国科学家李善兰在 1857年译出。乾嘉学派 清著名经学流派。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历史地理、天文历算、金石乐律、校勘辑佚等各方面。研究方法重视实证,长于考据。至乾隆、嘉庆时代,达到全盛阶段,故统称为乾嘉学派。又因推崇东汉许慎、郑玄之学,以汉儒经注

8、为宗,故也有称之为汉学派或清代古文经学派。该学派由清初顾炎武开其端,继由胡渭、阎若璩奠定基础,至惠栋、戴震时,正式形成。在惠、戴的各自师承影响下,又派生了吴派和皖派。除惠、戴外,乾嘉学派中具有成就和影响的学者,不下六十余人,主要有江永、王鸣盛、钱大盺、段玉裁等等。他们都分别在经、史、子、集与文字、音韵、训诂、辑佚、校勘等方面,做出成绩,留下有影响的著述,对古籍的整理和研究,积累了可资借鉴的资料。四等民族 四等人制是中国元代法定的民族等级制度。元代,蒙古贵族以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成为全国的统治者,为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维护对人口远远超过本族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进一步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

9、,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分人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为元朝的“国族”;第二等为色目人;第三等汉人,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早为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人。高丽人也属于这一等。第四等南人指最后为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汉人南人绝大部分都是汉族。元廷规定四等人的地位待遇是不平等的。元朝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旨在利用民族分化手段以维护其本身的特权统治。广大蒙古色目下层人民和汉族人民一样处于被统治的无权地位同样要负担沉重的赋税和兵站诸役汉人南人中的官僚地主阶级则和蒙古贵族结合在一起保持其剥削和压迫汉族人民的阶级利益。四等人制的实行使元朝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从而

10、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四时捺钵 契丹语词,意为辽帝的行营。辽帝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因此,皇帝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辽代不同时期四时捺钵的地区也有所变化和不同。大体而言,春捺钵设在便于放鹰捕杀天鹅、野鸭、大雁和凿冰钩鱼的场所,最远到混同江(今第二松花江)和延芳淀(在今北京东南)。夏捺钵设在避暑胜地,通常离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境)不过三百里。秋捺钵设在便于猎鹿、熊和虎的场所,离上京或中京也不很远。冬捺钵设在风寒较不严酷而又便于射猎的场所,通常在上京以南至中京周围。辽帝在四时捺钵驻留的时间长短不等,每处长则两月左右,短则不满

11、一月。凡捺钵,所有契丹大小内外臣僚以及汉人宣徽院所属官员都必从行。汉人枢密院、中书省等南面臣僚则只有一二人相从,其余宰相以下在京都居守,处理公务。高级官吏的除拜,中书省以堂帖权差,等待皇帝主持的北南臣僚会议最后批准,然后出给诰敕。这种会议,每年在五月纳凉和住冬时节举行。捺钵的禁卫法制十分森严,毡车为营,硬寨为宫,贵戚为侍卫,著帐户为近侍,武臣为宿卫,亲军为禁卫,百官转番为宿直,以警卫皇帝的安全。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庆历新政是宋仁宗庆历年间的一次改革,因领导者为范仲淹,故又称范仲淹改革。宋仁宗时,官员数量骤增,土地兼并加剧,国内危机不断加深。与此同时,辽与西夏军队不断对宋侵扰,岁币

12、和军费开支有增无已,国家财用日绌。因此,官僚士大夫中不断有人提出革新主张。庆历三年(1043 年)九月,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条改革方案,称为十事疏。其目的在谋求整顿官僚机构,增强北宋国力。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革新主张,着重对吏制、职田、科举、学校、赋役等进行改革。但新政因触犯了一些贵族官僚的特权,遭到激烈反对。革新派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苏舜钦等被诬为朋党,遭到排挤。新政施行仅一年,即以夭折告终。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背景:社会矛盾激化阶级矛盾

13、尖锐,不抑兼并的措施和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苦难,各地农民暴动频繁;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具体内容有:理财方面方田均税法、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强兵之法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取士之法太学三舍法、贡举法、唯才是用。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其他失败原因还有,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

14、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政策执行不力;王安石刚愎自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核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二者对比:相同点:背景相同,即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冗官、冗兵、冗费,财政困难;来自辽和西夏的威胁。目的相同:巩固统治,挽救危机。作用相同: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结果相同:旧势力强烈反对,失败。性质相同: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理财。措施不同:庆历新政主要在政治上,如严格官吏升迁考

15、核制度,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王安石变法包括理财、军事、取士等措施。失败原因不同:王安石变法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庆历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而失败。影响不同: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对缓和社会矛盾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时间太短作用不大。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要关注老百姓的利益。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是明朝中期政治家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明中叶,

16、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土地兼并、封建剥削的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为自救,当权人物选择了改革政治,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在内政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贯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的为政方针。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在经济方面,张居正的成绩最为突出。他曾任用著名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

17、黄河,使黄河不再南流入淮,增加了耕地,而漕河也可直达北京;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以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加强了边防;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茶马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使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使北方暂免于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有所发展;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又以俺达汗为中介,代表明朝与西藏黄教首领达赖三世(索南坚错)建立了通好和封贡关系。张居正改革对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1582

18、 年六月,张居正病死,反对派反攻倒算,改革的成果很快毁于一旦。张居正改革另外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于“一条鞭法”的推行为赋税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促进了货币化纳税,扩大了货币流通的范围,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使商贩和工匠获得了人身自由,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对后世的影响甚大。后周世宗改革 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在位期间,曾就恢复农业生产、革除累朝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显德元年(954),柴荣即位,广泛收罗人才,继续推行改革。政治上,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经济上,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编制均田图,检田定租,派遣

19、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漕运;减少寺院、僧尼,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佛像铜器铸钱,缓解了唐末以来长期缺钱的局面;.扩建开封城。军事上,整肃军纪。显德元年,处决了与北汉作战时临阵溃逃并劫掠辎重,扬言周军已败的禁军大将樊爱能、何徽以及中级将校 70 余人。班师后,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募壮勇,组成了精锐的中央禁军。周世宗还修订刑律,修订历法,考正雅乐,广搜遗书,雕印古籍。显德二年,世宗采用王朴提出的“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致力于统一全国的大业,先出兵后蜀,收回 4 州。次年伐南唐,经三年苦战,收回淮南、江北 14 州 60 余县

20、。六年征辽,收回燕云 16 州中的 3 州,五月间,乘胜进取幽州,突患重病,被迫班师,六月卒,年 39 岁。世宗柴荣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及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初统治者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1)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解除一些禁军首领的兵权;设禁军,由皇帝直接统辖,分割兵权;设枢密院,使统兵权,调兵权分离并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兵权;实行更戊法,造成兵将分离,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发动兵变;实行“守内虚外”政策,达到“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的目的。2)集中行政权、司法权:中央:削弱、分割相权实行军

21、政、民政、财政的三权分立,增设枢密使,参知政事及三司使,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地方:派文官任知州并设立通判相互牵制,削弱地方行政权;地方司法人员由文官担任,死刑须报中央复核批准,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官、职与差遣的分离,即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分离,其目的在于控制官吏的权限,使其不能固定掌管某一权利,以便让皇帝能更好地驾驭群臣;3)集中财权(制钱):各路设转运使,地方赋税留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4)完善和改革科举制度,考试实行糊名考试法与誊录试卷法,增加了考试的公正性。另外,实行殿试,使科举的录取之权由皇帝直接掌握。影响:积极方面:(1)促进专

22、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2)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都起了重要作用;(3)在客观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经验面。消极方面:北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有自身的许多弊端,造成“冗官”、“冗兵”、“冗费”。这样,北宋国力不强,内外战争胜少败多,呈现出“积贫积弱”局;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

23、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祖中 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 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 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 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清所继承。元行省所辖路府州县无固定统属关系,随意性很大。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 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县以下设村社和里甲,常由蒙军驻村社实行军事

24、统治。里长通常为蒙古人、色目人,衣食用度悉由居民供应,成为当地的最高主宰。由 此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行省制度有以下特点:元朝行省本质上仍是蒙汉二元混合的制度;元朝的行省具有地方最高机关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作用:1 行省的二元化特点使得行省既要服从中书省的制约又共同为元代统治服务;2 中央政府对行省的实行有效控制,行省受到中央政府的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这方面远

25、不如汉唐地方大员;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所收取的财赋行省必须执行上供中央与地方留用七三分成的悬殊比例规定,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3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同时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内部的相互牵制也有利于中央集权;4,元朝的统治

26、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省主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行事,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而不会走向中央的对立面。5 行省的划分特点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元朝政治文化的二元性 元朝制度具有鲜明的二元特色,表现为“蒙汉杂糅”,两种不同来源的制度互相联系,嵌合在同一运转系统当中。政权主体形式仍然是传统的汉式中央集权统治体系,残存的蒙古旧制则被各自配置在这一体系内部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保留的蒙古旧制有:投下制度、斡托制度、赐赉制度、怯薛制度、达鲁花赤制度,、扎鲁忽赤制度。元朝政治

27、制度的二元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国家的统一,但是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在政治社会领域中由蒙古统治者所带来的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它们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进程,影响更为持久和巨大。明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加强中央集权 改革行政机构。中央废中书,罢丞相,权归六部;设殿阁大学士,权力集中于皇帝,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关系;地方实行三司分权,设承宣布政使司、提邢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军政,地方集权于中央,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将大都督府改五军

28、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严格控制臣民,解决皇帝与臣民的矛盾;实行“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文化,用这种方法处理皇帝与知识分子的关系,达到其控制知识分子的目的;实行封王削藩政策,解决了皇帝与皇族内部的矛盾;迁都北京,解决中央与边疆的关系。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承袭明朝的制度,为了加强阶级和民族的统治,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皇权集中达到空前程度。(一)对中央政权机构进行了调整。清初虽然设有内阁和六部,但实权由议政五大臣会议掌握。康熙时,又设南书房,加强君权,雍正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止

29、。历史上丞相制度的影响不复存在,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二)设立内务府,排除了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根绝了宦官专权之祸。(三)内地各省设总督和巡抚,边地设都统、将军、大臣。代表皇帝在地方上处理政事,统领边地军政要务。(四)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将军权集中于皇帝之手。八旗兵 20万人,绿营兵 80 万,分驻京师和全国各地,构成对全国的控制网。(五)推行极端的文化专制主义。大量查禁、销毁和篡改有碍其统治的著作,屡兴文字狱,极为残酷地屠杀知识分子,加强思想控制。由于清朝采取了上述加强皇权的措施,使历史上的宰相擅权、外戚篡权、宦官横行、大臣朋党这些几乎与专制皇权相始终的现象,在清朝前

30、期的二百年间已不复存在。这标志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郑和下西洋 郑和奉中国明廷之命率领船队 7 次出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件。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族统治者对抑郁珍宝特产的需求,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 28 年中,郑和从南京下关宝船厂出发,沿江、浙、闽、粤海岸南下复西行,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访问了亚非沿岸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郑和在船上因病过逝。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前提:唐宋以来领先世界的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发达的造船技术;明帝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保障,医疗

31、技术成熟,熟悉西洋医术;有永乐帝这样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和郑和这样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他出使的任务之一,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上邦大国与藩属之国的关系;第二件事便是赠送礼物。赐各国国王诰命银印,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第三件事是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第四件事是与南海(今马六甲海峡)国家建立友好

32、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西洋,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给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首崇满洲 保证满洲贵族利益的官制:满汉复职的中央部门,实权掌握在满官手中;“官缺制度”的设立,地方督抚虽满汉兼用,但以满官为主,康熙时汉人督抚“十无二三”,乾隆时巡抚“满汉各半”,但“总督大都是满人”。军制上,以八旗监视绿营;保护旗地旗产等经济利益;维护满人司法特权;令汉军“出旗为民”。满汉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