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5篇).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通用 5 篇)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试商能力。教学难点: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示课件:出示课本 51 页的主题图,创设情景,提出一共有 23盆花,每组摆 5 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1.自学、交流,学习例 2。(1)自学、合
2、作探究。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课本 P51 的例 2。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 23 盆花,每组摆 5 摆,最多摆几组,还多几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跟你们组的小伙伴尝试解决问题。(2)学生自学、合作探究。(3)学生自由汇报。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4)师生共同点评学生答案。小结:剩余的 3 盆,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自学、交流,学习例 3。(1)猜想验证,突破难点。a.让学生猜想:假如除数是 5,请猜猜余数可能是几?b.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到底余数
3、可能是几?请同学们翻到 52 页看例 3,利用小棒摆一摆,再观察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c.引导学生得出:余数除数 d.小结:余数除数(2)看书质疑。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本 5152 页的内容,有不懂的请提出来。三、总结。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堂练习(给猫送鱼)准备:余数分别是 1、2、3、的 3 只猫,及鱼状的卡片。方法:学生写了余数的算式(鱼)贴上相应的猫上。最后点评表扬学生(课件出现小猫说谢谢同学们送来的鱼)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2 教学内容:教材第 60 页例 1 及第 61 页例 2。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4、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任务卡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诀。182 306 497 2、说出算式里各数的名称,算式的读法和算式的意义 1553 3、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
5、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摆图形)(2)用 11 根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各能摆几个?我们也来摆一摆吧!(3)学生利用 11 根小棒拼摆图形后汇报结果。用 11 根小棒,每()根摆成一个()形,摆了()个,还剩()根。(4)质疑:根据我们刚才摆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摆完图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摆的图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数不相同。4、揭示课题 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产生了剩余,恰如我们平常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在数学中,我们叫它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二
6、、动手操作,探求新知(一)动手操作 探究意义。教学例 1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出示图片:有 6 个草莓,每 2 个摆一盘,怎么摆?(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数学信息。(2)请同学们拿出 6 根小棒代表 6 个草莓,摆一摆,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集体交流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生:6 个草莓,每 2 个一盘,可以摆 3 盘,列式为 623(盘)(板书)(3)指名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生:6 个草莓,每 2 个一盘,摆了 3 盘。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有 7 个草莓,每 2 个一盘,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1)和上一题观察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7、?(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动手摆一摆。(3)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操作结果。生:7 个草莓,每 2 个一盘,可以摆 3 盘,还剩 1 个。(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平均分后有剩余的 1 个怎么办?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汇报(5)师:7 里面最多有 3 个 2,余下的 1 不够再分,余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余数,用除法算式表示为 723(盘)1(个)(板书)怎样读呢?(6)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在商和余数中间用 6 个小圆点隔开,表示有剩余,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7)引导思考 师:这个算式中,
8、7、2、3、1 各叫什么名称?分别表示什么呢?(8)组内讨论并汇报 生:7 是被除数,表示草莓的总数;2 是除数,表示每份数;3 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数;1 是余数,表示还剩 1 个,不够再分。3、比一比,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1)引导学生观察 623 和 7231,这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点。(2)学生组内讨论,集体交流。生:相同点:都是把物体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一个算式没余数,另一个算式有余数。4、确定有余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1)师: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也是要写单位名称的,那你知道这个算式中余数
9、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吗?生是(个)师:对,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吗?因为被除数是被分物体的总数,而余数是这些物体剩余的部分,所以它们的单位名称是相同的。(2)商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盘”呢?商是我们求出的结果,要求的是能摆几盘,所以单位名称是“盘”。(3)小结:总之,有余数除法要根据除法的意义来确定单位名称。商的单位名称要根据“求什么”来确定,而余数的单位名称要与被除数相同。(4)师:刚才我们摆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摆图形的结果吗?注意单位名称的使用。(二)观察比较,发现关系。学习例 2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不过教师还想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
10、,让我们来用小棒摆正方形。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请同学们分别用 8、9、10、11、12 根小棒摆几个下方形,并根据摆的情况列出算式。(2)小组合作:摆图形,记录结果,列出算式。(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42 (4)如果继续摆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13 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1)师:观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生:除数都是 4,余数有规律,是 1、2、3 的顺序出现的。这几个余数都比 4 小。再看看前面,我们用小棒摆图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生:除数不一样,但是余数也都比除数小。(4)有没有余
11、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呢?为什么?不会,剩的多,还可以再摆或再分。(5)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6)用一堆小棒摆,如果有余数,可能会剩几根小棒?最多剩几根?最少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三、动手动脑,巩固新知 1、(1)10 支铅笔,每人分 2 支,可以分给()人,列式:(2)10 支铅笔,每人分 3 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 10 3 3 1()()()()这个算式读作:()2、60 页“做一做”1 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摆一摆、算一算 分别用 6、7、8 根小棒摆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几根小棒?63(
12、个)73(个)(根)83()(根)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4、判断,并说说理由。17345()13261()18353()5、猜一猜,余数可能是几 6()8()9()当一个数除以 6,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6 如果除数是 6,除数最小是()6、思考:小花猫和它的 13 个小伙伴要到河对岸参加森林运动会。白鹅大哥说:“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 4 个乘客”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花猫和它的小伙伴要几次才能全部渡过河吗?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附: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842 723(盘)1(个)9421 余数 10422 读作:11423 7 除以 2
13、 等于 3 余 1 1243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3 教学目标:1.通过分糖的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在分糖过程中,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试商)。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如何试商。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 块),彩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1、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生:是糖。喜欢!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
14、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 14 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生:可以分给 14 个人。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课件演示:14 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生:14 个人!师:如果每人分 2 块呢?能分给几个人?生:如果每人分 2 块,可以分给 7 个人!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4 块糖,每人分 2 块,一起数!)生:分给了 1 个人,2 个人,3 个人 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生:有 14 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 7 个人!师:回答的真完整!评析: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
15、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3、师: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 3 块,4 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生 a:我想每人分 4 块。生 b:我想每人分 7 块。4、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一个机会,按你的想法在桌上分一分这些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然后在图上圈一圈表示出来,好吗?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开始吧!5、学生小组活动分糖,并在图中画圈儿表示。6、学生分小组汇报:(1)、师:分完
16、了吗,同学们?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组分的情况?组 1:我们小组有 14 块糖,第一种分法是,每人分 3 块,一共分给了 4 个人,还多着两块。第二种分法是,每人分5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最后还多4块。第三种分法是,每人分 7 块,一共分给了 2 个人,正好分完了!(2)、师:听了他的汇报,你有什么问题吗?生 1: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第一种分法还多着 2 块?生答:因为,每人分 3 块,剩下的 2 块不够分给一个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生 2:那你第二种,还剩 4 块呢,怎么也不分了?生答:那是每人分 5 块啊,所以剩下的 4 块也不够给一个人
17、,否则就不公平了!师:有道理吗?老师把你们分的情况展示出来。(在黑板上贴出他们组的分法)(3)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说说你不同的那种。组 2:我们组是这样分的,14 块糖,每人分 4 块,可以分给 3 个人,还剩 2 块。还有一种,是每人分 6 块,可以分给 2 个人,也剩下2 块不能再分了!师:他这两种分法都剩了 2 块,是不能再分了吗?生:是,因为第一次每人分 4 块,第二次每人分 6 块,都比 2 块多,所以不能再分了!师:同意吗?你解释的真清楚!7、师:刚才老师还分了两种,(贴上)你们看,同样是分 14 块糖,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过分,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有的分法
18、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没有剩余!师:你们发现了吗?就按你说的把它们分成两类可以吗?(师生共同分)这样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评析:我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在小组内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后,展示不同的分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为下面充分理解余数的含义作好铺垫 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师:这些正好分完的,我们以前学过了,会列算式吗?以它为例,怎么列?生 1:142=7(人)(师板书)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 2:有 14 块糖,每人分 2 块,可以分给 7 个人。师:这个怎么列?(指最后一种分法)生 3:147=2(人)师:说说什么意思?生 3:有 14 块
19、糖,每人分 7 块,可以分给 2 个人。2、师:看来这些没剩余的,难不倒大家,那这边有剩余的分法,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种,有 14 块糖,每人分 3 块,分给了4 个人,还剩 2 块,你能试着写写吗?在本子上试试!3、学生试写。4、展示学生的写法:a、(142)3=4 b、143=c、143=4 余 2 d、143=42 师:写好了吗?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写的。这是谁的?说说你的算式什么意思?生 a:我先从 14 块糖里去掉 2 块多余的,再用 123=4(人)。师:好,这是你的想法!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的,为什么这样写?生 b:因为有 14 块糖,每人分 3 块,所以用 143,可是下
20、面不会算了。师:噢,谁也遇到这个困难了?举举手!没关系,咱们来这位同学写的(出示第三种写法)解决你们的困难了吗?生:解决了。师:怎么解决了,它什么意思?生:有 14 块糖,每人分 3 块,可以分给 4 个人,还余着 2 块,他在后面写了个余字。师:(问第三种方法的主人)你是这个意思吗?生 c:是!师:你们觉得这样表示可以吗?生:可以!师:你可真聪明,帮我们大家解决了困难!这还有一种写法呢,你能看懂吗?(出示第四种写法)跟上面一种有什么不同?生:他用了省略号代替了“余”。5、师:对啊,他发明了一种符号来表示剩余,想法不错!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不过为了书写简便,人们就习惯用六个点来表示剩余,看老
21、师写一遍:143=42,读作:14 除以 3 商 4 余 2。(齐读一遍)6、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有 14 块糖,每人分 3 块,可以分给 4 个人,还余着 2 块。师:4 在这儿表示 4(人),2 表示 2(块),(板书单位名称)指的哪两块?生:指图中余下的 2 块。师:大家会写了吗?下面这些,请你任选一种写出来!7、学生练习,然后汇报。(教师板书)生 1:144=3(人)2(块)有 14 块糖,每人分 4 块可以分给 3 个人,还余 2 块。生 2:145=2(人)4(块)有 14 块糖,每人分 5 块可以分给 2 个人,还余 4 块。生 3:146=2(人)2(块)有 14 块
22、糖,每人分 6 块可以分给 2 个人,还余 2 块。8、师: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的除法跟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今天学的除法有余数,以前的除法没有!师:他刚才用了一个词,什么?生:余数!师:什么是余数?生: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师:在这儿,哪些是余数?生:2、4。(学生边说教师边指)师:这个词用的好,我们就把这些数称为余数!象这样的除法,我们叫它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评析:通过知识的迁移,数型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造,去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后面练习几次让学生写算式,说含义,整个环节处理的比较扎实,到位。三、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师:大家真厉害,通过分糖,
23、又认识了一种新的除法,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又带来了一些糖,看有多少块?生:16 块。师:如果每人分 5 块,最多能分给几个人?余几块呢?怎么列式?生:165=31 师:咱们看是这样吗?(课件验证)和你想的一样吗?2、师:注意看,“啪”又添了一块,变 17 块了,如果还是每人分 5 块,现在能分几人余几块?怎么列?生:175=32 3、师:仔细看,“啪、啪”又添了两块,变成多少了?生:19 块。师:这次能分几人?余几块呢?生:195=34 4、师:都添了那么多糖了,怎么还是只分给 3 个人啊?生:剩下的不够 5 块。师:好,再添一块,现在够了吗?能分几个人了?生:能分给 4 个人了。师:我是这样列
24、的:205=35,余 5 块行不行?为什么?生:因为剩下的 5 块还能分给一个人。师:同意吗?仔细看算式,(演示课件)余下的 5 块又分给了一人,刚才 3 人变成了 4 人,这样对了吗?5、师:刚才余 5 块不行,还能再分,那 6 块呢?7 块呢?生:更不行了,还能再分。师:看来当每人分 5 块时,最后可能会余几块?生:可能会余 1、2、3、4 块。师:也就是说只要余下的比 5 块少就行,是吗?你能说说,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余数不能超过除数!师:换句话说,也就是余数要比除数小。(板书:余数比除数小)评析:借助课件演示,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剩下的不够每人分的块数所以出现了余数。并且余数
25、一定比除数小,否则,还能再分。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只是在巡视时,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地引导,点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真正的当了一次“小小探索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四、研究试商方法:1、师:你看,通过分糖,咱们进一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现在咱不分了,我出道题,你会做吗?试一试:(1)135=?可以结合刚才分糖的过程想想!再来一道。(2)174=?算的不错,下面可要抢答了,想好就举手,瞪大眼睛,准备好了吗?(3)227=?285=?346=?2、师:我出的题越来越难了,你怎么算的越来越快?有什么窍门吗?比如最后一道,怎么想的?生:我先想的口诀,五
26、六三十,所以商 5,然后用 34-30 得 4 是余数。师:你想的口诀,五六三十,你怎么不想四六二十四啊?生:因为 24 离 34 太远了。师:哦,要想得数最接近 34 还得比它小的那句口诀,是吧?他的方法行不行,咱们来试试!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大量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运转,最后想出试商的捷径。然后反馈,教师及时总结,让学生真正明白试商的方法。五、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两道自己试试!234=325=师:第一题是怎么想的?生:先想四五二十,商就是五,再用 23-5 得到余数 3。2、判断:师:大家学的那么带劲,把小动物们也吸引来了,瞧,他们还带来了自己做的题,帮他检查一下好吗?(判断并
27、改正)3、实践题:师:咱们班同学可真棒,帮小动物们改正了错误,哎,今天咱们班来了多少人?生:30 人。师:几个人一组?生:5 个人一组。师:分了几组?怎么知道的?生:305=6(组)师:如果 4 人分一组,能分几组呢?这个问题,咱们留到课下解决好吗?这个环节的练习分为 3 个梯度。第一题是基础题,纯粹的计算。第二题,判断。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辨别小动物做的对不对,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他们尝试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三题,实践题。全班 30 人,如果每组 4 人,可以分几组,还余几人?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
28、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六、小结:师:这节课,老师跟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又充实的 40 分钟,希望大家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余数除法的例子,说给你的同伴听!总评: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活动组织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注意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通过数
29、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以分糖为主的学习情境。而分糖是学生平常经常做的事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他们的身边,这样就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2、实践操作,引导探究。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分糖情境中,通过亲自动手分糖、画图、列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3、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30、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4、多媒体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理解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环节,借助课件演示,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数型结合,形象,生动。5、分层练习,实际应用,提高应用意识:练习设计有梯度:第一题是基础题,纯粹的计算。第二题,判断。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辨别小动物做的对不对
31、,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让他们尝试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第三题,实践题。全班 30 人,如果每组 4 人,可以分几组,还余几人?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7 页例 5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
32、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289=(2)有 17 个苹果,每 3 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 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 4 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 4 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追问:“最多坐 4 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 4 人,坐 5 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 个学生都上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
33、,理解“进一法”。(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 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 22 里有几个 4,用除法解答)。(1)讨论辨析。问题:竖式中的 22、4、5、2 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 5 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 6 条船,你觉得呢?2.看来余下的 2 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 6 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
34、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 22 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做一做第一题 有 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 8 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 1”。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完成做一做第二题。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问题: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2.还余下
35、1 元呢,应该再加上 1 个面包吗?(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同时出示“例 5”和“做一做”第 2 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 人”就要增加 1 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 元”,却不增加 1 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 4 元的面包?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六、课堂作业。作业:第 69 页练习十五,第 12 题。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情感、
36、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教学准备: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你们能很快猜出第 31 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二、探究新知(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
37、,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 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 1 题、2 题。(巩固基本概念)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 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