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听课记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听课记录.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听课记录 一、教材分析 统编三下第23课海底世界是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 文,本单元以“自然奥秘”为人文主题,旨在通过我们 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等三篇精读课文的学 习,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自然之美丽、神奇的同时,读懂 课文的写法,”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介绍清楚 的“,并能够试着在习作中“用法”,“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一一也即单元习作中的国宝大熊猫。课文共7个自然段,先在第1段中用提问的方式引发 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好奇,再在课文第2到6段中依次从海 底世界很安静、海底动物常常窃窃私语、海里动物各有各 的活动方法、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和海底的矿产资源丰富 等五
2、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海底 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本文共三道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一要求学生“朗读课 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旨在以“读”促成学生对于课文优质语言的积累,并进一步“读”的基 础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课文的选材组材之法,掌握 阅读要素中提及的“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事物”这一“写法”层面的知识与技能。在课后习题一的基础上,课后习题二、三进一步从“如 何写清楚”的角度进一步落实阅读要素。其中,课后习题 二以第4、5段的关键句为例,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找下 面的句子在哪个自然段,说说那两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 写清楚的“,而课后习题二则以“海
3、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 语和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 的长途旅行”这两处拟人句为例,从“怎样写”的角度引 导学生深入文本的肌理,感受课文语言的秘妙之处一一“读 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二 作为一篇三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依据单元语文要素 和课后习题,我如是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把握课文内容,再依据课后习题二、三,逐段研读课文2、3两段的内容,从“如何写”的角度带着学生研读语段,感 受特殊语句的表达效果。第二课时,继续依据课后习题二、三,逐段研读余下 世界写清楚的。于我而言,面对海底世界这样的中低年级课文教 学,不是难在课时的划分、重难点的把握,而是难在如何 针对并不复
4、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组 第一课时,在识字学词的基础上,先 绕课后习题一,的课文语段,进一步体会课文是如何 绕某个方面把海底 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二、教学记录 一、揭题导入,回顾学法 开课伊始,教师借助板书回顾旧知一一上节课,以“抓 关键词”“整合信息”的方法来梳理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 从五个方面来写清“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 界”,并进一步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 习课文。二、聚焦四段,巩固学法 揭题结束,教师以“预学时感兴趣的段落”为依据,引导学生聚焦第4段。在知道第4段是围绕“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读第4 段,按
5、照“读一一朗读语段,圈一一圈出动物名称,想一 一动物们怎么活动,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的学习要求有 序展开自学。学生自学结束,教师指名交流,先核对文中 涉及的动物名称,随机通过图片了解“梭子”和“梭子鱼”,再让学生借助语文作业本第5题(这段话是通过、和,还 有 等 动 物 的 活 动 方 式 来 写 清 楚“海 底 的 动 物 各 有各的活动方式”的意思),说清第4段是围绕哪些动物写 清中心句的意思的,最后,指名试说之后,学生自主练说 一次。理清第4段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随机指名交流最感 兴趣的动物活动方式:第一名学生对“梭子鱼”部分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 总结并板贴梭子鱼的活动方式一一游,并通过
6、“梭子鱼”的活动速度一一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一一与生活中地铁、火车的速度相比较,感知“梭子鱼”的快。第二名学生对“海参”部分感兴趣,教师先引导学生 总结海参的活动方式并板贴“爬”,再引导学生回顾富饶 的西沙群岛中对海参活动方式的描写,与毛毛虫和蜗牛 相比,最后,引导学生前后对比,读出海参的慢与梭子鱼 的快。第三名学生对“乌贼和章鱼”部分感兴趣,教师先引 导学生总结出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并板贴“退”,通过指 名师生合作表演,边读边演,表现并读懂出乌贼和章鱼的 活动方式一一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最后读好句子。第四名学生对“有些贝类”部分感兴趣,教师先引导 学生总结出贝类的活动方式并板贴“巴”,学生
7、讲清“巴”的意思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读出贝类的巴在轮船底下作免 费的长途旅行时的开心,最后借助语文作业本第5题 中的选择题,了解此处将“有些贝类”当做人来写的表达 效果一一把贝类当做人来写,写出它们很聪明,能借助轮 船节省自己的力气。交流完“最感兴趣的动物活动方式”之后,学生再次 齐读教师板贴的中心句,感受第4段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 来写的。学完第四段的内容之后,教师以“给海底世界里的动 物们颁奖”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动物们的活动方式给小 动物颁奖,以此促成学生对课文第4段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在交流时,学生思维活跃,纷纷发言,将“沉着冷静星”“最 慢之星”颁给海参,将“节俭之星”“聪明之星”颁给贝类
8、,将“速度最快星”颁给梭子鱼,将“逃跑之星”“科学之星”颁给乌贼和章鱼。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写法”的角度解读文 本:“海底世界的动物有20多万种,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文 中的这四类?”学生稍作思考,便明白作者是着眼于这四 种动物各自不同的运动方式而将之选入的。教师顺势依据 学生的回答板贴“不同特点”,再次强调写法一一围绕中心 意思,抓住不同特点来写。读懂“写法”之后,教师继续追问:“海里还有哪些动 物,它们是怎么动的?”学生以海龟、水母、玳瑁、带鱼 的活动方式为例说话。接着,教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让 学生进一步通过飞鱼、魔鬼鱼、吸盘鱼和海马等动物的活 动方式:飞鱼跃出海面的时候,就像张开翅
9、膀一样飞起来。魔鬼鱼游泳的时候裙摆飘动,就像在翩翩起舞。吸盘鱼把自己牢牢地吸在大鲨鱼的身上,作免费的 长途旅行呢。海马在水里悠闲地游着,它是整个鱼类中唯一能直 立游泳的。进一步感受海里动物的互动方式之多种多样。随后,学生选择其中上述四种生物之一,或自主想象,学着教师 的样子,试着将这种动物的活动讲出趣味,说给同桌听。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件中的动物是否适合选入第4 段中的思考,进一步从“写法”“选材”的角度明白课文是 如何抓住不同动物的活动特点来说清中心句所表达的意思 的。三、研读五段,由“学”到“用”学完第4段,教师让学生从“学”到“用”,默读第5 段,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图,理清作者是
10、从哪几个方面 写清“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的。随后,教师将四名学 生所画的导图投屏,在比较中总结并板贴第5段时围绕“色 彩”和“大小”这两个“不同方面”来写清楚“海底的植 物差异很大”这一意思的。接着,教师先引导学生聚焦“色 彩”句,一边欣赏海底植物的优美图片,一边朗读,感受 海底植物的风景如画、绚丽多彩、五彩缤纷(学生语)。最 后,学生聚焦“海藻”句,通过观察图片、与楼房高度作 比较,感受海藻的长,并进一步通过朗读,在“大小对比”中感受海藻的特点。学完第5段,教师引读第6段,了解海底的能源丰富,借助图片和微课了解何为稀有金属之后,学生联系前文内 容,齐读最后一段,整体感知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与
11、物产 丰富。四、迁移训练,拓展阅读 学完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这是一篇写于二三十年前 的课文,这些年来,人们对于海底世界的探索仍未止步。接着,教师指名一生讲解阅读单中导图的题意之后,学生 自读阅读单中的材料,完成习题:我国在南海发现可燃冰能源,其能量相当于650吨 石油。海洋生态学家在澳大利亚西海岸130米深的海底,发现环状“深海怪圈”。美国海洋研究小组发现一种栉水母,科学家表示这 是独一无二的新物种。日本深海摄影师在海底24公尺处发现“水下麦田图”。中国海洋研究所发现了一种新物种一一海洋真菌,可以有效塑料。最后,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上台展示完成的思维 图,一起从新能源、神秘现象和新物种的角度
12、,在阅读中 再次落实阅读要素,体会如何整合信息,从几个方面介绍 事物的学习方法。课到最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海洋百科全书和海 底的秘密,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海洋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三、观课有感 富阳区富春第八小学王佳老师在杭州市2022年小学语 文课堂教学评审活动中所执教的海底世界,是本次活动 七堂展示课中唯一一节呈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的课。因此,王老师在教学时,仅在揭题导入环节借助板书内容“抓关 键句”和“整合信息”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之后,便就 顺势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展开教学。通过王老师提前板书 的学法小结一一“抓关键句”和“整合信息”,我们可知,王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试着将单元阅读要素与习
13、作要素融合在一起来设计教学环节。作为一堂三年级的阅 读教学课,王老师的这堂课有不少内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王老师的这堂课,依据文本特点,遵从中低年 级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是在课时 划分的基础上,按照语段顺序对第一课时结束后剩余的课 文内容(第4到6段)展开教学。同时,按照段落篇幅的 大小、内容的多寡,教师将对第4段的教学用以继续巩固 通过“抓关键词”和“整合信息”的阅读方法。随后,在 学好第4段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相对简单的第五 段,在课文语段的阅读中进一步巩固学法。最后,由“学”到“用”,通过对教师提供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操练,实践“如 何从几个方面介绍某种事物”的谋篇
14、布局之法。其次,王老师的这堂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 学习支架,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样可学,有法可循。一是 学习活动类支架。例如,在研读课文第4段时,教师为学 生搭设了“读一一圈一一想”的活动支架,让学生沿着“读 好课文一一圈出动物一一思考活动方式及个人喜好”的活 动线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读懂文本。二是文本信息类 支架。例如,为了让学生对讲述海里生物的活动方式感兴 趣,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下水范句”,为学生示范了如何抓 住动作说好飞鱼、魔鬼鱼、吸盘鱼和海马等海底动物的活 动方式。又如,课文内容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海底世界的新发现”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选择材料完 成内容分类框架图的过
15、程中进一步巩固单元阅读要素。三 是图片影视类支架。在教学时,教师不仅随文出示梭子和 梭子鱼的图片,为学生扫清内容理解上的障碍,还出示飞 鱼、魔鬼鱼、吸盘鱼和海马等海底生物的动态图片及动作 关键词,激发学生仿说仿写的表达欲望;教学第5段时,教师也及时出示海底植物的图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还 随机以图片加微课解说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于他们而言有 些陌生的稀有金属。四是活动情境类支架。例如,学习第4 段,教师不仅创设“你最感兴趣的动物活动方式是哪一种”的情境,让学生依次研读文中描写动物活动方式的语句,还以“为海底动物颁发特色之星”的情境,深化学生对第4 段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三,王老师的这堂课,不只带着
16、学生读懂了课文相 关语段的内容,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于“写法”进行思 考。在第四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在初读语段的 基础上,以语文作业本第5题为依托,了解课文第4 段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了哪些材料,以此帮助学生清楚地把 握语段的段落结构。随后,教师又以语文作业本第5 题中的选择题为依托,让学生读懂有些贝类“巴在轮船底 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之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接着,在 学生通过给海底动物颁奖的方式深度消化课文内容之后,教师以“作者为什么选择这四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来写”引 发学生对“抓住不同特点的活动的方式来写清中心意思”的写法的发现。最后,学生“选择一种动物,将其活动方 式讲得有趣”之后,教师
17、又让学生思考“飞鱼、魔鬼鱼、吸盘鱼和海马等四种动物中,哪种动物不适合加入第4段 中”,以此,让学生在逆向思考中,再度认知课文“写法”。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呈现,无疑令人惊艳。尤其 是,在第4段的教学中,从“给海底动物颁奖特色之星”,到“思考作者何以选择这四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来写”,至海 底还有哪些动物,是怎么活动的”,再到“模仿飞鱼等语句 把一种海底动物的活动说有趣”,最后“对飞鱼等四种动物,哪种不适合选入第4段的思考”,这部分环节的设计,真是 精彩纷呈,好戏迭出。但这样的教学,对于听课教师而言,颇有“环节多得来不及记笔记”的“痛苦”;对于学生而言,是否会因为如此频繁变换的学习活动,致使他们对
18、于课文 内容的学习“浮于表面”,流于热闹?毕竟,在教师如此精 心安排与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各种答案的获取,如“将海底动物的活动说(写)有趣”,显得有些过于“轻 而易举”,缺少一个相对“稚拙”的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学习过程。私以为,此处的教学,似乎可将“给海底动物颁奖”的环节略作压缩,以此把时 间留给“海底还有哪些动物怎么活动”的说写练习及“上 述动物的活动是否能选入第4段”的写法思考,或许,学 生 思 维 的 成 长 轨 迹,能 更“可 见 此 外,作 为 一 堂 三 年 级 的语文课,教师整堂课均以课前准备的板贴代替板书,自 始至终未曾使用粉笔写过一个字,不能说不是语文课上“写”之教学指导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