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两栖纲.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519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4两栖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14两栖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4两栖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4两栖纲.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节: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Amphibia)早在距今 3.5 亿年的古生代泥盆纪,某些具有肺的古总鳍鱼曾尝试登陆,并获得初步成功。两栖动物很可能就是在那时由古总鳍鱼类演化而来。两栖动物的身体结构及器官机能方面,既保留着原祖的水栖特性,又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一、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1、水中:氧气少,水密度大(支承力大),水温恒定(水比热大),环境少变。2、陆地:氧气多,空气密度小(阻力小),温度不恒定,环境多变。二、由水生过渡到陆生面临的主要矛盾:1、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2、呼吸空气中的氧气。3、防止体内水分蒸发。4、在陆地上繁殖

2、。5、维持体温,保持形成代谢所需的温度条件。6、适应陆生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三、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一)皮肤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特点:皮肤裸露,富于腺体,轻度角质化,具色素。组成: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衍生物:(1)多细胞粘液腺(表皮形成)分泌粘液,保持体表的湿润状态。(2)色素细胞色素扩散体色变深,反之则变浅。这种变化受脑垂体分泌激素控制。体色的改变有利于两栖类吸收热量和形成保护色。功能:(1)保护身体。(2)具呼吸机能真皮内分布有大量的微细血管,有利于皮肤进行呼吸,但不利于保持体内的水分。(二)适合陆地生活的运动器官五趾型附肢。五趾型附肢可以支撑身体,并适宜于在陆地上运动。是陆栖

3、脊椎动物的特征。鱼类偶鳍与带骨之间仅为单支点的连接(鳍条本身无活动关节),而五趾型附肢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它的肩带借肌肉间接地与头骨与脊柱连接,使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腰带直接与脊柱(荐椎)连接,构成了后肢对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撑和推进。1、头骨:骨块数目少,宽而扁,重量较轻,脑腔狭小,骨化程度低,硬骨数目较少。由脑颅和咽颅组成。2、脊柱:分化为颈椎(1 枚)、躯干椎、荐椎(1 枚)和尾椎。具颈椎和荐椎是陆生动物的特征。颈椎与头骨的枕髁相关节,使头部可活动,以充分利用头部感官;荐椎与腰带相连接,使后肢获得稳固的支持。躯干椎和尾椎数目随不同种类而异,尾椎愈合为一尾杆骨。椎体多为前凹或后凹

4、型,增大了椎体间的接触面,提高了支持体重的效能。椎弓的前后方具前、后关节突,加强了脊柱的牢固性和灵活性。3、带骨和肢骨: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上乌喙骨和锁骨等组成,其会合处的关节窝称肩臼,前肢的肱骨以此为关节。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三骨愈合处的关节窝称髋臼,后肢的股骨以此为关节。4、附肢骨骼:为五趾型附肢的构造。前肢包括肱骨、桡尺骨(由桡骨和尺骨愈合而成)、腕骨、掌骨和指骨;后肢包括股骨、胫腓骨(由胫骨和腓骨愈合而成)、跗骨、蹠骨和趾骨。(三)呼吸的多样化:幼体(蝌蚪)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成体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肺和皮肤,因此其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皮肤呼吸在冬眠时尤为重要。肺是一对囊状构造,

5、内表面呈蜂窝状,壁上布满微血管。气管极不发达,仅为短的喉头气管室,直接通入肺腔,上端以喉门开口于咽部;喉头气管室由一块环状软骨和一对杓状软骨所支持。喉门的两侧所具的褶膜即声带,空气通过时可发出鸣声。雄蛙的声带比较发达,故叫声较大。两栖类无支气管。由于两栖类无胸廓,因此呼吸动作很特殊:先张开鼻孔,下降口底,将空气吸入口腔;然后外鼻孔的瓣膜关闭,口底上升,将空气经喉门压入肺内,通过腹部肌肉收缩和肺囊的弹性,将肺内的空气经鼻孔呼出(压出)体外。两栖类还可以通过鼻孔瓣膜的张开和不断颤动口底与喉部,使气体出入口咽腔,但不入肺,而仅在口咽腔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口咽式呼吸。两栖动物肺的结构比较简单

6、,需要辅助呼吸器官以弥补肺脏摄氧的不足。皮肤薄而湿润,而且在皮下分布着由肺皮动脉分出的皮动脉及肌皮静脉,通过这些皮下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所得到的氧气,大约相当于肺脏获氧量的 25,这种呼吸现象即称为肺皮呼吸。对于鲵螈类和那些冬季埋身在水底或湿泥中蛰眠的蛙蟾类来说,肺呼吸已停止,是完全的皮肤呼吸。(四)不完全的双循环:1、心脏:幼体为一心房、一心室;成体为二心房、一心室,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不完全的双循环,心室内并未严格区分来自左右心房的多氧血和少氧血。2、动脉:动脉圆锥延长为腹大动脉,并由此发出 3 对动脉弓。一对颈总动脉弓,又可分颈外动脉(通下颌及口腔)、颈内动脉(通脑、眼等);一对体动脉弓

7、(主动脉弓),分出锁骨下动脉至肩、臂;在心脏后方背面左右体动脉弓汇合成背主动脉;一对肺皮动脉弓,再分为肺动脉和皮动脉。3、静脉:低等两栖类具后主静脉,但在蛙类已被后腔静脉所代替。身体后部及后肢的血液由肾门静脉经肾脏再经肾静脉入后腔静脉;内脏血液由肝门静脉经肝脏再经肝静脉入后腔静脉。身体前部及前肢血液汇集到一对前腔静脉。前、后腔静脉通至静脉窦。一对肺静脉联合成肺总静脉,直接通入左心房。4、循环途径:静脉血(缺氧血)经静脉窦到右心房,再到心室;肺静脉来的多氧血经左心房也进入心室。心室收缩,血液进入动脉圆锥,通过颈总动脉和体动脉弓至身体各部器官,静脉血经前、后腔静脉通至静脉窦,再入右心房至心室,这个

8、循环过程叫体循环。从肺皮动脉流入肺脏的血液,由肺静脉流入心脏的左心房再入心室,这叫肺循环。由于两栖类的心室没有分隔成两室,心室中的血液有混合现象,因此,肺循环和体循环还不能完全分开,所以称之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心脏结构的不完善,代谢水平低,并且缺乏体温调节机制,两栖类到了冬天天气寒冷时就开始藏身于一适宜地点,不吃不动,新陈代谢降至最低,只靠皮肤进行呼吸,靠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如脂肪体提供能源,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再恢复摄食及活动,这种现象即称为冬眠。蛙类常潜伏在较深的泥洞里冬眠,而蟾蜍多伏在石块下。冬眠期间不进食,在热带地区,许多两栖类在酷热阶段也要寻找潮湿的地方隐蔽,安静不动,这叫做夏眠。蛙的

9、淋巴循环系统很发达,有淋巴管、淋巴心、皮下淋巴囊及脾脏。淋巴管在静脉的开口处扩大成囊状,并可收缩,故称淋巴心。脾脏是制造淋巴细胞的器官,暗红色、圆形,附着在肠系膜上。(五)消化系统的分化较鱼类复杂:1、消化道:包括口、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蛙口咽腔的构造较复杂,上颌齿、犁骨齿,具有把握食物的功能。舌根固着于口腔底部前端,舌尖向后,分叉,能从口内翻出摄食。食道较短,下接胃。小肠分十二指肠(总胆管开口于此)及回肠;大肠(直肠)较粗,通向泄殖腔,以泄殖孔通体外。2、消化腺:主要包括肝脏和胰脏。肝脏分泌胆汁流入胆囊,经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胰脏位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胰管与总胆管相

10、连,胰脏分泌的消化液(胰液)经此进入十二指肠消化食物。(六)神经系统与鱼类相似: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1)脑:五部脑。大脑:分为左右 2个半球,顶部和侧部出现了零散的神经细胞,称原脑皮,其机能与嗅觉有关;左右大脑半球内的空隙分称第一、第二脑室。间脑:小,内腔为第三脑室。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背部分化为 2 个视叶,内腔称中脑导水管,前后端分别连接第三、第四脑室。小脑:呈带状,不发达,与两栖类运动较简单有关。延脑:为脑的最后部,内腔为第四脑室,延脑与许多生理活动有关,称活命中枢。(2)脊髓:前接延脑,后达身体末端,其管腔称中央腔,与第四脑室相通。脊髓的蝶形灰质部是神经细胞集中

11、的地方,其外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2、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和鱼类一样,也有 10 对脑神经。(2)脊神经:由脊髓两侧发出的成对神经。(3)植物性神经:两栖类的植物性神经已有较发达的交感神经系统,在脊柱两侧各有一条纵行的交感神经干,连接许多交感神经节,由神经节发出神经与脊神经相连,同时还发出神经到内脏器官。(七)感觉器官的演变:1、视觉器官:蛙类视觉器官具陆栖脊椎动物视觉的特征。凸形的角膜使得角膜与晶体的距离较近,利于远视;由牵引肌收缩拉动晶体前移聚焦,利于近视。具可活动的眼睑和半透明的瞬膜,具泪腺,分泌物使眼球润滑,免遭伤害和干燥。2、听觉器官:除内耳外,还有中耳。鼓膜直接暴露于体表,

12、中耳腔通过耳咽管(欧氏管)与口咽腔相通,只有一块听小骨(耳柱骨)。3、嗅觉器官:嗅囊 1对,通过外鼻孔与外界相通,内鼻孔与口腔相通,因此鼻腔兼有嗅觉与呼吸之功,这也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此外,水栖种类及陆栖种类的幼体还具有侧线器官。(八)排泄器官的不完善性: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肾脏为中肾,位于体腔靠后部脊柱两侧;左右两侧的输尿管(中肾管)分别开口于泄殖腔的背面。膀胱(称泄殖腔膀胱)囊状,开口于泄殖腔腹面。肾脏产生尿液经输尿管流入泄殖腔,贮存于膀胱,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再经泄殖腔排出体外。膀胱还有重吸收水分的作用。两栖类膀胱重吸收水分的功能使体内水分的保持得到了加强,但是仍不足以抵偿因

13、体表蒸发所造成的大量失水。这就决定了两栖动物虽然能够在陆地上生活,却不能长时间离开水源。(九)离不开水环境的生殖方式:雄性蛙的生殖腺是位于肾脏腹面的一对卵圆形的精巢。成熟的精子经由若干输精小管通入肾脏前部,再通过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因此输尿管兼有输精的作用。雄性的输尿管在进入泄殖腔之前,膨大成贮精囊,用以贮存精子。无交配器。雌性蛙的生殖腺是一对多叶的囊状卵巢。成熟的卵子落入体腔,进入输卵管(一对)前端的喇叭口,再经输卵管至泄殖腔,由泄殖孔排出体外。输卵管的末端膨大部分称子宫,能分泌胶质卵膜包在卵外,有保护卵的作用。在雌雄生殖腺的前方,均有一簇黄色指状的脂肪体,内含大量脂肪以供生殖细胞的营养。

14、脂肪体的大小与生殖季节有关。两栖类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四、两栖纲的分类:现存两栖类约有 4000 多种,我国有 220 多种,根据其体形、四肢和尾部的有无,分为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一)无足目(Apoda):是现存最原始而特化的两栖动物,蠕虫状,无四肢,尾短,营穴居生活,可行体内受精。分布于南美、非洲及南亚的热带森林中。我国云南西 双 版 纳 等 地 曾 采 获 过 鱼 螈(Ichthyophis bannanica),这是我国仅有的一种无足类。(二)有尾目(Urodela):是适应于水生的较低等两栖类。体似鱼形,终生具长尾,多数具等同发展的四肢,少数无后肢,一般不具鼓室及鼓膜,不具眼睑或具

15、不活动眼睑,多为体内受精。遍布全球的温、热带地区。如:大鲵(俗称娃娃鱼)(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东方蝾螈(Cynopsorientalis)等。(三)无尾目(Anura):是现代两栖类中身体结构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目。体短而宽,成体无尾,四肢发达,后肢强大,适于跳跃和游泳。通常水陆两栖,水中产卵、受精。耳具鼓室及鼓膜,眼具可动眼睑。全球分 布。如:中 国 林 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无斑雨蛙(Hyla arborea),大蟾蜍(Bufo bufo)等。五、两栖类的经济意义:对于人类来说,两栖纲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有益的:1、消灭农田害虫:两栖类的食性基本上为肉食性,农田中青蛙食物中的 80为各种害虫,如蝼蛄、天牛、蚱蜢、金龟子、蛞蝓、水稻螟虫等。养蛙治虫既可增产节约,又可保护环境。2、食用:多种两栖类都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不过开发应用一定要与保护相结合,应当发展肉食蛙类(如牛蛙、美国青蛙等)的人工养殖,坚决制止无节制滥捕野生两栖动物的现象。3、药用:很多两栖类都可药用,著名的如蛤士蟆油(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秋末季节输卵管),为滋补强壮品;蟾酥(蟾蜍耳后腺及其他皮肤毒腺的分泌物)具强心、利尿和解毒消热作用,是著名的中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