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语文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语文教案【10篇】.docx(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青山不老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白话文的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青山不老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
2、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
3、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该怎样度过晚年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岁的老人,他从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检查自学情况: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岁
4、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他已经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年啊,绿化了条沟,造了条防风林带,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5、?让学生计算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
6、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作用(保持水土)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 结合解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
7、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所以,在离开老农的小院时,深有感触。你能找出的感触吗? 、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每人想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流进每一人的心中!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8、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 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
9、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出示阅读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5、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10、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 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 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5、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6、对老农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文中找出句段: 老人是
11、怎样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表面是指这片绿洲,实际上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的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7、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8、读到这里,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教师:是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
12、行动拯救绿洲,拯救田园,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我们期待: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青山不老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
13、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
14、文;边读边想象 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
15、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教师提示概括方法:读课文第26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写景,引入故事的讲述。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点题,抒发情感。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读后就可概括。其他五个自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各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即抓住关键句来概括主要内容。比如第2自然段的“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第3自然段的“院子里的小环境”,第4自然段是“不紧不慢地说着”和“恭敬地补充着”,即讲述了造林的成就;第5自然段是“到沟里去看树”,描绘了看树时的景、老人说的话;第6自然段是“道别”,写道别时看到的情景和感想。 3、聚焦“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1)从数
16、字的正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策略: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 抓数字,出示文本。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抓“三千七百亩”,补充文本。 预设:学生可能对“亩”这个单位不太熟悉,教师可简单介绍:老人造的3700亩林网相当于2467000平方米,以每1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00棵树,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这是多么漫长的坚持,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 (2)从大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 策略: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 抓“险恶”。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影像资料。 预设:大环境是指晋西北的生态环境
17、。学生可抓住关键词“肆虐”“盘踞”“险恶”来感受当地环境的恶劣。文中引用的县志资料,学生若理解不了,教师可加以解释。 抓“绿洲”。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对比学习。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过渡:这景色美吗?句中有一个比喻句,把_比作_。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这个画面? 预设:将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结合起来,可明显地感受到强烈的对比。环境这样恶劣,老人竟然创造了一片绿洲,这真是一个奇迹! (3)从小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创
18、造的奇迹”。 抓细节,走进生活。 预设:小环境是老人生活的小院。这段文字讲了几件事:第一,老人早出晚归上山种树;第二,老人与七位老人15年前开始种树,其中五人已离世,但老人还在坚持;第三,老人的老伴去世了;第四,老人的女儿求他去城里享清福,他不走。学生可结合其中触动自己的事情来说,体会老人执着、坚韧的精神。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这里列举的都是典型事例,写出来却很简单,这就是采访性文章的特点。只用三言两语便叙述了老人以树为友、以青山为伴的平凡朴素的生活。 抓“选择”,感悟心灵。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明确:面临享福与吃苦的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
19、、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青山。 教师出示一组句子,学生读一读,感悟老人的精神。 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 4、聚焦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看:看一看老人种的树,找出描写树的词句,谈谈感受。 听:听一听老人说的话,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 找:找一找的评
20、价,理解“另一种东西”。 议:议一议的领悟,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2)汇报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找出描写树的词句:如臂如股、劲挺、勇敢、顶。 预设:提示学生注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树木与恶劣的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这其实也体现了老农坚持植树、不畏艰险的精神。 老人说的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预设:让学生结合实际感知“两米”的厚度,感知植树造林的好处保持水土,再结合“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来说一说老人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 的评价:“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预设:学
21、生理解“另一种东西”可能会有难度,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一是结合老农创造的奇迹来看,这另一种东西,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二是要深入思考支撑着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的信念:开辟山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所以,这另一种东西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与情怀,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并没有标准答案。 的领悟:青山是不会老的。 明确: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老的。这就是课题“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 小结:老人的生命与青山同在,青山是他的丰碑;老人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日月是他的奖章。有这
22、样的精神,青山还会老吗?永远不会!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文中的老农用15年的时间播种了绿色的希望,创造了一片绿洲,大家是不是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呢?其实,老农并不孤单,他有共同奋战的老友,还有如他一样把植树造林当成毕生使命的追随者。我们接下来要认识一位感动中国人物,他也是一位植树造林的英雄。同学们读一读相关资料,然后也试着为课文中的老农写一段颁奖词吧,因为他也是一位感动我们每个人的英雄! 1、课件出示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颁奖词和个人简介。 感动中国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
23、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19272023)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23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杨善洲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2、学生仿写颁奖词,写完后互评。 示例:(1)他用15年的岁月让荒山变为青山;他用双手创造了绿洲,青山不老,他的生命更是永垂不朽。希望的绿海,生命的归宿,15年的岁月,谱写绿色的诗篇! (2)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
24、3700亩林网,一位81岁的老人,用整整15年的时间创造了如此奇迹。阵阵林涛,驱赶了漫天的黄沙;青山绿水,代替了不毛之地。他将生命化为一片片绿洲,他用佝偻的背书写了青山不老的传奇! 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大家很好地运用了一些自学的方法,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表现得很不错!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要透过一个个数字,透过一幕幕景色,透过一个个小事例去感知人物精神的伟大。还有就是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化解到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去,比如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爱护好我们身边的绿色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也要像老农那样去为保护环境贡
25、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了教学经验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
26、,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
27、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
28、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五 【基础知识积累】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9、。 【方法与能力】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伸】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 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30、 板书: 青山不老 二、学习课文 ,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 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
31、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
32、情。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教学参考: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四、课文总结 教师小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业 找一找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板书设计(文字版): 青山不老教学设
33、计 篇六 一、先学导航 1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我认为自己读得(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组内伙伴评价:(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 2看拼音,写字词。 n nu 土( ) 肆( ) 盘( ) ( )泥 3、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风雨( ) 三( )五( ) 山川( ) 日()同( ) 参天的( ) 险恶的( ) 感人的( 4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 ),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 ),用15年的时间在()。 二、重点研读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划出。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
34、况下创造的?用“”划出。找好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 3、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 三、当堂小检测 1、真情表达: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四、知识链接 晋西北在山西,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去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
35、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3)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6、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解释,学习第
37、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3)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4)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青山不老 课文原文(附全文注音)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
38、艰辛和决心。 【课文分析】 青山不老是一篇阅读课文,而语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壮、或优美、或激昂的美的过程。对于略读课文,这应该放手让学生透进语言文字自主感悟。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初
39、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青山不老主要内容、段落大意与中心思想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 年啊,绿化了条沟,造了条防风林带,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
40、,然后齐读。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预设: 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解释,学习第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青山不老词语解释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三、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
41、容。 教学反思: 上青山不老这一课时,我在总结前几篇阅读课文教学和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后,试着把握好阅读读文教学的“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 通过本节课证明,学生是不能完全放手的。因为小学生,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与学习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老师适时、适当的指导。但是,略读课文也不能过多的指导,以前我总是放不开手,生怕学生什么也不会,而过多给予引导,这样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 本课教学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
42、奇迹”和难以理解的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等,进行启发,把握引导学生的“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本课还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 联系实际、际深入思考是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通过本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第一个是开课开始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联系资料或实际情况谈晋西北沙化现象,引发思考。第二个是在感爱老人生活艰辛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生活情况想象如果只有“三间房”什么家具也没有的情况下您会怎么过?还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爷爷在子女三番五次接他进城而他却坚持在山里生活时,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通过这种想象,使学生体会老人的精神。 教无定法,但对阅读课
43、文老师的恰当引导会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的。 NextPage第二则 16、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预设: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
44、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检查自学情况,播放幻灯片,出示词语。 三、配合录音轻声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语调和停顿) 设计意图:纠正学生发音,停顿及朗读感情。 四、播放音乐,学生配乐轻声朗读,解决问题。并哟个自己的话概括总结。 1、这位老人创造了一个生么样的奇迹?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3、青山为什么不会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因音乐的带动联系课文内容,加强理解与体会,帮助学生抒发情感。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为第六单元配乐诗朗诵奠基基础。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课件“说说本课的大致内容?”要求一眼简练,重点突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