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575841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2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过氧化氢对人类具有致癌危险性,但是我们的人体却没有受到过氧化氢的“威胁”,原因是我们人体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并及时把其分解成水和氧气。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探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绘制的曲线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 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和时间B图 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H2O2酶具有高效性C图 中限制AB 段 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D提高温度能使图 中 C 点对应的过氧化氢浓度下的

2、O2产生速率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知识,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详解】A、图 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H2O2酶和 FeCl3,正确;B、图 可以看出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Cl3要高,故实验结论是H2O2酶具有高效性,正确;C、据图 分析可以知道,图 中限制 AB段 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正确;D、据题干可以知道,该曲线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绘制的,故提高温度能使图 中 C点对应的过氧化氢浓度下的O2产生速率降低,错误。故选 D。【点睛】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

3、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2某种 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 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 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不变。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 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

4、pH 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 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使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从而建立膜两侧质子的电化学势能D溶液中的H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H+-ATPase是身兼载体和ATP酶双重角色一种特殊载体。由实验可知,蓝光可以使细胞液中的H+进入细胞外液,导致溶液的pH 明显降低;而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阻止细胞液中的H

5、+进入细胞外液。【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A 正确;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即主动运输跨膜运输,B正确;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C错误;D、由 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 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进入保卫细胞,D 正确。故选 C。3 激动素是一种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

6、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 三组,实验处理分别为:a 组去除顶芽,侧芽用 2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b 组保留顶芽,侧芽用2mg/L 激动素溶液涂抹;c 组保留顶芽,侧芽用蒸馏水涂抹。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c组的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Ba 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低于b 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C若验证激动素对a 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的处理组D用激动素处理植物可以使细胞体积增大,从而提高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a 组和 b 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保留

7、顶芽,b 组和 c组的单一变量为是否用激动素处理;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a 组侧芽开始增长较快,b 组开始增长较慢,但后期增长较快,c 组基本不变。【详解】A、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从实验结果可知c 组的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A 正确;B、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故a 组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低于b 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B 正确;C、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 组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对照组,即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C 正确;D、细胞体积增大,其相对表面积减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D 错误。故选 D。【

8、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特性,掌握顶端优势的原理及相关应用,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4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发现水稻体内的PsbS蛋白能激活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病基因,使水稻免于患稻瘟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叶表皮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核糖体参与合成PsbS蛋白B水稻细胞合成PsbS蛋白的过程中,有RNA 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CPsbS蛋白的生物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PsbS蛋白失活D叶绿体内的抗病基因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DNA 蛋白质复合物【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

9、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进而表现出生物活性。【详解】A、水稻叶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 错误;B、水稻细胞合成PsbS蛋白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指导进行,因此,该过程中有RNA 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B正确;C、蛋白质的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因此,PsbS蛋白的生物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PsbS蛋白失活,C正确;D、DNA 复制过程需要相关酶如DNA 聚合酶的催化,因此,叶绿体内的抗病基因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DNA 蛋白质复合物,D 正确。故选 A。5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

10、CO2和 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 稳定D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 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 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 34 个/平板【答案】C【解析】【分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 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详解】A、分解尿素的细菌

11、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 错误;B、倒平板时,不能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微生物污染,正确的做法是: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 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 错误;C、无机盐可以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 稳定,所以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 pH 稳定,C正确;D、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 错误。故选 C。6果蝇的性别及育性如右表所示。用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

12、果蝇(XRY)进行杂交实验,发现每 2000个子代个体中,总出现一个白眼雌蝇和一个红眼雄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对这种例外的分析,最合理的是()性染色体组成性别及育性XX XXY 可育XY XYY 可育X 不育XXX Y YY 胚胎期死亡A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C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X与 Y染色体不分离D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两个X染色体不分离【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用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进行杂交实验,在正常性况下所得到的后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性状表现为红眼,雄果蝇

13、的基因型为XrY,表现型为白眼。但发现每2000 个子代个体中,总出现一个白眼雌蝇和一个红眼雄蝇,说明后代中有的个体发生了变异。结合题干所给定的表格及选项进行解答。【详解】亲代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即XR变为 Xr那么后代中就会出现白眼雌果蝇,但再考虑基因突变的低频性,这种可能性不大,A 错误;同理分析B选项也是错误的;亲代红眼雄蝇产生配子时X与 Y染色体不分离,那么其配子为XRY和 O,则后代的基因型为XRXrY和 XrO,性状及性别表现分别为红眼雌性个体和白眼雄性个体,与事实矛盾,C错误;亲代白眼雌蝇产生配子时两个X 染色体不分离,那么其配子为XrXr和 O,则后代的基因型

14、为XrXrY和 XRO,性状及性别表现分别为白眼雌性个体和红眼雄性个体,与事实吻合,D 正确;因此选D。【点睛】在有些问题不是能够直接从题干中获得足够多的信息时,结合题干信息和选项逐项分析,采用排除法做题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7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已知肠腔的葡萄糖浓度小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大于组织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葡萄糖依赖钠离子形成的浓度差与钠离子一起同向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可不消耗能量B图中 Na+的转运依赖两种不同的动力C一种物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D Na+/葡萄糖同向运输蛋白能同时

15、运输葡萄糖和Na+,说明其不具有特异性【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载体将Na+和葡萄糖从小肠腔中运入细胞,根据题干中“肠腔的葡萄糖浓度小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所以葡萄糖的运输是主动运输;在 ATP提供能量条件下,将 Na+运出细胞,同时将K+运入细胞;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入组织液。【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细胞中的葡萄糖可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不消耗能量,A 正确;B、因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钠离子进入细胞为协助扩散,钠离子运出细胞为主动运输,前者的动力是浓度差,后者的动力是ATP水解产生的能量,B 正确;C、小肠上皮细胞对钠离子和葡萄糖的运输都有

16、两种运输方式,C正确;D、虽然 Na+/葡萄糖同向运输蛋白能同时运输葡萄糖和钠离子,但两种物质与该蛋白的结合位点不同,故仍具有特异性,D 错误。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肠腔的葡萄糖浓度小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大于组织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葡萄糖依赖钠离子形成的浓度差与钠离子一起同向运输”,结合物质的运输方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8在栽培二倍体水稻(2N)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5 号染色体,称为5 号单体植株。利用5 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杂交亲本实验

17、结果5 号单体(雌)正常二倍体(雄)子代中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5 号单体(雄)正常二倍体(雌)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A 5 号单体植株可以由花粉粒直接发育而来B5 号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得出N-1 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较低D实验中产生的子代单体可能原因是其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8、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1 型配子多于N 型配子;N-1 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雄配子育性很低。【详解】A、该单体植株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5 号染色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仍属于二倍体,A 错误;B、该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是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化,B错误;C、在杂交亲本5 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后代中,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说明N-1 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C 正确;D、实验中产生的子代单体的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减数

19、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两种类型,再结合表格数据准确分析判断。9TATA框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的一段DNA 序列,位于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RNA 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含 TATA框的 DNA 局部片段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解旋B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包含DNA 复制起点信息CTATA框经 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含有起始密码D某基因的TATA框经诱变缺失后,并不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TATA框是基因的非编码区的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虽然不参与转录,

20、但决定基因转录的开始,为 RNA 聚合酶的结合处之一,RNA 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能开始转录。【详解】A、含 TATA框的 DNA 局部片段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容易解旋,A 正确;B、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但属于真核生物的非编码区,不包含DNA 复制起点信息,B 错误;C、TATA框位于真核基因的非编码区,经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没有起始密码,起始密码位于对应的基因的编码区转录形成的mRNA 片段中,C错误;D、TATA框是基因的非编码区的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虽然不参与转录,但决定基因转录的开始,为RNA聚合酶的结合处之一,RNA聚合酶与TATA框牢固结合之后才

21、能开始转录,因此某基因的TATA框经诱变缺失后,会影响转录的正常进行,D 错误。故选 A。10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部分家庭中,父母正常但有患该病的孩子;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夜盲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C因长期缺乏维生素A 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D可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父母正常的家庭中有患该病的孩子”,由此可以确定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自然人群中正

22、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正确;B、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女孩儿的概率为1/21/2=1/4,B错误;C、长期缺乏维生素A 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运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D 正确。故选 B。11下列关于生物调查和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的选择很重要,葡萄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B在“脂肪的鉴定”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用50%的酒精清洗C调查人类遗

23、传病最好选择红绿色盲、白化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宜选择取样器取样法估算其种群密度【答案】A【解析】【分析】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

24、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

25、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5、(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详解】A、葡萄的果肉中富含还原糖,并且颜色比较浅,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A 正确;B、脂肪的鉴定实验需要用到50%的酒精洗去浮色,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需要用95%的酒精清洗卡诺氏液,B错误;C、原

26、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D、酵母菌的计数用抽样检测法,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教材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2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 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 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 h 内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 0?1 h 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

27、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 溶液中,0?4h 内,原生质体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而原生质体体积增大,是由于物质A 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所致,A 错误;在 0?1h 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说明物质A 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断失水,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不相等,B 错误;在 2?3h 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则是因为随着物质A 不断被细胞吸收,使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细胞渗透吸水所致,C正确;0?1h

28、内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减小,细胞失水,此时A 溶液渗透压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细胞液渗透压(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需明确: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13“率”是指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

29、中,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增长率D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项,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故A 项正确。B 项,食物链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不能提高,能量只能多级利用,故B 项错误。C 项,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故C 项正确。D 项,当适当降低温度时,会抑制有关细胞呼吸的酶的活性,所以细胞呼吸速率降低,故D 项正确。故选 B。14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相关代谢通路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分别用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正常小鼠和蛋白S基因突变的小鼠,发现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

30、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由此可知()A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是主动运输B柠檬酸不可作为合成脂肪酸(脂肪分子的组分)的直接原料C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二信使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的蛋白N 基因,小鼠脂肪合成恢复到一定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从图中分析,Ca2+在 ATP提供能量的作用下,同时在A 蛋白和 S蛋白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再从内质网中进入线粒体,在蛋白N 的协助下从线粒体中进入细胞质。根据“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进行推测,当 S基因突变后,丙酮酸增多,柠檬酸降低,推测S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将Ca2+运入内质网,从而降低

31、了线粒体中Ca2+浓度,从而降低了丙酮酸参与柠檬酸循环。【详解】A、从图中看出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A 错误;B、从图中看出柠檬酸可作为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B 错误;C、在缺乏钙离子的条件下,柠檬酸的含量降低,因此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二信使,C正确;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减少,如果敲除了N 基因,还需要检测线粒体内Ca2+含量,所以小鼠脂肪合成不一定会恢复,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别图中的过程,分析题干信息“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得出 Ca2+与该调解过程的关系

32、。15某二倍体生物(2N=10)在细胞分裂过程的某阶段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该阶段不可能发生()A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两极B染色质缩短变粗C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D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中描述该生物为二倍体生物,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共有10 条,因此在该细胞分裂时期依然含有5 对同源染色体,即10 条染色体,表明染色体的数量并没有发生加倍,以此为突破点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详解】A、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两极或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为10 对同源染色体,或为减II 后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含5 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不可能进行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活动,A 错误;B

33、、有丝分裂和减I 分裂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染色质缩短变粗为有丝分裂前期或减I 前期的活动,细胞含5 对同源染色体时可能发生,B 正确;C、交叉互换为减I 前期的活动,细胞含5 对同源染色体时可能发生,C正确;D、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或为有丝分裂中期,或为减II 中期,有丝分裂中期在细胞含5 对同源染色体时有可能发生,D 正确;故选 A。16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 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分组项目号试管号试管号试管号试管起始酵母菌数(个)10 1035 1

34、035 10310 103培养液体积(mL)10 5 10 5 A 4 个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B 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达到K值C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号试管晚于其他三支试管开始下降D营养条件并非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唯一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逻辑斯蒂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字母 S,又称 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

35、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详解】A、4 个试管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因此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A 正确;B、IV 号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少,起始菌数量最多,因此环境阻力最大,最先达到K 值,B错误;C、III 号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多,起始菌数量最少,晚于其他三支试管开始下降,C正确;D、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受营养条件、氧气浓度、温度、接种量等影响,D 正确。故选 B。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不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进出的通道B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会使

36、高尔基体膜成分得到更新C能识别细胞外化学信号的是受体蛋白,能运输细胞内氨基酸的是载体蛋白D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都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的通道。机体中有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在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下进行的,首先,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形成多肽之后,通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随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随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向细胞膜移动,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详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在细胞核中,DNA 不会出细胞核,因此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不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进出的

37、通道,A 正确;B、高尔基体会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会使高尔基体膜成分得到更新,B 正确;C、受体是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绝大多数的受体都是蛋白质且多为糖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C错误;D、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都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D 正确。故选 C。18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下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B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C产生视

38、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光刺激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所以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A 正确;B、根据图示可知,在眼中有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会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B 正确;C、大脑皮层产生视觉,说明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C正确;D、图示的视觉产生过程中只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和高级中枢,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完整的反射弧,D 错误。故选 D。19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

39、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 S12蛋白第 5558 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 突变型PRKP不能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 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表可知: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区别在于核糖体S12 蛋白第 56 位的氨基酸由赖氨酸变成了精氨酸,导致链霉素无法与核糖体结合,突变型的存活率达到了100%,故突变型枯草杆菌具有了抗链霉素的特性

40、。【详解】A、由分析可知: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的链霉素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故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 正确;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C、突变型的产生是单个氨基酸的改变,故可知该突变性状的产生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错误;D、链霉素对枯草杆菌产生的抗性突变进行了选择,D 错误。故选 A。20某昆虫(XY型)的红眼与白眼、裂翅与正常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一对红眼裂翅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 F1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雌性个体(只)179 0 60 0 雄性个体(

41、只)31 29 32 31 A控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 种基因型C亲代产生的AY型配子致死D F1中红眼裂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占18【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雌性中红眼:白眼=179:60=3:1,裂翅:正常翅=1:0;雄性中红眼:白眼=(31+29):(32+31)=1:1,裂翅:正常翅=(31+32):(29+31)=1:1;由题意知:两对等位基因只有一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对于眼色来说,亲本都为红眼,子代雌雄个体都出现白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代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不同,可能是因为某种配子致死,导致雄性红眼个体减少导致;

42、对于翅形来说:亲本都为裂翅,而正常翅只在雄性中出现,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裂翅为显性性状,由此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详解】A、由分析可知:由于裂翅雌雄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只有裂翅,雄性个体中既有裂翅又有正常翅,故控制翅形(B、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 错误;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将两对性状分开来看,则对于眼色来说F1红眼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对于翅型来说,F1裂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共有XBXB、XBXb两种基因型,因此F1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 22=4种基因型,B 错误;C、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假设

43、不存在配子致死,则有雌性中:红眼裂翅:白眼裂翅=3:1,雄性中: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3:1:3:1,即(3:1)(1:1),而表格数据可知,雌性中:红眼裂翅:白眼裂翅=3:1,雄性中: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白眼正常翅=1:1:1:1,即(1:1)(1:1),说明雄果蝇产生的含Y的配子致死,同时由于红眼:白眼由3:1 变成 1:1,说明含 A 的配子致死,故推测AY的配子致死,C正确;D、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雌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XBXB、1/6AAXBXb、2/6AaXBXB、2/6AaXBXb,F1中所有红眼裂翅雄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让 F1随

44、机交配,采用配子法,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6/12AXB、2/12AXb、3/12aXB、1/12aXb,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XB、1/3aXB、1/3a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AAXBXB)个体的比例为6/121/3=1/6,D 错误。故选 C。21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 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 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A R型菌+S型菌 DNA 预期出现S型菌BR 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 DNA

45、预期出现S型菌C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 DNA 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D R型菌+S型菌 DNA 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答案】C【解析】【分析】1、R 型和 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英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 DNA 才会使 R 型菌转化为S型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 型细菌 小鼠 存活;S型细菌 小鼠 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 小鼠 死亡。【详解】A、R型菌+S型菌 DNA 预期出现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A错误;B、R 型菌+抗青霉素的S

46、型菌 DNA 预期出现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B 错误;C、R 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 DNA 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说明抗青霉素的S型菌 DNA 控制其子代出现了相应的性状,DNA 起遗传作用,能反驳上述观点,C正确;D、R型菌+S型菌 DNA 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D 错误。故选 C。22胸腺激素是胸腺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其分泌受多种激素控制,部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垂体细胞表面只含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受体B图示过程中既有正反馈调节又有负反馈调节,二者共同调节胸腺的发育C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能

47、够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定不变D胸腺激素可诱导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T 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垂体分泌促激素能促进相关腺体分泌相关激素;而相关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会抑制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相关激素的分泌。【详解】A、人垂体细胞表面不止含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受体,还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等,A 错误;B、图示过程中体现负反馈调节,B 错误;C、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稳定不变,而是动态平衡的,C错误;D、通过图示分析可知,胸腺激素可诱导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

48、化成T 细胞,D 正确。故选 D。2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 时,易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降低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可以用生产者的干重积累量表示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捕食者的存在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误差归纳:(1)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标志物易脱落:可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志的个体数据偏小,据计算公式N总初捕数 重捕数/重捕中标记数推知,重捕中标记数若减小则N总会比真实值偏大。被捕获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可导致再次捕

49、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小,最终统计结果偏差应与 相同,即比真实值偏大。(2)统计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标志物影响了动物活动,导致更易被捕捉:可导致再次捕获的个体中标记数偏大,依据公式可推知,计算所得结果比真实值应偏小。调查期间有较多个体死亡或迁出,则统计值将偏小;反之则导致统计值偏大。【详解】A、当种群的数量超过K/2 时,种内斗争加剧,而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A错误;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错误;C、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 第二次捕获数 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D、捕食者的存在会增加

50、物种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破坏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是濒危),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错误。故选 C 24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溶液使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