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28 年,温特(FW Went)用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有一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它能扩散到琼脂小方块中,将处理过的小方块放到切去顶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可以引起胚芽鞘向另一侧弯曲生长。下图为温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利用琼脂块分离出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不相同C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去尖端胚芽鞘弯曲侧细胞的体积和数量均明显大于另一侧【答案】C【解析】【分析】把燕麦胚
2、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温特认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类似动物激素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详解】A、实验中没有将生长素从琼脂块中分离出来,温特只是发现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A 错误;B、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相同,B 错误;C、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用空白琼脂块重复以上实验,以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D、生长素的
3、作用机理在于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不促进细胞分裂,故去尖端胚芽鞘弯曲侧细胞的体积明显大于另一侧,数量相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相关科学家的实验以及实验结论,属于基础题。2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染色后用盐酸使细胞彼此分离,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不能用于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C将用15N标记 DNA 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两次分裂后,提取大肠杆菌DNA,经密度梯度离心,有一条中带,一条轻带,说明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
4、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 染色 制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可能导致噬菌体的DNA 并没有导入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不能证明DNA 就是遗传物质。【详解】A、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 染色 制片,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混合而成,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先解离再进行染色,并且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
5、,A 错误;B、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用于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B 错误;C、将已用15N 标记 DNA 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14N 的培养基中,经两次分裂后,提取大肠杆菌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如果有一条中带,一条轻带,则说明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可能导致噬菌体的DNA 并没有导入细菌,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标记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存在于上清液中,因此不能证明DNA 就是遗传物质,D 错误。故选 C。3图为科研人员建构的保护区内的某猎物-捕食者模型,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6、A该模型能反映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该模型能解释猎物、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C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种群K值的是 N3和 P3D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曲线值在高点时能通过调节使其降低,在低点时能通过调节使其升高,反映了生态系统最基本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捕食者种群数量在P2点上下波动,K值为 P2,猎物种群数量在N2点上下波动,K值为 N2。【详解】A、在 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
7、存在的负反馈调节,A 正确;B、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 P2左右保持动态平衡,B 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K 值为 N2和 P2,C错误;D、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通过捕食者-猎物模型考查了种间关系中的捕食关系以及种群、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
8、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果酒的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繁殖,制作果醋的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养型;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详解】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
9、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 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 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 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 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 都是逐渐降低,C 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 错误。5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 用14C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DNA
10、 用32P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14C和32P B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14C的染色体可能是含32P染色体的两倍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
11、】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14C,另外两个细胞都含有32P,A 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14C的染色体和含32P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14C,也可能只含32P,可能不含14C和32P,B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 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 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 错误;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
12、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题意作答。6“超级细菌”是指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耐药性的病菌,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超级细菌”的重要原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各种抗生素的作用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C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自然界存在各种变异类型的细菌,滥用抗生素会对抗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注意不是诱发细菌发生基因突变。这样细菌的抗药性
13、会越来越强。【详解】A、据题意可知,“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绝大多数抗生素的作用,A 错误;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变异类型无染色体变异,B 错误;C、细菌具有多种变异类型,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C正确;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原核生物的结构及特点,生物的进化及自然选择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B向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
14、种,可增加该系统的稳定性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最常见,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正反馈的结果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A、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A 错误;B、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如部分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B 错误。C、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是依赖负反馈作用,C 正确;D、正反馈的结果加速最初
15、发生的变化,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理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含义和带来的结果。8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 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B清水、甘油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萝卜条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C实验结果说明萝卜细胞膜上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
16、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大小保持不变。【详解】A、对照组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A 正确;B、在清水中,细胞液浓度大,发生渗透吸水,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变大,也发生了渗透吸水,B 正确;C、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C错
17、误;D、蔗糖使组织细胞失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了,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所给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及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流动渠道D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
18、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2、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能量的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4、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遗体、残骸、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5、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通过物质多级利用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 正确;B、处于稳态时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稳定,保持动态平衡,B 正确;C、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C正确;D、兔子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D
19、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量流动的起点和去路。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有氧呼吸速率将加快B无氧条件下,人蛔虫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够产生ATP和乳酸C人在青春期时,由高尔基体合成的性激素增多D提高光照强度,水绵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合成糖类的速率将提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A 错误;B、无氧条件下,蛔虫细胞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因此有少量的ATP,B 正确;C、性激素在内质网上合成
20、,C错误;D、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光反应,产生氧气、ATP和 NADPH,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从而合成糖类,D 错误。故选 B。11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B抗体是一种由B 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C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催化作用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代谢,之后激素会被分解;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1、之后神经递质被分解或重新利用;浆细胞(效应B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A.有些激素和神经递质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中合成,A 错误;B.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值分化得到的,B 错误;C.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错误;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D 正确。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基础B人类需求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输入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
22、定性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强D生物多样性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 正确;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如养鱼场要向鱼塘中大量投放鱼食,保证了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2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获得较高的渔业产量,B正确;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在遭到破坏后恢复慢,恢复力稳定性也弱,C错误;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 正确。故选 C。13生物膜上的质子泵(H+的载体蛋白)可分为三种:F型质子泵、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前一种是生成ATP的质子泵,后两种是消耗ATP的质子泵。下列关于H+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膜通过V型质子泵吸收H+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质子泵是P型质子泵CF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D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是F型质子泵【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一
24、种为生成ATP的 F-型质子泵,生成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两种为消耗ATP的 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可见这两种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V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 错误;B、类囊体薄膜是生成ATP的场所之一,该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B错误;C、H+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而 F型质子泵是一种能生成ATP的质子泵,C错误;D、线粒体内膜是生成ATP的场所之一,该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D 正确。故选 D。14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而帝王蝶幼虫不仅以乳草
25、为食,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119 和 122 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 122 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 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 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A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B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 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C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结果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
26、钾泵基因,首先改变122 位氨基酸,然后改变119 位氨基酸,最后同时改变122 和 119 位的氨基酸,进而得出122 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 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据此答题。【详解】A、“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钠钾泵的结构,进而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并不是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A 错误;B、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钠钾泵119、122 位氨基酸同事改变能够抵抗强心甾,但不能因此得出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 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两种实验材料的物种不同,B 错误;C、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
27、率定向改变,在乳草选择作用下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C正确;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应设置了三个实验组,D 错误。故选 C。15所谓“膜流”是指细胞中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不属于“膜流”现象BRNA 在核质之间的转移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C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D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核膜及
28、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详解】A、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是失水和吸水导致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和复原,没有膜泡运输,没有体现“膜流”现象,A 正确;B、RNA 在核质之间的转移是通过核孔,没有发生“膜流”现象,B 错误;C、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属于胞吐,发生了“膜流”现象,C 正确;D、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胞吞,发生了“膜流”现象,D 正确。故选 B。1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浸没,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C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时,若酵母菌数量过多则应换髙倍镜观察
29、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1、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详解】A、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 错误;B、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到层析液,B 错误;C、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时,若酵母菌数量过多则应适当稀释后再计数,C错误;D、林德曼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D 正确。故选 D。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
30、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自然选择保留的性状都能够通过遗传逐代积累C生物的有害突变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的进程【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突变会产生新基因,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1、A 正确;B、自然选择的性状,如果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是可遗传的变异,就不能通过遗传逐代积累,B错误;C、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其生存的环境,有害变异在环境改变时也可以成为有利变异,也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D、自然选择会加速种群基因库发生变化,因此会加速种群产生生殖隔离的进程,D 正确。故选 B。18某人工鱼塘通过种植浮萍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人工鱼塘中,消费者的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B浮萍可能通过与藻类的种间关系来抑制藻类的数量增长C浮萍可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D该鱼塘不需要从外界获得大量物质补给也能长
32、期维持正常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在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为的给消费者补充有机物,则消费者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A 正确;B、浮萍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即通过竞争阳光来抑制藻类的数量增长,B正确;C、浮萍降低了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C正确;D、如果没有人工投放物质,该鱼塘不可能长期维持正常功能
33、,D 错误。故选 D。19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如有异常mRNA 会被细胞分解,如图是 S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异常 mRNA 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图中所示的 为转录,为翻译过程C图中 过程使用的酶是反转录酶D 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成多肽链的片段【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异常mRNA 出现是对前体RNA 剪切出现异常造成的,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 错误;图示 为对前体RNA 剪切的过程,不需要反转录酶,BC错误;S基因转录形成的RNA 前体需经过剪切才能指导蛋白质合成,说明S基因中存在不能翻译多肽的序列,D 正确。20下图表示某细菌细胞中部分氨基酸的代谢过程。V 至
34、 Z代表不同的酶,至 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每一种氨基酸对该细菌都是必需的。野生型的细菌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氨基酸 便可存活,而此细菌的某变异种只有在培养基中同时提供氨基酸才能生存,该变异种细菌细胞内不存在的酶是()A X、W BV、W CX、Y D V、Z【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题图分析,酶V 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W 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Y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X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酶 Z能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详解】由题意可
35、知“细菌的变种只有在培养基中提供氨基酸才能生存”说明该变种细菌无合成氨基酸的酶,必须直接提供氨基酸;培养基中需提供氨基酸说明培养基中不存在将氨基酸 转化成氨基酸的酶 X和 W,而氨基酸 是培养该细菌必须要提供的,根据分析可知该突变菌细胞内不存在的酶是X和 W,即 A 正确。故选 A。2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较多B代谢强度不同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有差异C合成胰蛋白酶的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发达D携带氧气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大小、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主要与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正确理解
36、各细胞器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解答此题。【详解】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较多,A 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代谢强度不同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有差异,B 正确;胰蛋白酶是由胰腺细胞合成的,而不是由胰岛细胞合成的,胰岛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D 正确;因此选C。【点睛】准确识记各类细胞的功能及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雌蕊、雄蕊的形成由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B萨顿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7、C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肓携带者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 个致病基因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基因不复制【答案】C【解析】【分析】1、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 隐性遗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豌豆的花为两性花,其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A错误;B、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复制,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38、中含2个致病基因的致病基因母亲,C正确;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 复制,DNA 加倍,染色体没有加倍,D 错误。故选 C。23取小鼠(2n=40)的 1 个精原细胞,诱导其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形成 4 个精子,取其中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转入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至早期胚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10 个四分体,每个四分体的DNA 均被3H 标记B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有10 条染色体被3H 标记,10 条未被标记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被3H 标记的染色体有20 条D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
39、中被3H 标记的染色体有10 条【答案】C【解析】【分析】该精原细胞在含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进行复制后,每个DNA 均为1H3H 的杂合链,故产生的每个精子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 均为杂合链。【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20 个四分体,A 错误;B、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含有20 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DNA 均为杂合链,故每个DNA 均含3H,B 错误;C、受精卵中来自精子的20 条染色体上的DNA 均为杂合链,来自卵细胞的20 条染色体均不含3H,受精卵经过 DNA 复制后,只有20 条染色体上的其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3H,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共有
40、80 条染色体,其中含有3H 标记的染色体有20 条,C正确;D、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最多有20 条染色体含3H 标记,D错误。故选 C。24构建模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四个模型的表述正确的()A模型一表示某鱼类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AA 段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模型二表示IAA 和赤霉素GA 对拟南芥根和草生长的影响,IAA 浓度为 b 时,根不生长C模型三表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依赖于Na+浓度梯度D模型四表示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
41、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增长型的种群中幼年个体数大于老年个体数。人体中的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可以分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双向的物质转换,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单向传递给淋巴,淋巴又单向回流入血浆中。模型四中甲为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为细胞内液。【详解】A、模型一中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大于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 错误;B、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模型二中生长素浓度为b 时,生长素对根表现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并不代表根就不生长,B 错误;C、模型三中可以看出氨基酸和Na+协同进入细胞,其中氨基酸属于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Na+属于
42、顺浓度梯度进细胞,氨基酸的转运需要依赖于Na+浓度梯度提供能量,C正确;D、丁为细胞内液,其中的O2是由组织液中自由扩散而来,丁的O2浓度比甲低,D 错误;故选 C。25下列关于骨骼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血糖时,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元可水解释放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消耗的氧气多C缺氧状态下,骨骼肌细胞中的丙酮酸在NADH 的催化下还原成乳酸D寒冷刺激下,皮肤冷感受器兴奋可引起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答案】D【解析】【分析】骨骼肌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过程
43、:C6H12O62 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2 丙酮酸+4H2 酒精+2CO2或 2 丙酮酸+4H2 乳酸(细胞质基质)。【详解】A、肌糖原不会分解葡萄糖,A 错误;B、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一样多,B 错误;C、骨骼肌细胞中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NADH 还原成乳酸,而不是NADH 的催化,C错误;D、寒冷刺激下,皮肤冷感受器兴奋可引起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D 正确。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回答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的问题。(1)缩手反射弧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_,
44、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为_。无意间,某同学被钉扎时有缩手反应,而医生在给他打破伤风针前做皮试时,他并没有把手缩回去,这说明 _。(2)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Na+浓度,有效电刺激后其动作电位的峰值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与激素一样,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支持这一观点的事实之一是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可通过 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体液调节的概念是_。(4)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的特点是_(答出三点即可)。【答案】脊髓大脑皮层缩手反射(或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的调控增大体液(或血液)激素,CO
45、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详解】(1)缩手反射弧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由于低级中枢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故医生在给他打破伤风针前做皮试时,他并没有把手缩回去。(2)钠离子在细胞外的含量多于细胞内,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溶液中,适当增加溶液的Na+浓度,则细胞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会增大,受刺激后内流的钠离子增多,故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3)细胞代谢产生的C
46、O2可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故CO2也可以作为体液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指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4)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时间比较长。【点睛】增大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浓度会增大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细胞外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会降低静息电位的峰值。27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调节性物质。对于植物激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其中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研究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见下图)。(1)在已经确定的五大类植物激素中,图中未提及
47、的还有_。(写出两类)(2)水稻插秧前用“移栽灵”处理,可提高成活率。“移栽灵”的有效成分应该是_。(3)依图判断,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的平衡调控机制属于_调节。(4)研究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获得了水稻的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该突变体根的长度会_。(5)水稻幼苗移栽过程中,为了促进根系快速生长,是否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根据上图简述理由_。【答案】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生长素类似物(负)反馈变短不需要,因为过多的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根系生长。【解析】【分析】植物激素: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生长,但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
48、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4、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等;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5、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详解】(1)已经确定的五大类植物激素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题干中提到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未提到的有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2)“移栽灵”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提高植
49、物的成活率,所以有效成分应该为生长素类似物。(3)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会促进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而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会降解细胞分裂素,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所以这种平衡调控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4)突变体被敲除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因此不能合成细胞分裂素氧化酶,这会导致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会抑制根系生长,因此该突变体根的长度会变短。(5)由于过多的细胞分裂素会抑制根系生长,因此不需要添加细胞分裂素促进根系快速生长。【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抓住题图信息,正确分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机制,再准确答题即可。28图是人体
50、内的部分调节过程及作用机制图解,图中字母表示激素,数字表示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高级中枢的神经元与下丘脑的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是_,该结构中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_。(2)据图所示,下丘脑是_的调节中枢。(3)图中 _(填字母)激素间有协同作用。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_,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4)如果用加入c 激素的食物饲喂小白鼠,再将其放到密闭的容器中饲养,此小白鼠对缺氧的耐受力将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答案】突触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体温和水盐平衡a 和 c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下降【解析】【分析】据图可知,通过c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