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关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以及优生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选取某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家系进行调查,以判断其遗传方式B应随机取样进行发病率调查,但若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应舍弃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指调查中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D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答案】B【解析】【分析】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
2、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如调查其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A 正确;B、应随机取样进行发病率调查,即使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也不能舍弃,B错误;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指调查中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被调查人
3、数的百分比,C正确;D、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D 正确。故选 B。2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导致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温室效应造成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移动B臭氧层减少使人类遭受短波辐射增加,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减退C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会加重温室效应、酸雨、水体等污染问题D脊椎动物灭绝的数量比无脊椎动物还要多【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增长过快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详解】A、温室效应会
4、导致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A正确;B、臭氧层减少使人类遭受短波辐射增加,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B 正确;C、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是由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C正确;D、地球上大约有4.7 万种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有120 多万种,无脊椎动物要远远多于脊椎动物,D错误。故选 D。3在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生产中,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除草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某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的K 值C10 万“鸭子军队
5、”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属于生物防治,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D增加人工林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恢复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分析】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详解】A、农田除草降低了杂草与庄稼的竞争程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 错误;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改变了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但没有改变K 值,B错误;C、鸭子捕食蝗虫属于生物防治,可以避免过多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C 正确;D、增加人工林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可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 错误。故选 C
6、。【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态学的知识,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解答。4下图为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测得某植物的CO2的吸收速率曲线图,关于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a 点产生的原因是夜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弱,CO2释放减少B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点是:b,结束光合作用的点是:m C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c、h,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的点:m D de 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fh 段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曲线的纵轴表示某植物的CO2的吸收速率,为净光合作用速率,横轴表示一昼夜时间变化,其实质是一昼夜中光照强度变化,因此该曲线是某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一昼夜
7、中随光照强度变化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c、h 两点,植物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这两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的补偿点;光照强度小于这两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光照强度大于这两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详解】A、由题图可知,光合作用开始的点是b 点,a 点释放二氧化碳减少,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呼吸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降低,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A 正确;B、由题图可知,b 点是光合作用开始的点,m 点之后,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不变,说明不再进行光合作用,B 正确;C、h 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有机物减少,因此
8、有机物积累最大的点是h 点,C错误;D、e 点时的光照强度比较强,此时由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间隙的量少,光合速率降低,e 点为光合午休现象,de 段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fh 段是下午光照逐渐减弱的时间段,此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实际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图曲线分析一昼夜中植物光合速率的变化模型。5激酶是一类可以催化磷酸化反应的酶,能将来自于ATP的磷酸基团添加到底物蛋白上。如图是动物细胞外的成纤维细胞生
9、长因子(FGF)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激酶信号传导途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FGFR受体的胞内部分具有催化作用BFGF导致 FGFR空间结构改变而失活C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信息交流的通道D FGF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了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FGFR受体的胞内部分含有激酶结构域,说明其具有催化功能,A 正确;B、FGF导致 FGFR空间结构改变,但是没有失活,B错误;C、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信息交流的通道,C正确;FGF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了作用,D 正确。6下列各项特征中与多细胞生物统一完成生命活动无关的是()A细胞的分化B细胞的调亡C细胞成分稳定不变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0、【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的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的动物植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详解】A、大部分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 正确;B、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死亡的细胞要及时更新,细胞凋亡需要以细胞为单位而有条不紊的进行,对多细胞生物的生命稳定性起重要作用,B正确;C、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同时,其内在成分不断发生变化,C错误;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不同的细胞分工合作,实现生物体功能上的协调,与多细胞生物统一完成生
11、命活动密切相关,D 正确。故选 C。7“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若 A 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骨髓属于B,吞噬细胞属于C,溶菌酶属于D B若 A 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 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 是生殖隔离C若 A 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B是保护基因,C 是保护物种,D 是保护生态系统D若 A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 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 表示胞吞胞吐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
12、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详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骨髓属于免疫器官,A 正确;B、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 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加强法律法规意识,C错误;D、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不包含胞吞和胞吐作用
13、,D 错误。故选 A。8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其中有荚膜的S 型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无荚膜的R 型菌无毒性。下图为研究人员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C 组为对照组,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B、D 三组CE 组实验表明,加入S 型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 型菌D D 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有毒性性状遗传给后代【答案】C【解析】【分析】R 型和 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R 型实际上是 S型肺炎双球菌的突变类型,二者属于同一个物种。荚膜具有
14、保护作用,除了具有抗干燥等功能外,还使细菌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组煮沸后细菌死亡,故B 组小鼠能生存;无荚膜的菌无毒,故C 组小鼠能生存;DNA 放入 D 后促使 R 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 D 组小鼠不能生存(死亡);蛋白质不能促使R型菌转化,故 E组小鼠能生存。【详解】A、C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无荚膜,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A 错误;B、由于 A 组没有处理,肺炎双球菌有英膜;D 组加入的是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所以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 两组,B 错误;C、E组中是 R 型细菌+S型细菌
15、的蛋白质,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不能将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仍存活,所以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 菌,C正确;D、D 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所以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D 错误。故选 C。9下图甲、乙表示两种蛋白质分子,其中“口”各代表一种氨基酸,“-S-S-”代表二硫键。下列关于这两种蛋白质的差异比较的叙述,错误的是()A氨基酸的种类不同B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不同C氨基酸的数目不同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示两种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甲含有9 个氨基酸(4 种)、2 条肽链、1 个二
16、硫键,乙含有8 个氨基酸(3 种)、2 条肽链、2 个二硫键。【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即甲含有4 种氨基酸,乙含有3 种氨基酸,A 正确;B、组成不同氨基酸的基本元素都是C、H、O、N,B 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即甲含有9 个氨基酸,乙含有8 个氨基酸,C正确;D、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 正确。故选 B。10下图为某种细菌中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 部分序列。现有一细菌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示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 和 UA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突变基
17、因转录的mRNA 中,终止密码为UGA B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含115 个氨基酸C其线粒体的环状DNA 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D突变基因所在DNA 复制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答案】C【解析】【分析】密码子共用64 种,包括2 种起始密码子、3 种终止密码子和59 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 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密码子是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271 个碱基和后面2 个碱基一起共构成91 个密码子,插入的70 个核苷酸和后面2 个碱基一起共构成2
18、4 个密码子,后面是UGA,即为终止密码,A 正确;B、终止密码表示翻译结束,但不编码氨基酸,突变基因转录成的mRNA 中能编码氨基酸的碱基有(271+2+70+2)345 个,所以表达的蛋白质含有115 个氨基酸,B正确;C、题干中该生物是细菌,没有线粒体结构,C错误;D、DNA 复制需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酶,D 正确。故选 C。【点睛】密码子在mRNA 上,反密码子在tRNA 上,遗传信息在DNA 上。11若要利用某目的基因(见图甲)和质粒载体(见图乙)构建重组DNA(见图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AGATCT)、EcoR(GAATTC)和Sau3A(GATC)。下
19、列分析合理的是()A用EcoR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B用Bgl和 EcoR 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C用Bgl和 Sau3A 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D用EcoR和 Sau3A 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用EcoRI切割目的基因和P1 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用DNA 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用 BglI 和 EcoRI切割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 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用 Bg1I 和 Sau3AI 切割目的基因和P1 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只有用EcoRI和 Sau3AI切割目的基
20、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不同的黏性未端,防止发生方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 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详解】A、用 EcoRI切割目的基因和P1 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用DNA 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A 错误;B、用 BglI 和 EcoRI切割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 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且有目的基因的片段与运载体结合时容易发生反向连接,B 错误;C、用 BglI 和 Sau3AI 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C错误;D、只有用 EcoRI和 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
21、P1噬菌体载体,产生不同的黏性未端,防止发生反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 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D 正确。故选 D。12以下关于“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先培养32P标记的噬菌体作为备用材料B需要将亲代大肠杆菌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先培养一代C将子一代或子二代细菌的DNA 双链打开后再离心分离同样会出现中间条带D该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答案】D【解析】【分析】D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 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
22、啶(T)和胞嘧啶(C)。DNA 在复制时,以亲代DNA 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 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 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探究 DNA 复制过程”的活动是利用放射性N 原子标记DNA,并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技术使放射性标记不同的DNA 分层观察,从而分析DNA 半保留复制过程。【详解】A、“探究 DNA 的复制过程”活动用的是大肠杆菌,没有用到噬菌体,A 错误;B、需要将亲代大肠杆菌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先培养若干代,使其DNA 都被15N 标记,作为实验的亲代细菌,B 错误;C、将子一代或子二代细菌的DNA 提
23、取出来再离心观察条带,若双链打开后再离心分离不会出现中间条带,只会出现轻带和重带,C错误;D、该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D 正确。故选 D。13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该河流的AB段上,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D 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答案】B【解析】在该河流的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24、分解污水中的大量有机物,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A 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两方面的内容,B 项错误;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C项正确;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 项正确。14Ca2+内流会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神经递质。图表示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过程,其中ACh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Ch受体可能位于神经元树突或胞体膜上B若组织液中Ca2+浓度下降,可能会影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CA
25、Ch 发挥作用后,会在突触间隙不断积累D ACh与 ACh受体结合后,肌细胞可能会发生收缩【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钙离子的浓度与细胞膜的透性有关,如果细胞外液的钙离子的浓度较低,会使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以致出现膜的去极化加强,引起动作电位加大,引起肌肉细胞兴奋性增强。【详解】A、由图可知,ACh受体可能位于神经元树突或胞体膜上,A 正确;B、若组织液中Ca2+浓度下降,Ca2+内流将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受到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B 正确;C、ACh 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酶立即分解,C错误;D、Ach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而ACh与 ACh受体结
26、合后,肌细胞可能会发生收缩,D 正确;故选 C。1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均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就越充分D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中会发生演替与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
27、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 正确;B、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正确;C、习性相近的物种的生活区域在一定范围
28、内重叠的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范围,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C正确;D、两只雄性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作用,D 错误。故选 D。16下图所示的单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为纯合子的概率应是2/3 C1与3为携带者的概率相同D据图分析可知a 的值应是9【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3患病且为女性,其父母都正常,所以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 表示)。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a,说明 bb=1/a,b=1/a,B=1-1/a。【详解】A、分析系谱图,该遗传病
29、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等于男性,A 错误;B、1与2婚配,1产生 B 配子的概率为(11/a),因为 a 未知,不能计算出 1为纯合子的概率,B 错误;C、3患病,基因型为bb,其父母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Bb,其后代不患病个体基因型为Bb,所以 1与3均为携带者,概率相同,C正确;D、据图分析,3患病概率为1/4。在随机人群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1/a 一般较低,题干信息不能推算出随机人群发病率,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推断遗传病的类型并判断出图中相应个体的基
30、因型,再选出正确的答案。17下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B两实验均设置了对照C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D两实验“黑暗”处理的目的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
31、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A 正确;B、两实验中均设置了对照实验,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形成对照,B正确;C、恩格尔曼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C 错误。D、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但萨克斯的实验是为了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而恩格尔曼的实验是为了用极微细的光束照射,D 正确;故选 C。18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 细胞表面的PD-1 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使用抗PD-1 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
32、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PD-L1蛋白和 PD-1 蛋白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抗 PD-1抗体作用于T细胞而不是作用于癌细胞D癌症患者体内的PD-1蛋白表达不足会降低机体细胞免疫的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详解】A、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 正确;B、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 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B正确;C、抗 PD-1抗体与 T 细胞表面的PD-1 蛋白结合,C正确;D、癌症患者体内的PD-1蛋白表达不足,使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
33、 T 细胞表面的PD-1 蛋白结合减少,减缓对 T 细胞功能的抑制,会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D 错误。故选 D。19以二倍体兰花花药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获得兰花植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防止杂菌污染,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B 过程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植物激素以利于再分化C该育种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经 过程形成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结合二倍体兰花的花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图,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和条件。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二倍体兰花的花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其中 表示取出花药过程,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
34、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该阶段能形成胚状体发育成幼苗,表示移栽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详解】A、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要求无菌无毒的环境,其中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处理,而培养基需灭菌处理,即过程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A 正确;B、过程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植物激素以利于脱分化,B错误;C、高度分化的细胞首先经过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形成植株,整个育种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过程形成的植株中可筛选获得纯合的二倍体兰花植株,D 正确。故选 B。20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下列叙述
35、正确的是()A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而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B3和6的基因型不同,III3的出现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若 1与某正常男性结婚,则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51 D若 3和 4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 2和 3不患乙病,但3为患乙病的女性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A/a,根据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可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图中存在甲病女患者,故为伴X遗传病,又因为 3患甲病,而 1正常,故可以确定甲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应为伴X显性遗传病,设相关的基因为 B/b。2、根据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可知 a 基因频
36、率为1/16,A 基因频率为15/16,则AA=15/16 15/16=225/256,Aa=21/16 15/16=30/256。【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 错误;B、3患甲病和乙病,基因型为aaXBXb,3的基因型为AaXbXb,4患乙病,其基因型为aaXbY,则 6为 AaXbXb,3和6的基因型相同,III3的出现是亲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B错误;C、2和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则 1为 1/3AAXBXb或 2/3AaXBXb,正常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根据上述分析可
37、知,其中Aa 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二者婚配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32/171/4=1/51,C正确;D、3的基因型为aaXBXb,4甲病的基因型为XbY,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Aa 的概率为30/256(30/256+225/256)=2/17,为 AA 的概率为1-2/17=15/17,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2/171/2=1/17,患甲病的概率为 1/2,所以二者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1/2=1/34,D 错误。故选 C。2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存在可能的是()A没有线粒体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B没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38、C没有形成纺锤体的细胞完成有丝分裂D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详解】A、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的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细胞等,A 错误;B、没有叶绿体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没有纺锤体形成的真核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C错误;D、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丝分裂,如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峰,D 正确。故选 D。2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
39、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增殖、分化为B 细胞或 T 细胞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
40、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T 细胞是在胸腺里分化成熟的,A 错误;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B正确;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D 正确。故选 A。23已知 a、b、c、d 是某细菌DNA 片段上的4 个基因,下图中W 表示野生型,、分别表示三种缺失不
41、同基因的突变体,虚线表示所缺失的基因。若分别检测野生型和各种突变体中某种酶的活性,发现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 中该酶有活性,则编码该酶的基因是()A基因 a B基因 b C基因 c D基因 d【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该酶仅在野生型和突变体 中有活性,说明编码该酶的基因存在于野生型和突变体 中,且不存在于突变体 和突变体 中,由图比较观察知,野生型和突变体 同时含有且突变体 和突变体 同时不含有的基因为基因b。所以,答案为基因b,正确选项是B。24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 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
42、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弯曲半边茎内侧细胞比外侧细胞生长的快B生长素对半边茎内侧细胞有促进作用,对外侧细胞有抑制作用C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侧细胞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D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外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因生长素的浓度、细胞的年龄、植物的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因细胞的年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43、,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且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导致内侧细胞生长快,A 正确;B、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内外侧细胞都在生长,并未体现生长素对外侧细胞的抑制作用,B 错误;C、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内侧细胞生长快,由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可推测内侧细胞大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C正确;D、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可能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D 正确。故选 B。【点睛】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明确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细胞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其次要求考生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对实验现
44、象(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作出合理的解释。25细胞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短期被水淹的农田因为作物的根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从而导致不能再吸收无机盐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失水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同时其吸水能力也逐渐下降C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和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都需要载体和ATP D同一种物质出入同一个细胞的方式可能不相同,例如神经元细胞吸收和排出K+【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ATP。细胞液的浓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强。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详解】A、被水淹的农田因为作物
45、的根部缺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还可以吸收无机盐,A 错误;B、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浓度成正比,因为植物细胞在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是逐渐变大的,所以细胞的吸水能力也是逐渐增强的,B 错误;C、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都是胞吐,需要消耗ATP但不需要载体,C错误;D、K+在神经元细胞内的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外,所以K+运出神经元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但运入神经元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即K+出入神经元细胞的方式不同,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条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特例的识记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46、分)26大肠杆菌是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其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1)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成分含量蛋白胨14g 乳糖34g 蔗糖34g K3HPO434g 显色剂43g 琼脂13 4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44mL 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将培养基中 _换成 _,若要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还需将伊红美蓝换成_。(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3)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通常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
47、测方法是_。对已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4)现有一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 水样至盛有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3稀释度。各取4 1mL 已稀释 1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33、36、3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3)为检测严重污染水体中大肠杆菌数量,将水样适当稀释后,取样涂布在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应选择颜色为 _的菌落进行计数。该方法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其原理是_。【答案】鉴别蛋白胨尿素酚红指示剂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
48、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灭菌3618黑色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解析】【分析】培养基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详解】(1)该培养基含有显色剂,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需要以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故需要将蛋白胨换成尿素,若要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还需将伊红美蓝换成酚红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3)培养大肠杆菌时,可以选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3)培养大肠杆菌时,在接种前可以将未
49、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来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已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4)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33+36+37)31413=3.6 18。(3)由于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美蓝反应,使菌落呈黑色,故要检测严重污染水体中大肠杆菌数量,将水样适当稀释后,取样涂布在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应选择颜色为黑色的菌落进行计数。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以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点睛】筛选尿素分解菌的原理:培养基中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50、只有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27科学家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4C标记的14CO2,给予充足的光照,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离、鉴定光合产物。实验结果:若光照30 s后检测产物,检测到了多种带14C标记的化合物(C3、C4、C5、C6等);若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在5 s的光照后,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请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卡尔文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_,从而推理出CO2中 C的转移途径为_。(2)取样时,卡尔文和同事每次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从代谢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