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2课时能力提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2课时能力提升.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018 潍坊期中)利玛窦(1583 年进入中国,1610 年在北京逝世)札记中写道:“(中国)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解析:选 C。根据材料中“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可知强调的是物质生产,明清时期,我国的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所以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故选 C 项。2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GDP 比重平均为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占GDP 比重为 3%9%
2、,平均为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明朝()A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B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C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D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解析:选 A。根据材料可知,农业占明朝GDP 比重最高,故选 A 项。材料无法说明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故 B 项错误;古代王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指出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 D 项错误。3(2017 株洲模拟)在明代,书生一旦中举即可授官食俸,退休后仍为缙绅,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并且可以泽及子孙。小户农民经常利用这一规则,携带财产投靠缙绅府下。这会导致()A土地集中的现象愈演愈烈B科举取士的范围不断缩小C税收对象上移到缙绅
3、阶层D分封贵族的现象层出不穷解析:选 A。根据材料可知举人缙绅及其子孙终身享有免税特权,小户农民为逃避政府的赋税投靠缙绅府下,因而会壮大缙绅的实力,也会加剧土地兼并,故选 A 项。4史载:长工在明朝法律中被称为“雇工人”,与雇主有主仆名分,实际地位与奴婢差不多。在清代,长工中出现了没有主仆名分的雇工。这一变化反映了()A明朝的法律为雇主服务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重农抑商政策仍然存在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解析:选 D。据题干,雇主与雇工的关系由主仆关系到没有主仆名分,反映出雇主与雇工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故选 D 项。5(2018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4、”;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的兴起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D商品流通已经打破地域限制解析:选 D。据题干材料可知景德镇的瓷器、佛山镇的铁锅、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远销全国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海外,故选 D 项。6隆庆元年(1567),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进行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变化的出现标志着()A重农抑商政策面临着重大的转型B海上丝绸之路较以前有重大发展C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D朝贡贸易渐为民间海外贸易
5、取代解析:选 C。据题干可知,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有了合法地位与材料“明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开放海禁,允许民间与东西诸番 进行贸易”相符,故选 C 项。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滨下武志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中认为,7 世纪至 13 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朝贡体制的根本在于“它是国内基本统治关系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与统治关系相比,朝贡贸易体制的根本点是靠贸易关系在支撑,实际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层次的、具有包容异质因素
6、作用的一种体制”。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关于朝贡贸易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归纳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予以说明。做到史论结合,观点明确)解析 首先需要提炼观点,其次用史实说明,如观点一据材料“7 世纪至 13 世纪的亚洲存在着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和朝贡贸易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为基础形成了亚洲经济圈”可知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体制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据材料“这一经济圈在亚洲的人、财、物流动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朝贡体制的根本在于
7、它是国内基本统治关系即地方分权在对外关系上的延续和应用。但是,与统治关系相比,朝贡贸易体制的根本点是靠贸易关系在支撑,实际上是更加多面的、多层次的、具有包容异质因素作用的一种体制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7 世纪至 13 世纪是中国的唐宋时期,唐宋时代中国国家富强、文化世界领先,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伴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人、财、物的流动,逐渐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进而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再如观点二据材料“据明史,明朝奉行 厚往薄来 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
8、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明史 认为朝贡贸易是为了宣扬国威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明政府试图借朝贡贸易传播传统礼仪,以达到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其特点是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成本,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明朝的朝贡贸易导致了明朝财政的缩减,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了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答案 示例一:滨下武志认为朝贡贸易体制推动了“亚洲经济圈”的形成。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7 世纪至13 世纪是中国的唐宋时期,唐宋时代中国国家富强、文化世界领先;以丝绸和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发达;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
9、外交通发达。伴随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人、财、物的流动,逐渐形成了亚洲经济圈,进而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示例二:明史认为朝贡贸易是为了宣扬国威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明政府试图借朝贡贸易传播传统礼仪,以达到蛮夷归化,尊崇中国为天朝上国的目的,其特点是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成本,政治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明朝的朝贡贸易导致了明朝财政的缩减,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发展,导致中国逐渐丧失了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8 桂林、百色、崇左调研)宋代,在战国时期出现的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日益普遍化;到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土地租金被抬高,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10、这一变化()A反映了人地矛盾日益加剧B是高产农作物推广的结果C不利于农业经济稳步发展D是新生产关系产生的表现解析:选 A。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租佃关系是指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过程中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租佃的普及也反映土地兼并的严重,其中土地租金的抬高,同时说明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大增,价格升高,故选 A 项。2(2018 昆明摸底)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B对外贸易发达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D商业城市兴起解析:选 C。材料强调的是松江的棉纺织业所需棉花的来源及安徽
11、芜湖的浆染所用原料的来源,并不是说明运河沟通南北经济,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国内商品的流动,并未涉及对外贸易,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松江地区所需的棉花主要来自北方,染料来自福建,说明当时我国各地已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工,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这些城市为商业城市,故 D 项错误。3下图为清时期绘制的西洋铜版画中国皇帝亲耕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统治者()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笼络汉族士子的文化政策解析:选 C。此图反映了中国皇帝亲耕,这项举措形式上表明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故选 C 项。4(2018 绵阳模拟)有学者发
12、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 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解析:选 C。据题干可知,历代技术的命运背后反映的是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故选 C 项。材料中技术的变化与周期性动乱无关,故 A 项错误;传统行业技术确实也被严格保密,但是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并不在于强调重农抑商,而是在于强调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故 D 项错误。5(2018 湖南十校联考)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
13、教民纺织”。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这些做法()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的重视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解析:选 B。题干反映了两层信息,第一层体现乾隆时期地方政府设立机局教民纺织;第二层体现乾隆时期允许民间开采除金银外的矿产。教民纺织与允许民间开采矿产,说明政府重视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故选 B 项。6(2018 四川黄金大联考)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 幅陶冶图说 描绘了制瓷业的 20 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 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实现
14、流水作业C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D瓷器质量提高解析:选 C。手工工场和生产中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材料无从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描绘了制瓷业的20 道工序”不能用以解释中国制造业在生产中实现流水作业,故 B 项错误;据材料“20 道工序”“22 种制瓷业工种”可知,瓷器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分工,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故 C 项正确;瓷器生产过程中出现专业分工,不能用以解释瓷器质量提高,故 D 项错误。7(2018 太原期中)中国古代的租佃制不断发展变化,从地租这一角度来看,就经历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A佃农生产经营自主权的
15、扩大B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日趋占据主导地位D劳动力商品化的进程加快解析:选 A。从“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分成租向定额租的转变”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从而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选 A 项。8(2018 宜宾期中)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南京保留了六部,以代表中央并彰显南京的特殊地位,南京六部大多只是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A改变中央对江南地区的长期、有效管理B提高南京为中心的两江地区的经济地位C分割北京六部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D迅速改变江南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解析:选 B。根据“彰显南京的特殊地位”得出提高南京为中心的两江地
16、区的经济地位,故选 B 项。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错误;根据“南京六部大多只是形式”得出不会分割北京六部权力,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南方商业发展,出现了繁华的商业都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并不会因为这一举措而迅速改变,故 D 项错误。9(2018 怀化期中)弇州山人四部稿的赠程君五十叙卷说道:“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现象是()A长途贩运的发展B商人地位的提高C“商帮”的出现D商业城镇的繁荣解析:选 C。据题干材料中“大抵徽俗,人
17、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可知徽州大部分人在外从事商业,所以是“商帮”出现,故选 C 项。10(2018 湖南六校联考)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C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和发展D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析:选 C。题干中的这种局面造成地价高昂,商人没有能力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对新经济的发展有不利影响,故选 C 项。11(2018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调研)下表为乾隆时期江
18、苏崇明地区每年买米数量变化状况表。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乾隆二十年(1755)以前乾隆四十年(1775)数量不超过 20 万石30 万石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D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解析:选 C。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江浙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缩小,所以需要购买的粮食增多,故选 C 项。12(2018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广东新语所载诗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首诗说明()A明清“海禁”政策导致白银大量内流B闭关锁国政策下官营贸易的兴盛C官营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D清初行
19、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解析:选 D。据材料“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可知清初行商制度是官商结合的产物,故选 D 项。二、非选择题13(2018 临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
20、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 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摘
21、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从经营方式、经济作物、经济格局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从各种社会问题、政府政策、中外交流、人口、市场等角度回答。(2)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从粮食生产、饮食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市场等角度回答。答案(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南稻北麦的格局(稻、麦等为主要粮食)。原因:人地矛盾
22、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2)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14(2018 孝感七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代中国近300 年间,经济变迁很大。从明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它的最后阶段,新的经济因素在萌生,传统的封建经济依然顽固。新旧交迭,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明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向前发展的。要求:围绕转变中的明代中国经济
23、,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解析 围绕“转变中的明代中国经济”这一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答案 例:明代中后期农业有很大进步,宋代“苏湖熟,天下足”被“湖广熟,天下足”所取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方向发展。重视农田水利,从国外引进的甘薯和玉米广泛种植,粮食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的栽培在规模上和品种上都有显著发展。植棉的推广,烟草、花生等新品种的引进。民营手工业中,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买不尽松江布”,苏州“半城皆居机户”。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江南地区最为典型。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出现,如徽商、晋商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新气象,以江南和东南沿海某些地区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