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第2课时能力提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第2课时能力提升.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018 长沙期末)如图为甘肃出土的犁地画像砖,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春秋北方农业的进步B西汉中原农耕经济的繁荣C东汉江南地区的开发D魏晋河西走廊农耕的发展解析:选 D。画像砖中显示犁耕技术是一人一牛,画像显示的信息反映甘肃地区一人一牛耕作,魏晋的河西走廊可能性最大,故选 D 项。这种技术在汉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故A 项错误;因为材料所提供的出土文物来自甘肃,故 B 项错误;东汉时期江南还属于蛮荒之地,先进的技术没有大规模推广,故 C 项错误。2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在许下招揽民众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随后向北方各地推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组织屯田()A解决了北方
2、的饥荒问题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D推进了北方的统一进程解析:选 D。据题干可知,曹操组织屯田使“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实力增强,推进了北方的统一,故选 D 项。“解决了北方的饥荒问题”与材料中“建安元年(196 年)”北方混乱的形势不符,故 A 项错误;曹操下令屯田,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解决了军粮问题而非“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故 B 项错误;开荒屯田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革新,故 C 项错误。3(2018 黄冈质检)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3、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农民地位不断降低解析:选 B。据题干可知,土地占有者的称谓由“豪强”或“兼并之徒”到“田主”,这表明土地兼并得到的土地被认可,故选 B 项。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与材料“汉唐之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土地占有者称谓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没有联系,故 C 项错误;土地占有者称谓的变化与农民地位变化无关,故 D 项错误。4魏晋时期,士人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对“三玄”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了玄学。玄学()A是逃避现实思想的集中反映B是理学的思想理论来源C以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巩固为背景D是儒道思想杂糅的产物解析:选 D。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
4、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所以用“逃避现实”来描述是不准确的,故 A 项错误;理学思想的核心是儒学、杂糅了佛学和道学思想,故 B 项错误;魏晋时期,佛学和道学兴起,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故 C 项错误;玄学是以道家为核心,杂糅了儒学和其他的思想而成的,故 D 项正确。5(2018 济宁期末)据三国志,董昭上疏说:“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土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其言论揭示了()A文化教育的严重危机B九品中正制度的弊端C国家分裂产生的影响D儒家思想已趋于衰落解析:选 A。据
5、题干材料“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土不以孝弟(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可知,体现了文化教育出现危机,故选 A 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涉及青年的教育问题,没有说明国家分裂的影响,故 C 项错误;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只是受到冲击,没有衰落,故 D 项错误。6(2018 乐山模拟)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到了唐代形成儒道佛三家鼎立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这说明()A唐文化多元共荣B佛道社会基础薄弱C君权的极度强化D儒学地位相对稳固解析:选 D。从汉代以来儒学独尊,到唐朝讨论佛道地位却
6、不论及儒学地位正说明了儒学地位相对稳固,故选 D 项。材料体现对佛道地位的定位,而非多元文化共荣,故 A 错误;经历魏晋时期,出现三教并行,佛教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三教的文化地位,而非君主权力强化,故 C 项错误。7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汉代灌区分布示意图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地区时间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灌溉98 29 23 938解析本题需要研究材料图和表,选取说明角度,结合史实进行说明。首先,根据材料汉代图和唐代表格可知汉、唐时期水利灌溉事业不断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经济
7、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其次,据材料汉代图可知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材料唐代表格可知唐代在中唐以后长江以南的灌溉工程大幅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再次,根据唐代表格可知,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答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
8、济不断发展。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不断发展。说明: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示例三信息: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8 汕头期末)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A
9、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D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解析:选 C。题干材料信息说明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故选 C 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冲击,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也不能说明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到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故 D 项错误。2(2018 九江十校联考)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B南北经济的互
10、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解析:选 D。农业经济会造成土地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少数民族以游牧经济为主,其大举南迁,发展畜牧业,可退耕还牧,恢复生态环境,故选 D 项。3(2018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C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D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解析:选 D。材料“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主要反映了政府注重对工匠的管控,说明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
11、格,故选 D 项。4(2018 珠海摸底)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B以金银钱币为主所以珍贵为宝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影响增大D古代货币制度出现了根本变化解析:选 C。据题干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及“通宝的意思是 通行宝货”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选 C 项。5(2018 资阳模拟)唐朝继承发展前代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
12、、贵族、官僚。通典 田制 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受田民户要承担租庸调。这一措施()A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结果B化解了土地兼并带来的矛盾C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D有利于土地和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解析:选 D。根据题目中“将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及王公、贵族、官僚”信息,可知均田制把无主土地分配给各阶层的人,有利于实现土地和人口资源的有效利用,故选 D 项。6(2018 湖北四地七校联盟联考)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 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
13、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解析:选 A。题干材料用磁石“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表明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故选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唐朝制瓷业的成就,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唐朝瓷器的世界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应用于制瓷业,并没有体现十分广泛,故 D 项错误。7(2018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
14、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D市场监管的加强解析:选 B。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表明坊市结构的变迁,故选 B 项。8(2018 湖南十校协作体调研)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A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B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C实现对工商业者的管理D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解析:选 C。根据“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可
15、知国家对工商业者的造籍登记,本质就是强化对其管理,故选 C 项。9(2018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解析:选 A。题干材料中“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表明文化多元化,故选 A 项。10(2018 淄博摸底)下图为唐代襄阳
16、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A强调内外有别B注重风水迷信C侧重地理因素D彰显教化功能解析:选 D。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内外里坊的命名,“崇教”“明义”“旌孝”“靖安”,都流露着明显的儒家教化色彩,故选 D 项。“内外有别”,这并不能由材料中的命名来得出,故 A 项错误;“注重风水迷信”,材料中同样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地理因素只是襄阳城的选址考虑因素而非命名考虑条件,故 C 项错误。11(2018 清远期末)唐太宗:“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而“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从材料中可看出()A儒学长期受
17、到唐朝统治者的重视B道教在唐朝遭到灭顶之灾C唐太宗重视儒学D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解析:选 C。根据题干材料“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可知唐太宗重视儒学,故选 C 项。12(2018 广东深圳宝安调研)唐代陈藏器的 本草拾遗中说“人肉治羸疾”,中唐以后割股疗亲成为普遍现象。孝子们割股千年,清代的江南通志记载了 2 000 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其中有过割肉(含割肝,剜眼等)疗亲行为的多达500 个以上。导致材料所述孝子行孝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社会鼓励B儒家思想尊崇孝道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影响D“存天理,
18、灭人欲”的理学推动解析:选 A。在古代,朝廷推行孝道,往往还有配套的物质刺激,被公开旌表的孝子不仅直接受赏,还能终身免税,例如材料中清代江南通志记载了2 000 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故选 A 项。二、非选择题13(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
19、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材料二明清时期盛行一种新的租佃形式 永佃制,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永佃权产生之后,地主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保证了佃农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永佃制一般规定地主无权撤佃,佃农有自由退佃的权利,但“不许自行转佃他人”。所有者主体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权主体。永佃制度由于经济上的激励作用,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推行,政府对于这一制度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采取了鼓励的政策。摘编自王昉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的演
20、变及其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租佃制的积极作用。解析(1)据材料一信息从商品经济、农民负担、政府财政收入及所学知识得出地主兼并土地等角度回答。(2)据材料二信息从对国家、农民、人身关系、土地制度等角度回答。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2)积极作用: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提升了农民的法律地位;佃农获得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速了土地所有权
21、与经营权的分离。14解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与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已相当完备,在我国和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附:唐代学制系统图解读唐代学制系统图,围绕“唐代学制的特点”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教育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官学,结合所学可知不同学校的学生的前途不尽相同,体现出唐代官学封建等级性强。根据材料国子监、中书省下学习门类的多样性和中央到地方的学校系统,得出教育体制系统化和学校形式多样化的特点。答案 观点一:唐代官学封建等级性强。唐朝时中央地方各级都办有学校,如中央贵族学校崇文馆和弘文馆,公侯卿大夫学校国子学、太学等,地方州县也有相应学校。弘文、崇文生的门荫地位优越,仕进多途;国子监学生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入仕;而职业教育诸学校的学生,大都从事所学专业工作。因此,唐朝前期仍盛行重贵族士族的风气,强化了等级性。观点二:教育体制系统化,学校形式多样化。唐代教育已经形成体系,分中央和地方两大层次。县州府学业优胜者参加科举考试或进入国子监的中央学校深造;儒学经典成为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出现了卜筮、医学、兽医、天文等实用性的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各种实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