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3课时能力提升.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18881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4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3课时能力提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3课时能力提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3课时能力提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3课时能力提升.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018 安徽师大附中模拟)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李贽的这些言论()A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B主张发展人的个性C否定了“天理”的存在D抨击了道学的虚伪解析:选 B。李贽主张“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体现其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故选 B 项。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而李贽批判理学,故 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无关,故错误;抨击了道学的虚伪,与材料“因材”“并育”“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不符,故 D 项错误。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

2、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解析:选 B。据材料“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可知赋役沉重,百姓困苦,故选 B 项。材料并未涉及沿用旧制,鲜有改革,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单一赋种,没有差等,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征缴,耗时费力,故 D 项错误。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指整个

3、中华民族B“天下”指当时国人所知世界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形成D仍具有盲目自大的心态解析:选 D。据题干材料“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顾炎武将整个民族生活的地区冠以“天下”的概念,反映了他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的盲目自大的心态,故选 D 项。4(2018 南充模拟)“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B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C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爱国“经世”

4、思想得到继承发扬解析:选 D。题干“经世致用 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 经世 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说明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故选 D 项。5(2018 郴州模拟)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思想从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B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C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D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解析:选 A。程朱理学只能在知识精英中传播,而心学可以适用于任何人,强化了对大众的约束规范,故选 A 项。6(2018 新乡模拟)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

5、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 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解析:选 C。A 项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理学强调对封建制度的遵守和服从以及对自身的修养,而明清小说里的“仁”“忠”“义”还有很多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义”,故 B 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故 C 项正确;这些小说的内容亦有反封建的内容,与民主思想不矛盾,故 D 项错误。7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

6、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 尽心下材料二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夫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材料三(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

7、、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解析(1)从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归纳二者基本主张及相同点。(2)第一小问标准,从材料二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经济根源,结合黄宗羲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明清时期,运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史实归纳。(3)第一小问进步性,从材料三信息归纳黄宗羲的思想特点及影响;第二小问原因,结合 17 世纪中国明清时期的时

8、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总结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答案(1)主张: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相同:以民为本。(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根源:商品经济发展。(3)进步: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8 全国高考新课标猜题卷)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A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解析:选 A。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李贽认为

9、“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即是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选 A 项。2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材料()A否认了“天理”的存在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C认为“理”“欲”相统一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解析:选 C。据材料中“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得出戴震并没有否定“天理”的存在,故 A 项错误;天理属于唯心主义,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中“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10、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 C 项正确;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主张、正统思想等方面进行激烈的批判,材料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3(2018 石家庄质检)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解析:选 C。根据材料“从空谈 心性义理 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得出学者开始注重实学,反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由空乏无用的学

11、术到经世致用,即学风的转变,故选 C 项。4(2018 临沂质检)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B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D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解析:选 B。“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就是以这种儒家的礼义道德和天理人格思想,维系着几千年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据材料“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 代 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可以得出以“

12、礼学”代“理学”,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故选 B 项。5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解析:选 D。理学注重气节、品质,凸显人性的庄严,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代三大儒倡导回归孔孟本源的问题,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清初三大儒的进步主张,并不代表思想的主流,理学依旧占据主要地位,故

13、 C 项错误;依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可知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发展,故 D 项正确。6(2018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解析:选 C。根据材料中温病学说的提出是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所导致,可知医学理论的发展主要是社会需求推动的结果,故选 C 项。7(2018 成都模拟)明代中后期,大

14、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解析:选 B。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对图书的注释和注音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大众的需要,故选 B 项。材料中不是学术思想研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科举制改革的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图书的出版,不是学校教育,故 D 项错误。8(2018 滨州期末)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15、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解析:选 D。据题干材料“关羽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代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代时三国演义不断传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可知关羽故事的流传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故选 D 项。9(2018 日照模拟)明代文学

16、家冯梦龙(15741646 年)在广笑府叙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解析:选 B。传统儒学道德观念动摇是在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而非明代,故 A 项错误;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之口,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故 B 项正确;孔子并非完全等同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思想,故 C 项错误;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兴起于维新变法时期,故 D 项错误。10(201

17、8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八仙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神话人物,其形象有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宋元时期,人们将种种民间传说附会其身;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民间思想需要借助本土宗教传播B道教借助民间力量提升政治地位C古代文化呈现世俗化的发展趋势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解析:选 C。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表明八仙的神话故事已经世俗化,故选 C 项。11(2018 邵阳联考)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

18、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A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B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C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D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解析:选 B。据题干中“父逼子反 君逼臣反 而不得不反的精神”可得出当时的士人强调打破传统的“三纲五常”,追求自由平等,故选 B 项。12(2018 大庆联考)永乐九年(1411 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父、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

19、限”。这一规定的实施()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B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C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D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解析:选 A。据材料“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诚、节烈、先圣先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故选 A 项。二、非选择题13儒学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20、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材料三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巨者以为鹄矣!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核心主张,并说明朱熹思想的文化地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和以前传统儒家思想相比,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有何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一信息归纳;第二小问趋势,据材料一“皆取诸阴阳之道”“统纪可一而法

21、度可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2)第一小问主张,由材料二“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可得;第二小问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3)由材料三“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答案(1)主张: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趋势:儒家思想吸收各派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2)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地位: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官方正统儒家思想,长期影响后世。(3)发展: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臣与君名异而实同,是平等的。14(2018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将两千年间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内圣”与“外王

22、”两大流派,并揭示出他们此伏彼起、交相推衍、不绝如缕的大略路径如下: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运用中国古代、近代儒学发展的史实,对上述流派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儒学与路径中一个或多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对路径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路径,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 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根据材料“儒学内部发展概括为内圣 与 外王 两大流派”得出“内圣”“外王”两条线索,根据材料提供的人物,结合所学的相关学说论述,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注意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内圣”强调伦理道德的政治作用。孟子传承孔子的思想,把“仁”学引申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学说,认为只要将人内心固有的仁义礼智发掘、培育起来,就能管理好国家。“二程”继承孟子的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示例二:“外王”主张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解决西汉思想统一问题,顾炎武等人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到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出“以经术为治术”,谋求富强之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