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吴忠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宁夏吴忠市 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葡萄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决定葡萄果实的着色度,直接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现以三年生中熟品“巨玫瑰”为材料,在葡萄转色期,分别用0、100、500、1000mg/L 的 ABA溶液浸泡果穗10s,测定其葡萄皮花色苷含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浓度的ABA 能显著促进“巨玫瑰”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积累B清水处理组葡萄果实中也能产生脱落酸,引起花色苷含量发生变化C在本实验中,ABA 处理浓度越高,果皮中花色苷含量越高D ABA 处理不但能增加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的积累量,
2、还能使葡萄果实提前完成转色【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与对照组(清水)相比,不同浓度的ABA 溶液处理后花色苷含量均有所增加,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与清水组对照相比,实验中不同浓度ABA处理后均能促进“巨玫瑰”葡萄果皮中花色苷积累,A 正确;B、果实中能产生内源ABA,B 正确;C、分析影响花色苷含量有两个因素,一是ABA 浓度,二是处理后天数,应改为在一定范围内,处理后经过相同的天数,ABA 浓度越高,花色苷含量越高,C 错误;D、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实验组不仅增加了最后花色苷的含量,还使花色苷含量提前达到高峰,D 正确。故选 C。【点睛】明确实验设计的变量原则与对照关系,并能
3、结合题图信息分析各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在“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活动中,加入反应小室的物质或试剂如下表所示。含有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2 片2 片2 片2 片缓冲液(pH 值)1 5 2 5 35 4 5 3%的 H2O2溶液2mL 2mL 2mL 2mL 收集气体体积51 分钟1 分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采用一套反应装置依次操作,也可用四套装置B滤纸片用新鲜的鸡肝匀浆浸泡,也可用马铃薯匀浆C先加入pH 缓冲液浸没滤纸片,然后加入H2O2溶液D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可直接读取气体体积【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很多,pH、温度和各种化合物等都能影响酶的作用,酶通
4、常在一定pH 范围内才起作用,而且在某一pH 值下作用最强,过氧化氢酶在动物的肝脏细胞和血细胞中含量很高,温度也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要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酶所催化的反应都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其二,酶分子本身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热变性,温度升得越高,酶变性的速率也越快,升到一定温度,酶将完全失去活性,这两个作用叠加在一起,便使得酶所催化的反应表现出最适温度。【详解】A、实验采用一套反应装置依次操作,也可用四套装置,要求实验前将装置冲洗干净,A 正确;B、鸡肝匀浆和马铃薯匀
5、浆中都含有过氧化氢酶,故滤纸片用新鲜的鸡肝匀浆浸泡,也可用马铃薯匀浆,B正确;C、先在反应小室上侧内壁贴上滤纸片,然后小心加入pH 缓冲液 1 毫升,然后再加入2 毫升 3%H2O2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到贴在内壁上的滤纸片,C错误;D、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好处是可以直接读取气体体积,D 正确。故选 C。3 研究人员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 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 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敲除的DNA 片段具有遗传效应B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C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 号染色体上D利用 DNA
6、 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敲除”,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判断出敲除的DNA 片段具有遗传效应,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根据题意,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 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 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需要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该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敲除的DNA 片段具有遗传效应,AB正确;上述信息只能表明敲除的DNA 片段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不能表明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 号染色体上,C 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利用 DNA 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D 正确。4已知某种鸟(2N=40
7、)的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三种基因控制,分别用A+、A、a 表示,且A+对A 为显性。研究人员做如下两组实验:实验亲本子代1 灰红色(甲)蓝色(乙)2 灰红色 1 蓝色 1 巧克力色2 蓝色(丙)蓝色(丁)3 蓝色:1 巧克力色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A+、A、a 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A 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为蓝色,亲本甲的基因型为ZA+W 或 ZA+ZaC该种鸟体内某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4 个染色体组,40 条染色体D让实验2 子代中的蓝色鸟随机交配,其后代中雌鸟蓝色巧克力色=31【答案】C【解析】【分析】鸟的性别决方式是ZW 型,其中雄鸟的性染色体组
8、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详解】A、该种鸟羽毛颜色的遗传受位于Z 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A+、A、a 控制,A+、A、a 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 正确;B、分析实验2 亲本都是蓝色子代中出现了巧克力色,说明巧克力对于蓝色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1 亲本是灰红色和蓝色,子代中灰红色占2/4,说明灰红色针对蓝色是显性,根据题干中A+对 A 为显性,说明A+控制的是灰红色,A 控制的是蓝色,a 控制的是巧克力色。亲本甲是灰红色,后代出现了蓝色和巧克力色,所以亲本甲的基因型是ZA+W 或 ZA+Za,而乙基因型是ZAZa或 ZAW,B 正确;C、在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时
9、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体细胞的两倍,该鸟有40 条染色体,所以最多时有80 条,4 个染色体组,C 错误;D、组 2 中亲本是ZAZa和 ZAW,子代中的蓝色雄鸟有1/2ZAZA,1/2ZAZa,蓝色雌鸟是ZAW,随机交配后,后代中雌鸟蓝色和巧克力色为31,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及表格数据判断各种表现型的相应的基因型在利用分离定律进行计算。5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蝙蝠蛾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冬虫夏草菌对感染蝙蝠蛾幼虫是相当有节制的,这个比例在自然界虫草分布区大概是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冬虫夏草菌
10、和蝙蝠蛾幼虫存在共同进化B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C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幼虫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D冬虫夏草菌感染蝙蝠蛾幼虫有节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冬虫夏草是一种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菌,是指虫草真菌。简单的说,冬虫夏草就是昆虫与真菌的尸体。在海拔4500 米中生活着一种虫子,是蝙蝠蛾的幼虫,它通过吃植物生长。但是在它体内寄生着一种真菌孢子,真菌孢子生长的过程中,逐步吸收和侵蚀虫子的身体,双方最终发展为虫子身上长出一个真菌的菌体。【详解】A、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幼虫之间为寄生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A 正确;B、冬虫夏草是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不是植
11、物,B错误;C、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幼虫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了冬虫夏草菌感染蝙蝠蛾幼虫有节制,D 正确。故选 B。6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不列有关叙述正确的的是()A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减少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必然能形成森林群落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D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草本阶段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
12、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时也会发生演替;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植物类型逐渐增加,分层现象会更加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不变,保持在10%20%之间。【详解】A、随着草本植物演替至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变得复杂所以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增加,A 错误;B、能否演替至森林阶段还取决于环境,如果是在干旱的地方,只能演替至草本或者灌木阶段,B错误;C、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内部存在着生存斗争,所以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C正确;D、人工林结构简单,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
13、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的知识,识记其基本内容即可。7如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一体液调节B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D神经冲动在 与 之间单向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以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为切入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即胃酸分泌的调节过程既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参与,也有胃泌素参与,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胃泌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只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参与,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A、促进胃
14、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错误;B、图中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 所示的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错误;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属于特异性结合,C错误;D、在 与 两个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构成了突触,神经冲动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点睛】本题以“胃酸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8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掌政镇黄河旅游度假村为打造黄河流域第一村,将其景观空间格局以成片的农田为基底,以村落、池塘等为斑块,以道路、林带、河流等为廊道,建造桑基鱼塘,市民对其交口称赞
15、:将度假村打造成了全国美丽乡村的样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群落物种高度相近,且组成比较简单,因此不具有群落的水平结构B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实施美丽乡村项目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乡村绿地能调节当地气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A【解析】【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
16、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农田群落也具有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B、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 正确;C、实施美丽乡村项目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D、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正确。故选 A。9人体成熟红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富含血红蛋白,用来运输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人体成熟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C人体成熟红细胞吸
17、收葡萄糖的速率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D温度升高会影响钾离子进入红细胞的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其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上述溶液中的物质或反应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和反应。【详解】A、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 正确;B、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无遗传物质,而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含有遗传物质,B错误;C、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细胞内氧气浓度无关,C正确;D、温度升高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钾离子进入红细胞
18、的速率,D 正确。故选 B。【点睛】理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点。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了一个因素之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是对照实验B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实验中,自变量为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比,因变量为NaOH 在琼脂块中的扩散体积与琼脂块体积比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通过预试验减小误差D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血糖的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1.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
19、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 扩散的深度相同;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2.实验误差是高中生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为了减少偶然误差,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平均取样、多次取样并计算平均值等。在做探性状分离比模拟的实验时,增加试验次数能使统计的结果更准确,减少实验的误差。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
20、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除了一个因素之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是对照实验,A 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关系的实验中,自变量为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比,因变量为NaOH 在琼脂块中的扩散体积与琼脂块体积比,B 正确;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这样能大致确定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的浓度范
21、围,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C错误;D、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体血糖的调节机制,D 正确。故选 C。11研究人员用图1 中质粒和图2 中含目的基因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切割位点),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后进行筛选及PCR鉴定。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应选用Bcl和 Hind两种限制酶B使用 DNA 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C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一定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利用 PCR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应选用引物甲和引物丙【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22、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
23、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选择的限制酶应在目的基因两端存在识别位点,但BamH可能使质粒中的两种标记基因都破坏,因此只能选Bcl和 Hind两种限制酶切割,A 正确;B、使用 DNA 连接酶将酶切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组,B正确;C、能在添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存的也可能是没有重组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C错误;D、PCR技术要求两种引物分别和目的基因的两条单链结合,沿相反的方向合成子链,故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 2 中引物甲和引物丙,D正确。故选 C。12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 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有两条相同的RNA 链,HIV侵染人体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中会
24、形成RNA-DNA 杂交分子和双链DNA 这两种中间体,此双链DNA 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 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 和子代单链RNA,mRNA 作模板合成病毒蛋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合成 RNA-DNA 和双链 DNA 分别需要逆转录酶、DNA 聚合酶等多种酶B以 RNA 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C以 mRNA 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只有病毒蛋白质外壳D HIV 的突变频率较高其原因是RNA单链结构不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
25、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 RNA 以及从 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2、HIV 为逆转录病毒。【详解】A、合成 RNA-DNA 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合成双链DNA 需要 DNA 聚合酶的催化,A 正确;B、HIV 侵染细胞后,以 mRNA 作模板合成病毒蛋白的过程为翻译过程,以 RNA为模板合成DNA 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B正确;C、以 mRNA 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包括病毒蛋白质外壳和逆转录酶等,C 错误;D、HIV 的突变频率较高其原因是RNA单链结构不稳定,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
26、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识记和理解 HIV 侵染人体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破坏蛙脑保留脊髓,获得脊蛙,暴露该脊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下图为该脊蛙屈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 和 b 为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该脊蛙左后肢趾皮肤就可引起屈反射B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膜上并不形成动作电位C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突触就是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D在该反射弧上某处进行1 次刺激,可验证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
27、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2、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详解】A、实现反射需要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和足够的刺激,因此刺激该脊蛙左后肢趾皮肤若是刺激强度不强,不会引起屈反射,A 错误;B、骨骼肌的收缩过程中,肌膜上也会形成动作电位,B 错误;C、屈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C 错误;D、刺激电位计b 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 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 未出现电位波动,即可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D 正确。故
28、选 D。14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液泡中的各种色素即可以吸收光能,又可以转换光能C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存在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A 正确;B、只有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光能,又可以转换光能,液泡中的色素不能,B 错误;C、不同细胞的细胞膜功能存在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D、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29、因为原核生物也有核糖体,但是原核生物没有核仁,D 正确。故选 B 1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差别不会太大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数量变化均符合“S”型曲线C群落演替可能会使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稳定性更低D若种群中年龄组成维持稳定,种群密度就会一直维持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
30、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A、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则环境容纳量有较大的差异性,A 错误;B、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由于开始逐渐成为优势种而数量逐渐增多,但随着演替的不断进行,该优势种群逐渐被其他种群替代,则种群数量会不断减少,这种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规律,B 错误;C、当环境条件变得恶劣时,群落
31、演替可能会使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稳定性更低,如草原沙漠化时的演替,C正确;D、若种群中年龄组成维持稳定,如果发生迁入或者迁出,则种群密度就会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C。16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步骤A 组B 组C组1 每组选取长势一致的相同株数的小麦幼苗若干2 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施用适量的氮肥施用适量的保水剂+氮肥3 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4 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后,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 CO2吸收量的测定(单位:umo
32、l.m-2.s-1)实验结果10.66 13.04 15.91 A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B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大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有酶数量、酶活性、色素量等,外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A、叶片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属于无关变量,实验中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故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A 正确;B、实验的自变量的是是否施保水剂和氮肥,ABC为实验组,还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
33、对照组,B 正确;C、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CO2用释放量之差,故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C错误;D、保水剂与氮肥配施可能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从而提高小麦光合作用,D 正确。故选 C。17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某细胞可进行ATP的合成,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
34、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详解】A、细胞的有丝分裂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A正确;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正确;C、所有细胞都能合成ATP,因此某细胞可进行ATP的合成,不能说明该细胞已经分化,C错误;D、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D 正确。故选 C。18培养下列微生物,培养基中不用添加碳源的是()A蓝藻B酵母菌C醋酸菌D毛霉【答案】A【解析】【分析】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主要包
35、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配置培养基时一般要考虑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是否全面、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及pH 等因素。【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含藻蓝素、叶绿素,能利用二氧化碳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型生物,故不需要添加碳源,A 正确;B、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有机碳源,B 错误;C、醋酸菌是异养型生物,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有机碳源,C 错误;D、毛霉是异养型生物,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有机碳源,D 错误。故选 A。19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多效唑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小麦植株内源激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6、,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推断合理的是()组别及处理条件激素种类及测量值A B C D 蒸馏水10mg/kg 多效唑15mg/kg 多效唑20mg/kg 多效唑细胞分裂素(mg/kg)0.02 0.03 0.05 0.04 赤霉素(mg/kg)0.5 0.41 0.32 0.44 叶绿素含量(SPAD值)50 55 61 56 A多效唑可通过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减少赤霉素的含量,使叶绿素含量增加B多效唑影响叶绿素含量的最适浓度是15mg/kg C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叶绿素含量是多效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
37、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生长素促进植物的伸长生长、促进插枝生根。主要作用于植物分生区和嫩芽的尖端。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增高,主要作用于植物茎部分生区。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主要作用于植物根部分生区。【详解】A、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使用多效唑的组别中的赤霉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细胞分裂素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都高于对照组,A 正确;B、由实验数据可知,多效唑影响叶绿素含量的最适浓度应该在1020mg/kg,无法确定15 mg/kg
38、即为最适浓度,B错误;C、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多效唑影响叶绿素含量的在1020mg/kg 之间,先增加后下降,所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 错误;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叶绿素含量是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D 错误。故选 A。20关于生产生活中的科学道理,表述错误的是()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B园林工人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生长C“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能促进
39、果实成熟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 则根生。”黄泥吸附小便中的吲哚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答案】B【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
40、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A 正确;B、定期修剪绿篱,减去顶端,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B 错误;C、木瓜会释放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D、小便中含有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可以促进枝条生根,D 正确。故选 B。21将萝卜和甜菜幼苗分别放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
41、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萝卜吸收水的相对速度快于Mg2B甜菜运输SiO44的载体数多于Mg2C萝卜吸收Mg2和吸水的方式相同D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会趋于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据分析可知,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甜菜的溶液中镁离子浓度增加,而硅离子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甜菜大量吸收硅离子,而吸收镁离子较少;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萝卜的溶液中镁离子浓度降低,而硅离子升高,说明萝卜大量吸收镁离子较多;吸收硅离子较少。【详解】A、萝卜吸收水的相对速度慢于Mg2,因此溶液中镁离子浓度降低,A 错误;B、甜菜主要吸收硅离子,对镁离子吸收较少,因此甜菜运输SiO44的载体数多于Mg2,B正确;C、萝
42、卜吸收Mg2是主动运输,吸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不趋于平衡,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吸收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利用相关信息结合根对矿质元素和水的吸收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2已知某品系油菜种子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 影响。下表是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 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乙 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栋=3
43、:13 A由实验一可知,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B当 R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 基因的表达C乙的基因型为aarr 或 AARR D实验二中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0/1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油菜新品系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 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 影响,F1自交所得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是 9:3:3:1 的变式,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A 正确;B、由实验二的F 1自交所得F 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
44、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r,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R_、aaR_、aarr,可判断当R 基因存在时,抑制A 基因的表达,B正确;C、实验一中,由于F1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则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C错误;D、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Rr),则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aaRR、aarr,占 3/13,所以 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3/1310/13,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
45、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3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发酵酿制时菌种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菌B装置中留有约13 的空间,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C甲装置需要防止杂菌污染,而乙装置不需要D甲装置中气压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而乙装置不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甲装置中,A 为葡萄汁,能为酵母菌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乙装置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详解】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酵母,A 正确;B、葡
46、萄汁装入发酵瓶时,发酵瓶要留有的1/3 空间,这样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B 正确;C、甲乙装置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C错误;D、甲装置中的NaHCO3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乙装置需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气,D 正确。故选 C。24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面的数学模型表示的是()A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变化的情况B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随自交代数变化的情况D在食物充裕、气候适宜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在
47、一定范围内,随着横轴因素的升高,纵轴所代表的数据逐渐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横轴因素的升高,纵轴所代表的数据不再升高,说明此时存在某种限制因素。【详解】A、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是呈正比例关系,A 错误;B、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代谢逐渐增强,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该图可以表示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 正确;C、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起点应该为0,C错误;D、在食物(养料)充足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呈现J型,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探究影响
48、酶活性的因素、水的存在形式、自交、种群数量增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下图为人体某结构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3 和 6 过程中因基因选择性表达而有新蛋白质合成B4 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但不影响DNA 复制和转录C5 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D 6 过程不包括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1、2 过程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3 过程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 不能正常的复制和转录。3、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
49、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控制。【详解】A、图中 3 和 6 过程分别为细胞分化和凋亡,二者都受不同基因的控制,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一些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从而合成新蛋白质,A 正确;B、衰老细胞染色质收缩,使DNA 不易解旋,从而影响DNA 的复制和转录,B错误C、癌变的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从而发生细胞凋亡,癌细胞无限增殖细胞周期会缩短,C 错误;D、细胞凋亡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程序性调控,使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分析:1、据图分析,1、2 过程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3 过程
50、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 不能正常的复制和转录。3、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控制。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如图中是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1)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在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基因AA的分开可发生在_期和_期。(填细胞分裂方式的名称和时期)。(2)假设此为雄果蝇,它一个精原细胞中的DNA 用15N 进行标记,然后在14N 的培养基上培养两代,则含15N 的 DNA 与含14N 的 DNA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