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省亳州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一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 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 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可体现基因的多样性B在 、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物种是 和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地理隔离,可使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基因的
2、多样性直接体现在性状多样性,A 正确;B、和 为同一属,与其他都是非同一属,故 和 最接近,B正确;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性状,C错误;D、地理隔离,可使原种群之间彼此不能接触,失去交配机会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形成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D 正确。故选 C。2(题文)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光照强度高于P时
3、,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答案】D【解析】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野生型,光照强度低于P 时,对光照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则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 正确;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 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则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正确;光照强度低于P 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低,则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则限制因素是除CO2浓度外的其它因素,D 错误。【学科网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CO2浓度【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4、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突变型水稻叶片有两个特点:叶绿素含量低,而固定CO2酶的活性高,图中P点是个转折点,P点前光照强度低,突变型光合速率低,P点后光照强度高,突变光合速率高,需正确分析其原因。3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反射弧的传入神经纤维传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兴奋部位膜内侧的Na+浓度低于膜外侧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5、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在生物体内,机体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即: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在传入神经上也是单向传导的,A 错误;B、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K+浓度膜
6、内高于膜外,兴奋时,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此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B正确;C、神经纤维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势差,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神经纤维传导,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因含 N、P 元素污染物的流入,导致妫水河爆发水华。研究人员在妫水河投放以藻类为食的罗非鱼控制水华,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7、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亚硝酸氮的变化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磷酸根的变化A罗非鱼等动物和蓝藻等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投放罗非鱼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投放罗非鱼加快清除妫水河中含N、P 元素污染物D妫水河爆发水华,自我调节能力没有丧失【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生物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除动植物之外还包括微生物等其他生物,A 错误;B、投放罗非鱼增加了生物的捕食链(罗非鱼捕食藻类),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 正确;C、题图曲线显示投放罗非鱼后,与对照相比
8、,妫水河中含N、P元素污染物浓度清除时间变短,C 正确;D、水华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可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这是由于生态系统仍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 正确。故选 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群落的定义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内涵。5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一定为11 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 1 C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 D核 DNA 数目比值为41【答案】C【解析】【分析】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
9、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分向细胞两极;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且染色体数目减半。【详解】A、男性红绿色盲患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色盲基因数目为2,女性携带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色盲基因数目为0 或者 2;A 错误。B、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不含染色单体,而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46 染色单体,B错误。C、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常染色体88 条,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常染
10、色体22 条,两者数量之比为4:1,C正确;D、男性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92 个核 DNA 分子,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46 个核 DNA 分子,比值为2:1,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a-淀粉酶宜采用吸附法进行固定化,下列关于a-淀粉酶固定化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酶柱制作好需要用10 倍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洗涤,目的是洗去没有吸附的a-淀粉酶B亲和层析洗脱液加入碘
11、_碘化钾溶液后呈红色,表明产物有糊精C淀粉通过反应柱的流速过慢会导致产物变成麦芽糖D酶柱使用完后用10 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反应柱以除去剩余的反应物和产物,放入冰箱中保存【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酶小容易从包埋的材料漏出,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详解】A、淀粉酶柱制作好需要用10 倍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洗涤,目的是洗去没有吸附的a-淀粉酶,A 正确;B、酶柱中有-淀粉酶,淀粉溶液经酶柱后的流出液,淀粉被水解成糊精,加入KI-I2溶液后呈红色,故亲和层析洗脱液加入碘_碘化钾溶
12、液后呈红色,表明产物有糊精,B 正确;C、控制淀粉溶液以一定流速过柱,目的是使淀粉充分水解成糊精,C错误;D、酶柱使用完后用10 倍体积的蒸馏水洗涤反应柱,目的是除去剩余的反应物和产物,放入冰箱中低温保存,D 正确。故选 C。7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不同B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是从膜的通透性开始的C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首先对其发起攻击D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答案】B【解析】【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的供应有关。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详解】A
1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功能相同,A 错误;B、该选项考查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史,欧文顿通过500 多种物质的实验,发现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从而得出,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B正确;C、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病毒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摄取处理,C错误;D、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D 错误;故选 B。8人类的多种遗传病是由苯丙氨酸代谢缺陷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所致;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会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成黑色。下如图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如图为甲、乙两个家庭的系
14、谱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的病因分别是缺乏酶 和酶 B家系乙中-4 携带尿黑酸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C家系甲中-3 可通过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来减缓症状D两家系中6 号个体婚配,孕期内应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 1 可知,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的病因分别是缺乏酶 和酶 。由图 2 可知,苯丙酮尿症和尿黑酸症患者均为无中生有,女儿患病,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两种病的病因分别是缺乏酶 和酶 ,A 错误;家系乙父母均为杂合子,故II-4 携带尿黑酸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B错误;家系甲 II-3 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则产生的苯丙酮酸减少,从而减
15、缓症状,C正确;两家系的6 号个体均不含对方家系的致病基因,孩子体内的致病基因没有纯合的可能,也就不可能患病,所以孕期内不需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D 错误。故选C。9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答案】A【解析】【分析】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
16、岩全部覆盖,植被彻底消失,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B、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 正确;C、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正确;D、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 正确。故选:A。10武汉某农场构建了“稻+萍+泥鳅+鸭”种养模式。在此模式中,鸭主要以杂草、害虫、绿萍为食。同时鸭、泥鳅又为水稻、绿萍提供肥料;深水、绿萍为泥鳅提供隐蔽场所,使鸭难以捕食,绿萍、鸭粪又可作为泥鳅的食物,
17、外部仅投入少量的鸭饲料便能维持长时间的平衡,下列对此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A鸭与泥鳅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B泥鳅在该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部分分解者的作用C该生态系统如果少了人的管理则会发生次生演替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答案】D【解析】【分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动物属于分解者。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根据“深水、绿萍为泥鳅提供隐蔽场所,使鸭难以捕食”,说明鸭
18、与泥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绿萍、鸭粪又可作为泥鳅的食物,说明泥鳅和鸭都可以捕食绿萍,故二者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A 正确;B、泥鳅可以吃鸭粪,说明泥鳅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承担着部分分解者的作用,B 正确;C、该生态系统如果少了人的管理则会发生次生演替,C正确;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入的鸭饲料中的能量,D 错误。故选 D。11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 X是 DNA 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合成 和 的核糖体在不同的位点与mRNA 结合C图中的过程不能表示细胞核内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D基因碱基序列变化必然会导致 和 的功能改变【答
19、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酶X 是 RNA 聚合酶,能催化DNA 分子进行转录合成RNA分子。和 表示翻译合成多肽链的过程。【详解】A、酶 X是 RNA 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产物是RNA,A 错误;B、合成 和 的核糖体在相同的位点与mRNA 结合,合成相同的多肽链,B错误;C、由于图中的过程同时发生了转录和翻译过程,所以不能表示细胞核内染色体上基因的表达,C 正确;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碱基序列变化后可能产生相同的肽链,所以不一定会导致 功能改变,D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
20、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 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下(部分染色体,无突变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为前期I,不会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B乙为中期I,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 个染色体组和2 套遗传信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核膜凹陷形成环沟【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
21、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甲为前期I,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而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 错误;B、乙为中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此时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B正确;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 个染色体组和4 套
22、遗传信息,C错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细胞膜凹陷形成环沟,D 错误。故选 B。1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 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 波长光下释放O2 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 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
23、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详解】A、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基本不吸收红光,所以不能利用红光的能量合成ATP,A 错误;B、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其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B 正确;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H和 ATP能用于暗反应,暗反应要吸收CO2,所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正确;D、根据吸收光谱可知,叶片在640660nm 波长(红光区域)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识记光反应的过程和各种色素对不同光的吸收是
24、解答该题的关键。14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自然选择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作为第0 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连续培养7 代,检测每一代a、b 的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已知A、a 与 B、b 基因是自由组合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 2 代成年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 331 B种群数量越大,a 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会越小Ca、b 基因频率的变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b 基因频率为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直毛基因为A,分叉毛基
25、因为a,长翅基因为B,残翅基因为b,直毛长翅果蝇(AABB)与分叉毛残翅(aabb)果蝇杂交,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将其作为0 代放置在塑料箱中,个体间自由交配,装有食物的培养瓶悬挂在箱盖上,使残翅个体难以进入,所以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残翅个体的生存率会降低,b 基因的频率会降低。【详解】A、已知 A、a 和 B、b 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那么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亲本杂交的第一代表现型均为直毛长翅,第二代性状分离比为9 331。题中说杂交后代作为第0 代,那么应是第1 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且残翅个体会被淘汰,所占残翅比例会下降,第二代也不满足9331
26、的性状分离比,A 错误;B、由题意可知,只会将残翅个体淘汰,对A、a 基因无影响,该等位基因比例始终为11,种群数量越大,得到的结果与理论比例越接近,基因频率的波动幅度越小,B 正确;C、a 基因不受所创设的外界环境干扰,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基因受人为干扰,残翅个体被选择性淘汰而无法与长翅个体进行交配,所以其基因频率的变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D、培养至某一代中无残翅个体时,仍有可能存在基因型为Bb 的个体,b 基因频率不为0,D 错误。故选 B。15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
27、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群落演替及草原的合理利用,要求考生理解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内涵,知道如何合理利用草原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通过直方柱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判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分析图形可知,从 2010 年到 2012 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A 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B 正确
28、;过度放牧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因此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C正确;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高寒草甸,但该地区群落会发生演替,D 错误。16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细胞甲分泌的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抗原C细胞乙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其基因的种类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浆细胞,乙为吞噬细胞。【详解】A、细胞甲是浆细胞,由B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 错误;B、抗体直接作
29、用于细胞外的抗原,B错误;C、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可吞噬、处理、呈递抗原,C正确;D、各种浆细胞分泌不同抗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原、抗体的概念以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17下列对实验试剂及其实验效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所占的比例与解离液处理的时间有关B茎段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与所使用的NAA 浓度有关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解离液的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30、,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分离程度取决于两侧的浓度差。【详解】A、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染色体加倍与解离时间长短无关,A 错误;B、NAA 为生长物类似物,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茎段的生根数和生根长度与所使用的NAA 浓度有关,B 正确;C、二氧化碳越多,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越短;二氧化碳越少,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越长,C正确;D、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浓度差越大,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D 正确。故选 A。
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试剂及对应的实验效果分析,答题关键在于掌握有丝分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二氧化碳检测方法、质壁分离等有关知识,建立知识网络。18下图结构式所代表的物质为()A氨基酸B肽链C二肽D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详解】图中含有一个肽键,是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二肽,肽链是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9下列生理活动能在人体细胞中发生的是()A H2O 分解产生O2和 NADPH B胰
32、岛素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和20 种氨基酸C蔗糖在细胞质基质中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D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成维生素D【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其中有8 种(婴儿是9 种,多出来的一种是组氨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详解】A、水光解产生O2和 NADPH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B、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是12 种,B错误;C、蔗糖是植物中的二糖,人体中不含蔗糖,食物中的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和果糖发生在人体的消化道内,C错误;D、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成维生素D
33、,D 正确。故选 D。20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B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泡组成C仅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D可将分拣后的蛋白质分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目的地【答案】C【解析】【分析】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详解】A、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A 正确;B、高尔基体由一系列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及其产生的小泡组成,B 正确;C、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错误;D、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到细胞内或
34、细胞外的目的地,D 正确。故选 C。21图甲中曲线a、b 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a 表示自由扩散,b 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甲图中b 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C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一定是大分子物质D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 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 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乙是对胞吐和胞吞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以知道,a 是细胞的胞吞过程,b
35、是细胞的胞吐过程,不论是细胞的胞吞还是胞吐都伴随着细胞膜的变化和具膜小泡的形成,因此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详解】A、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 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 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 正确;B、甲图中方式b 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 正确;C、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C错误;D、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D 正确。故选 C。22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朱红眼色和暗栗眼色是相对性状
36、,基因cn 与基因 cl 为等位基因B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只会出现在雌配子中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cn、cl、v、w 会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 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
37、、暗栗色眼基因cl 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 错误;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存在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可出现在雌配子中,也可出现在雄配子中,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所以基因cn、cl 不能自由组合、基因v、w 也不能自由组合,D 错误。故选 B。23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
38、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图),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尿素含量升高,推测其是细胞代谢的产物B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这肯定是协助扩散的结果C培养液中的氨基酸一定是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其主要作用是合成蛋白质D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蛋白质代谢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则一定是胞吐作用排出的【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尿素含量增加。尿素是细胞中脱氨基作用的产物,
39、通过细胞代谢产生。【详解】A、据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含量下降,尿素的含量增加;开始时培养液没有尿素,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尿素,说明尿素是细胞的代谢产物,A 正确;B、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这是主动运输的结果,B 错误;C、培养液中的氨基酸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因为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的主要作用是合成蛋白质,C错误;D、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故正常情况下该酶存在于细胞内,现在培养液中检测到,说明该酶从细胞中排出,可推测细胞受损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D错误。故选 A。【点睛】分析题图实验结果获取信息是解题
40、的突破口,分析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4下列关于免疫细胞或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牛痘病毒进入人体能诱发出抵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B巨噬细胞呈递抗原时需要将抗原降解成抗原-MHC 复合体CB淋巴细胞的致敏需要来自辅助性T 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 刺激D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后脱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接种或预防接种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18 世纪,詹纳用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牛痘病毒能在人体内诱发出抵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现有的疫苗有三种类型:灭活的微生物;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减毒的微生物。这三类疫苗通过注
41、射或口服进入体内,使体内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种则引发二次免疫应答。两次或更多次数的接种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提供对相关疾病的长期保护。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另一种免疫方式是被动免疫,就是通过接种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抗体(抗血清)而获得免疫力。【详解】A、由分析可知,牛痘病毒进入人体能诱发出抵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A 正确;B、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并将它们消化,病原体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然后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B 错误;C、当 B 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两臂遇到相应的抗原并将它锁定在结合位点后,这个
42、B淋巴细胞便被致敏了,同时还需要来自活化的辅助性T 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 刺激,以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C 错误;D、效应细胞毒性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后不会脱分化为细胞毒性T 细胞,D 错误。故选 A。25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实验标号实验名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镜检 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镜检 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
43、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个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 项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项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高度分化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呈正方形,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形态清晰,但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呈紫色,C项错误;线粒体需染色
44、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D 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客观事实呈现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利用甲醛,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被整合进入常春藤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具体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RU5P和 HU6P
45、是中间产物)。图 1(1)图 1 中循环 的名称是 _,该循环中物质变化的意义是_。(2)追踪并探明循环 甲醛的碳同化路径,所采用的方法是_。常春藤细胞同化HCHO的场所是_。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如表是常春藤在不同浓度甲醛下测得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2 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3 是不同甲醛浓度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不同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组别样品0 天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第 4 天1 个单位甲醛浓度2
46、271 2658 2811 3271 3425 2 个单位甲醛浓度2271 2415 2936 2789 1840 水处理2271 2529(3)表中的对照组是_(/)(4)常春藤在甲醛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的生理意义是_。(5)1 个单位甲醛浓度下,常春藤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综合上述信息,可能的原因是 _ A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B气孔导度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C1 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增强D可溶性糖增加引起气孔导度下降(6)综合分析表、图2 和图 3 的信息,在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有_。【答案】卡尔文循环将简单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复杂有机物
47、,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或动物界提供食物来源同位素示踪叶绿体基质 气孔导度下降,减少了空气中甲醛进入植物体内ACD 低浓度的甲醛胁迫,植物一方面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另一方面,在减少气孔的同时,提高FALDH 酶的活性,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但高浓度的甲醛胁迫,超出植物抗逆的范围,影响植物的生长【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 表示叶绿体模式图,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是常春藤利用甲醛同化二氧化碳的过程。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醛的浓度单位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甲醛脱氢酶(FALDH)的活性和气孔开度,图2 表明 1 个甲醛浓度单位的甲醛脱氢酶活性最高,图3 表明随
48、着甲醛浓度增加,气孔开度逐渐降低。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示 过程为卡尔文循环。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生产者通过卡尔文循环能够将简单无机物二氧化碳合成复杂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或动物界提供食物来源。(2)要探究甲醛的同化途径需要使用同位素标记法,图中甲醛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常春藤细胞同化HCHO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3)据表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甲醛的浓度单位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甲醛脱氢酶(FALDH)的活性和气孔开度,所以 组为对照组。(4)据图分析可知,随着甲醛浓度增加,气孔开度逐渐降低,气孔导度下降,可以减少空气中甲醛进入植物体内。(
49、5)A、1 个单位甲醛浓度下,甲醛经过图1 过程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供给光合作用,A 正确;B、气孔导度下降,二氧化碳可能供应不足,光合作用下降,可能会导致光合产物下降,B 错误;C、由图 2 可知,1 个单位甲醛浓度时FALDH的活性增强,C 正确;D、可溶性糖增加使保卫细胞失水,引起气孔导度下降,D 正确。故选 ACD。(6)据图表分析可知,低浓度的甲醛胁迫,植物一方面通过降低气孔的开放程度,减少甲醛的吸收;另一方面,在减少气孔的同时,提高FALDH 酶的活性,增强对甲醛的代谢能力,起到抗逆作用;如果高浓度的甲醛胁迫,超出植物抗逆的范围,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点睛】本题结合图表主要考查光合作用
50、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对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27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图的示意图,其中ag 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_和_(填图中的名称)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写出两点)。(2)若图乙中A 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能量逐级递减,原因是_。【答案】农作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g/b(或者 F/B)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