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金昌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金昌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植物的抗冷胁迫过程中,脱落酸(ABA 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探究一定浓度范围内的ABA对不同品系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注:相对电导率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细胞膜受损越大,相对电导率越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落酸参与植物细胞氧化分解増加产热,从而提髙抗寒能力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温度,因变量是相对电导率C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ABA 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图中 ABA 浓度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具有促进作用
2、【答案】D【解析】【分析】本实验是探究ABA 对不同品系(710、704)番茄幼苗叶片在抗冷胁迫中的影响,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植物品系的不同,因变量是相对电导率,分析曲线图可知:704品系的番茄幼苗再脱落酸浓度为300(mg/l)时相对电导率低,抗寒能力强,710 品系的番茄幼苗再脱落酸浓度为200(mg/l)时相对电导率低,抗寒能力强。【详解】A、脱落酸是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不能参与植物细胞氧化分解增加产热,A 错误;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和番茄品系,B错误;C、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ABA 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D、图中 ABA 浓度对应电导率(细胞受损程度)都低于0 浓度对应
3、的电导率(细胞受损程度),所以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具有促进作用,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借助于脱落酸对番茄抗寒的影响,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 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D激素 、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激素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 为甲状腺激素,激素 为促甲状腺激素,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激素的含量会增加,A 正确;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直接支配,会发生不
4、自主战栗,增加产热量,B 正确;激素 为促甲状腺激素,其靶器官只有甲状腺,C正确;激素 为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果是抑制,D 错误。3关于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 数目的减半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果蝇体细胞中有4 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 对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含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2 倍【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
5、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 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A 错误;B、果蝇体细胞中有4 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 条,不能表示为2 对,因为不含同源染色体,B 错误;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C
6、错误;D、在同一生物体内,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2 倍,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性别比例B根据不同时间段标志重捕法所得的数据,可以推算种群增长率C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
7、为随机分布D只有少数鼠笼重捕到的雄鼠与上一次为同一个体,说明雄鼠具有领域【答案】B【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注意事项:1、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2、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行为产生任何干扰;3、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捕捉产生任何影响。【详解】A、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根据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估算种群的性别比例,A 错误;B、根据不同时间段标志重捕法所得的数据,可以推算种群增长率,B 正确;C、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8、的情况下,才易产生随机分布,C错误;D、标志重捕法操作中是完全随机选择一定空间进行捕捉,如果鼠笼重捕到的雄鼠与上一次为同一个体,不能说明雄鼠具有领域,D 错误。故选 B。【点睛】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型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型分布是指中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5在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基因突变 基因连锁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处理杂交 自交 选优自交用射线
9、、激光、化学药物处理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原理基因重组,组合优良性状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诱导花粉直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详解】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染色体变异(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减少),即,A 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了解诱变育
10、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育种原理便可解答本题。6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砍伐强度%生物量/(t?hm-2)龄组/年10 29 306 10 41 573 664 20 754 809 908 30 10 87 1110 1212 A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B该表格信息还不足以反映出砍伐强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C人工林的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自然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差
11、很多D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分析:随砍伐强度的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在同一砍伐量情况下,随着年限的增加,生物量也逐年增多。【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可以提高生物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A 正确;B、表格中的信息砍伐强度最大是3.06%,所以还不足以反映出砍伐强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B 正确;C、人工林群落结构比自然林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C错误;D、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随着砍伐强度的增加而生物量不断增加,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群
12、落的稳定性的知识,重点是考生需要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砍伐强度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7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的增殖分化过程是:多能干细胞 单能干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从原始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跑的过程中细胞核由大变小而浓缩。晚幼红细胞以后细胞不再分裂,发育过程中核被排出成为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进一步成熟,RNA 消失成为成熟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 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能干细胞只能分化不能增殖B网织红细胞中可以完成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C原始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核浓缩,说明晚幼红细胞已经衰老D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说明细
13、胞结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红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排出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详解】A、干细胞是一类既能分裂又能分化的细胞,A 错误;B、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形成的,不能完成核基因的转录过程,B 错误,C、原始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胞,细胞核浓缩,最终被排出,为血红蛋白提供空间,但并不能说明晚幼红细胞已经衰老,C错误;D、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及众多的细胞器,寿命也较短,说明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
14、动的基础,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红细胞为素材,结合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图,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根据题干信息理清“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相关信息,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8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是叶绿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是内质网,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B 和 中都含有光合色素C 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为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 是叶绿体、是内质网、是线粒体、是液泡。【详解】A、是内质网,能对来
15、自核糖体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A 正确;B、叶绿体中含有光合色素,液泡中含有色素,但不属于光合色素,B 错误;C、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D、是叶绿体,含有光合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9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皆有细胞周期 豌豆虽然有X、Y染色体,但是自然情况下一般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雄性蜜蜂能够正常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相
16、互拮抗,所以一方出现必然抑制另一方 人体体温调节时,只有冬天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感受器一定是传入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附属结构共同构成A零项B一项C二项D三项【答案】A【解析】【分析】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含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一般为雌雄异体的生物。雄蜂属于单倍体,产生精子的过程与有丝分裂类似。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体液调节,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详解】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错误;豌豆为两性植株,在自然情况下一般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没有X、Y染色体,错误;雄性蜜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为单倍体,不能够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其产生精子的过程类似有丝分裂
17、,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等,错误;胰岛素的分泌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错误;无论哪个季节,人体的体温调节都既存在神经调节又存在体液调节,错误;感受器是感觉神经(传入神经)末梢的部分,大多数具有附属结构,错误。综上分析,A 正确,BCD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易错点是雄蜂产生配子的过程,要注意雄蜂是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受精卵中一半的染色体。10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实验发现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 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均为
18、0 B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 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实验过程中,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D该种群的K值只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和温度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详解】A、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 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一定均为0,A 错误;B、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 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会增加,B正确;C、实验过程中,可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C错误;D、该种群的K值与培养基中养分、空间、温度、pH 和有害代谢产物等因素有关,D 错误。故选 B。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病因分析,正确的是(
19、)A囊性纤维病:正常基因发生碱基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猫叫综合征: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基因突变形成的隐性基因不能表达D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一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 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
20、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 三体综合征)。【详解】A、正常基因发生碱基缺失,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但基因数目不变,A 错误;B、猫叫综合征: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 正确;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基因突变形成的隐性基因也能表达形成异常蛋白质,C错误;D、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一条染色体,D 错误。故选 B。12如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一体液调节B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D神经冲动在 与 之间单向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以图
21、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为切入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即胃酸分泌的调节过程既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参与,也有胃泌素参与,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胃泌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只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参与,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错误;B、图中 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 所示的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错误;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属于特异性结合,C错误;D、在 与 两个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构成了突触,神经冲动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
22、【点睛】本题以“胃酸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3科学家向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光照,结果如表所示。实验组别光照时间(s)放射性物质分布1 2 大量 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2 20 12 种磷酸化糖类3 60 除上述 12 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反应最初形成的主要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B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3-磷酸甘油酸可直接转化成氨基酸、有机酸等D实验结果说明小球藻光合作用
23、产物是糖类和氨基酸、有机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光照时间分析,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是大量的3-磷酸甘油酸;根据表中物质,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氨基酸和有机酸。【详解】A、由表格可知,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物质是3-磷酸甘油酸(三碳化合物),A 正确;B、由题意可知,实验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CO2中的碳元素的去向,故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 正确;C、根据时间先后分析,3-磷酸甘油酸要先转化成12 种磷酸化糖类,然后才转化成氨基酸、有机酸等,C错误;D、表格中的数据说明光合作用除了产生的有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其它有机物,D 正确。故选 C。1
24、4如图显示了长期使用某一种杀虫剂后,马铃薯甲虫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杀虫剂使马铃薯甲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马铃薯甲虫抗药基因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马铃薯甲虫在第12 年后逐步适应环境D马铃薯甲虫种群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答案】B【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
25、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详解】A、杀虫剂使马铃薯甲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高,A 正确;B、马铃薯甲虫抗药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错误;C、12 年后马铃薯甲虫的种群密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说第12 年后逐步适应环境,C正确;D、马铃薯甲虫种群个体间存在抗药性强、弱等性状差异,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
26、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15植物体内生长素(IAA)与脂溶性小分子IAA 甲酯(MeIAA)可以相互转化。在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 IAA 和 MeIAA 分别处理拟南芥的种子,种子萌发后形成的下胚轴相对长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1AA 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IAA 对下胚轴生长的抑制作用比MelAA 更显著CMeIAA 进入细胞需要膜上载体协助并需要消耗能量D若在生长素浓度01 molL 1之间再设置实验组,下胚轴相对长度可能大于10【答案】D【解析】【分析】分
27、析题图可知,与没有IAA、MeIAA 的空白对照相比,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IAA、MeIAA 浓度的增大,下胚轴长度逐渐缩短,说明IAA、MeIAA 抑制下胚轴伸长,与IAA 相比,在相同浓度条件下,MeIAA 条件下培养的下胚轴更短,说明MeIAA 的抑制作用更强。【详解】AB、据图分析可知,用不同浓度IAA 处理,几组实验组的下胚轴相对长度均小于对照组的下胚轴相对长度,说明实验组的IAA对下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能体现其对下胚轴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并且 MeIAA比 IAA 的抑制作用更强,AB 错误;C、MeIAA 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应为自由扩散,C 错误;D、低浓度I
28、AA 促进生长,高浓度IAA 抑制生长,图中IAA 浓度为 1 molL 1时已经具有抑制作用了,说明IAA 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在01 molL 1之间;若在最适浓度附近再设置实验组,IAA 会促进下胚轴生长,其相对长度应大于空白对照组,而图中将空白对照组的下胚轴长度设为1,即适宜浓度时下胚轴相对长度可能大于10,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从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两重性的含义是解题关键。16图 1 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 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 1 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29、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垂直结构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分析图示,图1 表示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图2 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随
30、着植物的种数增加,岩石体积增加。【详解】A、图 1 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A 错误;B、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表现出垂直结构,B错误;C、看图可知: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C正确;D、题图显示,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的体积增大,D 错误。故选 C。1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用 X 射线处理某植物后,若未出现新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C可遗传的变异均可导致生物进化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
31、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详解】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是将花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会发生突变,但是自然状态下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 错误;B、用 X 射线处理某植物,该植物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因此不一定出现新性状,如显性纯合子突变为杂合子,B 错误;C、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均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导致
32、生物进化,C正确;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共有的元素有C、H、O、N B遗传信息只能从DNA 流向 RNA,再流向蛋白质C三者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多糖【答案】C【解析】【分析】1、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2、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R
33、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 流向 RNA 以及从 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详解】A、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些还含有S;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脂质的组成元素有 C、H、O,有些还含有N、P;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故三者共有的元素是C、H、O,A 错误;B、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子代DNA(DNA 复制),也可以从DNA 流向 RNA(转录),再流向蛋白质(翻译),被 RNA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遗传信息可能从RNA 流向 RNA(RNA的自我复制)或 RNA 流向 DNA(逆转录),B 错误;C、蛋
34、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依次为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C正确;D、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元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酶的本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9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的病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细胞质遗传D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或子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或女正)非伴性”。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母病所有子女均病。【详解】ABC、若为常染色体显
35、性遗传或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与女性患者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而题图中只要是母亲为患者,其所有子女均为患者,而只要是父亲患病,母亲正常,其子女均正常,可判断该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AB 错误;C正确;D、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女儿患病,其父亲应为患者,而题图中患病女儿的父亲均正常,所以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 隐性遗传病,D 错误。故选 C。20下列关于人体在一些生理状态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 B寒冷环境中,人体的散热量比炎热环境种的散热量少C人体饥饿时,细胞内无法保持ATP与 ADP含量的动态
36、平衡D一般来说,人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只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剧烈运动时大多数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只有部分骨骼肌细胞因缺氧而进行厌氧呼吸。2寒冷环境 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炎热环境 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人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A 正确;B、当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都比炎热环境多,B错误;C、人在饥饿时,依然可以通过ADP和
37、 ATP相互之间的迅速转化维持稳定,C错误;D、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与免疫共同调节,D 错误。故选 A。21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地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狼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鹿和狼之间的信息传递对鹿不利,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C若消灭了狼,可使鹿的种群数量按照J型曲线持续增长D大量捕杀狼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
38、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该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绿色植物鹿狼,狼获得的能量来自鹿,而鹿同化的能量来自该生态系统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 正确;B、鹿和狼之间存在信息传递,这种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C、由于人为地消灭了狼,鹿的种群数量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当鹿的种群数量超过了森林的环境容纳量,种群数量又开始减少,C错误;D、大量捕杀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A。22如图所示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中I1一定是杂合子BII2与正
39、常男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 或 1/4 C此图不可以表示抗维生素D 佝偻病遗传的家系D I 代的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4【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中两个亲本都患病但生育了正常的儿子,因此判定该病为显性遗传病,但不能区分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详解】A、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1中的正常基因一定有一个来自于1,因此 1一定是杂合子,A 正确;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 2的基因型应该为1/3AA,2/3Aa,与正常男子 aa 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1132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40、XAXa,XAY,因此 II2的基因型应该为1/2XAXA、1/2XAXa,与正常的男子XaY婚配,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11224,B正确;C、抗维生素D 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该图可以表示其遗传的家系,C错误;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再生育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若该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D 正确。故选 C。【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解题的突破点。23下图是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图甲中,切断,刺激 ,不会发生反射,但 有反应B
41、在图甲的 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C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 为兴奋部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一致【答案】D【解析】【分析】1、据图甲分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 表示感受器,表示传入神经,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表示突触结构。2、根据图乙分析,a、c 处于静息电位,电位分布外正内负,b 处兴奋电位分布是外负内正。【详解】A、在图甲中,切断,刺激 ,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会发生反射,但冲动仍然可以传导,有反应,A 正确;B、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42、膜;所以甲图的 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B 正确;C、由于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 为兴奋部位,a、c为未兴奋部位,C正确;D、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间,膜内侧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外侧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 错误;故选 D。【点睛】结合反射、反射弧及神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分析题图是关键。24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TP合成发生在A、B、C、D 过程B在缺氧情况下,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和水C图中 、代表的物
43、质依次是O2、ADP、C5D A 和 B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和 D 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据图分析,B表示暗反应过程,需要消耗ATP,A 错误;B.在缺氧情况下,C 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和和二氧化碳,但是没有水产生,B错误;C.图中 表示氧气,表示 ADP,表示五碳化合物,C 正确;D.图中 C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25科研人员研究了温度对人工种植的蒲公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照条件下,30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比25
44、环境中小B昼夜时间相同且温度不变,则适合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CP 点时,叶表皮细胞产生ATP 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D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 点时蒲公英无法正常生长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详解】A、实际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30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为6.5mg/h,25 环境中蒲公英的实际光合速率为5.95 mg/h,A 错误;B、昼夜时间相同且温度不变,则适合蒲公英生长的
45、最适温度是20,B错误;C、P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蒲公英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但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表皮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C正确;D、一直处于光照条件下,P 点时蒲公英净光合速率大于0,蒲公英能正常生长发育,D 错误。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实验者分别用4 种不同浓度的CO2(0.03%;0.05%;0.07%;0.09%)对黄瓜幼苗进行处理,探究CO2浓度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15 天后每隔7 天测量一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幼苗固定CO2 的速率不能随CO2
46、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从代谢角度分析,其直接原因是_。(2)在15?29 天中,、的净光合速率都呈现_趋势;在第29 天,各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各组净光合速率下降,该现象说明_。(3)实验结果中,的胞间CO2 浓度大于 的原因是 _。【答案】光合作用酶的含量和活性、C5的含量等限制CO2的固定升高长期使用高浓度CO2会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的胞外CO2 浓度高,利于CO2由外界进入叶肉间隙;的净光合速率低,叶肉细胞对CO2的固定慢【解析】【分析】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因变量有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由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
47、度都增大。【详解】(1)从代谢角度分析,幼苗的光合作用酶的含量和活性以及C5的含量等限制了CO2的固定等因素,导致幼苗固定CO2的速率不能随CO2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2)由图可知,在15?29 天中,、的净光合速率都呈现升高趋势;在第29 天,各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随后各组净光合速率下降,该现象说明长期施用高浓度CO2会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3)由实验结果可知:IV 的胞外 CO2浓度高,利于CO2由外界进入叶肉间隙以及IV 的净光合速率低,叶肉细胞对CO2的固定慢等原因导致的胞间 CO2浓度大于。【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根据图形判断光合作用强度和
48、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之间的关系。27某研究小组利用“滤膜法”对受污染的河流水体进行了大肠杆菌活菌数目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人员向葡萄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装人图甲所示的试管中,再将污水样滴加进去振荡摇匀,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溶液颜色变化情况为_,说明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产生了CO2。若要用重铬酸钾检测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了酒精,具体做法是_。(2)利用图乙所示的“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时,应先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 _,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_左右时,在 _附近倒平板。(3)图乙中滤膜的孔径应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9、)大肠杆菌。若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统计_色的菌落数目,就可估算出单位体积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目,但这样得到的统计值往往要比实际值低,原因是_。【答案】由蓝变绿再变黄取 2mL 培养液的滤液注入干净的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0.5mL 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摇匀后规察溶液顔色的变化高压蒸汽灭菌50 酒精灯火焰小于黑两个或多个大肠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可以使得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伊红为酸性染料,美蓝为碱性染料,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深紫色(黑色),并有金属
50、光泽,伊红-美蓝是专一鉴别大肠杆菌的指示剂;常用的纯化微生物时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1)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进行检测,即取2mL 培养液的滤液注入干净的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0.5mL 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摇匀后规察溶液顔色的变化。(2)微生物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倒平板。(3)分析图解可知,实验将待测水样进行过滤,得到的滤膜进行微生物培养,因此水中的大肠杆菌应留在滤膜上,即图乙中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