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5750710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3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酒泉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古比鱼是一种观赏鱼,其尾形有圆尾、扇尾和三角尾等多种类型,由三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独立遗传,与尾形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除图示途径外,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B两条圆尾鱼交配,子代出现三角尾鱼的原因最可能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让一条圆尾鱼和一条扇尾鱼交配,子一代基因型最少1 种、最多 12 种D基因型为AaBbDd 的三角尾鱼交配,子代扇尾鱼的比例理论上为9/6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

2、和图形分析可知,控制观赏鱼尾形的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圆尾鱼的基因型为aa_ _ _ _,扇尾鱼的基因型为A_B_dd,三角尾鱼的基因型为 A_bbdd 或 A_ _ _D_。【详解】A、图中显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除此之外,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两条圆尾鱼(aa_ _ _ _)交配,理论上后代均为圆尾鱼(aa_ _ _ _),只有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会产生),后代才会出现三角尾鱼(A_bbdd 或 A_ _ _D_),B 错误;C、让一条圆尾鱼(aa_ _ _

3、 _)和一条扇尾鱼(A_B_dd)交配,当为aaBBdd AABBdd 时,后代基因型种类数最少为1 种,当为aaBbDd AaBbdd 时,后代基因型种类数最多为232=12 种,C正确;D、基因型均为AaBbDd 的两条三角尾鱼交配,扇尾鱼(A_B_dd)的比例为3/43/41/4=9/64,D 正确。故选 B。2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B利用加入刚果红的含纤维素培养基培养细菌,根据透明圈大小来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C可以根据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红棕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D用加入酚酞指示剂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

4、养细菌,若培养基变红,则该细菌能够分解尿素【答案】A【解析】【分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使用选择培养基可以富集筛选目的微生物。2、鉴别培养基是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详解】A、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A 正确;B、筛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B 错误;C、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时菌落呈黑色,C错误;D、鉴定尿素分解菌的试剂是酚红指示剂,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

5、查常见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考生根据微生物的生长习性,在熟记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常见的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等具有全能性B主流细胞衰老理论认为细胞衰老主要是因为生命活动产生自由基攻击生物膜、DNA 和蛋白质等,以及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随细胞分裂不断缩短,使DNA 序列受损而导致细胞衰老C不当饮食和吸烟是致癌的主要因素,癌症的发生还与心理状态有关,维生素A、维生素 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等具有抑制癌变的作用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和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全能性是指

6、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详解】A、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

7、遗传物质,因此均具有全能性,A 正确;B、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还会攻击 DNA 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B正确;C、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大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不当饮食和吸烟是致癌的主要因素,癌症的发生还与心理状态有关,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等具有抑制癌变的作用,C正确;D、细胞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 错误。故选 D。4RNA 聚合酶运行过快会导致与DNA 聚合酶相“撞车”而使 DNA 折断,引发细胞癌变。研究发现,一种特

8、殊酶类RECQL5 可与 RNA 聚合酶结合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RECQL5 与 RNA聚合酶结合会导致翻译过程减缓B若浆细胞不能合成RECQL5,其细胞核内也不会发生“撞车”现象CDNA 聚合酶与RNA聚合酶均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与DNA 结合D DNA 聚合酶与RNA 聚合酶均可催化氢键的断裂和磷酸二酯键的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1、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

9、RNA 流向 RNA 以及从 RNA 流向 DNA 两条途径。2、基因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条件是:模板(DNA 的一条链)、原料(核糖核苷酸)、酶(解旋酶和RNA 聚合酶)和能量;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条件是: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能量和tRNA。【详解】A、RECQL5 与 RNA聚合酶结合会导致转录过程减缓,A错误;B、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因此不会进行DNA 复制,其细胞核内不会发生“撞车”现象,B 正确;C、DNA 聚合酶与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存在碱

10、基,C错误;D、DNA 聚合酶不会催化氢键的断裂,D 错误。故选 B。5脱落酸(ABA)与赤霉素(GA)对种子的休眠、萌发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环境因素会使种子内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发生改变,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进入到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种子休眠的调控具有拮抗作用B种子内脱落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的诱导C赤霉素通过调控种子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种子的萌发D萌发的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增强,对赤霉素的敏感性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脱落酸(ABA)与赤霉素(GA)对种子的休眠、萌

11、发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进入到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详解】A、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赤霉素抑制种子休眠,二者在对种子休眠的调控过程中具有拮抗作用,A 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种子内脱落酸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受环境因素的诱导,B 正确;C、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等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和降解的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赤霉素正是通过调控种子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而促进种子的萌发,C正确;D、“当种子内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增大到一定数值时,种子会由休眠状态转变为萌发状态,反之,种子则处于休眠状态”,这说明萌发的种子对赤霉素

12、的敏感性增强,对脱落酸的敏感性降低,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和体眠的调控作用,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结合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分析赤霉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率对种子萌发的影响。6已知牵牛花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 和 a、B和 b、C和 c)控制,其途径如图所示,其中蓝色和红色混合后显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形成绿色。现有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白花、黄花。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种群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 种B用于自交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 C自交子代中绿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可能不同D自交子代出现的黄花植株的比例为3/64【答案】C

13、【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白色牵牛花基因中不含有A、C,基因型可能为aabbcc 或 aaB_cc,蓝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a_C_、黄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bcc、红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_cc,则紫花牵牛花的基因型为A_B_C_,绿色牵牛花基因型为A_bbC_。【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红色必须同时含有A、B,且没有C,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正确;B、某紫花植株A_B_C_自交子代出现了白花(aabbcc 或 aaB_cc)和黄花(A_bbcc),说明该紫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B 正确;C、AaBbCc自交,子代绿花(A_bbC_)的比例为3

14、/41/43/4=9/64,红花(A_B_cc)的比例为3/43/41/4=9/64,C 错误;D、AaBbCc自交,子代黄花植株(A_bbcc)的比例为3/41/41/4=3/64,D 正确。故选 C。7图示为果蝇的精原细胞中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只显示两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 A/a 与基因 D/d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进行自由组合B如果产生ABd 精子,一定是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C基因 D/d 的分开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检测基因D/d 分子结构,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都是不同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所示:图中共有4

15、对等位基因,其中 A/a 与 D/d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a 与 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d 与 B/b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A/a 与 D/d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会发生自由组合,A 错误;B、如果产生ABd 精子,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B错误;C、基因 D/d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第一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 正确;D、基因 D/d 分子结构中碱基的种类相同,D 错误。故选 C。8质子泵在泵出H

16、+时造成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阴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了驱动力。下图为某植物根细胞通过质子泵吸收H2PO4-和 NO3-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输 H2PO4-和 NO3-的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相同B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H2PO4-和 NO3-的跨膜运输C质子泵同时具有酶的功能和载体蛋白的功能D图中离子的运输方式和根细胞吸收水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质子泵在泵出H+时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而同时利用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阴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了驱动力,说明质子泵吸收H2PO4-和 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主动运输的方式。【详解】A、运输 H2PO4

17、-和 NO3-的载体蛋白种类不相同,所以二者的空间结构存在差异,A 错误;B、质子泵在泵出H+时需要消耗ATP,而质子泵吸收H2PO4-和 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H+运输,使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变小,进而影响H2PO4-和 NO3-的跨膜运输,B 错误;C、质子泵能够水解ATP,具有 ATP水解酶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运输H+,具有载体蛋白的功能,C正确;D、题图中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两种运输方式不同,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题意,判断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9下图是溶酶体发生过

18、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e 起源于高尔基体,b 来自内质网Bd 是衰老的线粒体,不能为生命活动供能C溶酶体的作用是消化侵入细胞的病菌、病毒和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囊泡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a是高尔基体,b 是刚形成的溶酶体,c是内质网,d 是线粒体,e 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溶酶体发生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详解】A.据图可知,e 起源于内质网,b 来自高尔基体,A 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d 线粒体是准备被分解的,故不能再行使正常的功能,不能提供能量,B 正确;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19、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D.b 和 e 融合为 f 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正确。10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出现下图结果的是A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酵母菌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02的比值C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与卵细胞的数目之比D15N 的 DNA 分子在含14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三次后,含15N 的 DNA 分子与含14N 的 DNA 分子之比【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柱形图中,左边与右边柱子的比值是3:1。【详解】A、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植物自交所产生后

20、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与题图相符,A 正确;B、酵母菌有氧呼吸时,每消耗1 摩尔葡萄糖能产生6 摩尔的二氧化碳,而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 摩尔葡萄糖能产生2 摩尔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消耗等摩尔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比值是3:1,与题图相符,B正确;C、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3 个极体与1 个卵细胞,数目之比是3:1,与题图相符,C正确;D、识图转换比例为3 1,而 D 选项中子代中所有DNA 都含14N 所以含15N 的 DNA 分子与含14N 的 DNA分子之比为1:4,D 错误。故选 D。考点:本题考查3:1 的数量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数学方式

21、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11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D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由于K+外流、Na+内流而导致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局部电流【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

22、变。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于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即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 正确;C、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正确;D、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外负内正),D 错误。故选 D。12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

23、,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它露出核糖体后,靠自由碰撞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过内质网的膜后,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进入细胞质。基于以上事实,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A内质网对蛋白质有加工功能B核糖体的“游离”状态或“附着”状态是相对的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受制于mRNA 中特定的密码序列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

24、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内质网能对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进行粗加工,A 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游离的核糖体可以结合到内质网上,合成结束后,附着的核糖体会与内质网脱离,故核糖体的“游离”状态或“附着”状态是相对的,B正确;C、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需要mRNA 中特定的密码序列合成信号序列,C正确;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都是分泌蛋白,如膜蛋白,溶酶体里的蛋白质等,D 错误。故选 D。13某农业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剂量乙羧氟草醚(除草剂)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表中数据为杂草生存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剂量/g ai/hm22000年

25、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甲144 242 379 1756 531 1701 775 704 乙725 1254 975 2 61 1076 1156 12 33 531 丙137 1410 1217 1217 1272 963 232 1514 A由于长期使用乙羧氟草醚,诱导麦田阔叶杂草产生抗性突变B2000 年前未使用乙羧氟草醚,麦田阔叶杂草也可能存在抗性C2003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与2006 年乙组一定相等D 2006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与2000 年丙组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及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

26、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表明新的物种的形成。【详解】A、乙羧氟草醚起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麦田阔叶杂草突变,A 错误;B、麦田阔叶杂草的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在使用乙羧氟草醚前也可能存在抗性,B正确;C、2003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防效与2006 年乙组相同,但所用除草剂的剂量不同,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也不一定相等,C错误;D、2006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与2000 年丙组所用除草剂剂量不同,防效不同,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 错误。故选 B。14“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时代的主旋律。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27、的是()A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都能自给自足的系统B面对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主要通过各国节能减排来解决C生态农业利用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答案】A【解析】【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利用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2.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利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大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因此应通过各国节能减排,开放新的清洁型能源,降

28、低二氧化碳的排放。3.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详解】A、生物圈的能量需要从外界源源不断输入,生物圈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A 错误;B、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降低温室效应,B 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态农业利用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C正确;D、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9、D 正确。故选 A。15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 是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 3h、12h、24h 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 恒定,4 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分别代表每3h、12h、24h 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 将保持“J”型增长C造成曲线 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 变化、溶解氧不足等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

30、能力。【详解】A、培养液中有营养物质,更换时间短种群因为营养丰富而发生数量增长,分析图可知分别代表每 3h、12 h、24 h 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A 正确;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 不会呈“J”型增长,因为有空间的限制,B错误;C、造成曲线 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 变化、溶解氧不足等,C正确;D、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应摇匀后再取出培养液进行计数,D 正确。故选 B。【点睛】K 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

31、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16从蛙体内分离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之后,在相距较远的a、b 两点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图中 位置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呈现如图所示的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则b 点膜处于极化状态Ba 点钠离子通道一定为关闭状态,钾离子通道开放C 位点收到适宜刺激,腓肠肌一定能发生收缩反射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 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先后传导到b、

32、a 所在部位,电流表先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详解】A、图示中指针向左偏转,说明b 处膜外为正电荷,a处膜外为负电荷,即当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时,b点膜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A 正确;B、a 点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钠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通道关闭,B 错误;C、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图示从 点到腓肠肌不能构成完整反射弧,且 位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若该神经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腓肠肌也不发生收缩反应,C错误;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 错误。故选 A。17某 DNA 分子片段中共含有3000 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5%。现将该 DNA 分子片

33、段用15N 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 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X层与 Y层中 DNA 分子质量比大于1:3 BY层中含15N 标记的鸟嘌呤有3600 个C第二次复制结束时,含14N 的 DNA 分子占 1/2 DW 层与 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4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 分子中含有3000 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 A=T=1050个,G=C=450个;DNA 分子以15N 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 次,得 8 个

34、DNA 分子,其中2 个含有14N 和15N,6 个只含15N。由于 DNA 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共得到2 个含有14N 的 DNA 单链,14 个含有15N 的 DNA 单链。【详解】A、据分析可知,X层为 2 个含有14N 和15N 的 DNA 分子,Y层为 6 个只含15N 的 DNA 分子,因此X层与Y 层中 DNA 分子质量比小于1:3,A 错误;B、Y层为 6 个只含15N 的 DNA 分子,一个DNA 分子含有鸟嘌呤450 个,则 Y层中含15N 标记的鸟嘌呤共有 4506=2700个,B 错误;C、DNA 是半保留复制,第二次复制结束,得到的4个 DNA 分子

35、中 2 个含有14N,因此含14N 的 DNA 分子占 1/2,C正确;D、W 层有 14 条核苷酸链,Z层有 2 条核苷酸链,W 层与 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71,D 错误。故选 C。18已知基因型为Aa 的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现有一个该植物种群,随机传粉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是显性B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Fn中 A 的基因频率为1/3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

36、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频性。2、分析柱形图:无花瓣花:大花瓣花:小花瓣花=4:4:1。【详解】A、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表现为大花瓣花,Aa 自交,其子代中大花瓣花: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中大花瓣的显隐性,A 错误;B、本题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Fn中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C、假设一: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aa 的基因型频率为1/9,则 Fn中 A 的基因频率

37、4/91/2+4/9 2/3;假设二:小花瓣花的基因型为aa,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Fn的花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4:4:1,即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均为4/9,BB的基因型频率为 1/9,则 Fn中 A 的基因频率1/9+4/91/21/3,由此可知,Fn中 A 的基因频率为1/3或 2/3,C错误;D、由于随机传粉后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此Fn+1中 A 的基因频率也为1/3 或2/3,故该植物种群的Fn+1代中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保持不变,D 正确。故选 D。19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胞内信号转导系统

38、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下图表示两种细胞信号转导形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的激素可以表示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膜,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有关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C甲图中的d 基本骨架为独特的双螺旋结构,e 为 mRNA 可作为翻译的模板D乙图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某激素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胞内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核基因的表达。该激素可以表示脂溶性激素,如性激素,性激素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这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图中 表示自由扩散进入,表示翻

39、译,表示转录,d 表示 DNA,e 表示 mRNA,f 表示蛋白质(多肽)。乙图可以反应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详解】A.性激素属于脂溶性激素,以自由扩散方式穿膜,与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有关,A 正确;B.甲图可说明信息分子可影响基因表达过程,其中 表示翻译,表示转录,它们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同,B 正确;C.甲图中的d(DNA)是以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为基本骨架,C错误;D.乙图表示细胞膜具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的受体化学本质为糖蛋白,D 正确。故选 C。20生物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分离混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透析袋与原生质层的

40、特点类似,溶液中分子量越大的物质出袋速率越快B固定化酶易与产物分离的原理是酶不溶于水而产物能溶于水C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利用木瓜提取液将DNA 与杂质分离的原理是两者在木瓜提取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1、透析即是血红蛋白的粗分离,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透析的原理是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大分子则保留在袋内。2、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3、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41、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透析袋与原生质层的特点类似,具有半透性,小分子可以通过,蛋白质等大分子不能通过,A 错误;B、固定化酶易与产物分离的原理是酶吸附在载体上,而产物能溶于水,B错误;C、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慢,C正确;D、利用木瓜提取液将DNA 与杂质分离的原理是木瓜蛋白酶具有催化蛋白质水解的作用,从而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D 错

42、误。故选 C。【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对实验材料、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21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膜电位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只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递质结合发挥作用后受体即被灭活C电位 2 表示突触后膜受到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可能是K+大量外流所致D电位 1 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兴奋性递质的作用,是Na+大量内流导致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电位1 突触后膜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

43、;电位2 突触后膜电位进一步降低,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抑制。【详解】A、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A 错误;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而不是受体被灭活,B 错误;C、发生电位2 很可能是突触后膜接受抑制性神经递质后引起阴离子内流的结果,可能是 Cl-大量内流所致,C 错误;D、电位 1 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重点是理解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所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22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研究的

44、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用18O 标记的水培养植物细胞,短时间内生成的O2和 CO2均可能存在放射性B用含有放射性碘的饲料饲喂蝌蚪,体内促甲状腺激素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C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被32P 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不含35S D用14C标记的 CO2培养植物细胞,可在叶绿体生成的淀粉、蔗糖等物质中检测到放射性【答案】A【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2)用3H 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

45、 标记 DNA 分子,证明了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 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 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用18O 标记的水培养植物细胞,光反应过程中H218O 光解可产生18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 与丙酮酸反应可产生C18O2,A 正确;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用含有放射性碘的饲料饲喂蝌蚪,体内甲状腺激素中可能检测到放射性,B 错误;C、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含S,DNA 含 P,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时,利用自身遗传物质做模板、以大肠杆菌内的原料和

46、能量等合成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外壳,所以用无放射性噬菌体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 中含有32P,蛋白质外壳含35S,C错误;D、蔗糖是在叶绿体外生成的,D 错误。故选 A。23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实验结果为组背地弯曲生长,组水平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B 组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 组属于对照组,组均属于实验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运输方向等知识点,

47、解题要点是对生长素相关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详解】A、根据 两组云母片插入位置不同,组水平生长,说明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组背地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所致,因此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A 正确;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组能水平生长说明云母片没有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 错误;C、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的现象,而组胚芽鞘均能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D、根据实验遵循的对照原则,组没有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组均属于实验组,D 正确;故选 B。点睛 生长素作用的易错点:1.探究胚芽鞘生长的实验中,长

48、不长看有无生长素,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2.生长素两重性分析的误区:抑制生长不等于不生长;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24如图表示5 个校园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据图可知,校园2 中灌木在所有校园植物中数量最多B每一个校园中所有的乔木分别构成一个种群C校园 5 可能没有栽培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半灌木D引种栽培某濒危物种至校园3 中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

49、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计算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也就是各个物种的相对数量。【详解】A、纵坐标是表示各植物类群占本校植物总数的比例,校园 2 中灌木在所有校园植物中数量不一定最多,A错误;B、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校园中的乔木通常有好多种,B 错误;C、校园 5 可能没有栽培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半灌木,故图中没有显示,C正确;D、引种栽培某濒危物种至校园3 中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D 错误。故选 C。25研究者得到B基因突变、P基因突变和B、P基因双突变小鼠,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

50、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B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 所致C仅 P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产生大量黑色素瘤D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答案】C【解析】【分析】识图分析可知,P基因突变小鼠,在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其数目接近于 0;B 基因突变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接近于2;而 B、P 基因双突变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其数目最高接近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