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17144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70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酒泉市2021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酒泉市 2021 届第四次新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研究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有与细菌核糖体结合能力强。对人类副作用小等优点,结合下图分析,说法错误的是()A若 a 过程出现差错,必然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B四环素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效果Cc 过程需要逆转录酶,e 过程需要RNA 复制酶D四环素可能对细菌的a、b 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是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DNA,即 DNA 的复制。(2)可以从 DNA 流

2、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RNA 流向 RNA 和 RNA 流向 DNA 两条途径。【详解】A、DNA 复制中发生差错会导致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不一定改变,A错误;B、四环素类抗生素与细菌胞内核糖体结合能力强,对蛋白质的合成会有抑制作用,B正确;C、c 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e 过程为 RNA 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的催化,C正确;D、四环素类抗生素与细菌核糖体结合力强,因而影响了酶的合成,而a、b 过程都需要大量的酶参与才能发生,所以对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D 正确。故选 A。2发菜属于蓝藻类,

3、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 和 RNA D发菜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发菜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物价值等。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详解】A、发菜属于蓝藻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A 错误;B、

4、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C、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D、发菜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D 正确。故选 D。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易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 溶液和 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 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样液中 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清水漂洗后放在显微镜下镜检A BCD【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

5、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 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甲基绿能使DNA 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 呈红色。【详解】蛋白质鉴定时,先加NaOH 溶液,后加CuSO4溶液,错误;还原糖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正确;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正确;脂肪鉴定过程中,对装片染色后需用酒精洗掉浮色后放在显微镜下镜检,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

6、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4有关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以及优生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应选取某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家系进行调查,以判断其遗传方式B应随机取样进行发病率调查,但若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应舍弃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指调查中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D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答案】B【解析】【分析】1、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

7、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如调查其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的家系中进行调查,A 正确;B、应随机取样进行发病率调查,即使某小组的数据偏差较大,汇总时也不能舍弃,B错误;C、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指调查中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比,C正确;D、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D 正确。故选 B。

8、5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 数目加倍C染色体DNA 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 倍【答案】C【解析】【分析】熟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知道DNA 复制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详解】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者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错误;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数目不变,B错误;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子链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倍;减数第

9、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相比加倍,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数减半,由此可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错误;故选:C。6人类某遗传病的染色体核(组)型如图所示。则其性染色体组成为()A XY BXX CXXY D XYY【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细胞有23 对染色体,其中第1-22 对为常染色体,第23 对为性染色体。【详解】根据分析结合图示可知,第23 对为性染色体,图中性染色体比其他的同源染色体多一条,其性染色体组成为两条相对较长的为X染色体,一条相对较短的为Y染色体,故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Y,C正确。故选 C。7

10、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个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甲、乙、丙不同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 乙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核糖体增生B甲 乙丙过程代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乙阶段有些细胞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D丙阶段细胞发生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显示,图中表示的是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个细胞的细胞周期,即图中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过程:甲图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2,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为 1,可知图甲代表的细胞为体细胞;图乙中染色体组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均为2,说明该细胞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细胞;图丙中染色体组数为4,而每条染色体上D

11、NA 分子为 1,说明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详解】A、甲 乙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经过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并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A 错误;B、甲 乙丙甲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 错误;C、乙阶段表示的有丝分裂前、中期细胞,故乙阶段的有些细胞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C正确;D、丙阶段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中已经发生了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后期这些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两极之间的距离也加大了,这时原来的一套染色体已经变成了完全相同的两套,D 错误。故选 C。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DNA 复制的模板、原

12、料、能量、酶均来自细菌B适当保温后进行 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图示实验可以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D该实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 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中噬菌体DNA 复制的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的,而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A 错误;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 搅拌的操作,使

13、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 正确;C、图示只有32P标记的实验,缺乏35S标记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C错误;D、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含有放射性32P,D 错误。故选 B。9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2,4-D 浓度(mg/L)0 5 10 15 20 25 6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0 15 25 3 5 45 47 50 62 A表中 2,4-D 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B人工去雄后番茄花用一定浓度生

14、长素类似物处理,将发育成无籽果实C浓度为35mg/L 的 2,4-D 仍然可以诱导无籽番茄果实,因此2,4-D不具有两重性D将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也能产生无籽番茄【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生长素及其类似物(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籽果实。表中数据显示不同浓度2,4-D 对番茄子房发育的影响,2,4-D 浓度在 025mg/L 时,随着 2,4-D 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增强;2,4-D 浓度超过25mg/L 时,随着2,4-D 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详解】A、2,4-D 浓度为 0

15、 的一组作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均能促进果实生长,所以2,4-D浓度超过 25mg/L 时,对果实发育仍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 错误;B、2,4-D 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未受粉的子房,可以获得无籽果实,B 正确;C、浓度为35mg/L 的 2,4-D 仍然可以诱导无籽番茄果实,但不能说明2,4-D 不具有两重性,C 错误;D、将该实验获得的无籽番茄果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产生有籽番茄,D 错误。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1.2,4-D 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而表格中与对照组相比,所有2,4-D浓度下都是促进作用。

16、2.用 2,4-D 处理的植株遗传物质没变,因此经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是有籽番茄。10下列与微生物有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探究无氧呼吸的装置需要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后再封口放置一段时间B“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与“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实验中,对照组均存在微生物,实验组均不存在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需要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需采用细菌培养技术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为保

17、证是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将装置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在连接盛有石灰水的锥形瓶进行检测。实验组是指施加自变量的一组,对照组往往是指自然状态下的生长情况。【详解】“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探究无氧呼吸的装置需要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以保证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的产物,A 错误;“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作处理,而实验组的土壤需灭菌处理,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是有微生物的土壤浸出液加淀粉,对照组是等量的蒸馏水(不含土壤微生物)加淀粉,B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需要先将

18、盖玻片盖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C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需采用细菌培养技术,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需采用细菌培养技术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D 错误。故选 C。11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转化成了葡萄糖B8%的盐酸可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有利于RNA与甲基绿结合C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应在改变反应物温度后再加入酶D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先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答案】C【解析】【分析】淀粉遇碘液变蓝,斐林试剂可检测还原性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操作顺序一般是先将各组酶

19、保温在不同温度下,再与底物混合。【详解】A、碘液遇淀粉变蓝,向马铃薯匀浆中滴加碘液可以检测是否含有淀粉,但不能检测淀粉是否转化成了葡萄糖,A 错误;B、8%的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使染色体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DNA 与甲基绿结合,B 错误;C、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温度为自变量,为了保证酶的催化是在预设温度下进行的,应先将反应物和酶在相应的温度下分别保温,然后再将酶加入对应温度的反应物中,C正确;D、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D 错误。故选 C。12下列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体现了激素调节方式的分级调节

20、和反馈调节,垂体通过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调节水平衡B图中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图中,对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 C对应的浓度D图中若 B 表示 5 片新鲜土豆片放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气体变化,则A 表示 8片新鲜土豆片放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气体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的调节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A 错误;B、图中该遗传病可

21、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错误;C、图中,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 对应的生长素浓度,由于生长素在单侧光作用下向背光侧横向运输,所以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 对应的浓度,C正确;D、A、B 产生的气体量不等是由于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不等,酶的数量只影响达到反应平衡点的时间,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生长素和酶促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1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B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

22、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同一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分子进入某些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D不同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和Na进入神经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物质进出细胞。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详解】同一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以相同,如葡萄糖进入肝脏细

23、胞和骨骼肌细胞,都是主动运输,A 正确;不同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都是主动运输,B正确;同一物质进入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水分子进入某些具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C正确;乙醇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自由扩散,Na进入神经细胞是协助扩散,这两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运输方式不同,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运输方式,以及相关的实例,再根据题意作答。14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决定该生物属于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则以下哪种特性与你的决定无关?()核膜的有

24、无 核糖体的有无 细胞壁的有无 膜上磷脂的有无A BCD【答案】B【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 核 细 胞真 核 细 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详解】核膜的有无是判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重要依据,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与确定生物类型无关,错误;除支原体外,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而真核生物中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的细胞壁的成分与

25、原核生物的细胞壁的成分不同,所以细胞壁可以作为判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依据,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膜上都有磷脂,不能作为判断依据,错误。故选B。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6、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 正确;B、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C、某种群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 错误;D、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

27、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16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欧文顿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B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并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C卡尔文等用蓝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19 世纪末,欧文顿对细胞膜结构的研究结论是:膜是由脂质构成的。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由此得出结

28、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 年,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细胞膜的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详解】A、欧文顿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 错误;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不受神经调节控制,而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的化学调节,B 正确;C、卡尔文等用小球藻做实验,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转换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错误;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提出性状

29、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D 错误。故选 B。17如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 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体现水平结构Bbd 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雪松等乔木常形成均匀分布型D bd 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该群落的主要物种没有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1、三类植物在群落中呈斑块状镶嵌分布应为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2、根据题图,bd 段,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优势取代,灌木又被乔木优势取代。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0、。【详解】A、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A 正确;B、bd 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均匀分布型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乔木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D、bd 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不断的变化,D 错误。故选 A。18将一灵敏电流计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如图 1),在 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2 所示。若在 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已知灵敏电流计电极置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上的外侧,静息电位是为0,当 处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指针发

31、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图2 所示;而当在 处给予同等强度的刺激时,指针也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但是每一次偏转的方向正好与刺激 的时候相反,故选B。【点睛】本题借“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人工电刺激”创设情境,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19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b 点到 c 点的过程中,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B该种群a 点的次级生产量大于c点的次级生产量C该种群同化量和呼吸

32、量的差值不都用于其生长繁殖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 段相似【答案】D【解析】【分析】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详解】A、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只要环境条件基本不变,环境对某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就不会明显改变,b 点到 c 点过程属于正常的波动,K 值保持不变,A 错误;B、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称为次级生产量,b 点的种群数量多于c 点的种群数量,但该种群b 点的次级生产量不

33、一定大于c点的次级生产量,B 错误;C、同化量=呼吸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该种群同化量和呼吸量的差值都用于其生长繁殖,C错误;D、年龄结构变动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在K 值附近波动,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在熟悉各种环境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基础上,准确理解K值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20在 DNA 复制过程中,脱氧核苷酸并不是合成DNA 的直接原料,因为DNA 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脱氧核苷酸需先转化为脱氧核苷三磷酸,才能够参与DNA 的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 DNA 复制时所需要的DNA 聚合酶在细胞核外合成BDNA 复制时

34、脱氧核苷三磷酸释放能量时产生两个磷酸C染色体的双螺旋结构是DNA 分子具有稳定性的基础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数量与DNA 稳定性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DNA 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 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 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DNA 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核 DNA 复制时需要的DNA 聚合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细

35、胞核催化DNA 的复制,A正确;B、脱氧核苷三磷酸转化为脱氧核苷酸需脱掉两个磷酸,并释放能量,B正确;C、DNA 具有双螺旋结构而不是染色体,C错误;D、DNA 分子中氢键越多,DNA 越稳定,D 正确。故选 C。21下列有关酒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漂洗被解离后的根尖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答案】B【解析】【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

36、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 等。【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花生子叶薄片上的浮色,A 正确;B、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使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 2 次,解离后应该用清水进行漂洗,B 错误;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

37、色素,C 正确;D、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D 正确。故选 B。22家猫体色由X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雌性猫具有纯黑色品种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D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黑猫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和 XBY,黄猫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和 XbY,玳瑁猫个体的基因型为 XBXb,且玳瑁猫只有雌性个体。【详解】

38、A、黑猫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和 XBY,故雌性与雄性猫均有纯黑色品种,A 错误;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即XBXb与 XbY杂交,获得后代中玳瑁猫的概率为25%,B错误;C、用雌性黑猫XBXB和雄性黄猫XbY杂交,或用雄性黑猫XBY和雌性黄猫XbXb杂交,获得玳瑁猫的概率均为 50%,后代比例为玳瑁猫的比例最大,C正确;D、玳瑁猫只有雌性个体,淘汰其他体色的猫而只保留玳瑁猫无法繁殖,必须和其他体色的猫杂交才能得到玳瑁猫,D 错误;故选 C。23植物具有“周期共鸣”的特点,即植物内在的生物节律与外界昼夜的时间变化(正常昼夜周期为24h)相互匹配。科研人员检测了某野生型植物在T20(光照和黑暗各1

39、0h)、T24(光照和黑暗各12h)和 T28(光照和黑暗各14h)条件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又使用化学诱变剂处理该种野生型植物,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筛选得到周期节律改变的纯合突变体Z(周期节律比野生型短)和T(周期节律比野生型长)。为了探究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昼夜周期之间匹配程度是否通过影响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光合作用,应设置的实验组数是()A 3 B4 C5 D6【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题意以及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突变生物的种类和周期处理的,因变量是各组处理的不同突变类型的叶绿素含量。然后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进行设计实验。【

40、详解】探究植物生物钟周期与环境昼夜周期之间匹配程度是否通过影响叶绿素含量而影响光合作用,除设置题中的对照实验外,还需要设置突变体Z(周期节律比野生型短)和T(周期节律比野生型长)分别在T20(光照和黑暗各10h)、T24(光照和黑暗各12h)和 T28(光照和黑暗各14h)条件下的实验,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进行比较,故需要设置6 组实验,即D 正确。故选 D。24 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AMPA 受体参与调节学习、记忆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 a 过程需 RNA聚合酶等并消耗ATP Bb 物质和 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

41、方式相同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BDNF能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并激活AMPA【答案】D【解析】【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图中 a 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需RNA 聚合酶等并消耗ATP,A 正确;B、b 物质和 BDNF穿过突触前膜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由图可知,BDNF 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D 错误。故选 D。25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

42、A 浸泡 30 min 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 的清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没有IAA B四组实验中,300 mg/LIAA 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C100 与 300 mg/LIAA 处理获得的根生物量相近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 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IAA 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与对照组相比,随着IAA 浓度的增加,平均生根数先增加后减少,平均根长先增加后略有减少。【详解】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IAA 较少,A 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四组实验中,300mg/L

43、 的 IAA 浓度下平均生根数最多,说明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原基最有效,B 正确;图中显示,100 与 300mg/L 处理获得的根的长度相近,但是数量不相等,因此两者获得的根的生物量不相等,C错误;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下没有体现抑制生根数和根长的现象,因此不能体现出IAA 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柱状图的分析,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与对照组相比得出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随IAA 浓度的变化规律。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研究发现,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即 pH45 的溶液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为了研究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

44、,研究者用黄瓜幼苗快速生长的下胚轴切段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1)多细胞植物体的伸长生长是细胞数量和/或_增加的结果。(2)如图 1 所示,研究者通过冰冻融化去除下胚轴切段中的原生质体,仅剩_,经这种处理后的下胚轴切段称为Y。(3)由图可知,对Y进行的实验处理为:_。(4)图 2 结果表明,Y的特性是 _;决定这种特性的物质最可能是_(选填:纤维素/果胶/蛋白质)。(5)研究者发现生长素可通过诱导细胞膜外环境的pH 值降低,促进细胞生长。已知植物细胞膜上有H+泵、水通道、生长素受体、钾通道、蔗糖运载体等。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请选用已知信息,提出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一种

45、可能机制。_【答案】长度(体积)细胞壁构成的切段(细胞壁)一组加热,一组不加热,分别、先后放入不同酸度的溶液中在酸性条件下伸长,在加热后该特性丧失蛋白质生长素与受体结合,激活了膜上运输H+的泵,将H+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的细胞壁中,降低pH,促进细胞壁伸展,进而促进细胞体积增大【解析】【分析】本题实验的目的是证实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另外该实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需遵循平行重复原则。【详解】(1)多细胞植物体的伸长生长是细胞数量增加和长度(体积)增大结果。(2)如图一所示,研究者通过冰冻融化去除下胚轴切段细胞中的原生质体,成为“切段 Y”,

46、实际上“切段Y”仅保留了细胞中的细胞壁。(3)先将 Y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然后进行的处理是:一组加热,一组不加热。取两个相同烧杯(甲、乙),分别装入不同酸度的溶液。(4)实验结果说明:正在生长的植物细胞具有在酸性,条件下伸长,加热使其特性基本丧失;蛋白质在加热的条件下变性,所以决定这种特性的是蛋白质。(5)在实验证实植物细胞具有“酸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酸生长假说”;生长素与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通过信号转导促进质子泵活化,把ATP水解,提供能量,同时把 H+排到细胞壁,使细胞壁环境酸化,组成细胞壁的多糖链被破坏而变得松弛柔软,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纤维素的

47、丝松开,细胞的渗透压下降,细胞吸水,细胞因体积延长而增长。【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设计,考查探究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明确实验的目的,同时结合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来解决问题。27戴口罩、勤洗手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有效措施。某公司在防疫期间推出一款新型免洗洗手凝胶。为衡量该凝胶的清洗效果,研究人员检测了凝胶洗手前后,手部细菌的含量。凝胶洗手前的检测流程见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实验前需要配置培养基,培养基指的是_。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_。如果培养乳酸杆菌,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_。(2)为统计洗手前手部细菌的数量,应选择

48、的接种方法是_(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利用该方法统计活菌数量的原理是_。(3)根据上图所示的步骤得出的实验结果可信度较低,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请给出两点建议:_。(4)培养一段时间后可根据_(至少填两项)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为了计算洗手前手部单位面积的细菌数量,除上图所给的信息外,还需要知道_。【答案】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无机盐维生素稀释涂布平板法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可以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同一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

49、,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 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稀释倍数和涂布平板时所取的稀释液体积【解析】【分析】1、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另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氧气的要求。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

50、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指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一般培养基中均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在培养乳酸杆菌时还需要额外添加维生素。(2)平板划线无法得知稀释倍数,因此不能用于活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活菌计数的原理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可以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3)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因此需要的改进措施有:同一种稀释度下涂布三个平板,取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设置一组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排除杂菌污染对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