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玉溪市 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应将细胞烘干以后再染色B观察黑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可以看到细胞质在流动C判断细胞减数分裂的时期,需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D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低温诱导培养【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
2、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详解】A、观察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时,使用健那绿进行活体染色,不需将细胞烘干,A错误;B、观察黑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叶绿体呈绿色,可以看到细胞质在流动,B 正确;C、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差别,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C 正确;D、低温(物理方法)或秋水仙素处理(化学方法)都可以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人工诱导,D 正确。故选 A。2我国规定1L 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 个。某兴趣小组利用滤膜法(下图所示)对校内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进行检
3、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取样水龙头应用火焰灼烧,打开水龙头一段时间后再取样B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过滤水样应足量C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琼脂D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需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按功能的分类:种类制备方法特征用途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鉴别培养基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鉴别和区分菌落相似的
4、微生物,如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详解】A、为避免杂菌的污染,在取样时水龙头应用火焰灼烧杀灭杂菌,打开水龙头一段时间后再取样是避免温度过高杀死目的菌,A 正确;B、实验将待测水样进行过滤,得到的滤膜进行微生物培养,因此水中的大肠杆菌应留在滤膜上,故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B 正确;C、加入伊红美蓝能够鉴别大肠杆菌,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C错误;D、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实验的同时应设置对照,即进行细菌培养的同时需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D 正确。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微生物培养的过程及原理,尤其要区分不同培养基的分类依据及应用。3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
5、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转运B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属于易化扩散C效应 B 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属于主动转运D巨噬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吐【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出入方式分为跨膜和不跨膜运输,归纳如表所示。方式跨膜运输非跨膜运输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胞吐条件高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载体蛋白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能量能量跨膜(层数)1 1 1 0 0 举例水、气体、酒精、苯、甘油、尿素等K+进入红细胞小分子、离子变形虫摄食分泌蛋白的分泌【详解】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易化扩散,属于被动转运,A 正确;
6、B、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属于胞吐,B 错误;C、效应 B 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属于胞吐,C错误;D、巨噬细胞摄取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D 错误。故选 A。4下表是对某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亲调查的家庭数子女子女总数父亲母亲儿子女儿正常患病正常患病第一组正常正常9 5 2 6 0 13 第二组正常患病4 0 1 4 0 5 第三组患病正常3 2 1 0 2 5 第四组患病患病6 0 3 0 4 7 合计22 7 7 10 6 30 A研究课题是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B可基本判定此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C第 1 组母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D利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该遗传
7、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3%【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表可知,父母正常的家庭中有患病的子女,故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父亲正常,母亲患病的家庭中,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均未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 隐性遗传病。【详解】A、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适合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A 错误;B、根据第一组父母均正常的家庭中有儿子患病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控制,再根据四组中后代的正常或患病性状均与性别有关,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均为正常可基本判定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 正确;C、第一组中共9 个家庭,无法确定每个家庭母亲的基因型是否均为杂合子,C错误;D
8、、题中所示的调查的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遗传病人群发病的数据不可靠,D 错误;故选 B。5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黄曲霉素属于生物致癌因子B亚硝胺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C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D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答案】B【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详解】A、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A错
9、误;B、亚硝胺是化学致癌因子,可以使人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发生癌变,B 正确;C、癌症不是传染病,所以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不对增加,C错误;D、年龄越大,免疫能力越低,所以患癌的可能性越大,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引发细胞癌变的外因和内因(根本原因),理解细胞癌变除了与致癌因子有关外,还与人的心理、年龄及免疫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6医学上常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出胶原蛋白作为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这种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细胞消化、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盐析的方法使胶原蛋白从溶液
10、中沉淀出来B动物组织细胞中的胶原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手术缝合线经吸收后可在细胞内检测到这种胶原蛋白D使用的手术缝合线需要避免人体组织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胶原蛋白作手术缝合线,利用了蛋白质可以被人体组织水解的特点,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后得到氨基酸,氨基酸被细胞吸收,使这种手术缝合线具有免拆线的优点。【详解】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盐溶液后能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即盐析法使胶原蛋白从溶液中沉淀出来,A 正确;B、胶原蛋白为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 正确;C、手术缝合线经水解被人体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进入人体细胞,故在细胞内检测不到胶原蛋白,C错误
11、;D、使用的手术缝合线为胶原蛋白,可能作为抗原引发人体的免疫反应,故需要使用与人体胶原蛋白空间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胶原蛋白手术缝合线以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 正确;故选 C。7科研人员研究核质互作的实验过程中,发现T-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可被显性核恢复基因Rf2(R 基因)恢复育性,T-URF13基因(T基因)表示雄性不育基因,其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的内外均有核糖体分布B细胞中R基因和 T 基因均成对存在CR基因通常不会通过父本传递给下一代D核(质)基因型为Rr(T)的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雄性不育的概率是1/2【答案】A【解析】【分析】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
12、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受精时,精子不提供线粒体,所以遗传给子代的线粒体来自卵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 分子上,不是成对存在的。【详解】A.在线粒体内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有核糖体存在,A 正确;B.T 基因位于线粒体中,不是成对存在的,B错误;C.R基因位于细胞核中,可以通过父本传递给下一代,C 错误;D.核(质)基因型为Rr(T)的个体自交,由于T是线粒体遗传,因此子代都含有雄性不育基因T,Rr 自交子代中RR:Rr:rr=1:2:1,R 基因的存在可恢复育性,因此雄性不育的概率是1/4,D 错误。【点睛】本题以
13、雄性不育玉米核质互作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细胞质遗传和核基因遗传方式的理解,解答本题关键是能从题干和题图中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核质互作关系,并结合已有知识作答。8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溶液过柱时控制流速,是为了使底物在反应柱中反应充分B洗涤反应柱时控制流速,是为了防止洗去已固定的-淀粉酶C本实验中的-淀粉酶从枯草杆菌中提取且相对较耐高温D洗涤后的反应柱应高温灭菌后保存,避免微生物分解反应柱中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固定-淀粉酶的实验原理、过程等,注意几个流速控制的目的,
14、据此答题。【详解】A、淀粉溶液过柱时控制流速,是为了使底物在反应柱中反应充分,使后面检测效果明显,A 正确;B、洗涤反应柱时控制流速,是为了让塑料管中的溶液流出并防止洗去已固定的-淀粉酶,B正确;C、本实验中的-淀粉酶从枯草杆菌中提取且相对较耐高温,C 正确;D、洗涤后的反应柱高温灭菌的话,会使反应柱中的酶丧失活性,D 错误。故选 D。9关于生产生活中的科学道理,表述错误的是()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B园林工人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抑制侧芽生长C“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D“凡嫁
15、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 则根生。”黄泥吸附小便中的吲哚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答案】B【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
16、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A 正确;B、定期修剪绿篱,减去顶端,目的是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B 错误;C、木瓜会释放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C正确;D、小便中含有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可以促进枝条生根,D 正确。故选 B。10下表中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细胞种类寿命能否分裂小肠上皮细胞12天
17、能癌细胞无限增殖能红细胞120 天不能白细胞5 7 天大多数不能A吞噬细胞的寿命比红细胞短,这与其吞噬病原体有关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因为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D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18、(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吞噬细胞能吞噬进入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以及代谢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异物”,吞噬后就死亡并被排出,所以其凋亡的速率很快,A 正确;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是由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B错误;C、通常情况下,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就越低,细胞
19、分裂能力就越弱,C正确;D、人体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与基因控制的衰老和凋亡有关,D 正确。故选 B。11自然界中所有的微生物()A都是原核生物B都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都可快速繁殖D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核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等(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详解】A、酵母菌等真菌也是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A 错误;B、有些微生物形成菌落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B错误;C、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可快速繁殖等
20、特点,C 正确;D、分解者一般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但是微生物中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肺结核杆菌,D 错误;故选 C。12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思路使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了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区分DNA 和蛋白质分子C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需长时间保温培养D对离心后试管中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放射性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结构简单,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掌握
2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 正确;B、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这也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 正确;C、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不能长时间培养,否则,大肠杆菌裂解后,会释放子代噬菌体,影响实验结果,C 错误;D、离心后检测到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则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是DNA,噬菌体的蛋白
22、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D 正确。故选 C。13下列关于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错误的是()A生物界的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统一性体现在模式上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体现生物的统一性C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在个体水平上体现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才能体现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有不同体现,一是体现在类型上,二是体现在模式上。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有几个层次的体现,而且在不同层次上,体现的差别和一致性是不同的,越是基础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作为生命的高度一致性。【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体主要现在类型上,生物种类由很多种,绝大多数生
23、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统一性体主要现在模式上,A 正确;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如生物都是由相似的化学元素组成的,B 正确;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可以在几个层次上体现,因此可以在个体水平上提现,C正确;D、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各个层面上,比如说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有着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或拟核),这是细胞统一性的体现,D 错误。故选 D。14小花碱茅属于禾本科草本植物,种子外包被颖壳。研究人员以小花碱茅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对种子进行脱颖处理,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及再分化,成功建立了完整的小花碱茅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
24、,以下是部分研究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处理激素浓度愈伤组织诱导率%2,4-D 6-BA 6 3 4 662 2 2 5 4 322 6 3 3 46 546 9 4 5 46 792 4 5 7 46 866 4 6 3 43 972 8 A 6-BA 会抑制愈伤组织形成,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B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可避光条件下无菌培养C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脱颖种子进行无菌处理D对种子进行脱颖处理的目的是防止颖壳污染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6、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消毒灭菌;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养料。2、影响植物组织培
25、养的因素:培养基配制;外植体选取;激素的运用;消毒;温度、pH、光照。3、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分化成的幼苗需要移栽,移栽时,应先将培养瓶的封口膜打开一段时间,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移栽时需用流水清洗根部的培养基;最后幼苗需移植到消过毒的新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详解】A、6-BA 会抑制愈伤组织形成,当2,4-D浓度为 3 时,6-BA 为 4.3 时比 4.6 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要高,所以并不是
26、6-BA 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A 错误;B、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时,可避光条件下无菌培养,B 正确;C、高压蒸汽灭菌法会使所有的种子失活,种子不能再脱分化,C错误;D、对种子进行脱颖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利于种子脱分化,D 错误。故选 B。1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 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菌都由R型菌转化而来B将 S型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 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 型菌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带有35S D用 B 型 TMV(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和 A 型 T
27、MV 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2 种子代病毒【答案】B【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同点方法不同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分别用32P和35S标记 DNA 和蛋白质结论不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相同点 均使 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都遵循了对照原则;都能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
28、A、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 R 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的S型细菌一部分是由S型细菌转化而来,一部分是由转化后的R 型细菌分裂而来,A 错误;B、将 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 型活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均有R 型菌,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噬菌体都不含35S,C错误;D、用 B 型 TMV(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和 A 型 TMV 的蛋白质重组而成的病毒感染烟草,会得到 B 型 TMV一种病毒,D 错误。故选 B。16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光暗信号调
29、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C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上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D HPG 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分析图解: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光暗信
30、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 正确;B、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B正确;C、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C错误;D、在 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 正确。故选 C。17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
31、相同,长度为3cm 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摩尔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B清水、甘油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萝卜条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C实验结果说明萝卜细胞膜上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甘油溶液、葡萄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葡
32、萄糖)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细胞大小保持不变。【详解】A、对照组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相对较小,所以细胞体积增大较小,A 正确;B、在清水中,细胞液浓度大,发生渗透吸水,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变大,也发生了渗透吸水,B 正确;C、甘油为脂溶性小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膜上没有运输甘油的载体蛋白,C错误;D、蔗糖使组织细胞失去水分,所以细胞液浓度变大,甘油组和葡萄糖组由于都吸收了溶质进入细胞,所以细胞液浓度也变大了,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以图
33、形为载体,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所给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对于此类试题,考生应掌握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及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酵解过程产生的还原氢均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C细胞需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水D骨骼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和细胞溶胶【答案】C【解析】【分析】(1)需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
34、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厌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溶胶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溶胶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详解】A、需氧呼吸过程中,糖酵解过程产生的还原氢均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而无氧呼吸过程中,糖酵解过程产生的还原氢与丙酮酸结合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没有水的生成,A 错误;B、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的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丙酮酸中,只有少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35、B 错误;C、细胞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而丙酮酸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葡萄糖和水,C 正确;D、骨骼肌细胞需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而厌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因此骨骼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D 错误。故选 C。19下图 SARS-CoV-2 病毒感染能引起人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该病毒由RNA、蛋白质外壳和囊膜组成,囊膜主要来自寄主细胞膜,也含有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下列有关SARS-CoV-2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囊膜表面的糖蛋白与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有关B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可以用咽拭子和PCR方法来检测
36、疑似患者是否携带病毒D现在发现该病毒仅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 或 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囊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与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有关,A 正确;B、病毒不含核糖体,其蛋白质外壳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C、可以用咽拭子和PCR方法来检测疑似患者,以检测是否携带该病毒,C正确;D、目前普遍认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呼吸道飞沫或直接亲密接触进行传播,D 错误。故选 D。2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A可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B用标
37、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太醒目C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D通过搅拌促使子代的T2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1、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
38、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脂质易融云丙酮等有机溶剂,可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A 正确;B、蚜虫的个小,活动范围小,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 错误;C、乳酸菌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而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的是CO2,C错误;D、通过搅拌促使亲代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1如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
39、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C降低至最适温度时此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在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最强,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PH),酶的活性降低。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由图可知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A正确;B、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导致酶失活,不能催化底物分解,B正确;C、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即使降低至最适温度,酶的结构也不能恢复,C错误;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
40、构时,酶才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D 正确。故选 C。22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不能在常温条件下完成的是()A观察根尖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B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详解】A、观察根尖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只要在常温下进行即可,A 错误;B、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需要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CD、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
41、式都需要保持细胞活性,需在常温下进行,CD错误。故选 B。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1 所示实验装置来测量H2O2酶催化 H2O2反应放出的O2含量,在最适条件下将反应室旋转180,使滤纸片与H2O2溶液混合,每隔30s 读取并记录注射器刻度,共进行2min,得到如图 2 所示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仅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若仅提高环境温度,实验结果如曲线 所示C若仅提高H2O2溶液 pH,实验结果如曲线 所示D若仅改变滤纸片数量,实验结果均如曲线 所示,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滤纸片经过肝脏研磨液浸泡,故其数量可代表
42、酶的数量,因变量为反应放出的O2含量,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滤纸片上有H2O2酶,若仅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A 错误;BC、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是在在最适条件下进行的,故若提高环境温度或改变溶液的pH,酶促反应速率均下降且最终生成的02量不变,结果如曲线 所示,B 错误,C 正确;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若仅改变滤纸片数量,并无相应的不同酶或底物的对照,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仅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实验结果均如图 所示,说明底物有限,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题干中各种物质的实质,并把握题干信息“最适条件”,进而分析
43、作答。24下列各曲线图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酵母菌产生酒精速率(V)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果酒制作时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原理。如果溶氧量越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只产生CO2和 H2O,不产生C2H5OH,A 错误;由于 pH 可以影响酶活性,每种酶有一个最适PH,高于或低于该PH,酶活性下降,所以B 中曲线应该先上升,再下降,B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对酶活性有提高作用,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C正确;酵母菌酿酒初期,进行有氧呼吸,繁殖后代,然后进行无氧呼吸,发酵后期由于产物积累
44、,影响酒精发酵,所以曲线是先从0 点开始上升,再下降,D 错误。25诺如病毒是寄生于肠道细胞中的一种RNA 病毒,感染此病毒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肠道细胞是否被诺如病毒感染B特定的抗体与诺如病毒结合可使其失去致病能力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感染人体后的症状表现”为背景,综合考查了生物实验、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等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详解】肠道细胞内本来就有DNA 和 R
45、NA,因此不能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来鉴别肠道细胞是否被诺如病毒感染,A错误;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因此特定的抗体与诺如病毒结合可使其失去致病能力,B正确;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C错误;患者严重脱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增加,D 错误;因此选B。【点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以:“种群在 211 年内的灭
46、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为标准。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大熊猫存活力的影响,结果如图。(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因素。)回答下列问题。(1)当环境阻力为111 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_。(2)由图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当环境阻力为1,初始种群规模不小于41 只时,推测该地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_,原因是 _。(4)对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分析
47、,常需调查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它们属于种群的_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指_。【答案】61 只增大增大J型增长环境阻力为1,则大熊猫生活的环境为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的理想条件数量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种群灭绝概率与初始种群规模和环境阻力的大小密切相关,根据不同的曲线结合题目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若以“种群在 211 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为标准,据图中曲线可知,当环境阻力为 111 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61 只。(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种群的灭绝率越高,即种群
48、的灭绝可能性会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增大。(3)若环境阻力为1,则大熊猫生活的环境为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的理想条件,此种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型增长。(4)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通过分析曲线图和表格数据的能力,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一般规律,能读懂题图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27某实验小组为了观察胃肠道的运动和小肠吸收与渗透压的关系,分别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三段长度相同的胃肠,分别在胃肠的表面滴加等量的乙
49、酰胆碱、新斯的明(一种化学物质)、生理盐水,观察小肠的运动,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生理盐水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小肠运动频率(次/分)45 75 65(1)神经细胞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为_,由表格可知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_的电位。(2)已知新斯的明是一种能够影响分解乙酰胆碱的乙酰胆碱酶活性的化学物质,则由表格数据推测,新斯的明对乙酰胆碱酶活性具有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实验二结扎三段相同长度的小肠,分别向内注入相同剂量的11%NaCl、19%NaCl、1 45%NaCl溶液,将小肠放回腹腔(腹腔中的溶液为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三段小肠的变化。(3)A 段小肠中,水分移动的方向为_
50、,C 段小肠将 _(填“膨胀”“不变”或“收缩”)。(4)若将 19%NaCl溶液换成等质量分数的FeSO4溶液,B 段小肠会出现收缩现象,其原因是_。【答案】胞吐外负内正(或:兴奋)抑制由腹腔流向小肠收缩FeSO4的分子质量大于 NaCl,等质量分数的FeSO4溶液中等体积的溶液的离子数较少,渗透压较小,因此会失水导致小肠收缩【解析】【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靠突触联系,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息的传递时通过突触小泡完成的:在接受刺激时,突触小泡内的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进行传递,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前膜释放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