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月模拟试卷含解析.pdf(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昭通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三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是()A猫叫综合征B特纳氏综合征C苯丙酮尿症D青少年型糖尿病【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 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
2、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 三体综合征)。【详解】A、猫叫综合症起因于第五号染色体短臂上片段的缺失,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A 正确;B、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XO,表现为女性卵巢和乳房等发育不良,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B 错误;C、苯丙酮尿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C错误;D、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与染色体变异无关,D 错误。故选 A。2中国赛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 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2019 年,中国“蚂蚁森林
3、”项目再获此殊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C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2.土地流失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详解
4、】A、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A 正确;B、对森林采用科学合理的间伐,可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B错误;C、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和合作,C正确;D、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因此可知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 正确。故选 B。3人体剧烈运动时,不会出现的是()A机体产生热量显著增多B血浆中乳酸水平持续升高C脑干呼吸中枢兴奋增强D肌细胞中ATP水平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细胞剧烈运动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此时
5、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也会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刺激机体产热量升高。该题综合性考查了运动时涉及到的各种调节,识记无氧呼吸过程、ATP的转化机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剧烈运动时,细胞进行大量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机体产热量显著增加,A 正确;B、人体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但乳酸进入血浆中会被缓冲物质中和,其含量不会持续升高,B 错误;C、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此时呼吸中枢兴奋增强,C正确;D、ATP和 ADP的相互转换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中ATP的水平会维持相对稳定,D 正确;故选 B。4下图关于 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
6、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框图 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框图 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框图 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基因上都有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D框图 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都能够进行固氮【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详解】A、中噬菌体是病毒,根瘤菌是原核生物,两者都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两者的遗传也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 错误;B、中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B 错误;C、中的生物根瘤菌、硝化细菌和蓝藻都是原
7、核生物,衣藻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这四者都含有细胞壁,并且遗传物质均为DNA,基因上都有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C 正确;D、中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病毒不能分裂生殖,D 错误故选:C5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C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上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D HPG 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分析图解:光
8、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详解】A、分析图解可知,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 正确;B、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B正确;C、图中所示的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神经递质,C错误;D
9、、在 HPG轴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该过程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 正确。故选 C。6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时,需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相同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D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10、与复原实验中水的作用原理相近【答案】D【解析】【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时,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用生理盐水配制
11、的健那绿染液,A 错误;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是解离,而在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使染色剂容易进入,B 错误;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C 错误;D、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利用了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的结果都是吸水或失水造成的,D 正确。故选 D。7如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净化示意图,该河流生态系统中植食性鱼类大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项目能量/kJ 鱼吃掉的浮游植物所含的能量468 鱼粪便中含有的
12、能量228 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63 77 A调查该河流周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计数时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图中 b 点后,藻类大量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被分解后产生大量的无机盐C表中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鱼的同化量为240kJ D表中 表示储存在鱼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示:污水排放进入河流,在该河的ab 段,溶解氧大量降低,此时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大量消耗;bc 段,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分析表格数据,鱼摄入
13、的能量(468KJ)=鱼粪便里的能量(228KJ)+鱼同化的能量(240KJ),鱼同化的能量(240KJ)=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63KJ)+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77KJ),故 代表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详解】A、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计数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A 错误;B、在该河的ab 段,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无机盐,有利于 b 点后藻类的大量繁殖,B 正确;C、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能量,故鱼的同化能量=鱼摄入的能量(468KJ)-鱼粪便里的能量(228KJ)=240KJ,C 正确;D、据分析可知,表中 表示储存在鱼的
14、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 正确。故选 A。8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B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C研磨叶片时,加入CaCO3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D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
15、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叶绿素b 在滤纸条的最下面,说明叶绿素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A 正确;B、用丙酮、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溶解和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叶绿体色素含有胡萝卜素,B错误;C、加入 SiO2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受到破坏,C错误;D、加入无水乙醇过多,溶液浓度减小,故提取液的绿色越浅,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
16、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9自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 20 年来,河北省每年因退耕还林工程涵养水源116 亿立方米,防风固沙总物质量为259 万吨,固碳851 万吨,释放氧气3 87 万吨,吸收污染物43 万吨,生态效益总价值达58 亿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过程耕地中的杂草数量增加,呈“S”型曲线增长B“退耕还林”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增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退耕还林”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
17、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退耕还林”能够有效地固定碳,缓解温室效应的进程,降低环境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随着退耕还林的推进,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生物种类和数目增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详解】A、“退耕还林”过程耕地中的杂草数量增加,但是受环境阻力的影响,会呈“S”型曲线增长,A 正确;B、“退耕还林”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增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 正确;C、“退耕还林”体现了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是没有改变方向,C错误;D、由题干的信息可以看出“退耕还林”能够有效地固碳,缓解温室效应的进程降低环境污染,D 正
18、确。【点睛】本题以退耕还林为背景,考查了生态学的知识,识记种群增长曲线的条件,生态系统、群落的知识进行解答。10人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消耗钠离子的渗透能),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A葡萄糖从肾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B各种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时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影响葡萄糖的吸收D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不会影响葡萄糖的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特点、举例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逆、顺浓度梯度)高浓度 低
19、浓度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不需要需要是否消耗细胞的代谢的能量不需要不需要需要代表例子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等Na+、K+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 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能,而不是ATP,B 错误;C、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尿中吸收葡萄糖消耗的是钠离子的渗透能,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钠离子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的吸收,C正确;D、葡萄糖进出肾小
20、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前者是逆浓度进行的,而后者是顺浓度梯度进行,即二者都与葡萄糖的浓度有关,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会影响葡萄糖的运输,D 错误。故选D。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线粒体膜上均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B主动运输可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加大C叶肉细胞吸收Mg2+所需的 ATP不会来自光反应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主要位于拟核DNA 上【答案】A【解析】【分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细胞膜上有它的载体而线粒体上没有其载体等。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离子,使得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详解】A、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21、因此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A 错误;B、主动运输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加大,B正确;C.真核细胞叶绿体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植物叶肉细胞吸收Mg2+所需的能量可由线粒体合成的 ATP提供,叶肉细胞吸收Mg2+所需的 ATP不会来自光反应,C正确;D、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主要位于拟核DNA 上,D 正确。故选A。12如图为某家族红绿色盲(A/a)和高胆固醇血症(B/b)的遗传系谱图。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杂合个体(携带者)血液胆固醇含量中等,30 岁左右易得
22、心脏病。患者血液胆固醇含量高两岁时死亡。人群中每500 人中有 1 个高胆固醇血症的携带者。5 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11 号个体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第代的 2 号个体B甲病是高胆固醇血症,12 号个体不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C若 6 号再次怀孕且胎儿为男性,则其成年后其可能的表现型有4 种,基因型有4 种D若 14 号与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后生出一个非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色盲携带者的概率为2999/12000【答案】C【解析】【分析】根 据 遗 传 系 谱 图 及 题 干 5 号 不 含 乙 病 致病基 因 可 知,甲病 为 高 胆 固 醇
23、 血症,乙病 为 红 绿 色 盲,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11 号个体的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I 代的 6 号个体,6 号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其致病基因来自第I 代的 1 号个体,A 错误;B、13 号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B),故 7 号和 8 号均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携带者(Bb),12 号个体的 基 因型为 Bb:bb=2:1,不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B)概率是1/3,B 错误;C、5 号的基因型为BbXAY,6 号的基因型为BbXAXa;若 6 号再次怀孕且胎儿为男性,则该男孩高胆固醇血症相关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若基因型为BB的个体在两岁时死亡不可能成年,成
24、年儿子(Bb)30 岁左右易得心脏病,bb 正常,有两种表现型。红绿色盲相关基因型及比例为XAY:XaY=1:1,分别表现为正常男性和红绿色盲男性,其成年后可能的表现型有4 种,基因型有4 种,C正确;D、14 号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Xa:bbXAXA:bbXAXa=2:2:1:1,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BbXAY:bbXAY=1:499,若 14 号与没有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非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b、bb)的概率为1-2/31/5001/4=2999/3000,红绿色盲携带者(XAXa)的概率为1/21/4=1/8,生出一个非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色盲携带者(BbX
25、AXa、bbXAXa)的概率为2999/24000,D 错误。故选 C。【点睛】能结合遗传系谱图准确判断两种遗传病的类型并进一步判断各个体基因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B在电子显微镜下拍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代谢中心和控制中心D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答案】A【解析】【分析】1、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中心体、核糖体。2、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统称。【详解】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含磷脂,如核糖体和中心体,但所有的细胞器均含有蛋白质,A 正确;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
26、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实物图,而不是物理模型,B 错误;生命活动的代谢中心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生物膜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的统称,D 错误。故选A。【点睛】易错点: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14在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基因突变 基因连锁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处理杂交 自交 选优自交用射线、激光、化学药物处理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原理基因重组,组合优良性状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破坏
27、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诱导花粉直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较低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详解】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染色体变异(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减少),即,A 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了解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育种原理便可解答本题。15 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
28、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只发生在该动物某些器官内B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Y、aBXA、bY C图示细胞中没有四分体,有6条染色体,DNA 分子可能多于12 D如该细胞由图示状态继续完成分裂过程,会出现不均等分裂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A 的染色体片段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图中所示有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为雄性动物,图中的减数分裂只发生在雄性动物的睾丸
29、中,A 正确;B、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易位,最终形成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分别为aBX、AbY、aBXA、bY,B正确;C、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没有四分体,有6 条染色体,细胞质中还有少量DNA,因此细胞中的DNA 分子数可能大于12,C正确;D、该细胞为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都均等分裂,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通过细胞分裂图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适中。16下图甲表示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其中A、B、C 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图乙是B1中
30、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B、C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三者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B图乙中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种群 的数量会无限增加C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若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A 中生物的数量增加D若要使Be 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A 固定太阳能的量为y,则 x 与 y 的关系式应为y=100 x【答案】A【解析】【分析】对图甲分析可知,A 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其制造的有机物中,故A 代表生产者。由“A、B、C表示不同类型的生物”,及 A、B1、B2均有一部分能量流向C,可知 C 代表分解者,B 为消费者,进一步可知 B
31、1为初级消费者,B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乙分析可知,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增长,随后 种群数量继续增加,而 种群数量下降,说明两个种群之间为竞争关系。【详解】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由图甲可知,A 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故 A、B、C 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A 正确;对图乙分析可知,开始时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增长,随后 种群数量继续增加,而 种群数量下降,说明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由于受到资源、空间和天敌的
32、限制,因此种群 的数量不会无限增加,B错误;B2是 B1的天敌,故 B2中动物的食性会影响种群 和种群 的数量变化。B2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短时间内B1中生物的数量会增加,进而导致A 中生物的数量减少,C错误;按照最低能量传递效率来计算,消耗的生产者最多。因为B2的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能量x),因此若要使B2储存的能量增加x,最多需要消耗A 固定的能量=B2的同化量 10%10%=100B2的同化量。因此,x 与 y 的关系式应y100 x,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17生物体利用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和油脂,油脂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
33、。因此可用一定时间内生物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来大致推测细胞呼吸底物的种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没有ATP生成B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与其正常时相比,上述比值会降低C富含油脂的植物种子在萌发初期,上述比值会低于1 D健康的成人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上述的比值会大于1【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
34、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2、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酶2C2H5OH(酒精)+2CO2或 2C3H4O3(丙酮酸)+4H酶2C3H6O3(乳酸)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 ATP。【详解】A、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细胞基本进行无氧呼吸,绝
35、大多数果蔬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 CO2,第二阶段没有ATP生成,A 正确;B、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其细胞利用糖类的能力减弱,细胞会以油脂作为能源物质,所以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 O2的摩尔数的比值相比正常时会降低,B正确;C、富含油脂的种子在萌发初期主要利用油脂为能源物质,所以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低于 1,C正确;D、健康的成人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但仍以有氧呼吸为主,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并不产生二氧化碳,故上述比值等于1,D 错误。故选 D。18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破伤风杆菌外毒素(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 1 中的溶
36、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B图中 过程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细胞 2 和细胞 3中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D进行二次免疫时细胞5 可快速产生大量的物质a【答案】B【解析】【分析】图为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 进入血液,细胞1 吞噬细胞 呈递给细胞2T 细胞,T 细胞将抗原 传递给细胞3B 细胞,细胞4 为浆细胞,细胞5 为记忆细胞,物质a 为抗体。【详解】A、细胞 1 为吞噬细胞,其中的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 错误;B、图中 过程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而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B 正确;C、细胞 2 和细胞 3中的遗传物质都相同,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了性状表现不同细胞,C错误;
37、D、进行二次免疫吋细胞记忆细胞5 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细胞4 浆细胞,由细胞4 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物质 a 抗体,D 错误。故选 B。【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根据示意图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并与细胞器的功能和细胞分化有关知识建立联系。1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会出现在正常人的内环境中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与 CO2的比值大于组织液中的D人体的血浆中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及果糖等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也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减少来,促进走,会消除水肿;O2
38、与 CO2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详解】A.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是机体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清等内环境中,A 正确;B.人手和脚上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 错误;C.人体的脑组织细胞内液中O2与 CO2的比值小于组织液中的才有利于气体交换,C错误;D.果糖属于单糖,人体的血浆中可能出现果糖,但不可能出现淀粉、蔗糖,D 错误。故选 A。【点睛】明确内环境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河泥中的细菌都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B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C全球降雨格局改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都是温室效应
39、影响的结果D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是解决资源、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出路【答案】B【解析】【分析】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导致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击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详解】A、水土流失的冲积物、被排放到水体中的微生物病原体都属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河泥中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不能笼统地说属于污染物,A错误;B、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
40、低,B 正确;C、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温室效应的原因,全球降雨格局改变是温室效应影响的结果,C错误;D、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是解决资源、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出路,D 错误。故选 B。21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8h 间,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B06h 间,酵母菌能量利用率与612h 间能量利用率大致相同C08h 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 时达到最大值D 6h 左右开始产生酒精,612h 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在有氧条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在无
41、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该容器为密闭容器,在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量等于CO2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反而释放CO2,因此 6h 以后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压强开始不断增加。【详解】A.从图中曲线信息可知,06h 内酵母进行有氧呼吸较强,在68h 间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水,所以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而增多,A 错误;B.据图可知,0 6h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在612h 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对能量的利用率高,B 错误;C.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 O2与释放的CO2量相同,气体压强不变,而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 CO2,
42、使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不断变大,C错误;D.据图可知,在酵母菌在第6h 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据图曲线可知,612 h 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D 正确。22如图所示,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B血管紧张素是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含有 7 个肽键C血管紧张素和血管紧张素 均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
43、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说明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催化作用的酶,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和血管紧张素均为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三者氨基酸的数量不同,功能也不同。【详解】由分析可知,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 正确;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是由十个氨基酸构成的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 是由八个氨基酸构成的八肽化合物,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故含有7 个肽键,B 正确;斐林试剂只能检测还原性糖,血管紧张素和血管紧张素都是多肽,可由双缩脲试剂检测,C错误;根据题意,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
44、管紧张素原在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可转化形成血管紧张素,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故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形成,从而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D 正确。故选 C。23科研人员利用秋水仙素干扰植物小孢子的有丝分裂过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殖细胞的形成需要经过不均等分裂B生殖细胞的形成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C高浓度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分裂结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无秋水仙素处理的为对照组,小孢子分裂产生了营养细胞(L基因表达)和生殖细胞(L 基因不表达);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小孢
45、子没有分裂,只产生1 个营养细胞,没有产生生殖细胞;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的小孢子分裂产生2 个营养细胞,没有生殖细胞产生。【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无秋水仙素处理的时,生殖细胞与营养细胞形成时,细胞分裂是不均等的,A 正确;B、小孢子经过分裂产生了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且生殖细胞中L基因不表达,而营养细胞中L基因表达,说明生殖细胞的形成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B正确;C、高浓度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完成分裂,只能形成1 个营养细胞,C正确;D、图示分裂为有丝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D 错误。故选 D。24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过
46、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步使用的是32P标记的 T2噬菌体B第二步是将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C上清液中较高的放射性来自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能证明DNA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 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7、。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A、图中放射性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说明使用的是35S标记的 T2噬菌体,A 错误B、第二步是将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B 正确;C、上清液的放射性来自亲代噬菌体,C错误;D、噬菌体表现出遗传性状的连续性,该实验的结果只能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5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 个实验: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未标记的噬菌体侵
48、染35S标记的细菌 用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 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 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B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C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D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
49、,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 释放。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35S将出现在新的噬菌体,存在于细菌体内,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15N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外壳,而用15N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DNA 和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部位是
50、沉淀和上清液;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侵染后进入子代噬菌内;用3H 标记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 含有3H,子代噬菌体(未释放出的)和细菌均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放射性主要存在部位是沉淀。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子代噬菌体DNA 的细菌分开,再对各选项作出判断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果蝇(2N=8)卷翅基因A 是 2 号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其等位基因a 控制野生型翅型。(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