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昭通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调研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反射弧的传入神经纤维传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兴奋部位膜内侧的Na+浓度低于膜外侧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
2、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在生物体内,机体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即: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在传入神经上也是单向传导的,A 错误;B、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K+浓度膜内高于膜外,兴奋时,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
3、,形成动作电位,此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B正确;C、神经纤维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势差,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神经纤维传导,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的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D与 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
4、个染色体组BD 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EF过程中,DNA 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其中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F表示着丝粒分裂。【详解】A.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 CD与 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2 个染色体组,A 正确;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 D 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
5、Y染色体,B 正确;C.DE对应的时间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 EF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无关,C错误;D.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前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重组,D 正确。故选 C。3 TATA框是多数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中的一段DNA 序列,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其碱基序列为TATAATAAT。在转录 mRNA 前,先由转录因子TFII-D蛋白和 TATA框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由RNA聚合酶依据模板链进行转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TATA框的 DNA 片段中共含
6、有2 种脱氧核苷酸和8 个氢键BTATA框经 RNA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含有起始密码子C转录开始时,TFII-D蛋白首先与TATA框结合打开碱基对之间的氢键D RNA 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成mRNA【答案】D【解析】【分析】转录,是指遗传信息从基因(DNA)转移到 RNA,在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一条与DNA 碱基序列互补的mRNA 的过程。【详解】A、根据题意信息可知TATA框的 DNA 片段中共含有2 种脱氧核苷酸和18 个氢键,A 错误;B、TATA框属于基因启动子的一部分,属于真核生物的非编码区,起始密码位于对应的基因的编码区转录形成的 mRNA
7、 片段中,因此TATA框经 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形成的片段中不含有起始密码子,B错误;C、转录开始时,TFII-D蛋白首先与TATA框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C错误;D、RNA 聚合酶催化基因的转录过程,转录产物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RNA 聚合酶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依次连接成mRNA,D 正确。故选 D。4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
8、可知,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从伴胞进入筛管;蔗糖的水解产物可以顺浓度梯度从筛管进入薄壁细胞。【详解】A、进入筛管的蔗糖水解,有利于降低筛管中蔗糖的含量,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A 正确;B、由图可知,单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错误;C、由图可知,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故不需要消耗能量,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 错误;D、载体具有特异性,蔗糖(二糖)不能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 错误。故选 A。5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 的基因频率为 80%,b 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 B、
9、b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 的概率为4%B若 B、b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C若 B、b 只位于 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D若 B、b 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推出: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雌性果蝇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Xb的平方,雄性果蝇只有一条X 性染色体,雄果蝇的Xb基因频率就是XbY的基因型频率。同时,注意雌雄比例为1:1,因此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占总的一半,据此答题。【详解】A、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bb
10、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100%=4%,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与性别无关,因此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 的概率也为4%,A 正确;B、根据 B 的基因频率为80%,b 的基因频率为20%,可得 BB的基因型频率为64%,Bb 的基因型频率为32%,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64%+32%)1/2 100%17%,B正确;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果蝇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64%、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32%、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4%,雄果蝇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80%,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量相等,因此XbXb、XbY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
11、10%,C 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B、b 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引起该果蝇种群的进化,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遗传平衡定律计算,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对所给信息的思维和判断能力,难度不是很大,但容易做错。6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染色体 有基因 A,则 一定有基因a C若图中的 表示 X染色体,则 表示 Y染色体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图示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
12、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 错误;染色体 和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若染色体 有基因 A,则 不一定有基因a,B 错误;X和 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存在差异,若图中的 表示 X染色体,则 表示 Y染色体,C正确;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等位基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题意“二倍体动物(2n=4)”和题图中隐含的信息“有同源染色体、有8 条染色体及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为切入点,将这一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7下图表示某酶的作
13、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该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 的影响C该酶催化的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和断开D该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肪水解【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绝大多数是化学本质,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核酶可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 分子,从而阻断靶基因的表达。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详解】A、该酶为核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 错误;B、该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 的影响,B 正确;C、该酶与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底物释放时有氢键的
14、断开,C正确;D、该酶催化的是RNA,不能催化蛋白质或脂肪水解,D 正确。故选 A。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较多B代谢强度不同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有差异C合成胰蛋白酶的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发达D携带氧气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的大小、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主要与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正确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在此基础上解答此题。【详解】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较多,A 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代谢强度不同的细
15、胞中线粒体数目有差异,B 正确;胰蛋白酶是由胰腺细胞合成的,而不是由胰岛细胞合成的,胰岛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D 正确;因此选C。【点睛】准确识记各类细胞的功能及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9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应选择被原油污染的土壤取样B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D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
16、答案】C【解析】【分析】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离能够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离。【详解】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则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A 正确;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
17、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D 正确。【点睛】注意:选择培养基的用途和配制,必须结合所培养微生物的特性,使所配制的培养基能让所需的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而对不需要的微生物要有淘汰作用,如在培养基使用特定唯一碳源、唯一氮源或加入特定抑制剂物质等。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Rr 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纯合圆粒逐渐增加,但豌豆并未发生进化B某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间形成生殖隔离是
18、生物进化的标志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为零【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型为Rr 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了,但是基因频率不变,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A 正确;B、一片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19、的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一定会降为零,D 错误。故选 A。【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11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 吨/公顷,此时,总初级生产量每年为60 吨/公顷,生长量为 5 吨/公顷,枯死量为10 吨/公顷,叶的呼吸量为25 吨/公顷。已知总初级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每年的净初
20、级生产量和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分别是(单位:吨/公顷)A 15,20 B35,25 C5,20 D30,25【答案】A【解析】【分析】(总)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详解】总初级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因此呼吸量为60-5-10=45,呼吸量包括叶(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和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因此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为45-25=20。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量=60-45=15。故选 A。【点睛】熟悉生物量、初级生产量以及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相关的
21、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若要利用某目的基因(见图甲)和质粒载体(见图乙)构建重组DNA(见图丙),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AGATCT)、EcoR(GAATTC)和Sau3A(GATC)。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用EcoR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B用Bgl和 EcoR 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C用Bgl和 Sau3A 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D用EcoR和 Sau3A 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用EcoRI切割目的基因和P1 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用DNA 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用 BglI 和 EcoRI切割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会
22、产生两种DNA 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用 Bg1I 和 Sau3AI 切割目的基因和P1 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只有用EcoRI和 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不同的黏性未端,防止发生方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 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详解】A、用 EcoRI切割目的基因和P1 噬菌体载体,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用DNA 连接酶连接时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A 错误;B、用 BglI 和 EcoRI切割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会产生两种DNA 片段,一种含有目的基因,一种不含目的基因,且有目的基因的片段与运
23、载体结合时容易发生反向连接,B 错误;C、用 BglI 和 Sau3AI 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也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可能会发生反向连接,C错误;D、只有用 EcoRI和 Sau3AI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体载体,产生不同的黏性未端,防止发生反向连接,这样目的基因插入运载体后,RNA 聚合酶的移动方向肯定与图丙相同,D 正确。故选 D。13某同学用洋葱做了下列小实验,其实验结果有明显错误的是()A用单侧光照射透明培养瓶中的根尖,一段时间后根尖表现出背光生长B用 0.3g/mL 的蔗糖溶液浸润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C用新鲜管状叶作材料提取并分离色素,滤纸条上可以呈现四条色
24、素带D用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可以观察到一个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全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1、分离绿叶中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 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
25、、用单侧光照射,生长素由向光侧往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浓度较高,抑制根的生长,向光侧生长快,背光侧生长慢,根尖表现出背光生长,A 正确;B、用 0.3g/mL 的蔗糖溶液浸润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 正确;C、新鲜管状叶含有叶绿体,提取并分离色素,滤纸条上可以呈现四条色素带,C正确;D、用根尖制作临时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一个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全过程,D 错误。故选 D。14对正常二倍体生物而言,以下哪种性状肯定能稳定遗传(不考虑变异)A优良性状B隐性性状C显性性状D相对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在杂交实验中,只有
26、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够稳定遗传,优良性状不一定是纯合体,A 错误;隐性性状都为纯合体,可以稳定遗传,B 正确;显性性状不一定是纯合体,C 错误;相对性状的基因型不一定是纯合子,D 错误。故选:B。15某植物的花色由A、a 和 B、b 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含有A 基因时表现为白花,在不含A基因的前提下,BB或 Bb 为红花,bb 为紫花。现有一株白花植株和一株紫花植株杂交,F1中仅有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BF1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31 CF1中红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全为红花植株D F1中两种花色的植株杂交,产生的后
27、代中紫花植株占1/8【答案】D【解析】【分析】一株白花植株和一株紫花植株杂交,F1中仅有白花和红花植株,由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 aabb。F1白花基因型为AaBb,红花基因型为aaBb。【详解】A、由分析可知,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 错误;B、F1中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比例为11,B 错误;C、F1中红花植株(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会出现红花和紫花两种植株,C错误;D、F1中的两种植株(AaBb 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21/4=1/8,D 正确。故选 D。16下列有关科学家所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蔡斯和赫尔希所做的噬菌
28、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 和蛋白质分开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由R 型转化为S型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D在侵染细菌前,首先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获得同时含有32P、35S标记的噬菌体【答案】C【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
29、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针对所有生物来说的,该实验并没有证明,A 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 和蛋白质分开,而格里菲思的实验将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并没有设法将DNA 与蛋白质分开,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 型菌转化成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 DNA 进入 R型菌的体内,与R 型菌的DNA 发生了基因组合,C正确;侵染细菌前,要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而不是同时标记,D 错误。17下列
30、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极性运输时不需要消耗能量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答案】C【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有被运输的物质浓度差。协助扩散的影响因素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能量。【详解】A、生长素极性运输时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消耗能量,A 错误;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如性激素),B 错误;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
31、的Na+内流,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D 错误。故选 C。18下列有关物质或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代谢产生的丙酮酸能为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B一定量的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C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是运输各种植物激素的通道D高尔基体通过“出芽”形成的囊泡有运输蛋白质的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详解】A、细胞代谢产生的丙酮酸是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如丙酮酸
32、可以转变为丙氨酸,A 正确;B、有的无机盐离子具有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的功能,B 正确;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间的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膜蛋白的协助,胞间连丝具有运输信息分子的作用,但不是运输各种植物激素的通道,C 错误;D、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内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发挥分泌功能是通过“出芽”形成的囊泡来完成的,从而完成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D 正确。故选 C。1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中不能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B溶酶体内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植物表皮细胞在细胞壁上形成具有保护功能的角质层【答案】B【
33、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有特殊功能的结构称为细胞器,如核糖体、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等,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详解】A、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中不能彻底氧化分解葡萄糖,A 正确;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 错误;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存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的形式,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D、植物表皮细胞在细胞壁上形成的角质层,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功能,D 正确。故选 B。20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就升高体温(发烧)来对付。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烧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产生
34、耐药性、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等副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能刺激某些细胞增殖与分化C寄生在细胞中的病原微生物,需要由抗体进入细胞进行消灭D“发烧”后常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 正确;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作为抗原,能刺激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 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只能在细胞外发挥免疫作用,C错误;“发烧”后常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D 正确。2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
35、是()A验证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时,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葡萄糖B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作用时,先饥饿处理再注射胰高血糖素C验证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可用垂体提取液处理的饲料饲喂实验动物D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发育作用可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饲喂幼龄动物【答案】C【解析】【分析】验证某种激素的作用可先让该激素“缺席”,观察动物的反应,再加入该激素,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详解】A、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观察胰岛素作用的结果,再注射葡萄糖溶液,观察症状是否消除,A 正确;B、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作用时,应先饥饿处理观察动物的症状,再注射胰高血糖素看症
36、状是否消失,B 正确;C、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类(激素类),口服会失去作用,C错误;D、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发育作用可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饲喂幼龄动物,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D正确。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化学本质。2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 的研究结果推论A 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 改变 T 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 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A A BB CC 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
37、免疫,A 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 正确;B 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C错误;抗体只参与体液免疫,D 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要求学生熟记非特异性免疫的类型,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3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相关代谢通路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分别用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正常小鼠和蛋白S基因突变的小鼠,发现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由此可知()A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是主动运输B柠檬酸不可作为合成脂肪酸(脂肪分子的组分)的直接原料C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
38、二信使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的蛋白N 基因,小鼠脂肪合成恢复到一定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从图中分析,Ca2+在 ATP提供能量的作用下,同时在A 蛋白和 S蛋白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再从内质网中进入线粒体,在蛋白N 的协助下从线粒体中进入细胞质。根据“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进行推测,当 S基因突变后,丙酮酸增多,柠檬酸降低,推测S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将Ca2+运入内质网,从而降低了线粒体中Ca2+浓度,从而降低了丙酮酸参与柠檬酸循环。【详解】A、从图中看出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A 错误;B、从图中看出柠檬酸可作
39、为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B 错误;C、在缺乏钙离子的条件下,柠檬酸的含量降低,因此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二信使,C正确;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减少,如果敲除了N 基因,还需要检测线粒体内Ca2+含量,所以小鼠脂肪合成不一定会恢复,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别图中的过程,分析题干信息“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得出 Ca2+与该调解过程的关系。24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两个层次,下列研究某原始森林的种群和群落所涉及的问题中,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范畴的是A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B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
40、少C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D各种群的年龄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研究范畴,A 错误;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多少属于种群密度,是种群水平研究范畴,B 正确;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属于种群数量特征,C正确;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种群的特征,D 正确.故选:A。25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单体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A 1 B1/2 C1/3 D 2/3【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
41、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假设正常黑腹果蝇基因型为AA,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为Aa,单体黑腹果蝇相互交配,即AaAa1AA、2Aa、1aa,则后代中有1/4 的正常个体,有1/2 的单体,有1/4 的个体死亡,所以后代中单体的比例为2/3,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研究人员使用不同量的生长素处理某植物枝条,每个用量处理的枝条数都是50 个。观察两个月后的存活枝条数、生根枝条数以及首次出根所需天数,结果如
42、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以外,还有细胞分裂素、乙烯和_等四类。(2)由图可知,不用生长素处理也会有1/5 左右的枝条生根,但与其他组相比,较明显的区别是_。(3)若要确定生长素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还需要观测的指标包括_(答出两点即可)。(4)在农业生产中,经常施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施用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价格、施用是否方便以及_(答出两条即可)等因素,还要考虑施用时间、方式、浓度、次数及处理部位等问题。【答案】吲哚乙酸赤霉素、脱落酸首次出根所需天数较多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解析】【分析
43、】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生长素用量,因变量有首次出根所需天数,第60 天存活的枝条数,第 60 天生根的枝条数。【详解】(1)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五类。(2)实验中不用生长素处理也有部分枝条生根,原因是枝条自身含有内源生长素,但是含量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故首次出根所需天数较多。(3)一定量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枝条生根,若要确定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还需要观测的指标包括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根的长度等。(4)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生长调节剂时,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药物效果、药物毒性、药物残留、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还
44、要考虑施用时间、方式、浓度、次数及处理部位等问题。【点睛】插条本身含有少量的内源生长素,故不用生长素处理也会生根。27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人视觉的遗传病。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图 1 所示的两个家系图。(l)据图分析,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_遗传。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与甲_(填“相同”或“不同”)。(2)研究发现,RP还存在其他遗传方式,并且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 个基因的100 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和_的特点。(3)科研人员构建斑马鱼模型,探究rp2 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敲除斑马鱼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rp2 基因部分序列
45、,筛选得到rp2 基因杂合突变体。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对得到的F1进行 rp2 基因测序,发现序列不同的两种突变类型A 和 B,如图 2 所示。研究者认为,与突变型B 相比,突变型A 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rp2 基因的功能。从分子水平分析,选择突变型A 的原因是 _。【答案】常染色体显性不同不定向性随机性突变型 A 为 5 个碱基对(非 3 的倍数)缺失,造成 mRNA 上的密码子阅读框错位,对蛋白质影响较大;而突变型B 为 12 个碱基对(3 的倍数)缺失,造成蛋白质中4 个氨基酸缺失,对蛋白质影响相对小【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 甲家系中父母有病,有一个儿子
46、正常,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甲是患者,而其母亲正常,说明不是伴X遗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家系中乙的父母正常,而乙有病,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乙所患RP 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因此两者的遗传方式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RP的遗传与20 个基因的100 多个突变位点有关,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3)据图分析,突变体A、B 分别缺失了5 个、12 个碱基对,其中突变型A 的 5 个碱基对不是3 的倍数,造成 mRNA 上的密码子阅读框错位,对蛋白质影响较大;而突变型B 的 12 个碱基对是3 的倍
47、数,造成蛋白质中 4 个氨基酸缺失,对蛋白质影响相对小。因此与突变型B 相比,突变型 A 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rp2 基因的功能。【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2中野生型和2 种突变型的碱基对的比较判断哪种突变适合用于研究rp2 基因的功能。28下图表示豌豆的4 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请分析回答:(1)图中与Y/y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有_。(2)将黄色圆粒豆荚饱满豌豆与黄色皱粒豆荚饱满豌豆作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933 3311,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和_。(3)已知种皮灰色和白色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A 和 a 控制,这对基因可能位于I 号或 IV 号染色体
48、上。现有各种表现型的纯合豌豆植株,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若要确认A/a 是位于 I 号染色体上还是IV 号染色体上,可选用种皮灰色子叶黄色豌豆和_豌豆作亲本杂交,得到 F1,再让 F1自交后,统计F2表现型的比例。若比例为_,A/a 位于 IV 号染色体上;若比例为_,A/a 位于 I号染色体上。【答案】D/d,E/e,R/r YyRrEe YyrrEe 种皮白色子叶绿色9331 31【解析】【分析】据图分析,D/d 和 E/e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Y/y、D/d 和R/r 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理Y/y
49、、E/e 和 R/r 这三对等位基因也独立遗传。【详解】(1)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与Y/y 符合这一关系的基因在本题中有 D/d,E/e,R/r?(2)993 3331 1 的比例可以拆解为3 1?3 1 和 1 1,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单对逆推,容易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Ee和 YyrrEe?(3)为了确认A/a 是位于 I 号染色体上还是IV 号染色体上,可利用I 号染色体和IV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杂交实验来证明?如果与其中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 A/a 不在这对染色体上?题目已经将亲本之一确定为种皮灰色子叶黄色豌豆,由于Y/y 基因
50、位于I 号染色体上,这告诉我们应该通过分析A/a 和 Y/y 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来确定基因是否在I 号染色体上?所以我们选用纯种的种皮白色子叶绿色与题目给定的亲本杂交来获得双杂个体,利用双杂个体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是否出现9331的比例,来确定A/a 基因是否在I 号染色体上?如果 A/a 基因在 IV 号染色体上,则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F2的表现型比例应该是933 1?如果 A/a 基因在 I 号染色体上,按照亲本的表现型可知,亲本基因型为 AAYY和 aayy,它们分别产生AY和 ay 的配子,受精作用后形成AaYy 的 F1个体,由于这次推理中,A/a和 Y/y 基因均在I 号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