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昭通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昭通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第二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在高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性B两者的多样性都与空间结构有关C两者都可具有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D两者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有的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
2、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在高温条件下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所以两者在高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性,A 正确;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有关,而核酸的多样性主要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C、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所以二者都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C 正确;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 作为模板,氨基酸作为原料,核酸中的DNA 的合成以DNA 为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RNA的合成以DNA 为模板,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和酶,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考生可以结合基因表达的知识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综合分析。2下图为某突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触一定存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不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会影响通道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
4、、在反射弧中,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也存在突触,A 错误;B、乙酰胆碱分子必须达到一定的结合数量才能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 正确;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C 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 A。3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 8 C1 与 3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2 都在减数第二次分
5、裂分离D 1 分别与 6、7、8 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 与 2、5 与 6、3 与 4、7 与 8 为相同基因,1(或 2)与 3 或 4 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 6)与 7 或 8 可能是等位基因。【详解】1 与 2 是相同基因,1 与 3、4 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 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A 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 18,B 正确;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 与 3 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 与 2 会在
6、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 与 2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 与 3 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1 与 5 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5 与 6 是相同的基因,因此1 与 6 的组合不能形成重组配子,D 错误。故选B。4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质中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的一系列膜性细胞器的总称,广义上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膜性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属于细胞内膜系统的一部分B细胞内膜系统的各结构可通过生物膜的融合实现其膜成分的更新C细胞内膜系
7、统扩大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D细胞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区域化,使同时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内膜系统的相关知识点:1、概念: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质中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的一系列膜性细胞器的总称,广义上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膜性结构。2、功能:细胞内膜系统极大的扩大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代谢反应的进行;细胞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区域化与功能化,使相互区别的代谢反应能够同时进行,以满足细胞不同部位的需求。3、性质:内膜系统具有动态性质。虽然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是一个个封闭的区室,并各具一套独特的酶系,
8、有着各自的功能,在分布上有各自的空间。实际上,内膜系统中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此为内膜系统的最大特点。【详解】A、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的膜性细胞器,而线粒体、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不可以与外界相互转换,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不属于细胞内膜系统的一部分,A 错误;B、细胞内膜系统的各结构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联系,可通过生物膜的融合,实现其膜成分的更新,B 正确;C、细胞内膜系统极大的扩大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代谢反应的进行,C正确;D、细胞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区域化与功能化,使相互区别的代谢反应能够同时进行,以满足细胞不同部位的需求,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
9、查细胞内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5下图是甲产生的物质N 对乙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甲为T 细胞,则物质N 和乙可以是淋巴因子和B 细胞B若甲为小肠黏膜,则物质N 和乙可分别表示促胰液素和胰岛细胞C若甲为甲状腺细胞,则物质N 和乙可以是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细胞D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则物质N 和乙可分别为神经递质和肌肉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模型表示的是细胞甲产生物质N,分泌到细胞外,并作用在细胞乙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上。该图可能表示激素的分泌与作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1、T 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
10、胞增值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抑制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详解】A、在体液调节过程中,T 淋巴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值分化,A 正确;B、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的分泌胰液,故乙为胰腺外分泌部位,B 错误;C、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细胞,C正确;D、突触前神经元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可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肉细胞,D 正确。故选 B。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说法正确的是()A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乙烯可用于农业生产中促进果实发育B两种激素之间既可能有协同关系也可能有拮抗关系C植物激
11、素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是极性运输的过程D植物激素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需通过体液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详解】A、植物激素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乙烯量少,不能可用于农业生产中,并且乙烯是促进果实的成熟,A 错误;B、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在顶端优势方面,高浓度生长素使植物具有顶端优势,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两者属于拮抗关系;然而在促进果实生长方面,两者是协同关系,故两种激素之间既可能有协同关系也可能有拮抗关系,B 正确;C
12、、生长素由幼嫩组织运输到作用部位,存在极性运输,其他植物激素无极性运输,C错误;D、植物无体液,不能通过体液运输,D 错误。故选 B。7如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模拟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容器内两种不同颜色小球的大小、重量及数量必须相等B从甲或乙容器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C从甲、乙容器各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D该实验要做到多次重复并统计,每次取出后要及时放回小球并摇匀【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
13、3:1。据图分析,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每个容器内两种颜色的小球的大小、重量及数量必须相等,但是两个容器中的小球数量不一定相等,A 错误;甲、乙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从甲或乙容器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的过程,B 正确;从甲、乙容器各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两个小球组合可以模拟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C正确;该实验要做到多次重复并统计,次数越多越接近于理论值,且每一次取出后要及时放回小球并摇匀,以保证每次抓取小球时,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相等,D 正确。8下列叙述
14、中,正确的是()A细菌可以是消费者与分解者,但不会成为生产者B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C一只狐狸捕食了一只鸡,则该狐狸获得了该鸡能量的10%至 20%D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细菌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分解者(如腐生的细菌),A 错误;B、马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马的同化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是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
15、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D 错误。故选 B。92019 年 7 月澳大利亚爆发山火,一连烧了几个月,焚烧了数千万亩的土地,不仅将美丽的森林烧成灰烬,也给澳大利亚人带来了无尽的伤感和挑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地区生物群落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B火灾产生的后果已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将无法恢复C火灾过后,澳大利亚受灾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原来增强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发生的演替;次
16、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洪水和人为破坏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火灾过后该地区生物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 错误;B、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火灾产生的后果没有超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限度,仍然可以恢复,B错误;C、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简单,因此其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错误。故选 C。10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 表示转录,以一条链为模板,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B过程 表示翻译,图
17、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右向左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物质a 模板链相应碱基为AGA 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 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 表示 DNA 分子,b 表示 mRNA 分子。【详解】A、图中 为转录过程,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需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结合的 RNA 聚合酶进行催化,A 错误;B、过程 表示翻译,根据两条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异常多肽链的合成方向是从右至左,B正确;C、异常多肽中丝氨酸的反密码子为AGA,则其 m
18、RNA 上的密码子与反密码配对,mRNA 上的密码子为UCU,而物质 aDNA 模板链与mRNA 上的密码子配对,故相应碱基为AGA,C 正确;D、图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其异常后可能导致膜功能的改变,D 正确。故选 A。11下列以新鲜洋葱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DNA 的分布B以鳞片叶为材料,捣烂取其汁液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可检测蔗糖的存在C以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用13g/ml 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以根尖为材料,经低温等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解析
19、】【分析】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为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色浅,适于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2、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
20、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A、甲基绿能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 染成红色,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 和 RNA 的分布,而健那绿的作用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 错误;B、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性糖的试剂,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B错误;C、鳞片叶外表皮为紫色,含有大液泡,故可作为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用1.3 g/mL 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但是要观察其质壁分离复原,需要滴加清水,C 错误;D、低温诱导只能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抑制细胞中的纺锤体的形成,低温处理时,分生区少数细胞处于有丝分
21、裂前期,因此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分生区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观察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2促红细胞生成素(ESF)既能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数增加,改善缺氧,又能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ESF原)的生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血浆是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红细胞具有接收ESF的受体蛋白,从而改善缺氧CESF
22、抑制肝脏中的ESF原的生成属于正反馈调节D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在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叫做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同时组织液又通过毛细血管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详解】A、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通过红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A 正确;B、根据题意分析,促红细胞生
23、成素(ESF)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说明造血干细胞上有该信号分子的受体,而不是红细胞有其受体蛋白,B错误;C、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所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C错误;D、B细胞成熟的场所在骨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D 错误。故选 A。13细胞内的蛋白质常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复合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和rRNA 结合,成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主要成分B蛋白质和DNA 结合,可作为真
24、核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蛋白质和多糖结合,在细胞膜上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蛋白质和部分水结合,有利于增强细胞代谢的强度【答案】D【解析】【分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RN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DNA。识记蛋白质与各种物质组成的成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成分为蛋白质和rRNA,A 正确;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质),其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DNA,B 正确;C、蛋白质和多糖结合构成糖蛋白,可参与保护、润滑、识别等功能,C正确;D、与蛋白质结合的水成为结合水,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D 错误;故选 D。14人
25、类中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基因型为BB时,无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基因型为Bb 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bb 时,无论男女都表现非秃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C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使杂合子的表现型不同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所生后代都是非秃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男性中,BB表现为非秃顶,Bb 和 bb 表现为秃顶。在女性中,BB和 Bb 表现为非秃顶,bb 表现为秃顶
26、。【详解】ABC、基因型为Bb 时,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秃顶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也说明生物体的内在环境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而这种差异与两性体内性激素的不同有关,ABC正确;D、非秃顶的男女婚配,若女性为杂合子,则后代男孩可能是秃顶,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的性状是从性遗传,考生需要将其与伴性遗传分开。15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含有20 种氨基酸B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都能催化特定的生物化学反应D都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氨基和羧基形成肽键)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
27、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蛋白质因为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呈现多种结构,进而具有多种功能。【详解】A、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20 种氨基酸,A错误;B、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B正确;C、有一部分蛋白质是酶,但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酶有催化作用,因此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有催化作用,C错误;D、有些蛋白质如消化酶,是在细胞外(如消化道内)发挥作用,D 错误。故选 B。16下列有关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调查马齿苋的种群密度和蜻蜓卵的密度常用样方法B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田鼠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D调查某遗
28、传病的发病率应在患病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详解】A、马齿苋和蜻蜓卵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 正确;B、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 正确;C、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 正确;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不应是患病人群中,D 错误。故选 D。【点睛】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遗传方式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17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某一基因的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过程需要图三中分子的帮助,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B作用于图一中
29、和 的酶的种类是相同的C图二所示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D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DNA 中不含有15N 的 DNA 占 3/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析图一:图一表示含有15N 标记的 DNA 双链,其中 为磷酸二酯键,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氢键;分析图二:图二表示翻译过程,其中 为 mRNA,为肽链,为核糖体;分析图三:图二表示tRNA,m 为氨基酸,UGC为反密码子,图一所示过程为DNA 复制,不需要图三中tRNA 分子的帮助,A 错误;B、图一中作用于图一中 磷酸二酯键的酶是限制酶,作用于 氢键的酶是解旋酶,B 错误;C、图二所示过程表示翻译,所
30、需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D、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DNA 共有 4 个,含有15N 的 DNA 有 2 个,不含有15N 的 DNA 有 2 个,子代DNA 中不含有15N 的 DNA 占 1/2,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学生能正常识图,并识记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8超级细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CDI)通过分泌两种蛋白毒素TcdA、TcdB感染人类,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抗生素,最有效的是万古霉素,约有80%CDI可以用抗生素有效控制,但易复发,复发后CDI可能威胁生命。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其分泌的两种蛋白毒素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宿主细胞B毒素的合成是多种细胞器参与的结果C该病容易复发是抗生素耐药菌出现的结果D该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层次【答案】C【解析】【分析】CDI 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比较项目原 核 细 胞真 核 细 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 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
32、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分泌的两种蛋白毒素通过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A 错误;B、该菌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多种细胞器,B错误;C、使用抗生素治疗,耐药性细菌保留下来,药物效果减弱,该病比较容易复发,C正确;D、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属于生命系统的细胞或个体层次,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CDI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
33、确判断各选项。19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各种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属于正常的体液免疫B所有过敏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反应迅速C胸腺发育不良会严重削弱特异性免疫功能D婴儿感染HIV 会导致先天性免疫缺乏病【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
34、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过敏反应属于免疫能力过强,A错误;B、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但是并非所有过敏反应都反应迅速,B 错误;C、胸腺是T 细胞成熟的场所,而T 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因此胸腺发育不良会严重削弱特异性免疫功能,C正确;D、婴儿感染HIV 会导致后天性免疫缺乏病,D 错误。故选 C。20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引发的,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在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组织中都有大量的细胞凋亡D细胞
35、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现象,对生物的生存与发育具有积极意义【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详解】A、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如手指的形成(指间细胞的凋亡),A 正确;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并未发生突变,B 错误;C
36、、在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组织中都有大量的细胞凋亡,如神经细胞的大量死亡,C正确;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现象,对生物的生存与发育具有积极意义,D 正确。故选 B。21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 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mm 1mm 0.1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 个计数室,A 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有1mm 1mm 0.1mm,B 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加
37、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 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 错误。故选B。22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 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 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 种浓度的A 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 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 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B生长素类似物A 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 种浓度的 A 溶液C与浓度为1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1mg/
38、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D A 溶液浓度为1 1mg/L 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其并不属于植物激素。该题属于实验题,实验目的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 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处理和A 溶液的浓度,再通过实验的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是调节作用,不一定是促进作用,A 错误;B、因为对照组只有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故生长素类似物A
39、 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 溶液,B正确;C、由图可知,浓度为1mg/L 和 11mg/L 时,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且与浓度为1mg/L 的结果相比,浓度为 11mg/L 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C正确;D、重复试验的目的是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 溶液浓度为1.1mg/L 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D 正确;故选 A。23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K+内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Bbc 段 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Ccd 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D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
40、道顺序开关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图中a 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bc 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d 段是因为 K+外流所致。【详解】A、K+外流是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A 错误;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膜电位,bc 段由于 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 正确;C、由图可知cd 段 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故cd 段电位下降的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使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 正确;D、由图可知,动作电位发生是一系列离子通道顺序开关的结果,D
41、 正确。故选 A。24下列有关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 条脱氧核苷酸链 姐妹染色单体是经染色体复制形成的 四分体时期通过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产生基因重组 姐妹染色单体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A【解析】【分析】1.姐妹染色单体是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的,两条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每条单体上含有一个DNA 分子。姐妹染色单体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分开以后形成独立的染色体,就不再称为姐妹染色单体了。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42、。(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 个 DNA 分子,即4 条脱氧核苷酸长链,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姐妹染色单体是经染色体复制形成的,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四分体时期通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
43、单体间的交换产生基因重组,错误;姐妹染色单体位于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上,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过程中,错误。综上所述,只有 正确,故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5现有一只灰身雌果蝇(BB)和一只黑身雄果蝇(bb)杂交,子一代偶然出现了一只黑身果蝇。关于该黑身果蝇的形成原因分析,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丢失了B 基因B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突变为b 基因C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B基因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到了同一个极体中D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丢失了b 基因【答
44、案】D【解析】【分析】一只灰身雌果蝇(BB)和一只黑身雄果蝇(bb)杂交,正常情况下F1都为 Bb,表现为灰身,偶然出现一只黑身果蝇,有可能是雌果蝇B 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变为b 基因,受精后产生bb 的后代,也可能是雌果蝇 B 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 基因缺失,受精后产生b0 的后代。【详解】A、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丢失了B 基因,产生不会B基因的卵细胞,受精后产生b0 的子代,表现为黑身,A 正确;B、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突变为b 基因,受精后产生bb 的子代,表现为黑身,B 正确;C、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B基因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分到了
45、同一个极体中,产生不会B基因的卵细胞,受精后产生b0 的子代,表现为黑身,C正确;D、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丢失了b 基因,受精后产生B0 的子代,表现为灰身,D 错误。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某种植物花瓣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已知酶 的合成受等位基因A/a 中 A 基因的控制,酶 的合成受等位基因B/b 中 b 基因的控制,酶 的合成受等位基因D或 d 的控制,上述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酶 和酶 对白色底物的利用能力相同,且蓝色和黄色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绿色,蓝色和红色同时存在时花瓣表现为紫色。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任意黄花植株自交均无法得到蓝
46、花子代,推测酶 的合成受 _(填“基因 D”或“基因 d”)的控制,原因是 _。若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花:黄花:紫花:红花=9:3:3:1,则该亲本植株的表现型及基因型分别是_。(2)假设另外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 中 E基因控制合成酶,酶 与酶 的功能相同,但酶 存在时,酶 不能发挥作用。结合现有结论,在考虑基因E/e 的情况下,植物种群中纯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最多有 _种。选取基因型为AAbbDDEE和 AAbbddee 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 F2,F2中红花植株的比例为_。【答案】基因D 若基因 d 控制合成酶 ,那么黄花植株可能存在AaB_Dd 的个体,其自交
47、可得到aa_ _dd,表现为蓝花,这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控制酶 合成的是基因D 绿花、AABbDd 5 13/16【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由题图可知,该植物的花瓣颜色是由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的。酶 存在、酶不存在为黄色,酶存在、酶 不存在为红色,酶存在、酶 不存在为绿色,酶都不存在。不论酶 是否存在都为白色,酶都存在为紫色。【详解】(1)由分析可知,花瓣为黄色时
48、存在酶 不存在酶,如果酶 由 d 基因控制,D_不能合成 ,黄花基因型可能有AaBbDd,其自交可得到aa_ _dd,即会合成蓝色色素,因此子代会出现蓝花,这与题干矛盾,因此酶 不是由 d 控制的,而是由D 基因控制的。某植株自交某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花黄花 紫花 红花=9331,说明是2 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1 对纯合,又知自交后代无白花个体,因此自交后代无aa 个体,亲本基因型应该是AABbDd,表现为绿花。(2)由题意知,植株自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花黄花 紫花 红花=9331,子二代红花的比例是1/16,因此红花基因型是AAbbdd,即酶 是由隐性基因b 控制。若
49、该植物花瓣颜色由4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种群中红花应该具备的条件是酶存在、酶 不存在,酶 可以存在或不存在,酶存在,酶 存在或不存在,或者是酶存在、酶 存在或不存在都行,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D_E_、A_bbdd_、aabbddE_、A_bb_E_,纯合体种类是AAbbDDEE、AAbbBddEE、AAbbddee、aabbddEE、AAbbddEE,共 5 种基因型;基因型为AAbbDDEE和 AAbbddee 的植株杂交得到F1,基因型为AAbbDdEe,F1自交得 F2,F2中红花植株的比例为AAbbddee+AAbbddE_+AAbbD_E_=1/16+3/16+
50、9/16=13/16。【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细胞代谢途径及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某种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由隐性基因控制,进而推导不同表现型的基因型,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细胞代谢途径和子代表现型比例推测酶、酶 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由隐性基因控制。27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下图 14 是其体内某一个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部分分裂图像,图5、图 6 为描述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图 7 为该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假设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图 1 4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