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5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5篇 生物学(Biology)是探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为帮助大家学习便利,我收集整理了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案1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说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分析时结合学生了解的生物体组成的化合物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80-90% 无机盐:1-1、5%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7-10% 核酸 糖类:1-
2、1、5% 脂类:1-2% 二、水 问题2:水对于生物体是至关重要的,水对于生物体、对于细胞有什么生理作用呢?这种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分析水分的相关学问,既要通过介绍实例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激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水分的相关学问。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淌 如:种子
3、烘干(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问题3: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无机盐对于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如何?这些生理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方面分析无机盐的相关学问,既要通过介绍实例(见下面总结)来启发学生分析,也要激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归纳总结如下: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困难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离子:叶绿素;铁离子:血红蛋白 (2)维持生命活动 钙离子:激活凝血酶原,
4、缺乏时表现抽搐现象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生理盐水:保证细胞正常的渗透平衡 四、糖类 问题4: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动身,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老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糖类的特别的生理作用。最终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依据水解状况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5、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问题5: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动身,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过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老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脂类的特别的生理作用。最终归纳总结如下: 1、组成元素:C、H、O、(N、P) C、H比例高,彻底氧化释放出
6、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维持体温恒定、削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六、蛋白质 问题6:你所知道的蛋白质有哪些?这些蛋白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重要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动身,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特点,具体地分析讲解蛋白质的相关学问。最终归纳总结如下: 蛋白质被称做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特别重要的成分。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几千到几十万
7、个原子,分子量几万到几百万 如:乳球蛋白3、6万 2、分子结构困难 1、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分析缘由: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2)空间结构多样 2、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整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最初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分为两类:DNA、RNA 1、分子量大 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 2、结构
8、困难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分类:核糖核苷酸: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注:第六章具体讲解)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限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限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过渡:六种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命活动的调控者,二者最为重要,都是生物大分子,而糖类和脂类主要是作为能源物质出现的,同时参加一些生命活动调整,水和无机盐作为生命活动的协助物质,这六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物质,即原生质。 八、原生质 案例1:小试验-科学家
9、研磨活水螅,提取出各种化合物,然后再按真实比例混合,放在相宜的环境下培育,预料一下能否得到活细胞?这个试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当然不能 原生质的详细存在形式是活细胞 原生质具有特定的结构 所以: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诞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本质,须要探讨细胞的结构。 板书提纲 其次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二、水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
10、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形式: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形式存在,可自由流淌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1.含量:很少 2.存在形式: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困难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维持生命活动 (3)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四、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依据水解状况分类) (1)单糖: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
11、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1.组成元素:C、H、O、(N、P)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维持体温恒定、削减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六、蛋白质-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2.分子结构困难 (4)空间结构:蛋白质-一条或多条多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3.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缘由:(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4.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
12、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整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DNA和RNA 1.分子量大 名称 RNA DNA 分子量 104 106 分布 细胞质 细胞核 2.结构困难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限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限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八、原生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诞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
13、、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案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TP是生命干脆能源,在全部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光合、呼吸作用作铺垫,具有承前继后之作用。 2、教学目标 学问方面 、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说出其结构特点 、能画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能理解ATP的形成途径 、知道ATP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能利用ATP是新陈代谢的干脆能源说明实际问题,并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实力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实力。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
14、试验设计,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发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对本节内容确定的重点是: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理解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针对这些重点内容,其中最难让学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对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的理解。 二、说学法 因为本节学问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基本能看懂书本对于这一节
15、学问的介绍,所以可引导学生通过试验的设计的说明、资料的阅读、问题的探讨和思索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 三、说教法 以学问结构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关键,加强理解和应用。尽量联系糖类、脂肪、叶绿体、线粒体、主动运输等与能量相关的和初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学问绽开教学。并且通过建立试验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关键的内容,通过设疑、析疑、解疑和多媒体协助来强化思维训练和实力培育。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利用荧火虫的尾器发光的试验:先得到尾器、然后放置会发觉尾器的发光状况会渐渐消逝、设置比照试验,A组加入适量的ATP粉剂(展示课前买来的
16、ATP、并让学生传看),B组加入等量蒸馏水。结果会发觉A组的尾器的发光量加强,而B组接着减弱。 让学生探讨这一情境 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情境是可以理解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直观上知道ATP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和详细的作用。 设问:燃烧一匙葡萄糖,能视察到什么现象? 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然后围绕标题绽开教学,教学时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如用百元大钞与一元小票购买小件物品,假如我们总是拿大额面值的钞票进午行交易会很麻烦,相反假如我们把百元钞票换成100张一元小票,在进行交易时就会很便利,有这样的例子来比方细胞中的能量在细胞中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大分子,
17、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这样使学生更简单理解标题,并能激发学习爱好。 2.ATP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键: 通过再次呈现ATP药物及说明、介绍ATP为动力的纳米发动机等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感爱好的新科技内容,寓教于乐,形成ATP的感性相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呈现ATP结构动画及其“近亲”腺苷的图片、引导视察和比较,调动主动性并利于形成ATP的形象相识。要让学生清晰ATP三个磷酸键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 师生共同归纳ATP的名称、简式、物质性质、功能作用,形成ATP的理性相识。 3.ATP、ADP相互转化 接着以上面的比方进一步绽开
18、,将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比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它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削减,因此要维持正常生活必需不断破开大面值的钞票赐予补充,细胞中大面值钞票主要是糖类等有机物。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能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并通过动画形式介绍、图文转化提问、学生前台板书等过程教学,加强理解记忆、培育理解实力和表达实力。其中,重点从酶、能量走向等方面对相互的两个过程进行比较: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磷酸键断裂放能。合成时是可逆的,但要留意与化学中可逆反应学问的干扰,并以此引出下一个问题ATP的形成途径。 4、ATP的形成途径 通过学生自学、图文表述提问、师生共同归纳、
19、展示动画等程序教学。留意与后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学问的连接作铺垫。并与ATP的结构、功能、转化的学问浑然一体,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学问奠定基础。 5、ATP的利用 一是主要讲清晰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关系;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再依据教材51页的图解,探讨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学问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6、总结巩固 从生物进行生命活动耗能的学问和ATP的基础学问方面进行总结,构成完善的学问体系,并最终理解ATP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最终增加补充练习以巩固。 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案3 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细胞中的糖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
20、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是人教版必修一其次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肯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分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育学问迁移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糖和脂的分类和比较能更好地培育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相识,并能理解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驾驭糖类的组成元素、分类、分布及功能。 2、实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 (2)尝试比
21、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学问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学问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 (1)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相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及作用。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第一个要求是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属理解层次,并与以后要学习的细胞代谢内容联系亲密,所以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多糖的种类及作用;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化学学问,也有肯定的试验实力。这都为学习本节的重点学问奠定
22、了基础,特殊是难点的教学。而且此年龄段的学生对探究细胞奇妙存在新奇心,具有肯定的分析问题、获得信息的实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状况的分析,本节采纳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参加到学问构建过程中。 2)直观教学法:利用投影或挂图,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氛围。 2、学法: 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启发式探讨法等,引导学生思索一系列问题,使他们主动主动参加到教学中,在获得学问的同时,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和总结归纳的实力。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入新课: 先复习上节关于核酸的学问并便于和新授内容连接。以
23、问题探讨供应的情景和探讨题引入糖的学习。 环节二:细胞中的糖类: 为本节重点内容,分三步突破: 1、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糖的组成元素、分类及分布,对于难点多糖的种类,采纳实例介绍的方式,使学生有直观相识。 2、完成糖的分类、分布表格进一步深化相识糖的分类及分布;在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分中学生会相识到各多糖结构的不同和多糖的形成及水解。 3、通过糖应用,体会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对糖的相识更有立体感。通过实例,学生对多糖中淀粉和糖原的储存功能及各糖之间的转化有了深化的相识。 环节三:巩固练习: 课本课后练习题,使对本节学问点有一个全面精确的把握。 五、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
24、递给学生,清楚直观,最终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老师和各位同学。 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案4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要求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属于中学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在一般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 详细内容标准 行为动词 目标动词水平要求 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搜集 学问性:理解 依据必修模块2教材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这一章是解决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这个问题的。所以应当在如何利用上做文章。本模块前5章讲解
25、并描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本章集中讲解并描述遗传和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本节学问的学习,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索,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1、学问方面: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内容,使学生对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又学习了分别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理解传统育种方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但现阶段新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晰,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国在育种实践方面取得胜利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科学
26、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生活阅历方面: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一些与育种有关的物品,如杂交水稻(大米)、各种类型的猫狗等宠物,对育种有一些感性相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最终使学生的感性相识上升为理性学问。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状况制订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四、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
27、、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分析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实力目标: 1、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学会运用和共享信息; 2、尝试将生物学原理和学问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粮食危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纳了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的模式带领学生分析教材和课前收集的育种实例,培育学生收集资料、
28、获得信息、分析综合的实力,使学生了解遗传学原理应用的同时,还能关注这部分学问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进而引导学生相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六、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我为本节课设计了导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小结检测四个环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育种方法,在内容上没有必定的联系。在解决这两个内容时,我都遵循以下四个步骤:创设情境;探究问题;归纳总结;习题反馈。 (一)导入 以美国学者的“中国威逼论”和袁隆平的宣言营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再利用PPT课件展示育种工程的四个实例: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太空椒、转基因抗虫棉和乳汁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的
29、转基因牛,引出课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并且让学生体会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教学 一、杂交育种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教具:两穗具有不同性状的玉米。其中一穗具有子粒 多、不抗黑粉病性状,另一穗具有子粒少、抗黑粉病性状。怎样利用这样的两种玉米,培育出同时具有子粒多、抗黑粉病两种性状的玉米新品种? 2、探讨方案、共同探讨采纳问题式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共同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附:设置的问题: 1.怎样将子粒多和抗黑粉病两种性状结合到一起? 通过学生探讨沟通,引出杂交育种: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 2.杂交后可能出现几种性状? 引导学生回顾
30、自由组合定律,目的是训练学生将遗传学原理应用于实践,并且总结杂交育种的优点。 3.性状是受什么物质限制的? 回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学问埋好伏笔。 4.性状的重新组合过程中有没有新基因的出现? 这是杂交育种的一种局限,同时为后面进行诱变育种的内容作好铺垫。 5.得到所需性状后可以将种子干脆卖给农夫作为良种吗?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知道杂交育种的最终是要得到纯合子。将理论学问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 6.假如不能的话,那应当怎样做呢? 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另一个局限:育种时间过长。 7.假如子粒多(A)对子粒少(a)是显性,不抗病(B)对抗病(b)是显性
31、,假定两个亲本玉米品种都是纯合子,请绘出育种过程的遗传图解。 要求写清晰每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简要说明。展示学生的答案,学生互评,规范作图。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师生共同归纳,形成有关杂交育种的学问体系,提升学生对于学问的理解。整个学问体系包括:杂交育种的概念、依据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优点和缺点。 4、习题反馈,活用学问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假设现有长毛立耳猫(BBEE)和短毛折耳猫(bbee),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你能否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长毛折耳猫(BBee)? 1)运用什么育种方法? 2)依据的原理是? 3)方法步骤? (重点标注与植物育种不同的部分,请学生
32、总结育种过程。) 补充介绍杂交动物中国荷斯坦牛的培育。 由杂交育种的局限性引出诱变育种。 二、诱变育种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教具或图片:一穗具有黄粒性状的玉米。 问题:怎样利用现有的玉米品种培育出具有黑色性状的玉米新品种呢? 2、阅读资料、探讨探讨 课前布置爱好小组同学搜集有关航天诱变育种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培育学生搜集并且整理资料的实力,并体会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亲密联系。 学生阅读生物爱好小组课前搜集的有关航天诱变育种问题的资料及教材P100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回答有关诱变育种的有关问题,附:设置的问题: 1、新品种中有没有产生新基因? 2、空中诱发基因突变
33、的条件有哪些? 3、航天诱变育种有哪些优点? 4、地面上有哪些因素可以诱发生物体产生基因突变? 5、诱变育种有哪些局限性?如何克服? 以航天诱变育种为典型,解决诱变育种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对已有学问进行应用。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表达和沟通,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形成有关诱变育种的学问体系,提升学生对于学问的理解。整个学问体系包括:诱变育种的概念、依据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优点和缺点。培育学生整理学问的实力。 4、刚好反馈,巩固学问利用教材P101练习3巩固所学学问。 (三)小结、检测 小结本课学问:列表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在方法、原理、优缺
34、点的异同点。 检验学习效果: 1、课堂检测:通过一道一题多解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学问的的驾驭程度。 每小组设计一套育种方案,小组间探讨沟通,师生共同评出胜方案。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共同取胜。 附: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 量,获得早熟、抗倒伏、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要实行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夫要求的新品种,请依据下面供应的材料,每小组设计一套育种方案。 已有的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不抗锈病纯种,C水稻的迟熟种子非生物材料:依据须要自选 2、课后练习:丰台目标P 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案5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
35、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其次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究。而其次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探讨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 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肯定相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化浅出,层层深化。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学问,初步驾
36、驭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确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阐述科学发觉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实力目标】 1.培育分析、质疑、探究、合作沟通的实力。 2.增加动手操作实力,提升科学探究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探讨是一个不断探究,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生物膜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
37、1.教法 通过讲授、探讨、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觉过程中的几个的试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试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觉真理、探究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驾驭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供应的资源进行思索,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导入,多媒体展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随后提出问题,有没有留意到自己尿液的颜色和患者尿液颜色的区分,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分?随后补充,正常人的细胞膜没有破
38、坏,具有选择透过性,引导学生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与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从而引入本节的内容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 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症是生活中常见的示例,能够引起学生的留意,使其产生剧烈的求知欲。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学生联系已有学问和生活阅历,激发学生学习爱好,顺当引入新课,并且渗透健康饮食习惯。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对这一学问点的教授,我准备采纳:老师供应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假设(构建模型)老师供应试验验证,通过这种思路,可以将课本中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一个验证明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1.组成细胞膜成分的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39、试验一和试验二) 激励学生视察试验现象,按部就班、层层诱导。并顺势引导学生提出何种假设?又如何来证明你的假说?学生依据试验一、二,能够得出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依据试验现象提出假说,引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熬炼学生视察、分析、总结的实力。随后称热打铁,接着提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又是如何组成细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磷脂分子资料和试验三) 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磷脂的性质和细胞生存的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小组探讨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以及假设组织细胞膜中磷脂的分布状况,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老师评价,给出看法。最终得出细胞膜是一种磷脂双分子
40、层结构,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只有这种结构才可能稳定于细胞内外均为水的环境中。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培育了团结协作的实力和动手实力。 3.蛋白质分子的排布(多媒体展示资料4和冰冻蚀刻显微技术)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据试验现象,假如把自己当作科学家,会得到怎么样的假设?同时表述模型。学生依据扫描电镜技术和冰冻蚀刻技术的试验结果,描述细胞膜结构中的蛋白颗粒的存在状态。培育学生相识到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4.细胞膜是静止的吗?(多媒体展示变形虫视频和试验五) 视频展示变形虫运动,动画展示荧光标记技术,启发诱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依据试验现象归纳相
41、应结论,并设计新的验证性试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淌性。通过视频和动画的协助,增加学生对微观学问的感性相识,培育质疑、创新、探究的科学观点。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流淌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模型) 多媒体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流淌镶嵌模型,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试验探究上进行回顾,用自己的话说出基本要点。老师订正、展示完整内容并进行具体讲解并补充糖蛋白等相关学问。 让学生进行回顾,增加口语表达和概括归纳的实力,并检验教学效果。 环节三: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思索:总结学问、形成概念图。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老师布置课外思索题,之前所学习的学问中,哪些体现了细胞膜的流淌性这一结构特点?哪些又体现了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点? 通过学生总结学问,形成概念图,有助于对学问的汲取和理解,能够形成完整的学问网络。课后以思索题的形式,既能消化学问,应用新知,又能激起学习生物的爱好。 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案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7页 共37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 37 页 共 37 页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