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咏梅题画诗浅析.doc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85466297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元咏梅题画诗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元咏梅题画诗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元咏梅题画诗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元咏梅题画诗浅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宋元咏梅题画诗浅析视的作用.尤以宋元时期文人画上的题画诗为代表和典范.人或画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于梅这个意象上可以一个崇拜梅歌颂梅的时代.梅清瘦淡雅的外形,卓尔不群的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寄托宋元咏梅题画诗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画的创作技巧一,咏梅题画诗对梅之精神的开示(一)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咏梅题画诗对梅之画中态的摹写北宋张舜民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近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巾也指出:在画幅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境,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题画诗首先是对画幅的直观呈现,画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那么诗人就会在题画诗里描绘什么l,索衣雪肤梅之色素衣这个指代梅花的词语在很多咏梅题

2、画诗中反复出现.它本是古代女子最平常的装束.在题画诗中素衣沾尘变为缁衣成了代表水墨梅花意象的最基本的象征体王恽的题华光墨梅二首中有:满溪明月影扶疏,只有缁尘点雪肤.玉府仙姝倚淡妆,素衣一夕染玄霜.陈与义在和张素衣.细细品味,更觉梅花是那般的墨韵高古,清气逼人.唐王维山水诀有: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多以淡雅的水墨梅花为主便也顺理成章了2,疏影横斜梅之姿风姿.通常诗作者从小处着眼,仅截取画面上梅横斜的特点与义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夺得斜枝不放归,倚窗承月看熹微.又如,陈与义的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劲老成的风骨形象.龚自珍就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

3、为上,正则无景;以疏为贵,密则无态.梅花蜿蜒曲家的生活理想3,风韵清姝梅之韵了完美的彰显.如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巧画无盐丽的桃李相比较.更显得清丽脱俗.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真切的想见画家笔下的梅花那卓尔不群的形象以及它那不沾尘世,纯洁孤傲的品格.(二)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咏梅题画诗对梅之画外意的联想的对象1,孤山处士情如故林逋意象的回响文士们在创作咏梅题画诗时最容易联想到的便是梅妻鹤子的林逋.其高渺的隐士情怀,超然的文士胸襟成为了骚人墨客歌咏和赞美的主题.其寡淡随性的生活,潇洒自如的文士品格也备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向往数量最多,对林逋意象描绘最多的当属元代着名画家王处士情如故.谁载笙歌过断桥

4、由跟前之寒梅而想到孤山为西湖处士.在其他文士的咏梅题画诗中也不乏对他的联想.如陈与义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自读西湖处士诗,年?32?年临水看幽资.王恽题华光墨梅二首:展放画图还记得,孤山离落涨西湖2,梅蕊触人意花格与人格的交融正如花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花植根于中国文化几至不可究诘由于画中的梅花与现实中的人二者间具有某种相通或相似之处,因而使得梅花带有了人的姿,情,意,形.人格化的梅花意象的获得,在诗歌中通常要依赖拟人手法的运用而得以完成3,梅诗咏物无隐情文士们内心情感的直抒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和反应.这些感觉和反应是复杂的,因诗人身处的环境和特定的心态而各有寄托愁与寂寞.如赵孟烦的题所画梅竹赠石

5、民瞻:故人赠我江南句.飞尽梅花我未归.欲寄相思无别语,一枝寒玉淡春晖.此诗梅花落尽而自己不能归来的感情让人无法用语言来表的思乡之情(2)梅花意象是诗人爱国之情的象征.陈旅的题赵子固住,凄凉寒月角声中.北兵的逼近,梅花之寒香再也留不住了.凄清的诉说里,淡淡的回忆里,蕴含着诗人无尽的对故园故国的相思之情(3)梅花意象是诗人人生态度的载体,是诗人美好品格的化身.文士们对梅的推崇反映了儒家的比德传统,即以自然状态比拟人之精神品格的审美方式鉴于梅的比德之高洁品格联系起来.二者相互融合,使得梅也具有了一种独有的梅格二咏梅题画诗对画梅之艺的揭示正如张高评宋诗特色之自觉与形成所说的:宋代题得失.判定画家风格,

6、拈出艺术规律,扩大延展画面意象.的经验总结(一)只恐今人过古人对画家精湛技艺的赞美的高超技法.或侧面表现画师高超的绘画技艺:如陆九渊的题画梅王文显:子作寒梢已逼真,不须向上更称神.由来绝艺知音少.只恐今人过古人作者对画作达到逼真状态.恐怕已经胜过了前人的水平.再如赵秉文墨梅:墨师不作脂粉面,却恐旁人嫌我真.这首同样为赞画诗.墨师虽对我未施脂粉,但还?33?是担叙说的推文化纵横谈ll一:过于真.以梅的口吻来l对梅画简淡素朴的创作技法l刘海粟在存天阁谈艺录里指出:中国画讲究空疏和留白.从画面到笔墨之间都如此.切忌满和挤明代恽向也有类似的见解:画家以简洁为上,简者简于象而非简于意.简之至者缛之至也.

7、因此.如何处理繁简疏密这一问题,便成为了梅画创作技巧的关键所在.杨公远的写梅:为渠摹写未为难,只要稀疏不要繁.雪月风烟俱属我,一时收拾付毫端.提出了画梅时要尽量稀疏,避免纷繁复杂.稀疏的画法的强调,对梅花的画面效果的呈现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正如清郑燮所说的那样: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三意足不求颜色似对梅之神韵的审美追求再来看陈与义的和张矩臣水墨梅: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他认为画墨梅应该像九方皋相马一样.只着眼于马的英俊神气.其他的可以忽略不管此诗强调的是在艺术刨作中创作主体的主观作用.意足就够了.而不是将梅花的颜色似作为主要的追求.若是达到神似,那

8、么颜色相似与否便不那么重要了这一梅画创作理论的出现与上文提到的宋元时期文人与梅花审美中的轻形重格,摒色求德的传统是直接相联系的梅花意象.作为咏梅题画诗的表达对象,体现了一种不入时俗的格调和一种坚定不移的志向前者有广泛意义的个觉与道德感的自律.它包含着儒释道思想的深刻融合,体现了社会伦理要求与个人自由意志,道德理性与情感心理的高度统一.是宋元文人品德追求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理念,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道德追求和人格理想的普遍法式参考文献:f11孔寿山.中国题画诗大观fMI.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李德曛-历代题画诗类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f31洪丕漠.历代题画诗选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41清.顾嗣立.元诗选fM】.北京:中华书局,1985.f5I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f61程杰.梅文化论丛IM】.北京:中华书局,2007.(作者简介:曾文杰(1985一)女,湖北汉川人,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