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辽宁省部分高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辽宁省部分高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一)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3535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1.D 解析:一是政府和民众引导方向定性不明,扩大了引导内涵;二是材料一明确阐述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将最终消失。2.D 解析:A.“需要把人类社会成员进一步划分为群组”,绝对化了,与原文“有时”的显然表达不符。B.“民族差别完全消失”绝对化,与原文不符。C.见材料三第三段,原文有“长期冲突”“或”“有意无意地”“
2、甚至”,选项中有限前提和无限前提、或然结果和必然结果关系与原文不符。D.见材料二第三段 3.A 解析:B.原文是“有时需要”,这里是需要,全称绝对化了。C.民族意识不会长期存在,当民族平等真正实现,民族融合成为大趋势和部分成为现实时,共产主义实现时,这些具有民族象征意义的东西就会逐步淡化甚至消失。D.围绕的是民族意识,不是社会意识,概念扩大化;三则材料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一是总体介绍民族意识;材料二侧重讲述其产生原因;材料三讨论的是其象征意义。4.(1)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2)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
3、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3)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来。(4)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将最终消失。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每 1 点 1 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5.(1)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2)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3)
4、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侧重学生的思辨能力检测。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6.D 解析:A.佃农以杀猫为乐,残暴血腥,隐喻邪恶残暴。B.胆小怕事是表象,其根本原因是愚钝蒙昧,隐喻社会群体心理和形态。C.折射社会公众群体不敢面对邪恶,但求自保的愚昧与私欲属性。7.D 解析:结尾处仍是第三人称叙述过去的事情,并没有回到作者开篇看猫在壁炉前呼噜的即时时刻,与开篇构成倒叙,不是插叙。8.(1)规定了乌撒猫的形象气质,是乌撒猫的形象塑造的文化环境背景。(
5、2)完成乌撒猫的概念定义,为小说行文演绎明确了逻辑前提。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分析评价能力,也关乎审美能力,答对 1 点 2 分,意思接近即酌情给分。9.(1)小说的人物形象会改变;(2)小说的环境背景会改变;(3)小说的故事情节会改变;(4)小说的主题思想会改变;(5)小说的情感主题会改变;(6)给读者的审美感受会改变。(6 分)解析:本题考证对小说机理的认知能力,简要回答所涉及到的单元方面即可,可以不阐述理由与分析。此题检测考生对小说体裁特征的认知,是对考生小说思维方式的考查。具备了思维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就可以了。意思接近即可酌情给分。1 点 1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
6、5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0.B 解析:断句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只要理解了文句的意思“洪武元年(1368),吴复被任命为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全部平定郧、均、房、竹多个山寨未归附的残部。”就可以准确断句。11.D 解析:自经,经,是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文中是指上吊自杀,杜甫诗句中的意思是“自从”。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自从战乱以来很少睡好觉了,长夜漫漫,雨水沾湿了屋子,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呀。”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文言实词、成语等基础知识,关联教材,意在提醒学生夯实基础,基本功要扎实,进而读懂文意。12.A 解析:文言文阅读
7、要逐词逐句翻译,养成严谨的翻译习惯,做到简明连贯得体。“一直跟随明太祖征战安徽,江苏等地”表述有误,并不是一直跟随明太祖,后来吴复还跟随徐达、常遇春等人作战。13.(1)第二年,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吴复被封为安陆侯。(2)朝廷追封他为黔国公,谥号威毅,增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采分点: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实词意思和语法中“被动”知识点的考查。关联教材内容。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1)“明年”翻译为“第二年”1 分,“封”翻译为被动 1 分,句意 2 分。(2)“世袭”1 分,“凭证”1 分,句意 2 分。14.从徐达攻镇江
8、,斩元平章定定。下丹阳、金坛,克常州,进统军元帅。(跟从徐达进攻镇江,杀死元平章定定,挥师下丹阳、金坛,攻克常州,晋升为统军元帅。)从徐达克庐州,下汉、沔、荆诸郡县,授镇武卫指挥同知,守沔阳。(从徐达攻克泸州,挥师而下汉、沔、荆等诸郡县,被任命为镇武卫指挥同知,镇守沔阳。)三年从大将军征陕西,败扩廓,擒其将。(三年,从大将军徐达征陕西,打败扩廓,生擒其守将。)解析: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每点一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C 解析:A.正确。环境要素:夜色、窗内窗外、屋檐、花朵;人物要素:窗内窗外的人;故事要素:人影晃动映窗,折花。B.正确。窗内窗
9、外人景情互动,并列叠加,散文结构特征鲜明,行文构思精巧别致,脱俗新颖。语言婉约含蓄,令人耳目清新。C.不正确。霜天晓角是词牌,不是季节描写。D.正确。这首词写窗内人看到窗外有人折花,而猜测折花人为什么折花的心理活动,涉江采芙蓉写远行人采到芙蓉之后对思念远方人的心理活动。16.(1)行文要素人物环境故事角度分析(2 分);主题思想、主题情感角度(2分);(2)写法角度与审美效果角度(2 分)。(有其他角度可酌情给分)解析:一、关于环境故事与人物 1.在明确闺怨的前提下,人影窗纱直接用白描状写了环境,从全词故事分析,有理由定性为夜深时刻(环境)。2.窗内人夜深无眠,一定有心事;窗外人摇影盈窗,一定
10、有目的。推出人物形象。(人物)3.开启故事情节。人影晃动,折花,檐牙高折,送花并将花插到受花人的云鬓。(故事情节)二、关于写法与表达 用心理描写手法,赋予窗内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猜测为什么窗外人折花,指点窗外人怎样折花,嘱咐窗外人如何用花,完成精致的对写,成功而有意趣地完成了人物与环境与故事情节的形象表达。(写法,对写是本次最精妙的写作手法,依托心理描写和联想和想象而完成的对写,是这首词的最突出的写作手法)三、关于主题思想与情感 成功塑造了寂寥、落寞、幽怨、玲珑、精致、渴望、静雅的闺怨人的形象和气质,并留下人之本愿诉求与外在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情感倾向。行文精巧别致,理趣盎然。17.(1)第一个
11、空“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均可。第二个空“古来圣贤皆寂寞”(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参考答案 示例一: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示例二: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示例三: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其他只要是有“中原”的古诗句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18.灿若繁星 冲锋陷阵 可歌可泣(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个空,根据“在历
12、史的天空中”和后文“是中华民族闪亮的精神坐标”“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有约 2000 万名烈士为国捐躯”,语境中既是在强调英雄烈士在天空中光彩耀眼,如同星星一样闪亮,又在强调英雄烈士之多,如群星一般。第二个空,前语境讲“他们”的具体行为,此处需要填一个动词性的成语,和“抛洒热血”一同作句子的谓语,后语境写到“他们为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根据逻辑关系先“冲锋陷阵”,然后“抛洒热血”,最后“英勇牺牲”。第三个空,需要一个可以做“壮丽篇章”定语的成语,根据前语境“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这样的行为应是“可歌可泣”的,故填“可歌可泣
13、”。19.伴随军号吹奏的思念曲,人们回忆起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功臣,回忆起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的艰苦斗争,回忆起“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民族血性。(第一处改对给 1 分,第二处改对给 1 分,第三处改对给 2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中途易辙,“军号吹奏的思念曲”前加“伴随”,第一句话作状语,“人们”做整个句子的主语。第二处,连词使用不当。删掉“及”,添加一个顿号。“人们回忆起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功臣”。第三处,逻辑关系不当,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排列,人、事、精神。二三两个分句互换位置。回忆起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的艰
14、苦斗争,回忆起“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的民族血性。(二)语言文字运用 20(每点 2 分 两点 4 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三个叠词的使用,强调了花、草、杨柳在春季生机勃发的形貌特征,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这些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萦回耳际,取得了精妙的音乐美感,达到了韵律和谐美的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叠音词使描绘的景色更加形象,富有艺术魅力。“灼灼”写出了春花鲜明的特点,“萋萋”写出草茂盛的样子,“依依”写出柳树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形态,这些词语是使用写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感受,融情于景。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
15、乐美。21(每点 2 分 两点 4 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在文章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由实到虚,由景及理。引出后文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暗示主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在文章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由实到虚,由景及理。在内容上,引出后文对人生意义的思考。22(长短句分析得当 2 分,整散句分析得当 2 分,语言通顺字迹工整 1 分)第三、五句是整句,整齐、匀称,“体贴自然”“感情充实”之意表达得鲜明集中;其他各字句字数不一,结构不同,几乎全是散句,但能曲折尽意。整句、散句兼用,既有整齐美,又有变化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长句庄重、舒徐,能够产生精确、严密细致的效果;
16、短句轻捷有力、简洁明快。开头句和结尾句式较短,互相映衬,中间部分则是结合使用长句和短句,配合得恰到好处,在参差错落中显现出整齐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整句、散句的作用是集合整齐美,变化美,语气急促中有舒缓,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长句、短句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语言变化多姿,在参差错落中显现出整齐美。四、写作四、写作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行文必须要透过材料对人与人类存在做哲理思辨,明确立意。透过直线、射线、线段的各自状态以及相互关系,思考人生哲理,完成对人以及由人达成的社会问题的认知与思考。论文思辨必须要有理论支撑,切合人类生活。观点举例:把握有限生
17、命 创造无限价值 正确认知有限与无限 在有限中创造无限 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持之以聚,言之成理,结构严谨,可得 45 分,论据丰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阐释因果关系,可得 47-48 分,除此之外,语言好,文面工整,书写文字比较好,可以考虑得 50 分以上。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特征 1.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新鲜;2.文体特征鲜明,结构紧凑;3.语言流畅,有文采。1.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2.文体特征鲜明,结构完整;3.语言通顺。1.部分偏离题意,中心松散,内容单薄,大部分材料不切题;2.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3.病句较多。1.完全偏离题意,
18、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2.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3.病句不通,错别字多。赋分(分)60-53 52-42 41-32 31 以下 比例(%)10-15 60 10-15 10-5 古文参考译文 吴复,字伯起,是合肥人。年少时就有勇有谋。元朝末年,吴复召集乡民保卫家乡。在濠州归附了太祖,跟从太祖攻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等地,累功升至万户。(吴复)跟从大军攻破蛮子海牙的水寨,平定集庆。跟从徐达进攻镇江,杀死元平章定定。(吴复)挥师攻下丹阳、金坛,攻克常州,晋升为统军元帅。(吴复)巡行江阴、无锡,回来后守卫常州。张士诚的部队突然而至,吴复竭力作战,打败了敌人。追敌到长兴,再次于高桥、
19、太湖、忠节门接连打败张士诚,张士诚十分丧气。吴复跟从大军援助安丰,平定武昌。跟从徐达攻克庐州,攻下汉、沔、荆等多个郡县,被任命为镇武卫指挥同知,镇守沔阳。跟从常遇春攻下襄阳,另带兵攻破安陆,活捉了元同佥任亮,于是就地镇守安陆。又攻克汝州、鲁山。洪武元年(1368),吴复被任命为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全部平定郧、均、房、竹多个山寨未归附的残部。三年,跟从大将军徐达出征陕西,打败扩廓,生擒其守将。又再次在秦州打败扩廓。征讨吐番,攻克河州,援助汉中,占领南郑。第二年跟从傅友德平定蜀地。第三年跟从邓愈平定九溪、辰州诸蛮,占领了四十八洞,回师后镇守安陆。七年,晋升为大都督府佥事。巡视北平回来后,被任命
20、为世袭指挥使。十一年,跟从沐英再次征讨西番,活捉三副使,占领了纳邻哈七站的地方。第二年,班师回朝,论功行赏,吴复被封为安陆侯,食禄二千石。十四年,跟从傅友德征讨云南,攻克了普定,在水西筑城。吴复担任总兵官,剿捕诸蛮,于是率兵由关索岭在竹木丛中开辟山路,攻取广西。十六年,攻克墨定苗,到吉剌堡,修筑安庄、新城,平定七百房诸寨,杀敌和俘虏共计数万人,转移粮饷至盘江。当年十月,金疮病发,吴复死于普定。朝廷追封为黔国公,谥号威毅,增加食禄五百石,给予世袭的凭证。吴复身临战阵振奋勇猛,冒着敌人的箭和石头冲锋,以致体无完肤。平日里谦恭谨慎,闭口不谈出兵打仗的事。在普定买得一妾杨氏,十七岁。吴复去世,杨氏办完丧事后,洗完澡更换干净的衣服,自刎而死,被封为贞烈淑人。吴复的儿子吴杰继承吴复指挥使的官职,多次出巡山西、陕西、河南、北平,训练士兵跟随出征。武二十八年,吴杰犯了罪,跟随出征龙州,建立功劳自我赎罪。建文年间,吴杰率领军队援助真定,在白沟河作战,因触犯军中条令,被贬为南宁卫指挥使。永乐元年,吴杰的儿子吴璟向朝廷乞求承袭指挥使的职位,正统年间,多次乞求承袭,都没有被答应。弘治六年,吴璟的孙子吴铎援引皇帝诏书乞求承袭官位,也没有被答应。弘治十八年,朝廷下旨吴复的子孙世代承袭千户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