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8533024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艺术与游戏艺术的雏形是游戏,游戏之中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人们不都是艺术家,但每一个人都做过儿童,对于游戏都有几分经验。所以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是先研究游戏。儿童游戏时喜欢意造空中楼阁,他们的想象力没有受经验和理智的束缚,还能去来无碍。只要有一点实事实物触动他们的思路,他们立刻就生出一种意境,在一弹指间就把这种意境渲染成五光十彩。念头一动,随便什么事物都变成他们的玩具,你给他们一个世界,他们立刻就可以造出许多变化离奇的世界来交还你。他们就是艺术家!

2、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虽然“不失其赤子之心”,但他究竟是“大人”,有赤子所没有的老练和严肃。游戏究竟只是雏形的艺术而不就是艺术,它和艺术有三个重要的异点。首先,艺术都带有社会性,而游戏却没有。儿童游戏时只图自己高兴,并没有想要拿游戏来博得旁观者的同情和赞赏。在表面看,这似乎是偏于唯我主义,但是这实在由于自我观念不发达。而艺术的创造则必有欣赏者。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自得其乐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他固然不迎合社会心理去沽名钓誉,但他是一个热情者,总不免希望世有知音。因此艺术不像克罗齐派美学家所说的,只达到“表现”就可以了事,它还要

3、能“传达”。其次,游戏没有社会性,只顾把所欣赏的意象“表现”出来;艺术有社会性,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象传达于天下后世,所以游戏不必有作品而艺术则必有作品。游戏只是逢场作戏,比如儿童堆砂为屋,还未堆成,即已推倒,既已尽兴,便无留恋。艺术家对于得意的作品常加意珍护,像慈母待婴儿一般。音乐家贝多芬常言生存是一大痛苦,如果他不是心中有未尽之蕴要谱于乐曲,他久已自杀。司马迁也是因为要作史记,所以隐忍受腐刑的羞辱。从这些实例看,艺术家对于艺术比一切都看重。他们自己知道珍贵美的形象,也希望旁人能同样地珍贵它。最后,艺术家既然要借作品“传达”他的情思给旁人,使旁人也能同赏共乐,便不能不研究“传达”所必需的技巧。

4、他第一要研究他所借以传达的媒介,第二要研究应用这种媒介如何可以造成美的形式。比如说作诗文,语言就是媒介。这种媒介要恰能传出情思,不可任意乱用。相传欧阳修昼锦堂记首两句本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送稿的使者已走过几百里路了,他还要打发人骑快马去添两个“而”字。文人用字不苟且,通常如此。儿童在游戏时对于所用的媒介决不这样谨慎选择。他戏骑马时遇着竹帚就用竹帚,遇着板凳就用板凳,反正这不过是一种代替意象的符号,只要他自己以为那是马就行了。总而言之,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它逐渐发达到现在,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很远,令游

5、戏望尘莫及了。(摘选自朱光潜谈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需要以研究游戏为前提,因为每个人的儿童时代都曾有过游戏的体验。B.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表明保持孩童般的想象力就能成为艺术家,创造五光十色的意境。C. 艺术家对作品的重视度远超过儿童对游戏本身的纯粹态度,其价值和意义也在儿童游戏之上。D. 艺术家既要注重意境的创造,又要潜心研究传达情思的媒介,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融合一致。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依次从表现、传达及技巧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艺术与游戏的区别,层次分明而逻辑清晰。B. 文章将艺术与游戏

6、作比较,突出了艺术不仅要表现意象和意境,还要将其传达公众的特点。C. 文章以司马迁、欧阳修为例,论证了艺术具有社会性,艺术家须谨慎选择作品语言的观点。D. 文章既表明游戏对于艺术的源头作用,又明确指出艺术高于游戏,体现了作者的思辨态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儿童能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设出另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这种天分是成为艺术家的潜质。B. 艺术的欣赏与创造密不可分,欣赏者会根据想象和情感生出新意境,并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C. 艺术创造往往以觅得欣赏者为幸,俞伯牙和钟子期就演绎了一段高山流水谢知音的人间佳话。D. 游戏往往触发艺术产生,如果没有文人雅集、流觞曲

7、水的宴游,兰亭集序未必会传世。【答案】1. D 2. C 3. 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需要以研究游戏为前提,因为每个人的儿童时代都曾有过游戏的体验”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第一段提到“艺术的雏形是游戏,游戏之中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人们不都是艺术家,但每一个人都做过儿童,对于游戏都有几分经验。所以要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是先研究游戏”,据此看出,“儿童时的游戏体验”与“了解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最好是先研究游戏”没有因果关系。B.“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表明保持孩童般的想象力就能成为艺术家”错误,表述绝对化。原文第二段“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

8、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不能说拥有“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保持孩童般的想象力就能成为艺术家。C.“其价值和意义也在儿童游戏之上”无中生有,二者各有价值。原文第四段“游戏没有社会性,只顾把所欣赏的意象“表现”出来;艺术有社会性,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象传达于天下后世,所以游戏不必有作品而艺术则必有作品。游戏只是逢场作戏,比如儿童堆砂为屋,还未堆成,即已推倒,既已尽兴,便无留恋。艺术家对于得意的作品常加意珍护,像慈母待婴儿一般”“艺术家对于艺术比一切都看重。他们自己知道珍贵美的形象,也希望旁人能同样地珍贵它”,据此看出,并未说艺术家对作品的重视度的价值和意义也在儿童游戏之上。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

9、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论证了艺术具有社会性,艺术家须谨慎选择作品语言的观点”错误,原文第四段“司马迁也是因为要作史记,所以隐忍受腐刑的羞辱。从这些实例看,艺术家对于艺术比一切都看重。他们自己知道珍贵美的形象,也希望旁人能同样地珍贵它”,据此看出司马迁的例子强调“艺术家对于艺术比一切都看重”,并未涉及艺术家须谨慎选择语言的观点。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B .“把这种意境传达出来”推断错误。原文第三段“而艺术的创造则必有欣赏者。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自得其乐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他固然不迎合社会心理去沽名钓誉,但他是一个热情者

10、,总不免希望世有知音。因此艺术不像克罗齐派美学家所说的,只达到表现就可以了事,它还要能传达”,据此看出,原文是说艺术家还要“传达”,但欣赏者不一定会将体会到的意境传达出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现在,一台电脑已经可以完成几乎所有人从一出生就能做的事识别人们的脸。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在一开始是能够认出妈妈的能力。养育孩子的乐趣之一,就是在进入家门的时候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激动地向你扑来。这种会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的反应有赖于人类天生的人脸识别能力。虽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但我们几乎从不停下来思考是什么使它成为可能事实证明,我们的脸和指纹一样独特。我们的面部特征包括瞳

11、孔之间的距离、鼻子的大小、微笑的样子和下巴的轮廓。计算机可使用照片来绘制这些特征并将它们编织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数学方程,这些数学方程可以通过算法来访问。人们正在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世界各地,以便改善人们的生活。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正在利用微软的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一种服务,可以让顾客走到ATM前,无须银行卡即可安全取款。这些ATM可以识别顾客的面孔,然后他们就可以输入取款密码并完成交易。在其他场景中,这种技术可带来更大的好处。在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正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医生诊断一种被称为DiGeorge综合征(DGS)或22q11.2缺失综

12、合征的疾病。这是一种多发于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人口的疾病。它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和肾脏的损伤。患有这种病的人也常常带有特定的面部特征,这些特征可以通过电脑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加以识别,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出需要帮助的病人。这些场景说明了一些重要和具体的方法,以便使人脸识别可以用于造福社会。这是21世纪的新工具。(摘编自布拉德史密斯、卡罗尔安布朗工具,还是武器?)材料二近一两年来,继语音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人脸识别成为又一广受关注的领域,甚至有公司将人脸识别技术融合于文化娱乐行业,视其为业务拓展的又一风口。不过,互联网时代普遍存在数据安全问题,引发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中

13、可能出现的个人隐私泄露、社会伦理等风险的担忧,让业界对该技术在文化娱乐领域的运用不得不有更多更深层次的考虑。基于对未成年人上网保护的进一步加强,有游戏企业公布了其关于未成年人上网保护工作的最新措施,其中就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在未成年人上网防沉迷系统中的进一步深化应用,在对已实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的基础上,新的防沉迷措施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扩大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对疑似未成年人用户进行甄别。然而,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可能带来的隐私安全问题,游戏企业还是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尖端的技术往往会在游戏等文化娱乐行业中先行使用,把一个偏重

14、的技术变成一个轻型的娱乐休闲应用。这对普通公众对技术的认知和体验是有好处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这些被识别出的信息本身也是公民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无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文化娱乐活动中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技术应用者都一定要有保护用户隐私的意识。不是所有文化娱乐行业都适用人脸识别技术,有些行业的用户主体的信息不宜被采集,比如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应用。“一些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应用,可能是出于很好的想法和创意,但好的想法在落实时一定要足够严谨,要考虑周全。”的确,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刷脸支付、犯罪监控等场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游戏等文化

15、娱乐场景中是否有必要全面推行人脸识别技术,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议题。人脸识别的危险在于,人脸和指纹一样,在生物特征上具有唯一性,因此,人脸识别能够根据个体面部特征分析和发现种族、年龄等个人隐私。其次,基层治理主体掌握了诸多数据库,一旦将人脸信息与其他信息结合,个人隐私甚至个人具体活动将无所遁形。此外,人脸识别要依靠人脸信息数据库,理论上,该数据库储存的人脸信息越多,其识别的精确性就越高,但是反过来,这种人脸信息数据库越大,其被滥用或者泄露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一旦掌握了该数据库,就等于掌握了“通往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权利”的“钥匙”。因此,在当前无法充分保障人脸信息数据库安全的情况下,人们对人脸识

16、别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说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科技的进步更多的是在促进人类生活的便利,提升人类的工作效率,那么今天,互联网技术在便利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制造了一些麻烦,如果不能合理规范使用,很快,人脸识别技术或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摘编自周志军“人脸识别文化”,风口还是风险?)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脸识别能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能力,科学家据此研发出了电脑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正应用到世界各地。B.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正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一种服务,可以让顾客在ATM前通过刷脸即可完成取款业务。C. 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利用人脸

17、识别技术帮助医生治疗一种多发于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人口疾病。D. 人脸在生物特征上具有唯一性,人脸识别技术能够根据个体面部特征发现种族、年龄甚至疾病等个人信息。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使之造福社会;反之就会给社会带来诸多的问题。B.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让人们感到担忧。C.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在一些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的领域并不适合运用这种技术。D. 在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时,只有充分保障人脸信息数据库的安全,才能消除人们对运用这一技术的担

18、心。6. 有人认为,在对待人脸识别技术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D 5. A6. 不同意。材料一充分肯定人脸识别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而材料二并没有完全否定人脸识别技术对人类的帮助;材料一笼统地讲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造福社会,而材料二重点讲人脸识别技术在文化娱乐领域使用引发的担忧,两则材料的视角不同,不存在态度截然相反的问题。【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据此”错误,文章的表述是“事实证明,我们的脸和指纹一样独特计算机可使用照片来绘制这些特征并将它们编织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数学方程,这些数学

19、方程可以通过算法来访问”,并未说“电脑人脸识别技术”是依据“人脸识别能力是人类天生的一种能力”研发的。B“可以让顾客在ATM前通过刷脸即可完成取款业务”不符合原文,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这些ATM可以识别顾客的面孔,然后他们就可以输入取款密码并完成交易”,也就是说完成取款还需要“输入取款密码”。C“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医生治疗一种多发于非洲、亚洲或拉丁美洲人口的疾病”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倒数第二段,原文为“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正在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医生诊断一种被称为DiGeorge综合征(DGS)或22q11.2缺失综合征的疾病。这是一种多发于非洲

20、、亚洲或拉丁美洲人口的疾病”,“治疗”应为“诊断”。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辨析材料中信息能力。A“就可以使之造福社会”错误,依据“互联网技术在便利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制造了一些麻烦,如果不能合理规范使用,很快,人脸识别技术或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可知,要使人脸识别技术造福社会,还必须合理规范使用。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材料内容及材料中观点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求先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内容分析自己持有该观点理由。仔细阅读两则材料,可发现两则材料在对待人脸识别技术的态度上并不是截然相反的,所以第一问为不同意。材料一充分肯定人脸识别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21、“这些场景说明了一些重要和具体的方法,以便使人脸识别可以用于造福社会。这是21世纪的新工具”,而材料二并非否定“人脸识别可以用于造福社会”,比如“这对普通公众对技术的认知和体验是有好处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这些被识别出的信息本身也是公民个人信息的一部分”“的确,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在刷脸支付、犯罪监控等场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材料二只是从人脸识别技术在文化娱乐领域使用引发的担忧角度来思考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并提出了规范合理使用的建议,“如果不能合理规范使用,很快,人脸识别技术或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并非完全否定人脸识别技术。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说

22、明自己不同意理由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公社书记郭澄清我被分配到公社里做宣传干事,今天上任。公社办公室里冷清清的,只有秘书一个人。他待人很热情,一面给我倒水,一面向我介绍书记是谁,社长是谁我问他:“他们都干什么去啦?”“全下队啦。”“项书记什么时候下去的?”“今天早上。”秘书回答说,“昨天晚上赶回来,向县委作了个电话汇报,今天起早看了一阵文件,又下去了。”“去哪儿啦?”“那我得看看。”秘书往东南墙角一望,回头说,“上南部去啦。老项有个习惯,南去准扛猎枪,北去准背粪篓。”“这是为什么?”“你听我说呵,北部有条公路,车马多,粪多,背上筐,走一趟,准能闹个满载;南部有片山

23、岗,草多,洞多,野物多,扛上枪,保险!”我又乘兴问道:“书记的枪法怎么样?”“百发百中,全社第一。”这时,我恨不能一下子见到项书记。秘书向我建议说:“他不来,你也没事干,你干脆去找他吧!”我离开公社,顺着杨柳成荫的机耕道,一直向南走去。天晴地湿,风吹禾摇,一路都是丰收景象。我听见一伙干活的社员们,好像是在议论项书记,就势问道:“喂!借光,你们见到项书记没有?”“见到啦!刚过去,到方庄去啦!”一位快嘴姑娘指手画脚地说,还有几位老汉插言插语,热情地向我介绍书记的长相和衣着。不过,我都没有用心听,一个公社书记的模样,我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又走了一里多路,见路边蹲着一个人,农村干部打扮,怀里竖着一支长筒

24、猎枪,蹲在那儿正对着一棵棉花出神。我暗自赞叹:“项书记可真朴素呵,不愧为劳动人民出身的干部!”“项,项同志,你就是项书记吧?”那人打量我一眼,眯笑着说:“对了一半儿!我姓项,可不是书记,是副社长!”他告诉我,方才项书记和社员们锄了一阵地,又和他研究了一番棉花生长情况,对棉花的中期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把枪放在这儿,就往方庄去了,现在还过不去前面的黄土岗来到黄土岗,只见有一位推车的老汉。这老汉,标准的老农打扮: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裤脚卷过膝盖,脚上没有穿鞋,后腰上插着旱烟袋,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老乡,到哪儿去呀?”“上方庄。”他擦了一把满脸的汗水

25、,又问我,“小伙子,你上哪?”“也到方庄。”“那好,我抓你个差吧。”说着,他放下车子,在车子上栓了一条绳子,向我一举,笑哈哈地说:“来,小伙子,帮帮忙吧,前边这条路不大好走!”没办法,我只好接过绳子,拉起车子来。使我惊奇的事发生了,他抓我这个差,不感激我也罢,还一股劲地挑三挑四:“小伙子,你缺基本功呵不带劲!不懂?我告诉你塌下腰,挺起胸来,再挺挺。把头抬起来,眼向前看。把膀子晃开,把胳膊甩开,甩上点劲儿”走进方庄,天已傍晌,社员们刚刚收工。一进村,几个男社员从各个角落凑过来,热情地打招呼。一位小伙子接过车子,继续推。一位大娘大概是听到了喊声,急急忙忙走出门,手扶门框开了腔:“老项!中午到我家来

26、,我还有活叫你干哩!”老项摘下草帽扇着风,笑哈哈地说:“好吧,王大娘,中午你多做一个人的饭,我先到队部。”方才我被这情景迷住了。现在老项一走,我倒忽地想起一件事来,便向身边的一位中年人问道:“同志,项书记在哪里?”“项书记?”那人沉静一下,“哦,你找我呵?”我就自我介绍起来。说着说着,他嘎嘎地笑了:“同志,你弄错了。你是找公社书记吧?我是支部书记!”“公社书记呐?”“方才你给谁拉的车子?他就是公社书记呀!”支书又补充说:“你别看我们老项这样儿,论本事可不简单啦,是锄杆,是枪杆,是笔杆”他一说到“笔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前几天的省报上,曾发表过他的一篇稿子。他在这篇稿子里,用自己的工作实践,

27、论证了研究党的政策的重要性。这篇稿子发表后,影响很大。当时,我曾这样想:“项书记一定是个知识分子干部,也一定整天埋头书案”支书越说越有劲:“老项常跟咱讲,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杆子缺一不可。对于咱们这些领导农业生产的人来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支书领我来到队部,这时的项书记,打扮和在路上一样;不过,我觉得他似乎比那时高了许多。我走上前去,恭敬地喊了一声“项书记”,接着就自我介绍。他非要让我喊他“老项”,说:“你就把路上叫我老乡的尾音加重,老乡改成老项,这多省劲!小崔!”这时,街上传来老大娘的喊声:“老项哟!吃饭了!”于是,我随在老项的身后,向王大娘家走去。我实在跑累了,吃完饭,身子一躺就

28、入了梦乡。一觉醒来时,天已过半晌。我赶到地里时,人们大概已经干了一阵子活,老项正坐在柳树下和社员聊天。我问老项:“我干什么活呀?”“你第一次出勤,就派你个轻松活吧!”他指着那辆车子说,“你把它送到何庄去吧。”又嘱咐说:“你到了那里,要利用今天晚上的时间,帮助队干部们,讨论讨论抓好生产和群众生活问题”我推着车子走在路上,耳边还在响着老项那朗朗的笑声,眼前晃动着老项那高大的身影(选自1963年11月人民文学,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开头写“我”上任报到,公社办公室冷冷清清,只有秘书一人,其目的是与下文农村热闹劳动场面形成对比。B. 寻找途中,姑娘

29、和几位老汉的热情指点与后文中方庄社员们的热情招呼相呼应,从侧面衬托出项书记深受群众的爱戴。C.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运用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突出了项书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强化了小说的现实意义。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我”上任第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叙了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故事,给读者以亲近感和真实感。8. 小说采用延宕手法突出项书记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范本”。本文的乡土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A8. “我”到公社报到,项书记下乡,“我”未能与他相见,从秘书口中感知项书记的勤政爱民;在寻找

30、项书记途中,把项副社长误认成项书记,与副社长交流中得知项书记重视生产管理;在黄土岗,帮助老乡拉车却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在相处中写出了项书记的农民本色;进入方庄后,把项支书误认成项书记,在项支书的叙说中凸显了项书记“多面手”的高大形象。9. 呈现了典型的农村生活内容。如叙写了“锄地”“研究棉花生长”“收工”“劳动间隙聊天”等乡土生活场景。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农村百姓群像。如塑造了“快嘴姑娘”“王大娘”“村支书”等农民形象。凸显农村基层干部形象,表现了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积极向上的主题。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闹个满载”“不带劲”“傍晌”等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特色。【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

31、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其目的是与下文农村热闹劳动场面形成对比”错误,其目的应该是为了下文寻找项书记,刻画项书记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作铺垫。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延宕是通过放慢叙述节奏、延缓悬念破解的一种手法。根据原文“公社办公室里冷清清,只有秘书一个人全下队啦”“昨天晚上赶回来,向县委作了个电话汇报,今天起早看了一阵文件,又下去了”“上南部去啦。老项有个习惯,南去准扛猎枪,北去准背粪篓”可知,“我”到公社报到,项书记下乡,“我”未能与他相见,从秘书口中感知项书记的勤政爱民;根据原文“那人打量我一眼,眯笑着说:对了一半儿!我姓项,可不是书记,是副社长现在还过不去前

32、面的黄土岗”可知,在寻找项书记途中,把项副社长误认成项书记,与副社长交流中得知项书记重视生产管理;根据原文“那好,我抓你个差吧。说着,他放下车子,在车子上栓了一条绳子,向我一举,笑哈哈地说:来,小伙子,帮帮忙吧,前边这条路不大好走把头抬起来,眼向前看。把膀子晃开,把胳膊甩开,甩上点劲儿”可知,在黄土岗,帮助老乡拉车却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在相处中写出了项书记的农民本色;根据原文“支书又补充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可知,进入方庄后,把项支书误认成项书记,在项支书的叙说中凸显了项书记“多面手”的高大形象。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根据原文“

33、他告诉我,方才项书记和社员们锄了一阵地,又和他研究了一番棉花生长情况,对棉花的中期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把枪放在这儿,就往方庄去了,现在还过不去前面的黄土岗”可知,呈现了典型的农村生活内容。如叙写了“锄地”“研究棉花生长”“收工”“劳动间隙聊天”等乡土生活场景。根据原文“见到啦!刚过去,到方庄去啦!一位快嘴姑娘指手画脚地说”“一位大娘大概是听到了喊声,急急忙忙走出门,手扶门框开了腔:老项!中午到我家来,我还有活叫你干哩!老项摘下草帽扇着风,笑哈哈地说:好吧,王大娘,中午你多做一个人的饭,我先到队部”“支书又补充说支书越说越有劲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可知,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农村百姓群像。如塑造了

34、“快嘴姑娘”“王大娘”“村支书”等农民形象。根据原文“你别看我们老项这样儿,论本事可不简单啦,是锄杆,是枪杆,是笔杆”“老项常跟咱讲,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杆子缺一不可。对于咱们这些领导农业生产的人来说,尤其是不要跟锄杆子闹不团结”可知,凸显农村基层干部形象,表现了农村干群关系和谐、积极向上的主题。根据原文“你听我说呵、北部有条公路,车马多,粪多,背上筐,走一趟,准能闹个满载;南部有片山岗,草多,洞多,野物多,扛上枪,保险”“小伙子,你缺基本功呵不带劲”“走进方庄,天已傍晌,社员们刚刚收工”可知,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如“闹个满载”“不带劲”“傍晌”等充满了浓郁的乡土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

35、(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36、。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

37、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B.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

38、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C.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D.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意思相同。B. “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与“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两句中“信”意思不同。C. “用君子之真朋,则天

39、下治矣”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两句中“治”意思不同。D. “善人虽多而不厌也”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厌”的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指出,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作者用“同道”“同利”鲜明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使自己的观点十分明了。B. 第二段对比分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本质差异,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C. 第三、四段,作者举例分析,阐述了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D.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小人无朋

40、,惟君子则有之”的问题,接着从多方面举例分析问题,最后达到意味深长地提醒当今统治者的目的。13.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2)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答案】10. C 11. D 12. C13. (1)用这些来修养自身,(大家)就会志趣一致相互帮助;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大家)就会心思(观点)相同取得成功。(2)唉!作为国家统治者(作为皇帝的)可以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借鉴。【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

41、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争先”动宾短语,不断开,排除AB;“兄弟亲戚”此处为并列短语,共同作“保”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D。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都是“希望”意思。句意: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再访求别的女子)。B.忠诚/信物。句意:履行的是忠信/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么就无法接近秦王。C. 太平/治理。句意: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D.“厌”通“餍”,满足。句意: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

42、多却不感到满足/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错误,第三、四段,作者举例古代君主的不同做法,但并没有表达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的痛心,于文无据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益”,帮助;“事”,侍奉,为做事;“济”,成功。(2)“治乱”,安定与动乱,兴盛衰亡;“迹”,史事;“鉴”,借鉴。参考译文: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

43、。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修养自身,(大家)就会志趣一致相互帮助;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大家)就会心思(观点)相同取得成功。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

44、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他们互相称颂,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

45、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互相称颂、谦让而不相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

46、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唉!作为国家统治者(作为皇帝的)可以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借鉴。(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子侄书院双松曹唐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晚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注】取次:任意,随便。用“丁固梦”典。三国志吴志孙皓传:“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种植松树,花费不多,却使院落凉爽似秋,诗歌开篇表达了诗人的赞许之情。B. 这双松能遮新晴之

47、雨,犹带旧时晚烟,“藏”“惹”二字,增添了景物情味。C. 微风过枕,月移松影,诗人寒窗苦读的压抑苦闷借助景物描写一下跃然纸上。D. 这首诗题咏书院中的双松,紧扣松树用笔,调动视觉、听觉,描写细腻生动。15. 有人评论此诗“咏松以致属望之意”。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子侄怎样的“属望之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答案】14. C15. 有期盼子侄成才之意。诗人赞美高俊茂盛的双松,有希望子侄成长为高大伟岸的人才的美好寓意。有珍惜光阴的告诫之意。尾联告诫子侄,在美好惬意的环境里,切莫将日子一天天等闲度过。有位列三公的希冀之意。诗人运用“丁固梦”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子侄有朝一日如丁固功成名就、位列三公的祝愿。【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诗人寒窗苦读的压抑苦闷”错,主要表现的是子侄读书环境的清幽、惬意。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晚烟”等描写了双松的高耸俊茂,借物喻人,寄寓了诗人期盼子侄成长为高大伟岸的人才的美好寓意。“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告诫子侄,不能等闲度过美好的青春年华,要珍惜光阴,发奋读书,以期成才。结合注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诗人运用“丁固梦”的典故,丁固梦到松树,认为自己会位列三公,最终如愿,作者借这个典故表达希冀子侄有朝一日位列三公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