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认识小蜗牛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认识小蜗牛教案反思.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班科学认识小蜗牛教案反思1、小班科学熟悉小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乐观动手探究,查找答案,感受探究的乐趣。 4、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活动预备 1、图片-蜗牛 2、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蜗牛 1、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争论。 教师小结: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蜗牛的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脚,叫触角。 (3)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告知幼儿蜗牛的眼
2、睛就长在触角上。 (4)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2、让幼儿自由争论:蜗牛有没有脚 教师讲解,蜗牛有脚的,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蜗牛的脚吗? 二、观看蜗牛的脚 教师:蜗牛究竟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认真地看一下。 通过观看,幼儿发觉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 三、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爬行。 你们知道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教师: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 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2、沟通蜗牛的生
3、活习性 (1)在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蜗牛? (2)最近你看到过蜗牛吗?为什么? 沟通后让幼儿知道,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 四、探究学问 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一样或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当穿插多种嬉戏进展。 2、小班科学熟悉小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乐观动手探究,查找答案,感受探究的乐趣。 4、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活动预备 1、图片-蜗牛 2
4、、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蜗牛 1、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争论。 教师小结: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蜗牛的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脚,叫触角。 (3)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告知幼儿蜗牛的眼睛就长在触角上。 (4)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2、让幼儿自由争论:蜗牛有没有脚 教师讲解,蜗牛有脚的,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蜗牛的脚吗? 二、观看蜗牛的脚 教师:蜗牛究竟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认真地看一下。 通过观看,幼儿发觉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 三、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
5、爬行。 你们知道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教师: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 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2、沟通蜗牛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蜗牛? (2)最近你看到过蜗牛吗?为什么? 沟通后让幼儿知道,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 四、探究学问 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一样或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当穿插多种嬉戏进展。
6、3、小班美术小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会运用搓长、由内向外盘的技能用油泥来制作蜗牛。(重难点) 2、有喜爱小动物、爱惜小动物的情感。 3、培育幼儿动手操作的力量,并能依据所观看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沟通。 4、引导幼儿能用帮助材料丰富作品,培育他们大胆创新力量。 5、培育幼儿的观赏力量。 活动预备 1、彩色油泥、泥工板每人一份,火柴头、红豆若干。 2、背景图:蜗牛的家。 3、视频转换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看教师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初步了解蜗牛的制作过程。 1、先出示长条的彩泥,猜猜这像什么动物? 2、教师从一头开头卷,要卷得紧一点。卷呀卷,猜猜这又像什么动物呢? 3、对了,这是
7、蜗牛,这是蜗牛的身体,这是它的壳。最终用火柴插在小蜗牛的头部做触角,用红豆做眼睛。蜗牛就做好了。 二、幼儿争论制作方法,进一步了解制作步骤。 1、这个蜗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刚刚教师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争论并答复) 2、教师依据幼儿说的再进展示范制作。(教师制作,带幼儿空手练习一次。)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力量比拟弱的幼儿。 提示幼儿把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头卷,要卷得紧一点。最终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用红豆做眼睛。 四、嬉戏:蜗牛搬家,渗透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1、你知道小蜗牛喜爱生活在哪里吗? 2、出示草地背景图,告知幼儿:小蜗牛喜爱潮湿的环境,所以能在花丛中看到它。 活动反思 在
8、活动中,我先出示长条的彩泥,猜猜这像什么动物,有的说像小蛇、像毛毛虫、像小蜗牛只要合理我都赐予了确定,接着我就示范如何制作小蜗牛,在我示范的时候,我提出了两个要求就是从一头开头卷,要卷得紧一点,不然的话会松开的,还有就是小朋友带来的豆子有红豆、绿豆、黄豆、黑豆都混在了一起,我请小朋友在做小蜗牛眼睛的时候,小蜗牛的眼睛颜色要是一样的,小朋友做的小蜗牛的形态各不一样,有的小蜗牛是瘦瘦的,说她是蜗牛妈妈,很苗条;有的蜗牛是睡到的,说他是累了,在休息一会;有的蜗牛是小小的,说他是蜗牛宝宝可以说小朋友参加活动的乐观性都很高,并且都将做的小蜗牛给予了生命,本次活动的胜利在于教师信任孩子,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
9、己的想象,表达了幼儿的主体性。由于孩子在画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画时显得特殊愉悦,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那么多的创意,我也受益匪浅,有的孩子的蜗牛形态我都没有想到。 4、小班科学教案:熟悉小蜗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熟悉小蜗牛 活动目标 1、熟悉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活动预备 1、图片-蜗牛 2、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蜗牛 1、了解蜗牛的形状特征。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争论。 教师小结: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 让幼儿知道,蜗牛的头上有两根细细的脚,叫触角。 (3)蜗牛的眼睛
10、长在哪里呢? 告知幼儿蜗牛的眼睛就长在触角上。 (4)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2、让幼儿自由争论:蜗牛有没有脚 教师讲解,蜗牛有脚的,你知道为什么看不到蜗牛的脚吗? 二、观看蜗牛的脚 教师:蜗牛究竟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认真地看一下。 通过观看,幼儿发觉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 三、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爬行。 你们知道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教师: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 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
11、前进的更快。 2、沟通蜗牛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季节我们可以看到蜗牛? (2)最近你看到过蜗牛吗?为什么? 沟通后让幼儿知道,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 四、探究学问 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一样或不同的地方? 5、小班主题小蜗牛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泥工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深受幼儿宠爱。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把握一些简洁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加幼儿手的协调性、敏捷性,促进其智力的进展。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以泥工为主,孩子们初步把握了捏、团、搓、压等技能,学会了搓面条、团汤圆、包饺子、做胡萝卜、做棒棒糖等,在此根底上我还结合小班孩子爱
12、动物的特点细心设计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形状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爱小动物、爱惜小动物的情感。 4.能在集风光前大胆发言,乐观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力量。 5.幼儿能乐观的回答下列问题,增加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 活动预备: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课件,背景音乐、草地背景图活动重难点:幼儿用搓、卷的技巧制作蜗牛壳的技巧。 三、活动过程: (一)观赏蜗牛图片,激起兴趣。 1.出示蜗牛身体图片师:小朋友猜猜看,这是谁呀? 2.出示完整蜗牛图片师:那我们跟小蜗牛打个招呼吧:小蜗牛,你好呀! 师:我们来看看,小蜗牛
13、它长什么样呢? 师总结:小蜗牛有细瘦长长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长着长长的触角,背上还背着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1、示范讲解蜗牛背上“小房子”。 师:小朋友,观看的可真认真。看,这是什么(出示橡皮泥)今日,教师用橡皮泥来变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喽,开头变魔术啦。“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从里到外卷一卷,紧紧卷成小房子。瞧,小房子变好了,美丽吗? 师:教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呀?(请个别幼儿说)师带着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紧紧卷成蜗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干,现在拿起一团橡皮泥,一起来做蜗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儿集体操作:做“小房子”
14、,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儿歌制作)师: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没呀,我们来看一看,谁的大,谁的小呀?为什么他的大,他的小呢?(个别幼儿答复)师总结:我们把房子翻开来看一看(比拟橡皮泥的长短)。隐秘就藏在这里:原来呀,这个橡皮泥搓的细又长,房子就会变大哦。 示范讲解蜗牛的身体的制作师:我们做好了蜗牛的小房子,身体还没有呢,抓紧来做吧。我们现在要换一种橡皮泥的颜色了哦。蜗牛的身体是一头大一头小。“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 用牙签来做小蜗牛头部的触角和眼睛师:看,现在,小蜗牛还缺了什么呀? 幼儿:触角、眼睛。 师:对了,小蜗牛的触角可是很重要的,由于蜗牛的触角就似乎盲人的拐杖,是
15、用来触摸着走路的。小蜗牛在走路的时候呀,假如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马上转变前进的方向。触角怎么做呢,教师就请火柴棍来帮助。拿起两根火柴棍,插在蜗牛的头上,做触角,还有眼睛。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师:这只蜗牛宝宝很想找朋友,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吗?橡皮泥、牙签是做蜗牛宝宝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好吗? 1.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留意用儿歌引导幼儿。 2.教师重点帮忙力量差的幼儿。 (四)展现作品1.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放在树叶上),渗透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师:这么多的蜗牛宝宝出来漫步已经很久了,有些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来,跟蜗牛宝宝说再见吧。 四、活动延长: 1.自编故事:小蜗牛去旅行 师:小蜗牛在新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有点闷,想到外面去走一走,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制作的小蜗牛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进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头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进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