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有趣的空气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有趣的空气教案反思.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班科学有趣的空气教案反思1、小班科学好玩的空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究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根据试验步骤细心操作,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试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根据试验步骤细心操作,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活动预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试验操作活动延长。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气吗?从小试验中找答案。 二、试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
2、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渐渐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试验。 查找试验失败的缘由。 3、试验结果 (1)幼儿沟通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助? (2)为个别试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气,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忙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试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其次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假如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
3、放几颗弹珠。 提示幼儿留意试验要点。 3、试验结果 幼儿沟通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长: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许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熟悉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屡次试验,探究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展,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爱护空气,爱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
4、龄特点。 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玩的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鸡蛋的构造,感知蛋外壳的硬和内部的软。 2. 感知蛋制品的硬软。 3. 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 培育幼儿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5. 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预备: 母鸡图片、生鸡蛋一个、各种蛋制品若干、蛋壳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了解鸡和蛋之间的关系,感知故事中蛋壳的硬 1.出示母鸡图片,你知道鸡妈妈有什么本事? 2. 教师叙述故事一个惊奇的蛋后提问 小鸡出壳了吗?它是怎么出壳的?小猴为什么要用石头把蛋壳砸破?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鸡蛋? 二、出示鸡蛋,熟悉鸡
5、蛋的构造。 1. 教师这也有一个鸡蛋,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外形的? 2.请小朋友摸一摸,告知大家蛋宝宝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滑滑的、硬硬的) 3.这个滑溜溜的、硬硬的壳里藏着什么呢?怎样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 4.教师翻开鸡蛋,这圆圆的,黄黄的是什么?(蛋黄)透亮的呢?(蛋清,煮熟后叫蛋白) 5.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软软的、粘乎乎的) 小结:原来硬硬的蛋壳里藏着软软的蛋黄和蛋清。蛋黄和蛋清里含有丰富的养分,每天吃一个蛋,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安康。 三、了解蛋制品,感知它的软硬。 1.你吃过哪些用蛋做成的食品?它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2.教师这也有很多蛋制品,请小朋友看一看,尝一尝。你吃的是
6、什么?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四、蛋壳粘画。 鸡蛋做的食品好吃吗?蛋宝宝浑身都是宝,软软的蛋黄和蛋白可以作成各种美味的食品,硬硬的蛋壳还可以做成好玩的东西呢。 1.出示蛋壳粘画,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2. 幼儿制作蛋壳粘画。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始终是我比拟薄弱的的领域,对于科学领域的特征和环节把握都比拟模糊。此次活动的设计,在预备阶段我借鉴了网上的好玩的蛋,在此根底上修改了第一次将环节留下,内容更换。在请教其他教师以后,发觉对幼儿的提升较少,科学性不强,可实施性也不强,所以进展了其次次的更改设计。 将几位教师的建议融合,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了最终教案。整个活动下来,环节
7、还是较为流畅的,但是评课以后发觉了更多的问题。首先,班级日常工作在此次开课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问题,比方班级座位安排问题。由于班级空间不大,区域柜子摆放后,孩子们的作为受到了影响,平常挨得较近就让孩子分排坐了,没有考虑孩子的视角问题,疏漏较大。 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玩的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对溶解现象有奇怪心,并情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觉。 2、情愿乐观探究,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3、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预备: 每人一小杯水、一个勺子、糖、盐、米、
8、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些饮料给小朋友们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知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教师随机给小朋友分两种饮料(白开水、糖水) 师:谁来告知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没有味道的?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宝宝到哪儿去了? 二、动手操作 1.教师示范小试验:观看糖溶解的现象。 (1)先让幼儿大胆猜想试验结果 (2)教师和幼儿一起操作:先尝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无味),然后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会发生什么变化?用勺子搅拌一下,观看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请幼儿再次品尝水(变甜) (3)
9、请幼儿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糖放在水里化掉,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做溶解,我们的水就会变甜。 2.请幼儿自己操作。 (1)帮忙幼儿拓展阅历,引导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 (2)师:教师这里还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盐,你们也来试一试?(幼儿分组操作)观看溶解显现、颜色变化,发觉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儿自由沟通试验结果,鼓舞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觉。 三、完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行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看、发觉、然后再来告知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
10、儿的参加性比拟乐观。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缺乏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力量差的幼儿回答下列问题不够主动,使力量弱的幼儿得不到进展。在今后我们应当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胜利感,从而增加自信念。信任在这样的引导和鼓舞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进展。 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玩的溶解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溶解现象:果珍、牛奶、糖水、盐水等,幼儿对这种现象特别奇怪,常常会说“果珍不见了”“牛奶化掉了”,从而发出疑问“果珍哪里去了,糖到拿里去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在设计活动前,我认真讨论了以前的小班溶解教案,发觉活动很有
11、效地帮忙幼儿熟悉到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但活动过于简洁(分两步走:感知果珍、牛奶、糖、盐会溶解;尝一尝溶解后的果珍、牛奶、糖、盐)。由此我设计的活动分三步走:感知、区分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了解溶解的过程;尝一尝果珍在水里溶解后的水的味道。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忙幼儿更好地感知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情愿参与科学活动,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发觉告知教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进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1、每个幼儿一个
12、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出示一杯白开水和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豆)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熟悉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豆) 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假如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请幼儿答复)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二、动手试一试 1)观看教师试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看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看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观察、不溶化) 问:请
13、小朋友想一想,你平常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3、让幼儿做小试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试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看结果如何。 3)沟通试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4、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舞幼儿把自己的发觉告知教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长: 教师连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看
14、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舞幼儿多做小试验,通过试验把握更多的学问。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科学教学必需为幼儿创作主动猜测,大胆试验,总结结果的时机,其中,师生间适当的应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提出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尽量避开幼儿答复错误,这中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作型,而且还使幼儿简单产生盲目听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进展。我们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间的沟通应是公平的争论。 5、小班科学好玩的空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究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的兴趣。 2、根据试验步骤细心操作,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究
15、自然现象感兴趣。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在试验操作中,感受空气的压力。 活动难点: 能够根据试验步骤细心操作,观看验证自己的猜想。 活动预备: 玻璃瓶、纸片、玻璃弹珠、水。 活动流程: 直接导入试验操作活动延长。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力气吗?从小试验中找答案。 二、试验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空气能形成压力 1、材料介绍 猜一猜纸片能拖住玻璃杯里的水吗? 2、验证 (1)教师演示 重点步骤讲解:水倒满玻璃杯、用手轻压纸片、渐渐翻转。 (2)幼儿操作 两人一组完成试验。 查找试验失败的缘由。 3、试验结果 (1)幼儿沟通
16、 杯子倒过来水没有流出来,是谁在帮助? (2)为个别试验失败幼儿纠错 为什么水不加满,杯子倒过来水会落下来。 小结:杯子里的空气和外面大气压相互抵消。 (3)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能形成一股力气,我们叫它空气压力,帮忙纸片托住玻璃杯里的水。只有做了试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结果。 (二)其次次操作:空气压力大 1、设疑 装满水的玻璃瓶里假如再放入弹珠,纸片会掉下来吗? 2、幼儿操作 数一数,放几颗弹珠。 提示幼儿留意试验要点。 3、试验结果 幼儿沟通 放了玻璃弹珠后,纸片掉下来了吗? 你放了几颗? 小结:原来空气的压力能够托起玻璃杯里那么多、那么重的弹珠,空气的压力很大。 活动延长: 生活中的空气压力 实物操作:粘勾、汽水 生活中有许多空气压力的存在,找一找。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熟悉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屡次试验,探究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展,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爱护空气,爱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