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有趣的纸船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有趣的纸船教案反思.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班科学有趣的纸船教案反思1、小班科学好玩的纸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爱操作,体验操作的欢乐。 2、初步了解不同的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3、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觉。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 (1)已熟悉皱纸、蜡光纸等多种纸。 (2)已学会折双体船。 2、材料预备: (1)各种质地的纸已折好的纸船。 (2)盆、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两只纸船,引导幼儿观看纸船分别是用什么纸折的。 (2)猜测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 2、幼儿第一次试验,并表达试验中绿色皱纸折的船先沉。 3、查找缘由:为什么皱纸折的船先沉? 通过两张纸宝宝示意图,了解纸的间隙
2、大,吸水就快,反之,则慢。 4、幼儿再次操作,发觉报纸、蜡光纸、餐巾纸等不同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5、嬉戏完毕。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拟清楚,教态自然,能够依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表达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玩的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了解鸡蛋的构造,感知蛋外壳的硬和内部的软。 2. 感知蛋制品的硬软。 3. 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 培育幼儿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5. 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预备: 母鸡图片、生鸡蛋一个、各种蛋制品若干、蛋壳若干 活动过程:
3、一、通过故事了解鸡和蛋之间的关系,感知故事中蛋壳的硬 1.出示母鸡图片,你知道鸡妈妈有什么本事? 2. 教师叙述故事一个惊奇的蛋后提问 小鸡出壳了吗?它是怎么出壳的?小猴为什么要用石头把蛋壳砸破?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鸡蛋? 二、出示鸡蛋,熟悉鸡蛋的构造。 1. 教师这也有一个鸡蛋,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外形的? 2.请小朋友摸一摸,告知大家蛋宝宝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滑滑的、硬硬的) 3.这个滑溜溜的、硬硬的壳里藏着什么呢?怎样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 4.教师翻开鸡蛋,这圆圆的,黄黄的是什么?(蛋黄)透亮的呢?(蛋清,煮熟后叫蛋白) 5.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软软的、粘乎乎的) 小结:原来硬硬
4、的蛋壳里藏着软软的蛋黄和蛋清。蛋黄和蛋清里含有丰富的养分,每天吃一个蛋,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安康。 三、了解蛋制品,感知它的软硬。 1.你吃过哪些用蛋做成的食品?它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2.教师这也有很多蛋制品,请小朋友看一看,尝一尝。你吃的是什么?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四、蛋壳粘画。 鸡蛋做的食品好吃吗?蛋宝宝浑身都是宝,软软的蛋黄和蛋白可以作成各种美味的食品,硬硬的蛋壳还可以做成好玩的东西呢。 1.出示蛋壳粘画,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小朋友想试一试吗? 2. 幼儿制作蛋壳粘画。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始终是我比拟薄弱的的领域,对于科学领域的特征和环节把握都比拟模糊。此次活动的设计,在预备阶
5、段我借鉴了网上的好玩的蛋,在此根底上修改了第一次将环节留下,内容更换。在请教其他教师以后,发觉对幼儿的提升较少,科学性不强,可实施性也不强,所以进展了其次次的更改设计。 将几位教师的建议融合,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了最终教案。整个活动下来,环节还是较为流畅的,但是评课以后发觉了更多的问题。首先,班级日常工作在此次开课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问题,比方班级座位安排问题。由于班级空间不大,区域柜子摆放后,孩子们的作为受到了影响,平常挨得较近就让孩子分排坐了,没有考虑孩子的视角问题,疏漏较大。 3、小班科学不沉的纸船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船是幼儿喜爱的一种玩具,爱玩也是小班幼儿的天性。我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天
6、性进展导入,让幼儿乐于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奇妙地供应两种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觉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拟、观看两种小船的不同,进展幼儿的观看力,提高幼儿的感知事物的力量,让幼儿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于是,我设计了这活动,既让孩子们知道,用涂蜡的方法可以让船不易被水打湿,又从中了解蜡有不吸水的特性。同时,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究胜利的欢乐,在活动中让幼儿建立和谐公平的合作关系。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究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觉问题。 4、在活动中建立和谐公平的关系。 5、激发幼儿对科
7、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蜡笔,涂蜡和不涂蜡的纸船若干 材料预备:纸船若干,三大盆水、蜡笔、毛巾、白纸。 阅历预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阅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纸船、引发思索。 师出示纸船,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想想你们要怎样玩? (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玩是他们的天性,我设计了让孩子玩小纸船进展导入。幼儿拿着小纸船在水中玩,非常的投入,而且还共享着欢乐。) 2、引导幼儿争论观看结果,找出问题消失的缘由。 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是怎样玩纸船的?你们的纸船怎么了?你发觉了什么? 3、教师示范比照试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为什么涂了蜡
8、的纸船没打湿,没涂蜡的纸船打湿了呢?让我们来做个试验: 将水滴在蜡和纸上进展比照:纸吸水,蜡不吸水。 怎样让纸变得不吸水呢?涂蜡。 不吸水的蜡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似乎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爱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4、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助,用蜡笔给它们涂上美丽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5、自由玩蜡船,活动完毕。 (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究胜利的欢乐。让孩子喜爱科学,培育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个案观看: 活动一开头全体幼儿对消失的三大盆水都特别感兴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玩
9、玩水,这就是小班幼儿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吧。周允佳小朋友尤其兴奋,两只眼睛都亮亮的,一眨不眨的看着水盆,要知道平常他就特别喜爱玩水,上厕洗手是他最喜爱做的事情。真由于他想玩,所以他从活动开头到完毕始终都那么仔细,即使在给小船“穿衣”这一环节中,他也很专注,专心地给小船穿上美丽的衣服,要是在平常涂色,他可是最懒的,没几下就完事。所以此次活动中的涂色可能是他入园以来涂得最棒的一次! 从上面这个案例来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是幼儿喜爱的感兴趣的活动,不管是平常表现多么不好的幼儿,他也会努力去做好,发挥他最好的水平。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找出为什么有的纸船会打湿而有的则不会,就特意给幼儿供
10、应了两种纸船,一种是涂蜡的,另一种没有涂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比照来发觉问题:孩子玩了一会儿他们就发觉有的小纸船被水浸湿坏掉了,有的小纸船没有被水浸湿仍可以在水中玩。发觉了问题,我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摸摸有颜色的小船和没有颜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拟、观看,两种小船的不同,进展了幼儿的观看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力量。而在试验中的探讨和发觉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沟通沟通。 通过此科学试验活动,作为教师应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
11、,猎取科学学问,进展制造意识,为幼儿供应“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帮助引导幼儿“向上”进展科学概念! 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玩的溶解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溶解现象:果珍、牛奶、糖水、盐水等,幼儿对这种现象特别奇怪,常常会说“果珍不见了”“牛奶化掉了”,从而发出疑问“果珍哪里去了,糖到拿里去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我设计了本活动。在设计活动前,我认真讨论了以前的小班溶解教案,发觉活动很有效地帮忙幼儿熟悉到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但活动过于简洁(分两步走:感知果珍、牛奶、糖、盐会溶解;尝一尝溶解后的果珍、牛奶、糖、盐)。由此我设计
12、的活动分三步走:感知、区分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溶解,什么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了解溶解的过程;尝一尝果珍在水里溶解后的水的味道。以感性的认知逐步向生活实际过渡,帮忙幼儿更好地感知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情愿参与科学活动,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发觉告知教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进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
13、作材料,激发兴趣 (出示一杯白开水和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豆)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熟悉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豆) 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假如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请幼儿答复)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二、动手试一试 1)观看教师试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看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看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观察、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常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
14、能溶化。 3、让幼儿做小试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试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看结果如何。 3)沟通试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4、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舞幼儿把自己的发觉告知教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长: 教师连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看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舞幼儿多做小试验,通过试验把握更多的学问。 活动反思: 开放式的科学教学必需为幼儿创作主动猜测,大胆试验,总结结果的时机
15、,其中,师生间适当的应答方式,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提出已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尽量避开幼儿答复错误,这中提问不但抑制了幼儿的创作型,而且还使幼儿简单产生盲目听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进展。我们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师生间的沟通应是公平的争论。 5、小班科学好玩的纸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爱操作,体验操作的欢乐。 2、初步了解不同的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3、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觉。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 (1)已熟悉皱纸、蜡光纸等多种纸。 (2)已学会折双体船。 2、材料预备: (1)各种质地的纸已折好的纸船。 (2)盆、抹布。 活动过程: 1、引出
16、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两只纸船,引导幼儿观看纸船分别是用什么纸折的。 (2)猜测两只纸船同时放在水面上,会怎么样? 2、幼儿第一次试验,并表达试验中绿色皱纸折的船先沉。 3、查找缘由:为什么皱纸折的船先沉? 通过两张纸宝宝示意图,了解纸的间隙大,吸水就快,反之,则慢。 4、幼儿再次操作,发觉报纸、蜡光纸、餐巾纸等不同纸产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5、嬉戏完毕。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拟清楚,教态自然,能够依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表达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6、小班科学活动不沉的纸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
17、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觉问题。 4、通过试验培育相互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力量。 5、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活动预备:物质预备:蜡笔,涂蜡和不涂蜡的纸船若干,三大盆水、毛巾、白纸。 活动过程: 一、嬉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1、情境导入:今日教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很远的地方游玩,去那个地方要经过一条小河,可是教师不知道怎么度过小河,小朋友有方法吗?(启发幼儿联想到坐船过河)2、教师出示纸船。(看教师这为每个小朋友都预备了一艘纸船,让我们一起度过小河)3、幼儿将纸船放入水中玩耍,提示幼儿留意观看4、引导幼儿争论嬉戏结果(纸船遇到水
18、就湿了,时间一长就掉水里了)二、科学探究1、幼儿玩水的过程中,教师将涂满蜡的纸船也放入水中2、请幼儿观看教师的纸船,有没有打湿呢?那你们的纸船和教师的纸船,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是怎样玩纸船的?你们的纸船怎么了?你发觉了什么? 3、教师示范比照试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小结: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似乎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爱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沉的纸船。 1、幼儿自己动手为纸船穿上雨衣2、教师巡回指导3,留意提示幼儿,纸船的每个角落都要涂上蜡,特殊是底部四、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纸船再次进展嬉戏(现在就让我们坐着不沉的纸船到远方游玩吧)活动
19、延长:将幼儿制作的纸船和制作的材料投放入区角,以便幼儿自己动手探究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找出为什么有的纸船会打湿而有的则不会,就特意给幼儿供应了两种纸船,一种是涂蜡的,另一种没有涂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比照来发觉问题:孩子玩了一会儿他们就发觉有的小纸船被水浸湿坏掉了,有的小纸船没有被水浸湿仍可以在水中玩。发觉了问题,我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摸摸有颜色的小船和没有颜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拟、观看,两种小船的不同,进展了幼儿的观看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力量。而在试验中的探讨和发觉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沟通沟通。 通过此科学试验活动,作为教师应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猎取科学学问,进展制造意识,为幼儿供应“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帮助引导幼儿“向上”进展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