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德育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德育精选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德育第1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第三节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皮亚杰科尔伯格过程对偶故事两难故事服从与模仿皮亚杰科尔伯格过程第2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一、幼儿社会规范学习的有关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3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4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6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餐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
2、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B.有个男孩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问题:哪个男孩犯了较重的过失?第6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76岁以下儿童大多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重,因为他打破了较多的杯子;年龄较大的儿童则认为第一个男孩的过失较轻,因为他的过失是在无意间发生的。第7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8认为约翰更坏些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5-7岁)。因为他们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他们是根据的行为的客观责任去作出判断的。认为亨利更坏些的儿童处于自律道德阶段(8-11岁)。因为他们判断行
3、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是根据的行为的主观责任去作出判断的。第8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他律: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所作的判断。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自律: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第9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三阶段:l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03岁)岁)l第二
4、阶段:他律道德阶段(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37岁)岁)l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712岁)岁)第10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11(1)(1)前道德判断阶段(2-42-4岁)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引起事件的原因只能有很朦胧的认识,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行为还不具有道德特性。第11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12(2)(2)他律道德或实在道德阶段(5-75-7岁)一是认为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由权威给予的,而不能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二是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非好即坏;三是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
5、是根据行为的动机。(4 4、5 58 8、9 9岁)第12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13皮亚杰处于他律阶段的特点:认为规则是由权威制定的,是绝对的、不可以改变的。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而不是行为者的意图或动机。非此即彼。判断行为时不是好就是坏,而且认为别人也会这样想。内在的公正,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第13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14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道德认知属于第二阶段,他们在道德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的所有特点。第14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15(3)自律道
6、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8-11岁)处于这个阶段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是根据一个人行为的动机而不是根据行为的结果;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集体的讨论和协商而调整和改变的;不根据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而是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判别人。(9、10岁以后出现)第15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16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自律阶段时的特点: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在某些情况下,规则可以违反。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不再相信内在公正,
7、认识到越轨行为可以隐蔽而不被觉察或惩罚。第16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道德两难情境故事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第17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20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水平论”前习俗前习俗水平水平习俗水习俗水平平后习俗水后习俗水平平 儿童基本上按行动的结果判断是非儿童基本上按行动的结果判断是非 重点在社会需要方面,价值观放在个人兴趣之上重点在社会需要方面,价值观放在个人兴趣之上 人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考虑过和接受了的原则人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考虑过和
8、接受了的原则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第20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21(1)(1)前习俗水平在前习俗水平,儿童基本上按行动的结果判断是非。阶段1是法律道德阶段,对行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避免惩罚,服从权威。儿童对是否的定义,是说一个人为了避免惩罚,应该服从规则。阶段2是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换阶段,发展了交互的道义,认为自己满足需要的同时,也应该让别人满足需要,了解了公平和平等交换。第21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22(2)(2)习俗水平在习俗道德水平,重点在社会需要方面,价值观放在个人兴趣之上。阶段3是个人之间的相互期待、相互关系和一致阶段,儿童强调做一个“自己和他人眼中的好人”
9、,儿童通过“做好人”而寻求认可。对正确行为的判断依据是,使自己在自己和别人眼里都是一个好人,行为良好的动机是愿意服从那些固定化了的规则。阶段4是社会体系和良心阶段,儿童不仅关心对社会秩序的遵守,而且也关心对这个秩序的维持。认为正确的行为应包含履行一个人的责任、尊敬权威和为了自己而维持已有的社会秩序。第22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23(3)(3)后习俗水平在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人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考虑过和接受了的原则。阶段5是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认为可以通过协议、契约、客观的公正和适当的过程等形式,把各种观点结合起来。为所有人的幸福和保护所有人的权利
10、而制定和遵从法律。阶段6是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儿童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抽象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信任普遍道德原则的有效性,个人要有对这些原则承担义务的意识。第23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24柯尔伯格认为,幼儿的道德认识是处于前习俗水平,他们的道德判断是个人化的、自我中心的和具体的。第24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三、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根据幼儿道德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服从阶段服从阶段模仿阶段模仿阶段第25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一、服从阶段(4岁以前)幼儿出于对教育者的依恋和崇拜,或者因害怕可能受
11、到某种惩罚,去服从和遵守教育者所提出的行为要求。处于服从阶段的幼儿其规范行为具有以下特点:盲目被动性工具性情境性第26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二、模仿阶段幼儿通过对别人的行为的观察而模仿该行为,这也是幼儿形成规范行为的必经阶段。幼儿的模仿行为有以下特点:主动性模糊性次稳定性第30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 从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儿童认知发展应遵循两大原则:1先他律后自律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加一原则”第35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科尔伯格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比较科尔伯格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第一,都采取心理发展的观点(认知发展观)来解释人类道德
12、的形成。二者的道德发展观基本上是一维纵向的,在思维与行为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单轨论”;第二,二者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都围绕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这一主线展开,研究主题均为公正。第36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37研究研究方法方法研究研究重点重点社会社会认知认知 间接故事法间接故事法与与两难故事法两难故事法;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思维形成过程本身思维形成过程本身与与道德思维发展道德思维发展在在不同阶段的特征不同阶段的特征 对社会认知因素的忽视与重视对社会认知因素的忽视与重视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重点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二者的不同之处:二者的不同之处:第37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 作为新皮亚杰理论中道德研究最具代表的人物,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一个更为详细、系统的以三水平六阶段为核心的道德发展理论。第38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第四节德育的心理依据及有效措施一讲明道理,提出要求二参与活动、反复实践三合理应用奖惩,强化规范行为四营造良好环境,树立良好榜样五培养健康情感,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第39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感谢大家观看第40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