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2016年第34期(总第370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水共治2016年第34期(总第370期).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简报 第34期(总第370期)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6年6月8日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辑 统筹规划 创新机制 科学实施三门县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 桐庐县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实行四大创新管理 标准引领 技术引用 管理引先安吉县依托“三大路径”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常山县零容忍零拖延零疏漏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统筹规划 创新机制 科学实施 三门县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站点多、地域广、分布散、管控难的特点,三门县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维管理长效机制,力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
2、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维护管理的常态化、智能化、规范化。目前建成 28 个村污水处理设施站点运维试点,计划在 2016 年内将县域 480 个村纳入智能运维信息系统,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智能运维覆盖率达到 90%。一、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运维管理“有条不紊”。一是强组织,重顶层设计。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监管、部门落实、责任到人”原则,在县、乡镇两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制订出台了三门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落实部门监督指导主体、乡镇(街道)管理主体、村级落实主体、农户受益主体、第三方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工作责任。二是明任务,重责任分解。按照
3、“一年突破、两年提速、三年覆盖”的思路,科学制定了农村污水运维管理的行动计划,将农村生活污水运维任务以项目形式细化落实,将年度工作任务定点到村,建立县对乡镇、乡镇对村两级督查考核机制,实施目标考核一票否决,重点突破、狠抓落实。三是优保障,重资金支撑。制定出台专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扶持政策,重点对第三方运维环节进行补助。同时以镇村为单位,合理制定污水处理费收取标准,并按照有关规定适时开征污水处理费,建立村户分担机制,合理分担运维管理资金,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费收缴纳入村规民约,按管网维护成本测算,控制在人均 3 元/年人5 元/年人。村集体具体负责村级管理员误工补贴,并对管网维护不
4、足部分进行补贴。二、解放思想,优化机制,确保运维管理“提速增效”。一 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智能化管理。采用互联网环保概念、智能云控管理平台等技术,充分利用 NFC、移动 APP 应用和 GPS 技术结合天地图地理信息平台,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智能运维信息系统,通过系统的在线报警功能和短信报警通知功能,对全县城乡污水处理站集中监控,实现统一调度,合理有效安排,通过系统的支撑来实现智能监控、高效节能、无人值守、自动运行,从而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推进区域化管理。建立以三大污水处理厂(即城市污水处理厂、健跳污水处理厂、沿海工业城污水处理厂)为运行维护管理区域中心,充分利用三大污水
5、处理厂的技术力量,每个运营管理中心配臵 3-5 名专业技术员,采用技术托管方式,以半小时为 服务半径,根据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将全县乡镇分 3 个区域,实现区域一体化。三是创新合作模式,推进节约化运维。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现状,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式,与杭钢集团下属的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全面推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目前,每个站点运维管理建设投入 7650 元、年均运维费用 1530 元;全县 480 个站点全面建成后,预计每年能节约运维费用达 118.6 万元。三、规范管理,科学实施,确保运维管理“长治久安”。一是“三专管控”定方式。专人管护,积极探索与杭钢
6、集团下属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采取环保公司技术服务和村镇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确保运维工作有专人管理。专档管理,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智能运维信息系统,全面建立“一村一档”,将 480 个污水处理站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全面收集运维数据,形成了一整套设备故障预防、识别、改正的电子化的现场作业规范。专项管费,由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维情况,计划安排 300 余万元专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维管护。二是“四化同步”定模式。城乡运维一体化,采用现行先进的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等技术,将城乡污水处理运维纳入一个整体管理。管理层级化,形成“政府监督考核、乡镇具体实施、行政村日
7、常运作、农户积极参与、第三方运行维护”的监督考核管理体系。运行智能化,通过系统的在线报警功能和短信报警通知功能,对全县城乡污水处理站集中监控,实现统一调度,合理有效地安排运维人员。考核菜单化,县人民政府考核监管部门、乡镇;相关部门对专业公司采取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期核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站点设施有序、优质、高效地运营维护。三是“五位一体”定责任。按照全县城镇、农村的污水处理统筹管理的工作思路,建立县政府责任主体、乡镇(街道)管理主体、村级落实主体、农户受益主体、第三方服务主体五位一体的运维管理体系。采用智能管理系统对全县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分乡镇(街道)形式进行统
8、一管理。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理清了县、镇、村、户、公司五级职责,激发了公司、乡镇(街道)、村等各方主体工作积极性,又提高了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最终确保了运维管理的“长治久安”。(三门县治水办)桐庐县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实行四大创新管理 桐庐县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多年努力,截至2014 年底,全县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目标,共建分散式污水工程 1648 座。为破解地埋式工程难查、工程点多面广难管、工程整改提升资金压力等系列难题,多年来,该县在实践中探索,致力于管理模式、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创新,努力实现“四转变”,确保人员、责任、考核、管理“四到位”。一、创新管理模
9、式,努力实现“单一管”向“多元管”转变。工作伊始,农村生活污水日常管理采取村级专人管理模式,全县共聘请 233 名专职管理人员,试行多年后,出现两极分化,存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程绩效喜忧参半”现象,为提高管理成效,该县立足实际,管理模式由单一的村级专人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管理格局转变。一是聘请村民管理员专门管。对于前期采取村级专人管理模式的行政村,且管理人员责任心强,工程绩效好的,经行政村申请可继续保留村级专人管理模式,或可实施村民联片承包模式,相关考核及人员工资发放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截止目前,全县共有 31 个行政村涉及 259 座池体采取聘请村民管理员模式。二是实施村干部认领管。
10、针对村内工程数量较少,污水处理工艺简单,污水处理规模不大的行政村,由各行政村提出申请,实施村干部认领制。两委班子成员(即认领人)对所在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池自行认领,通过书面对应确认并缴纳一定保证金,同时由行政村聘请相应的管理人员,面向村民公示。乡镇(街道)对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绩效考核,实行每月一考,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待遇挂钩。目前 5 个行政村共涉及 61 座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村干部认领制。三是委托第三方统一管。对于村内状况复杂,工程数量较多,污水处理工艺较为专业的行政村,相关的长效维护工作由乡镇(街道)与第三方专业资质公司签订年度管理合同,管理费用与管理绩效挂钩。截至目前,共有 144 个行政村涉
11、及 1328 座污水处理工程由乡镇委托第三方实施长效运行管理工作。二、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实现“要我管”向“我得管”转变。通过创新通报、考核、倒逼等高压态势,实施管理成效与扶持资金直接挂钩等机制,促进各个乡镇(街道)绷住“长效管理”这根弦,努力实现“要我管”到“我得管”的转变。一是管理绩效列入考核。明确全县 14 个乡镇(街道)为管理工作责任主体,负责组织辖区内各行政村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将日常管理、整改提升等工作纳入县政府重大项目监管平台、生态文明目标责任书、“五水共治”等综合考评体系,与乡镇(街道)专项补助资金、优秀评比结果相挂钩,与乡镇干部实绩考核挂钩。同时,乡镇(街道)层层落实责任,制定相
12、应考核办法,对不同管理模式的管理主体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二是多重倒逼力促长效。坚持实施“一周一巡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跟踪督查通报机制,对存在问题实行“领导批、报纸登、电台播”方式,保证曝光率,保持日常管理工作常规化。严格实施纪检委约谈机制,通过倒逼手段促进管理工作提升,去年以来共约谈 2 位乡镇主要领导及 7 位乡镇分管领导。严格实施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差行政村”考评活动,按季开展 10 个“最差行政村”考评,以评促改,2014 年以来全县共完成 463 座工程整改提升工作。三是资金扶持引导管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改提升、日常管理工作纳入县生态文明专项资金预算,考虑各村人口密度
13、、人员分布、工程数量不一等实际,对日常管理实施叠加补助政策,即按实际纳管在册人口 10 元/人和工程数量 1000 元/座的标准核算。同时将日常管理工作绩效与资金补助挂钩,根据考核成绩按百分比予以资金补助,未落实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的,补助资金不予考虑,年运行管理补助资金约 500 万元。三、创新管理方式,努力实现“人工管”向“技术管”转变。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点多面广,管理技术及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长久稳定运行难度较大。引入“智慧环保”体系,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绩效,实现了问题查摆、问题整改及工程量化评价“一站式”管理,压缩了管理空间,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从“人管”跨向“技管”的飞跃。一是
14、所有工程信息数据集成。全县所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实现 GPS定位,可使用手机地图直接导航,工程基本概况全部到平台集成,点击工程编号或具体方位,即可显示相关信息,有效避免因人员变动造成信息遗失。污水处理工程上的关键设备安装传感器,防盗、防破坏,提高运行设施安全性。二是重点工程运行动态管理。位于环境敏感区域或者规模较大的 141 个重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部安装流量计、枪机、球机、风机运行监控等硬件设施,实现污水处理工程动力设备运行、水流量、管理人员巡查情况自动汇总分析,实时监控水泵、风机等运行状况,并对异常情况报警,支持数据汇总导出或直接打印。三是智能考核实现科技监管。所
15、有一线管理人员到现场维护时,进入识别范围,现场感应设施自动识别管理人员到场情况,并进行汇总登记。设施异常情况自动形成告警信息汇总传输到管理平台终端,管理人员根据告警信息及时创建信息工单反馈乡镇分管领导,今年平台已实现自动告警 23次,问题整改率达 100%。该平台还可通过手机 APP 软件对农村长效运维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打分,根据时段自动测算各工程平均分值,同时进行排名。管理人员巡视记录、告警情况统计、工单处理情况、现场打分排名和分值将作为年底考核的重要依据。四、创新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政府管”向“百姓管”转变。在创新工作机制、管理模式的同时,注重调动村民积极性,努力实现“政府管”向“百姓管”转
16、变。一是村民分担。通过制作通知单方式告知农户,自家门口的污水窨井日常清理工作归村民自行负责,其余部分维护工作由管理人员负责,以村民主动分担部分维护管理工作减轻运行维护成本,同时增强农户责任意识。二是村官巡查。村内党员干部划分责任范围,主要负责协调并处理村内有关群众来信来访及相关纠纷,协助开展辖区内长效运行监管巡查,督促管理人员或运维公司做好维护工作,及时上报突发状况等。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长效监管工作的触角从县级、乡镇级层面进一步延伸到了村级基层,真正实现互通有无“零障碍”。三是协会监督。积极推进村级环保协会等民间团体活动开展,依靠协会成员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开展日常巡查、监督、宣传等工作,截
17、止目前,全县共有村级环保协会 194 个,会员 3000余人,每年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监管活动约 300 余人次,为监管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桐庐县治水办)标准引领 技术引用 管理引先 安吉县依托“三大路径”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2003 年,安吉县探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3 年,经科技部批准,该县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集成示范惠民项目。2014 年以来,该县通过标准引领、技术引用、管理引先三条路径,成功打造监管服务体系、示范推广体系、长效激励体系。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6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75%,受益农户
18、 3 万余户。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省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类以上,出境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 100%。今年 4 月,该县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一、标准引领,打造立体式监管服务体系。一是定“标准”,网格化监理。在全国首创农村生活污水分户式湿地处理技术的基础上,与浙江省环科院合作,率先制定出台浙江省地方标准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强化建设监管,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专业监理四级监管体系,成立 15 个项目督查 组。出台工程招投标、管材供货、纳管接户、工程验收等 21 个管理办法,配备了 11 家专业监理公司、13 名总监、56 名专业监理和 153 名村级旁站监
19、理共同监督、管理工程建设,全程现场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树“目标”,管家化审核。坚持“农村治污,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安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安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各年度的目标任务、对象范围、建设布点及技术模式、建设管理与运行要求、建设时序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建设一批、见效一批,全县到 2016 年规划保留自然村治污覆盖率达到 100%,农户受益率达到 90%的总体目标。以“技术对路、工艺合适、质量保障、达标排放”为目标,出台安吉县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成立15 人组成的专家管理组负责方案评审和技术选型核定,为项目审核把关。三
20、是控“关键”,节点化服务。把好方案编制关,坚持不 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编制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把好设计监理关,各整治村有规划、有重点的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把好招投标关,明确新建大型项目乡镇必须进行招投标程序,严格依法组织招投标活动并实施监督,积极构建“组长+专家+服务人员”的服务联系小组。推选浙大水专项、浙大水业、宏澄公司等 9 家技术单位,联合下乡镇、村指导督查,开展“一对一”专业技术服务。二、技术引用,构建覆盖式示范推广体系。一是“三模十技”全面推广。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因地制宜推广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维护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在全国率先应用美国阿科蔓污水处理系
21、统,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完善,治理技术体系不断健全。目前,已建成采用动力、微动力、无动力三大模式,大力推行应用多介质土壤层、久保田 KJ5 型净化槽、爱迪曼、PEZ 系统、德安一体化设施等 10 种不同技术类型,已在全省全面示范推广。二是“3D 展示”典型示范。通过国家科技部重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投入资金 3786 万元,建立 30 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综合集成技术示范点,建成全国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D展示馆,应用 3D 技术,展示不同技术模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不断做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同时不断总结提升和推广具有应用价值的农村环保治理
22、模式和技术,树立典型,召开现场会、推进会等形式向全县推广覆盖。三是“智能控制”在线监测。积极推广智能控制系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上的饮用,在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前端安装监控设施,通过在线监控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定期查看设施运行情况,监测出水水质,对设施进行维修。2016 年又新引进了污水精确运行智能控制系统,帮助第三方管理公司改变依靠人为管理的模式,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数字化管理。三、管理引先,优化分级式长效激励体系。一是三方托管,物业化管理。2013 年开始探索物业化、第三方托管模式试点。2015 年通过公开招投标形式,引进昂为环境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作为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运维机构,目
23、前共有 974 座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委托第三方运维。同时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为服务主体、县乡村户各司其职”的“五位一体”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效率低、设施正常运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 是政策激励,长效化运维。从 2013 年开始,在设施建设上坚持建立“一池一档”,出台安吉县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 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与进一步加强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办法,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运维情况与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奖励资金挂钩。2015 年,出台安吉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专 项资金用于生活污水处理长
24、效运维与三级网络管理平台建设,运维费用由县、乡镇两级财政各承担 50%,按年度计划和考核实绩拨付运维补助,3 年来已补助运维资金达 1000 万元,真正做到“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托管一个、达标一个”,形成完善的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级”网络管理平台。同时出台安吉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先进村考核评选与奖励办法,在验收达标村的基数上,每年按10%的比例对整治任务示范村进行奖励,基础奖励资金为每个先进村 10 万元;户数奖励为先进村当年实际完成农户1000 元/户;每个行政村的奖励最高总额不超过 40 万元。奖励资金用于村级项目投入以及一线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干部个人奖励。三是各司其职,精准
25、化考核。专门成立由环保、农办、财政等部门组成的长效管理考核小组,由环保局负责日常管理与业务指导,负责长效管理与三级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制定考核细则,并负责对各乡镇及第三方管理公司的运维工作进行考核督查;财政局负责经费核定、监管,按年度兑现相关的考核补助;农办负责相关协调工作。各乡镇(街道)为生活污水运维管理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本辖区年度三级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和各村点管网的日常管理工作。每月实施考核督查,按照年终绩效评比结果,县财政每年统一拨付长效管理奖励资金 1000 多万元。(安吉县治水办)常山县零容忍零拖延零疏漏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近年以来,常山县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推行“三零
26、”工作法,创新实施“区域集中+点块分散”、“样板工程+精品工程”、“TCS+BT”智慧治污新模式,打造高品质的“口碑工程”。2015年至今,新增治理村171 个,新增受益农户31485 户,投入资金 2.1 亿元。一、以“零容忍”严控项目质量,打造“口碑工程”。一是创新治理模式。根据部分治理村农户分散、资金紧缺的现状,创新性实施“区域集中+点块分散”有机结合的“常山治理模式”,实现环境保护、完成任务、节约资金“三赢”。同时,全面采取“BT”(建设-移交)+“TCS”(总承包制)模式,在金川街道徐村村、青石镇湖头村开展试点,县农办直接对项目负责到底,将其打造为“精品工程”之“独秀”。截至目前,共
27、建成 293 个终端、9122 处生态化综合措施处理池,节省资金 1860 余万元。二是精准技术指导。组建一支由 178 名县、乡、村三级干部组成的多梯次人才队伍,精心整理常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政策、标准、前期经验等内容,从理论培训到实地考察等多角度精准传达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治污干部领会到位,工程项目建设到位。累计召开5 次集中培训会、2次现场推进会、1 次外出考察学习,发放工作实务578 册。三是严格问题整改。创新实施“4+4+4”工作法则,即明确县、乡、村、监理“四级监管”,列出整改内容、整改标准、整改时间、整改质量“四张清单”,完成记录、叫停、整改、复核“四步曲”,确保发现一个问
28、题、推敲一项工程、消除一类隐患。2015 年至今,累计下发整改通知353 份,通报问题 905 个,整改完成率 99.65%。二、以“零拖延”严促项目进度,确保“治污速度”。一是常态考核助推进度。建立县对乡、乡对村的层层考核制度,对乡镇(街道)采取“年初建账、月月对账、季季赛账、年终算账”的考核办法,对治理村由乡镇(街道)出台专项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评比。年终根据指标完成情况按照比例进行项目质量四级评定,被评为不合格项目的承建公司将被列入“黑名单”。截至目前,共下村督查项目进度 330 余批次,通报督查排名情况 15 期,5 家建设公司被拉进“黑名单”。二是资金保障确保进度。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9、专项资金实施“项目逐项拨付、对象分类补助、进度分段实拨、结尾按实结算”管理办法,通过“补、整、筹、捐”多渠道筹措整合项目资金共 18533 万元,其中省补资金 10373 万元,县财政资金 2300 万元,整合 资金 4600 万元,乡村财政筹集资金 1200 万元,社会捐赠 60 万 元。简化资金拨付程序 2 个环节,平均拨付速度缩短 10 天。提 高资金预拨 20 个百分点,预拨资金达 5416 万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拨付监理费、工程款、主材货款等资金 13924 万元。三是挂图作战督促进度。按照“4 月份完成图纸设计、5 月份完成招投标、6 月份开工建设、10 月份竣工验收、12 月份
30、省级验 收”的目标进度,在项目正式实施前进行“模拟施工”,使图纸更符合施工现场具体要求,避免返工浪费资金、耽误进度。制定全县“布局性”作战图,并根据各项目计划安排,制定 72 个项目“个性化”作战图,上墙明示鲜明对比,以比学赶超鞭策进度,截止目前常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全部完成招投标工作,17个村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三、以“零疏漏”严密开展运维,力赢“群众点赞”。一是招标包干式专业服务。联合住建等相关部门把关拟投标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资质,将已完工终端的运维管理工作进行“打包”公开招标,由第三方提供 12 项包括清洁、维修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了该县缺人才、缺技术、缺设备的运维窘境,真正实现
31、处理水量计量、水质监测、污泥规范处臵、污水收集系统和终端处理系统的“防渗漏、防堵塞、防破损、防故障”。二是制定协同式专项制度。落实“五位一体”运维管理制度,完善由县农办、住建、环保、财政等 7 个部门协同管理的制度作为补充,构建该县特色化“五位一体+”模式。对第三 方专业服务机构和治理村,分别出台细化考核办法,第三方根据分数档次分别可得发包价 100%、80%或 60%的服务费,并保留拒绝支付服务费的权力;治理村根据分数档次可分别得到每人 15 元、12 元、9 元、6元的管理经费补助。三是精选保姆式专管人员。在每个村精选签约 1-2 名有时间、有精力、有责任心的专管人员,负责对本村接户工程及管网工程进行维护管理,并配合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终端运行维护管理,提供平时巡逻检查、“病时”寻医就诊的保姆式服务。引导农户以投工投劳方式参与巡查维修,分担运行维护费用,构建“接户工程村承担、管网工程乡监管、终端维护第三方”全方位运维体系,实现“一次建设、持久使用、长效作用”。目前,全县签约专管人员 146 名,总合同金为 105 万元/年。(常山县治水办)送: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发: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责任编辑:王绪强 省治水办宣传组 联系电话:0571-28059326;传真:057128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