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表型式评价大纲正文解读1111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量表型式评价大纲正文解读11110.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JJF*2010 1 热量表型式评价大纲 引言 本 大 纲 等 效 采 用 欧 洲 标 准 EN1434.4-2007 型 式 试 验 热 量 表 和 国 际 建 议OIMLR75.1-2002 通用要求 热量表。1 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以水为介质的口径不大于 200mm 的热量表的型式评价。2 引用文献 本大纲引用下列文献 JJF 1015-2002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和型式批准通用规范 JJF 1016-2009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 GB/T 778.3-2007 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 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第 3 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GB/T 2423.1-2008 电
2、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Db:交变湿热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
3、验 GB/T 17626.11-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JJG 162-2009 冷水水表 JJG 225 热量表 OIML R75.1-2002 Heat meters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热量表 第 1 部分:通用 要求)EN 1434.1-2007 Heat meters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热量表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EN 1434.4-2007 Heat meters Part 4:Pattern approval tests(热量表 第 4 部分:型式
4、试验)EN 13757-2004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and remote reading of meters(仪表通讯系 统和远程读数)IEC 60751:2008 Industrail platinum resistance thermometer and platinium temperature sensors(工业铂电阻温度计和铂电阻传感器)上述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大纲的引用而成为本大纲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大纲,然而,鼓励根据本大纲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5、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大纲。3 术语与定义 JJF*2010 2 3.1 热量表 heat meter 热量表是测量和显示载热液体经热交换设备所吸收(供冷系统)或释放(供热系统)热量的仪表。3.1.1 组合式热量表 combined heat meter 由独立的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组合而成的热量表。3.1.2 整体式热量表 complete heat meter 由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组成,而组成后全部或部分不可分开的热量表。3.2 热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变化至相当于该阶跃变化的某个规定百分数所需
6、的时间。通常以表示。4 概述 4.1 用途 热量表主要用于热量计量,是测量和显示载热液体经热交换设备所吸收(供冷系统)或释放(供热系统)热量的仪表。通常将测量释放热量的仪表称为热量表,测量吸收热量的仪表称为冷量表,具备二者功能的仪表也称为冷热量表。4.2 原理 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值由流经热量表中载热液体的质量和其流经热交换系统的入口和出口的温度差对应的焓差经过计算得到。热量表主要由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组成。其中,流量传感器给出载热液体的体积(或质量),配对温度传感器给出温差值及温度,计算器将输入的流量和温度信号经过计算处理后,显示出载热液体在热交换系统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值。4.3 结
7、构 热量表由流量传感器、配对温度传感器和计算器构成。热量表按结构类型一般可分为整体式热量表和组合式热量表。5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样机 5.1 提交的技术资料 5.1.1 样机照片 5.1.2 产品标准(含检验方法)5.1.3 总装图、电路图和主要零部件图 5.1.4 使用说明书 5.1.5 制造单位或技术机构所做的试验报告 5.1.6 热量表耐久性试验报告 注:耐久性试验方法见本大纲附录 A。耐久性试验由企业或具有资质的技术机构进行,试验完成后应出具耐久性试验报告。5.1.7 其他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 5.2 提供的试验样机 5.2.1 申请单位应按照以下原则提供样机。按单一产品提出申
8、请,一般情况下应提供三台样JJF*2010 3 机,公称直径 DN50 及 DN50 以上的热量表可提供二台样机。按系列产品申请的,每个系列产品抽取 1/3 有代表性的规格产品,一般应包含申请系列的上、下限产品规格;每种规格提供试验样机的数量,按申请单一产品的原则执行。具有代表性的规格,由承担试验的技术机构根据申请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确定。5.2.2 一般情况下,样机由申请单位自行送样。6法制管理要求 6.1 计量单位要求 热量表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各基本参数的常用计量单位和符号见表 1。表 1 仪表基本参数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 也可以采用表 1 内各单位的十进制倍数作为各量的显示单位。6.
9、2 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的要求 必须在热量表的铭牌明显部位标注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标志和标识必须清晰可辨、牢固可靠。6.2.1 计量法制标志的内容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标志和编号(首次申请的试验样机应预留位置)6.2.2 计量器具标识的内容 热量表的名称、型号、公称口径、编号、制造日期 热量表的生产厂名或商标 准确度等级 环境等级 常用流量 流量、温度、温差的测量范围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6.3 封印 6.3.1 机械封印 热量表应有可靠封印,在不破坏封印的情况下,不能拆卸热量表及相关部件。6.3.2 电子封印 热量表应采用密码(关键词)或特殊设备(如钥匙)的方法,防止非授权人员通
10、过按键、通讯等方式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参数进行修改。7计量要求 7.1 热量表的准确度等级 热量表的准确度等级及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 2 的规定,流量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配对温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和单支温度传感器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计算器热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2 热量表热量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E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热量 瓦时,焦 Wh,J 累积流量 立方米 m3 温度 摄氏度 温差 摄氏度 JJF*2010 4 1 级 2 级 3 级 qqEp01.042min%qqEp02.043min%05.044minqqEp 注:对 1 级表 qp100m3/h。各等级热
11、量表分量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Eq、E、E、EG见表 3。表 3 热量表各分量值的最大允许误差 Eq、E、E、EG 流量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Eq 配对温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E、单支温度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E 计算器最大允许误差 EG 1 级 qqp01.01%但不超过3.5%配对温度传感器温差的最大允许误差:min35.0E%单支温度传感器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与 IEC 60751-2008 标准分度表值偏差不大于2 min5.0%2 级 qqp02.02%但不超过5%3 级 qqp05.03%但不超过5%注:对 1 级表 qp 100m3/h。7.2 流量范围 热量表的常用流量(qp)和最小流
12、量(qi)之比应为 25、50、100 或 250。当常用流量在 0.6m3/h 与 10m3/h 之间时,常用流量(qp)和最小流量(qi)之比至少为 50。7.3 温差下限 热量表的温差下限min不大于 3,冷量表的温差下限min不大于 2。7.4 最大压力损失 热量表流量传感器在常用流量下的最大压力损失 p 不超过 25kPa。7.5 热量表显示要求 7.5.1 热量表应至少能显示热量、累积流量、载热液体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温差;热量的显示单位用 J 或 Wh 或其十进制倍数。累积流量的显示单位用 m3,温度和温差的显示单位用,显示单位应标在不宜混淆的地方。显示数字的可见高度不应小于 4
13、mm。7.5.2 热量显示 7.5.2.1 计算热量表在最大计量热功率下运行 3000h,热量表热量显示值不应超过最大值。7.5.2.2 模拟热量表在最大计量热功率下运行 1h,最小显示位数的步进应至少一位。7.6 显示分辨力 7.6.1 使用模式时显示分辨力 表 4 热量表使用时显示分辨力要求 标称口径 DN(mm)热量 累积流量 温度 温差 JJF*2010 5 15DN40 1kWh 或 1MJ或 1GJ 0.01m3 0.1 0.1 50DN200 1kWh 或 1MJ或 1GJ 0.1m3 0.1 0.1 7.6.2 检定模式时显示分辨力 表 5 热量表检定时显示分辨力要求 标称口径
14、 DN(mm)热量 累积流量 温度 温差 15DN25 0.001kWh 或0.001MJ 0.00001m3 0.01 0.01 32DN100 0.001kWh 或0.001MJ 0.0001m3 0.01 0.01 125DN200 0.001kWh 或0.001MJ 0.001m3 0.01 0.01 注:热量表正常显示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采用其它能满足上述显示要求的方法。7.7 数据存储 7.7.1 热量表应按月储存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7.7.2 热量表应按月储存最近 18 个月的数据。8通用技术要求 8.1 热量表的环境等级条件 热量表的环境条件应符合表 6 的规定。表
15、6 热量表的环境等级条件 环境等级 A 级 B 级 C 级 温度/555-2555 555 湿度/%RH 93 93 93 安装地点 室内 室外 室内,工业环境 磁场范围 普通磁场 普通磁场 磁场强度较高 8.2 机械要求 8.2.1 材料和结构 热量表的制造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度,以满足热量表的使用要求。热量表的制造材料应不受工作温度范围内水温变化的不利影响。热量表内所有接触水的零部件应采用通常认为是无毒、无污染的材料制造,并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8.2.2 安装条件 热量表应有安装说明的标志(该标志也可在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仪表安装位置说明(管道入口或出口)、水平安装或垂直安装(如有必要
16、)。两支配对温度传感器应有安装区分标志。如果热量表的准确度可能受到水中存在固体颗粒的影响,应配备过滤器,安装在其进口或在上游管线。如果热量表的准确度容易受到上游或下游管段漩涡的影响(如由于弯头、阀门或泵引起的),应按制造商的规定安装足够长的直管段,安装(或不安装)整直器,以满足热量表的最大允许误差要求。8.3 气候环境要求 8.3.1 干热 依据 GB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高温执行。JJF*2010 6 试验温度:(552),试验时间:2h。试验后,热量表或其组件应无损坏或明显变化,功能正常。8.3.2 低温 依据 GB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
17、低温执行。A 级环境:温度:(53),时间:2h;B 级环境:温度:(-253),时间:2h;C 级环境:温度:(53),时间:2h。低温储存试验后,热量表或其组件应无损坏或明显变化,功能正常。8.3.3 湿热循环 参照 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交变湿热执行。表 7 湿热循环条件 环境等级 A 级 B 级 C 级 温度下限 (252)(252)(252)温度上限 (402)(552)(552)相对湿度%93%93%93 周期循环 12h+12h 12h+12h 12h+12h 循环次数 2 2 2 试验后,热量表或其组件应无损坏或明显变化,功能正常。8.4 安全
18、要求 8.4.1 断电保护 当电源停止供电时,热量表必须能保存断电前记录的热量、累积流量和相对应的时间数据及本大纲 7.7 条要求的历史数据,恢复供电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计量功能。8.4.2 静磁场影响 试验时的静磁场由环形磁铁产生。环形磁铁外径 70 mm 2 mm、内径 32 mm 2 mm、厚度 15 mm,距表面 1mm 以内的磁场强度 90 kA/m100 kA/m,距表面 20mm 处的磁场强度 20 kA/m。试验结束后热量表应无损坏,功能正常。8.5 电气安全性能 外部供电电压高于 36V 的热量表或其组件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外壳应有接地端子,电源端子与接地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和绝
19、缘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表 8 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条件 电气安全性能 端子 供电电压 U(V)试验电压 合格判定 绝缘电阻 电源端子与接地外壳间 U36 交流 500V 20M 绝缘强度 电源端子与接地外壳间 36U60 有效值为 500V,频率为 50Hz 的正弦波交流电压 泄漏报警电流为 10mA 时无击穿或飞弧现象发生。60U130 有效值为1000V,频率为 50Hz 的正弦波交流电压 泄漏报警电流为 10mA 时无击穿或飞弧现象发生。JJF*2010 7 130U250 有效值为1500V,频率为 50Hz 的正弦波交流电压 泄漏报警电流为 10mA 时无击穿或飞弧现象发生。8.6
20、 电磁兼容 热量表应进行以下电磁兼容试验,试验进行中和(或)施加干扰后,受试设备不损坏、数据不丢失。8.6.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及电压变化抗扰度 本条目仅适用于交流电源或低压交流供电的热量表。依据 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执行。8.6.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依据 GB/T17626.4-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执行。8.6.3 浪涌抗扰度 依据 GB/T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执行。8.6.4 静电放电抗扰度 依据 GB/T17626
21、.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执行。8.6.5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依据 GB/T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执行。8.7 通讯接口要求 热量表应具有光电通讯接口,通讯协议应采取 EN13757-2004 所规定的相应要求或由制造商提供通讯协议。8.8 耐压强度 热量表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情况下应无泄漏或损坏。可选择下述两种试验条件中的一种进行试验。8.8.1 试验条件一 a)试验水温比上限温度低(10 5);b)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的 1.5 倍;c)持续时间 30min。8.8.2 试验条件二 a)试验水温比上限温度高
22、 5;b)压力为最大工作压力;c)持续时间 30min。8.9 电源 24h 中断 计算器应进行电源中断试验,断电前后显示的热量值的变化应不超过最小有效位数的值。9 型式评价试验项目 本大纲所涉及的全部试验项目列于表 9 表 9 热量表及其组件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 JJF*2010 8 评价项目 配对温度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 计算器 整体表 要 求 观察项目 计量单位 X X X X 6.1 标志和标识 X X X X 6.2 封印 X X X X 6.3 显示内容 X X 7.5.1 热量显示 X X 7.5.2 显示分辨力 X X 7.6 数据存储 X X 7.7 材料和结构 X X X X
23、8.2.1 安装条件 X X X X 8.2.2 试验项目 准确度 X X X X 7.1 最大压力损失 X X 7.4 干热 X(a)X X 8.3.1 低温 X(a)X X 8.3.2 湿热循环 X(a)X X 8.3.3 断电保护 X X 8.4.1 静磁场影响 X X X 8.4.2 电气安全性能 X X X 8.5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及电压变化抗扰度 X(a)X X 8.6.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X(a)X(b)X 8.6.2 浪涌抗扰度 X(a)(b)X(b)X 8.6.3 静电放电抗扰度 X(a)(b)X(b)X 8.6.4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X(a)(b)X(b)X
24、8.6.5 通讯接口要求 X X 8.7 耐压强度 X X 8.8 电源 24h 中断 X X 8.9 X -须进行的试验 a -只对带电子设备的流量传感器 b -须连接电缆测试 10 型式评价的条件和方法 所有试验应在型式试验申请单位提供的安装条件下进行(例如:热量表上游和下游的直管段要求)。10.1 试验条件 10.1.1 试验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一般为:(15 35)C;环境湿度一般为:(1585)%RH;大气压力一般为:(86106)kPa;工作电源:外部供电的,交流电或外部直流电的工作电压变化范围应为标称电压的15%+10%,交流电频率变化范围应为标称频率的2;电池供电的,工作电压范围
25、为制造商说明的最低电压 Ubmin全新电池的电压 Ubmax。JJF*2010 9 一次测量过程中,实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在指定的范围内,变化分别不超过2.5和5%RH。试验场所应排除其他外界干扰影响(如振动、外磁场等)。10.1.2 试验设备 热量表型式评价试验所用设备一般包括:热水流量标准装置、配对温度传感器试验装置、计算器试验装置、耐压试验台等。热量表试验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覆盖因子k=2)应不大于热量表最大允许误差的五分之一。表 10 热量表型式试验装置的不确定度要求(k=2)项目内容 1 级热量表 时要求 2 级热量表 时要求 3 级热量表 时要求 热量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0.7 1
26、.0 1.4 流量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0.3 0.6 1.0 温度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热量应用)0.016 0.021 0.021 温度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冷量应用)0.011 0.014 0.014 热量计算的扩展不确定度 0.3%0.3%0.3%10.2 准确度试验 10.2.1 试验目的 试验目的是检验热量表的等级和各分量准确度是否符合 7.1 的要求。10.2.2 试验程序 分别对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进行试验。根据热量表的不同结构,准确度试验除采用对热量表的各个组成分量分别进行试验外,也可以采用分量组合方式进行试验;整体表的准确度试验可以按照本大纲对于各个分量的试验要求条
27、件进行整体试验。10.2.2.1 流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在表 11 给出的水温条件分别进行试验。表 11 水温条件 热量应用 冷量应用 全部类型流量传感器 机械式:qp/qi 10 非机械式:qp/qi 25 机械式:qp/qi10 非机械式:qp/qi25(minmin+5)(但不小于 10)(15 5)C(15 5)C(50 5)C (5 1)C(85 5)C 试验过程中,流经热量表的水温波动在 2C 之内。a)流量传感器试验点的确定:1)0.9 q1 q1;2)0.95 q2 1.05q2;3)0.95 q3 1.05q3;4)0.95 q4 1.05q4;5)q5 1.1q5;其中 q
28、1=qs并且 q5=qi,q1/q2=q2/q3=q3/q4=q4/q5=K JJF*2010 10 其中:isqqK4 b)试验方法 1)安装被试热量表,如果有一种以上安装方向的,试验应在预期有较大影响的方向进行。2)在水温为(minmin+5)(但不小于 10)下,通水以排除热量表和管道中的空 气,同时使热量表平稳运转一段时间,试验管路应无渗漏。3)调节流量至试验流量,进行热量表流量传感器试验。4)每个流量点进行三次重复试验。5)按照表 11 的要求将水温调到其他温度点,重复上述 1)4),完成流量传感器准确度试验。c)数据处理 流量传感器各流量点示值误差按式(1)计算%100cicidi
29、qiVVVE(1)d)合格判据 每个流量点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该流量试验点合格。如果每个流量试验点三次试验中其中一次试验的误差值超过最大允许误差,以 3 次误差的平均值做为该流量点下的示值误差;有 2 次的误差值在最大允许误差内、且 3 次误差值的平均值也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时,该流量试验点试验结果合格。每台样机每个流量点的示值误差均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试验合格。如果样机中有一台或一台以上的热量表仅在一个流量点下超过最大允许误差,应对超差的热量表在该流量点下再重复一次试验。如果四次试验中有三次的结果及四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都处于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则试验结果合格。10.2.2.2 计算器 试验采用
30、输入模拟信号的方法进行,模拟流量生成的信号不得超过计算器可接收的最大信号。使用下列模拟温度进行计算器试验:表 12 热量应用的温度试验条件 温度(C)温差(C)a)r=(50min)min,5,20 b)r=(50 5)min,5,20,amax c)f=(05max)20,max a 如果需要在max内,可相应降低max 表 13 冷量应用的温度试验条件 温度(C)温差(C)a)f=(50min)min 5,max b)f=(15 5)min c)r=(05max)max JJF*2010 11 试验的最大温度不得超过热量表标称的最大使用温度max;温度偏差要求:20%,除%200min,和
31、0%20max%之外。对于无法实现模拟流量的热量表,应在常用流量 qp、最小温差min试验条件进行计算器准确度试验。a)试验方法 连接标准电阻箱和计算器,按照相应的试验温差条件提供标准温度信号;采用信号发生器模拟流量信号,记录输入脉冲数,并根据输入脉冲数和脉冲当量计算累积流量。输入的流量信号应不超过计算器可接收的最大值。调节温度、温差信号至其他试验点直至完成全部试验。b)数据处理 热量标准值由标准电阻箱提供的温差和流量模拟器输出的累积流量计算得到。热量表的热量读数从热量表显示部分得到。热量表计算器第 i 点的示值误差GiE 按式(2)式计算。cicidiGiQQQE100(2)c)合格判据 每
32、个试验点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10.2.2.3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应进行温度误差试验、温差误差试验、热响应时间5.0和套管影响试验。A)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误差试验 温度传感器的误差试验须选择 3 个温度点,试验温度点应在热量表标识的温度范围内均匀分布,须包含上、下限温度,实验温度偏差不超过5。固定安装在热量表流量计表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应取出试验,引出线长度不小于 1.5 米。如果温度传感器对和计算器不可拆分,或整体表的试验,须使用分量组合或整体表的试验条件。a)试验方法 1)设定恒温槽温度为试验点温度,恒温槽温度稳定后将热量表配对温度传感器放入恒温槽,进行温度试验。2)同样方法进行其他温度试验点
33、的试验。b)数据处理 根据式(3)温度电阻关系式计算方程的常量,并通过测试的 3 个点绘出曲线,由此可得每支温度传感器的特征曲线。201BtAtRRt(3)将式(3)生成的理想曲线减去每个温度传感器的特征曲线即得到每个温度的误差。c)合格判据 每支温度传感器的误差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JJF*2010 12 B)配对温度传感器的温差误差试验 配对温度传感器的误差试验须选择 3 个温差点,试验点应在热量表标识的温差范围内均匀分布,须包含上、下限温差,温差试验中热量应用低温端温度为(505)、冷量应用中高温端温度为(155)。a)试验方法 1)分别设定恒温槽温度为试验点温度,两个恒温槽得到试验温差,
34、稳定后将热量表配对温度传感器分别放入相应的恒温槽中,进行温差试验。2)同样方法进行其他温差试验点的试验。b)数据处理 标准温差由标准温度计得到,热量表的温差从热量表显示部分得到。热量表配对温度传感器第 i 点的示值误差iE 按式(4)式计算。cicidiiE (4)c)合格判据 配对温度传感器的温差误差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C)热响应时间5.0试验 a)试验方法 1)升高恒温槽至热量表配对温度传感器的上限温度。2)将被试温度传感器放入恒温槽中,达到热平衡后开始热响应时间试验。温度传感器须连接显示设备,并能通过软件记录温度和时间。3)将温度传感器从恒温槽中取出。4)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阶跃至上限与下限
35、温度范围的 50%的时候,此段时间为热响应时间5.0。b)合格判据 热响应时间5.0不超过制造商声明的范围。D)套管影响试验 a)准备工作 1)供应商应提供如下设备:根据规格说明书,选择套管和传感器之间间隙为规定最小值的带套管的传感器;根据规格说明书,选择套管和传感器之间间隙为规定最大值的带套管的传感器。2)所有套管中,只要形状、材料等与其它套管相同,则仅需试验其中最短的。b)试验方法 1)热量表两个配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无套管试验,试验点与温度误差试验相同。2)热量表两个配对温度传感器安装套管后再进行试验。3)试验(包括安装套管的)重复一次。c)合格判据 带和不带套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超过 1/3
36、 的最大允许误差。10.3 最大压力损失 JJF*2010 13 10.3.1 试验目的 检验热量表在常用流量下的压力损失是否符合 7.4 的要求。10.3.2 试验设备 压力损失试验设备包括一个装有被试热量表的管道系统测量段和产生规定的恒定流量流经热量表的设备。在测量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应安装相同设计和尺寸的取压孔。取压孔的设计可参考GB/T 778.3-2007。测量段由上、下游管段及其连接端、取压口和被试热量表组成。有关直管段长度和取压孔位置的测量段示意图见下图,其中 D 是测量段管道系统的内径。差压计p 流向 P1 C(热量表)P2 L1 L2 L1 L2 L L 测量段 注:P1和P2
37、表示取压口平面;L 15D,L110D,L25D。图 1 压力损失试验测量段示意图 10.3.3 试验方法 10.3.3.1 将热量表安装在压力损失试验设备上,用一根无泄漏的管子将同一平面上的每一组取压口接到差压测量装置(如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的接口上,清除测量装置和连接管内的空气并进行测量。通水排除管道中的空气,水温达到试验温度并稳定。10.3.3.2 在试验段安装热量表时,在常用流量下测量由于热量表加管段引起的压力损失2p 10.3.3.3 在试验段未安装热量表时,在常用流量下测量由于管段引起的压力损失1p 10.3.4 数据处理 计算热量表的压力损失p为:12ppp 10.3.5 合格判
38、据 热量表的最大压力损失不超过 25kPa。10.4 干热 10.4.1 试验目的 检验受试验设备在施加规定的环境高温条件下,是否损坏或出现明显变化。10.4.2 试验设备 环境试验箱,测量范围:满足 8.3.1 要求;技术指标要求:温度波动度2.0,温度均JJF*2010 14 匀度 2.0。10.4.3 试验方法 热量表通电状态下,将热量表置于试验箱中,以不大于 1/min 的速率将试验箱温度升至 55,稳定后保持 2h,然后将试验箱温度以不大于 1/min 的速率降至环境温度,稳定后将热量表取出。10.4.4 合格判据 试验后,热量表及其组件应不损坏、无明显变化。10.5 低温 10.5
39、.1 试验目的 检验受试验设备在施加规定的环境低温条件下,是否损坏或出现明显变化。10.5.2 试验设备 环境试验箱,测量范围:满足 8.3.2 要求,技术指标要求:温度波动度2.0,温度均匀度2.0。10.5.3 试验方法 热量表通电状态下,将热量表置于试验箱中,根据热量表的不同使用环境等级降低试验箱温度,达到稳定后保持 2h,然后将试验箱温度升至环境温度,冷却和加热过程中,试验箱温度变化速率不应超过 1/min。10.5.4 合格判据 试验后,热量表或其组件应不损坏、无明显变化。10.6 湿热循环 10.6.1 试验目的 检验受试验设备在施加规定的交变湿热条件下,是否损坏或出现明显变化。1
40、0.6.2 试验设备 环境试验箱,测量范围:满足 8.3.3 要求;技术指标要求:温度波动度2.0;温度均匀度 2.0;湿度波动度3.0%RH;湿度均匀度 5.0%RH。10.6.3 试验方法 将热量表放入环境试验箱,试验条件按 8.3.3 中表 7 所示,每循环一次后应有(12)h的恢复时间间隔。10.6.4 合格判据 湿热循环试验后,热量表或其组件的外观应无明显变化,并能正常工作。10.7 断电保护 10.7.1 试验目的 检查热量表电源中断及恢复供电后,热量表数据储存不丢失。10.7.2 试验方法 中断热量表的电源,中断时间大于 1min,连续 2 次中断间隔时间大于 1min,重复 5
41、 次后恢复对热量表正常供电。10.7.3 合格判据 试验前后热量表的储存数据,应符合本大纲 8.4.1 的规定。10.8 静磁场影响 JJF*2010 15 10.8.1 试验目的 检验受试设备在静磁场影响下功能是否正常。10.8.2 试验设备 环形磁铁要求如 8.4.2 描述,10.1.2 中规定的试验设备。10.8.3 试验程序 10.8.3.1 用一块永磁铁接触确定热量表易受静磁场影响、可能导致示值误差超过最大允许误差的部位。该部位的位置通过反复试验,根据误差以及对热量表类型和结构的了解和(或)以往的经验加以确定。10.8.3.2 试验部位确定后,将磁铁固定在该部位,然后在常用流量测量被
42、试热量表示值误差。10.8.4数据处理 按 10.2 中规定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10.8.5 合格判据 热量表示值误差应不超过最大允许误差,受试设备功能正常。10.9 电气安全性能 本试验只对外部供电电压高于 36V 的热量表进行。10.9.1 试验目的 检查热量表电源端子与外壳接地间的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是否符合要求。10.9.2 试验设备 绝缘电阻表、耐电压测试仪 10.9.3 试验次序 连接热量表的端子及外壳,进行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10.9.4 合格判据 热量表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符合表 8 的要求。10.10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及电压变化抗扰度 该项应分别作电压变化和电压暂降、电源短
43、时中断试验。10.10.1 电压变化 10.10.1.1 直接交流或用交直流转换器供电的热量表 a)试验目的 检验热量表在交流(单相)主电源静态偏差影响期间,能够正常工作、不损坏无异常状况出现。电源电压为主电压的额定范围,上限为UU、下限为UL,电源标称频率为fnom。b)试验要求 表 14 交流主电源电压的静态偏差 环境等级 A;B;C 主电源电压 上限值:单一电压时Unom(1+10%),或电压范围时UU(1+10%)下限值:单一电压时Unom(1-15%),或电压范围时UL(1-15%)c)准备工作 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11-2008。d)试验程序 1)受试设备置于电源电
44、压变化状态下。2)施加主电源电压上限值Unom(1+10%)或Uu(1+10%)。3)施加主电源电压下限值Unom(1-15%)或UL(1-15%)。JJF*2010 16 4)检查受试设备在施加每种电源变化期间是否正常。e)合格判据 施加试验条件后,受试设备的所有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损坏,无异常状况出现。10.10.1.2 电池供电的热量表 a)试验目的 试验的目的是检验电池供电的热量表在电池供电电压静偏差期间,能够正常工作、不损坏无异常状况出现。b)试验要求 表 15 直流电压静偏差 环境等级 A;B;C 电池电压 全新电池的电压Ubmax;电压下限Ubmin,低于此电压时电子指示装置停
45、止工作。c)试验程序 1)受试设备接受电源电压变化影响。2)施加电压上限值Ubmax。3)施加电压下限值Ubmin。4)施加每种电源变化时,检查受试设备是否正常工作。d)合格判据 施加试验条件后,受试设备的所有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损坏,无异常状况。10.10.2电压暂降、短时电源中断 10.10.2.1 试验目的 检验由主电源供电的受试设备在施加主电源电压短时中断和下降时,能够正常工作、不损坏无异常状况出现。10.10.2.2 试验要求 注:按表16规定的参数施加扰动。表16 扰动:主电源电压短时中断和下降 环境等级 A;B;C 试验严酷度 电压100中断:100 ms 电压下降50:200
46、 ms 中断 电压100中断:相当于半个周期的时间 下降 电压下降50:相当于一个周期的时间 试验循环数 至少10次中断和10次下降,间隔时间最少10 s。10.10.2.3 准备工作 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11-2008。10.10.2.4 试验要求 1)电压中断:电源电压从标称值(Unom)下降到零电压,持续时间等于半个供电频率 周期;2)施加电压中断以10次为一组。3)电压下降:电源电压从标称电压下降到标称电压的50,持续时间等于一个电源频 率周期;4)施加电压下降以10次为一组;5)每一次电压中断或下降都在电源电压的零相交点上开始、终止和重复;6)主电源电压中断和下降至少
47、重复10次,每组中断和下降至少间隔10s。JJF*2010 17 7)如果受试设备的工作电源电压设计成一个范围时,电压下降和中断试验应从该电压范围的平均电压开始。10.10.2.5 合格判据 施加试验条件后,受试设备的所有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损坏,无异常状况出现。10.1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10.11.1 试验目的 检验受试设备(EUT,包括其外部电缆)在主电源电压上叠加电脉冲群的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不损坏无异常状况出现。10.11.2 试验要求 注:按表17规定的参数施加扰动。表 17 扰动:脉冲群 环境等级 A;B C 不参与过程控制的信号线和数据总线的端口 500 V a 1
48、000 V 直接参与过程和过程测量、信号传输和控制的端口 500 V a 2000 V I/O DC电源端口 500 V b 2000 V I/O AC电源端口 1000 V 2000 V 功能接地端口 500 V a 1000 V a 仅适用于连接根据制造商的功能规范总长度超过10 m的电缆的端口。B 不适用于连接电池或再充电时必须从装置上拆下的可充电电池的输入端口。具有直流电源输入端口与AC-DC电源转换器配合使用的装置应按制造商的规定对AC-DC电源转换器的交流电源输入进行试验,若制造商未作规定,应使用一个典型AC-DC电源转换器进行试验。此试验适用于准备永久连接长度超过10m的电缆的直
49、流电源输入端口。10.11.3 准备工作 试验配置应符合GB/T 17626.4-2008。10.11.4 试验要求 10.11.4.1 每一尖峰的(正或负)幅值应为1000 V,随机相位,上升时间5 ns,二分之一幅值持续时间50 ns。10.11.4.2 脉冲群长度应为15 ms,脉冲群周期(重复时间间隔)应为300 ms。10.11.4.3 所有脉冲群不应以不同步模式(非对称电压)施加;10.11.5 合格判据 施加干扰后,受试设备的所有功能应按设计正常运行,不损坏,无异常状况出现。10.12 浪涌抗扰度 10.12.1 试验目的 检验在热量表连接的若干条长度超过10 m 的线路上叠加浪
50、涌瞬变时,能够正常工作、不损坏无异常状况出现。10.12.2 试验要求 注:按表18规定的参数施加扰动。表 18 扰动:浪涌瞬变 JJF*2010 18 环境等级 A;B C 不参与过程控制的信号线和数据总线的端口 1.2 Tr/50 Th s a 线对地 2 kV 线对线 1 kV 直接参与过程和过程测量、信号传输和控制的端口 1.2 Tr/50 Th s 线对地 2 kV 线对线 1 kV 直流输入端口 1.2 Tr/50 Th s b 线对地 0.5 kV 线对线 0.5 Kv 1,2 Tr/50 Th s b 线对地 0.5 kV 线对线 0.5 kV 交流输入端口 1.2 Tr/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