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陕西省安康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T1B曲线 A 表示散热量,曲线B表示产热量Cab 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D 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机理:产热散热;(2)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3)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
2、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寒冷环境下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详解】A、由曲线情况可知,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时产热和散热量都增加,所以 T2T1,A 正确;B、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短时间内B 曲线上升比A 曲线迅速,曲线A 表示产热量,曲线B 表示散热量,B错误;C、由图示可知,ab 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所致,C正确;D、由图示可以看出,和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
3、及该过程中涉及到的机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 复制的酶与DNA 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癌症的一种化疗药物。他们对二氯二乙胺作用于癌细胞的适应浓度进行了探究。下列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其中正确的是()A取小鼠肝脏的肿瘤细胞为实验组,正常肝脏细胞为对照组B将实验组细胞放在含有不同浓度二氯二乙胺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培养C在进行细胞培养时应放在25恒温箱中培养,并保证氧气浓度正常D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后都要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每组细胞进行计数并记录【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
4、目可知,本题是通过实验研究癌症治疗的方法,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由实验目的可知,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因变量是癌细胞增殖的数量。【详解】A、应该是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A 错误;B、应该是将细胞放在培养液中培养,B 错误;C、动物细胞的培养应该在37恒温箱中培养,C错误;D、对于细胞的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实验前后实验后都计数并记录,D 正确。故选 D。3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
5、率B种群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D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能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A 正确;B、地理隔离不是形成新物
6、种的唯一途径,B 错误;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C正确;D、长期的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能导致生殖隔离,D 正确。故选 B。4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酰转移酶催化核糖体上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间形成肽键。该酶对核糖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下列关于肽酰转移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上合成B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中起作用C肽酰转移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D肽酰转移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肽酰转移酶对于核糖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在细胞核合成,A 错误
7、;B、该酶催化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B正确;C、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C正确;D、酶的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正确。故选 A。5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生物膜系统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也包括视网膜、口腔粘膜等 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发生了片段断裂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再复制,但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会一分为二 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
8、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2、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详解】生物膜系统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不包括视网膜、口腔粘膜等,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都发生了片段断裂,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得到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相同,错误;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
9、+外流,但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再复制,但在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会一分为二,正确;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属于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正确。综上 共三项正确,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6研究人员用蒸馏水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分别对野牛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待种子萌发后对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如图。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以3 个重复组中的最大值作为测定值BGA 对野牛草茎的影响比根显著CIAA 对野牛草幼苗生长的生理作用表
10、现为两重性D IAA 和 GA 均直接参与野牛草细胞的代谢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因变量是苗长、根长,并且无关变量包括: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表明 IAA、GA3对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调控均具有促进作用。【详解】A、应以蒸馏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组,以3 个重复组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A 错误;B、识图分析可知,GA主要促进幼苗茎的生长,对根的促进作用较弱,B正确;C、实验结果表明IAA、GA3对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调控均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D、在野牛草幼苗的生长过程中,
11、IAA 和 GA3均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对植物生命活动起到调节作用,D 错误。故选 B。7基因 I 和基因 在某动物染色体DNA 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 I 和基因 可能决定动物的同一性状B基因 I 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II 的表达C基因 I 和基因 可能在多种细胞中都表达D基因 I 和基因 在转录时不存在A 和 T 配对【答案】D【解析】【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地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表
12、达。【详解】基因 I 和基因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是等位基因。但生物的一个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因此基因 I 和基因 可能决定动物的同一性状,A 正确;基因和基因、基因和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基因I 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II 的表达,B 正确;若基因I 和基因 是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C正确;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为A-U、T-A、C-G、G-C,因此基因I 和基因 在转录时存在A 和 T配对,D 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染色体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
13、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D人为因素不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
14、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 正确;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 正确;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D、人为因素可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即人工选择也可以导致种群的进化,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概念和可遗传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下列关于生物学实
15、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H 218 O,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 O 鉴定DNA 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可看到紫色反应A无正确项B只有一项正确C有两项正确D有三项正确【答案】B【解析】【分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探究pH 对酶活性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pH;探
16、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二苯胺可与DNA 在水浴条件下反应呈蓝色。【详解】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错误;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可与未发生质壁分离前的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形成对照,错误;由于 H2O2溶液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错误;小鼠吸入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进入水中,水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进入二氧化碳中,故可以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正确;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
17、NA 时,在沸水浴条件下溶液呈蓝色,错误。只有一项正确,B 正确,ACD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教材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0下图为蔗糖在不同植物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信息传递功能CATP的合成减少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D筛管内蔗糖水解前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大小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
18、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是顺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 正确;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通道功能,B 错误;C.单糖的运输是顺浓度的运输,不需要ATP,故 ATP的合成减少不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C错误;D.筛管内蔗糖水解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变大,D 错误。故选 A。11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
19、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A 正确;B、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 正确;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
20、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D、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D 正确。故选 C。【点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2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实例的是()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B废弃的农田杂草丛生形成草地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
21、替。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原始森林演变为次生林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 不符合题意;B、废弃的农田中保留有原有土壤条件、含有生物的种子等,故废弃的农田中杂草丛生形成草地属于次生演替,B 不符合题意;C、过度放牧的草原演变为荒漠也属于是从有生物的群落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不符合题意;D、温带草原面貌从夏季到冬季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不属于次生演替,D 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
22、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演替的类型及实例,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3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某些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不能合成ATP C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参与,都有ATP产生D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条件都相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 的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1、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
23、有机物是蛋白质,少部分有机物是酶。【详解】A、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代表高能磷酸键,其断裂后,形成的一磷酸腺苷(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某些酶(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 正确;B、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可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B 错误;C、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需要酶的参与,但只有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C错误;D、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条件不同,其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 的影响,D 错误。故选 A。14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思路使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了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B
24、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区分DNA 和蛋白质分子C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需长时间保温培养D对离心后试管中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放射性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结构简单,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 正确;B、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 和蛋白质,可以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 进入细菌,这也是噬
25、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 正确;C、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后,不能长时间培养,否则,大肠杆菌裂解后,会释放子代噬菌体,影响实验结果,C 错误;D、离心后检测到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则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是DN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D 正确。故选 C。15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均存在差异,下列遗传病在成人中很少新发的是()A猫叫综合征B高血压C先天性心脏病D冠心病【答案】A【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一般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
26、传病,不同的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不同,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人中发病风险较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出生前发病风险较高,单基因遗传病在儿童时发病风险较高。【详解】A、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遗传遗传病,在成人中很少新发,A 正确;B、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人中发病风险较高,B错误;C、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人中发病风险较高,C错误;D、冠心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在成年人中发病风险较高,D 错误。故选 A。16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中的姐妹染色单体均附着于纺锤丝上,这称为双定向作用。一种称为纺锤体装配检查点(SAC)的监控机制能监视纺锤丝附着过程,一旦该过程出现异常,便
27、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双定向作用是细胞内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前提B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与双定向作用存在因果关系C不是所有细胞都存在双定向作用,如根尖成熟区细胞D限制有丝分裂的双定向作用会影响细胞周期的完整性【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数清晰赤道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点裂数增向两级)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详
28、解】A、双定向作用出现异常,便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染色体无法向两极移动,A 正确;B、双定向作用的顺利完成,才能使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的加倍,B错误;C、双定向作用发生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如根尖成熟区细胞,C正确;D、双定向作用出现异常,会暂停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和有丝分裂的继续进行,影响细胞周期的完整性,D 正确。故选 B。17 用射线处理某野生型纯合的深眼色果蝇群体后,获得了甲、乙两种隐性突变的果蝇(性状均为浅眼色)。甲的隐性突变基因用a 表示,乙的隐性突变基因用b 表示,a、b 基因分别独立遗传。现用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
29、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B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 个 b 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C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16 D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 AAXbXb【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X 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说明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且与性别有关,至少有一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又由于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可推
30、测亲本甲基因型为:aaXBY,乙基因型为:AAXbXb,F1雌性果蝇基因型:AaXBXb,雄性果蝇基因型:AaXbY。【详解】A、据分析可知,眼色性状是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B/b 在 X 染色体上,故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 个 b 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B正确;C、F1雌性果蝇 AaXBXb,雄性果蝇AaXbY,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41/2=3/8,C错误;D、通过分析可知,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 AAXbXb,D 正确。故选 C。18抽血化验是医
31、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钙离子181 mmol/L 202260 胰岛素17 mIU/L 3040 游离甲状腺激素33 pmoI/L l222 A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都是固定不变的B该男子可能出现抽搐等症状C该男子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较差D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受到抑制【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成分和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图表中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根据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图表中胰岛
32、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在利用葡萄糖方面明显不足。【详解】A、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A错误;B、图表中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钙离子含量过低可能会引起抽搐等症状,B正确;C、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较差,C正确;D、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
33、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4 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 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
34、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 正确;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DdYy:ddyy=1:2:1,其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3,B 错误;C、图丁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 演绎的提出问题阶段,D 错误。故选 A。20关于图中曲线所示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OP段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B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可用该曲线表示C若横坐标代表酶促
35、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则P点时增加酶量可使曲线上升D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则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可使P点向左下方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由曲线可知:曲线OP 段纵坐标随着横坐标的增加而增加,P点后限制纵坐标的因素不再是横坐标。【详解】A、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OP 段植物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其吸水能力不断增强,A 正确;B、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P点后的限制因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故该曲线可以表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C、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
36、物的量,P点时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物已经全部转变为生成物,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增加酶量并不会增加生成物的量,C错误;D、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可使光合速率下降,P点向左下方移动,D 正确。故选 C。21下列属于癌细胞特征的是A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B细胞进行正常分化C细胞能无限增殖D细胞上的粘连蛋白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2)形态结构变化:扁平变成球形;3)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明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4)正常功能丧失;5)新陈代谢异
37、常: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无氧供能;6)引发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7)可以种间移植。【详解】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属于细胞衰老的特征,A错误;癌细胞属于畸形分化,B错误;癌细胞能无限增殖,C 正确;癌细胞粘着性降低,D 错误。故选:C。2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绝大多数糖类是以多糖形式存在的B核糖核酸分子中不能贮存遗传信息C脂肪分解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无机盐离子会影响细胞的酸碱平衡【答案】B【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淀粉是常见的多糖;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2、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 和
38、 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是生命的遗传物质。3、无机盐的功能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等。【详解】A、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A 正确;B、RNA 和 DNA 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具有相似的结构,两者都能贮存遗传信息,B 错误;C、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分解时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D、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作用,D 正确。故选 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六大化合物的功能,结合题意,即可解答。2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会导致种群基
39、因频率的改变B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C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
40、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错误;B、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累积效应,细胞至少要发生5-6 处基因突变才能成为癌细胞,B 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影响,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
41、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4某人工鱼塘通过种植浮萍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降低水华的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人工鱼塘中,消费者的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B浮萍可能通过与藻类的种间关系来抑制藻类的数量增长C浮萍可降低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D该鱼塘不需要从外界获得大量物质补给也能长期维持正常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
42、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在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为的给消费者补充有机物,则消费者同化量可能大于生产者的同化量,A 正确;B、浮萍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即通过竞争阳光来抑制藻类的数量增长,B正确;C、浮萍降低了水华的发生,体现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间接价值,C正确;D、如果没有人工投放物质,该鱼塘不可能长期维持正常功能,D 错误。故选 D。2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水平结构只是由于土壤、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引起的B
43、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C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的绵羊种群,其环境容纳量是由该岛有效资源决定的D在实验室内把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其种群按J形曲线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3、“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
44、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群落的水平结构可能是由于食物、水分、土壤、小地形、风和火等环境条件引起的,A 错误;B、一般情况下,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但也不是绝对的,如干旱会导致荒漠化,B 错误;C、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值,是由其有效资源决定的,故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的绵羊种群,其环境容纳量是由该岛有效资源决定的,C正确;D、在实验室内把果蝇饲养在瓶内并喂养酵母菌,由于空间有限,其种群数量不可能按J形曲线增长,D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
45、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为研究供氮水平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采用水培方法,每天定时浇灌含不同氮素浓度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植物幼苗叶片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注:羧化酶能催化CO2的固定;气孔导度指的是气孔张开的程度。(1)该植物幼苗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方法是_,叶片通常呈现绿色的原因是_。(2)该实验的因变量有_,当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在4mmol/L 条件下,该植物幼苗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去路有 _。(3)根据
46、实验结果推测,当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大于8mmol/L 以后,该植物幼苗叶肉细胞间CO2浓度会变大,原因是 _。【答案】纸层析法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羧化酶含量等进入线粒体和释放到外界环境气孔导度不变,但羧化酶含量减少,CO2消耗速率降低【解析】【分析】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随着培养液中氮素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多,气孔导度先增加后不变,羧化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净光合速率先增加后降低。【详解】(1)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方法是纸层析法,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故叶片通常呈现绿色。(2)由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氮素浓度的培养液,因变
47、量为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羧化酶含量等,当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在4mmol/L 条件下,该植物幼苗净光合速率大于0,故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的去路有进入线粒体用于细胞呼吸和释放到外界环境。(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大于8mmol/L 以后,幼苗的气孔导度基本不变,但羧化酶含量明显降低,CO2的消耗速率降低,故细胞间隙中CO2浓度会增大。【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7某植株为XY型性别决定植物,高茎与矮茎由
48、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现将一对高茎抗病雌雄株亲本相互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植株高茎抗病高茎不抗病矮茎抗病矮茎不抗病雌性(株)122 20 44 39 雄性(株)243 82(1)控制抗病与不抗病性状基因的遗传与性别_(有或无)关系,该对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亲本雄株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个 A 基因。亲本雌株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3)若让 F1中高茎雌雄株随机交配,后代雌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选择 F1中的植株,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亲本雄株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_。【答案】有X 和 Y(X与 Y的
49、同源区段)0 或 2 AXB或 aXB或 AXb或 aXb高茎抗病:高茎不抗病:矮茎抗病:矮茎不抗病=40:24:5:3【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单独考虑两对性状,亲本都是高茎,后代雌雄性都出现了矮茎,且后代雌雄性中都出现了一定的性状分离比,说明高茎毒矮茎为显性性状,相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相关基因型都为Aa;亲本都为抗病,后代出现了不抗病,说明抗病为显性性状,但是抗病只出现在雌性后代,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且相关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B,综上所述,关于两对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B。【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抗病
50、与不抗病性状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2)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B,其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A 基因 0 个或 2 个;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XB或 aXB或 AXb或 aXb。(3)分别考虑两对性状,F1中高茎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矮茎=2/32/31/4=1/9,即后代高茎:矮茎=8:1;关于抗病,F1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b:XbXb:XBYB:XbYB=1:4:3:2:6,则雌株中抗病:不抗病=5:3。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