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省新余市 2021届新高考模拟生物试题(市模拟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农业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剂量乙羧氟草醚(除草剂)防治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表中数据为杂草生存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剂量/g ai/hm2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甲144 242 379 1756 531 1701 775 704 乙725 1254 975 2 61 1076 1156 12 33 531 丙137 1410 1217 1217 1272 963 232 1514
2、 A由于长期使用乙羧氟草醚,诱导麦田阔叶杂草产生抗性突变B2000 年前未使用乙羧氟草醚,麦田阔叶杂草也可能存在抗性C2003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与2006 年乙组一定相等D 2006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与2000 年丙组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及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表明新的物种的形成。【详解】A、乙羧氟草醚起选择作用,不能诱导麦田阔叶杂草突变,A 错误;B、麦田阔叶杂草的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即在使用乙羧氟草醚前也可能存在抗性,B正确;C、2003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防效与2006
3、年乙组相同,但所用除草剂的剂量不同,杂草抗性基因频率也不一定相等,C错误;D、2006 年甲组麦田阔叶杂草与2000 年丙组所用除草剂剂量不同,防效不同,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 错误。故选 B。2锥栗是我国南方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冬季修剪枝条对其增产有效。科学家开展了修剪强度对锥栗叶片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如下:单叶面积/cm2叶片厚度/mm 相对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合速率mol m-2S-1处理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对照61.60 69.65 75.68 0.42 0.40 0.39 45.3 50.6 51.9 9.40 轻修剪66.73 72.08 73.62 0.43 0.41 0.3
4、9 45.3 49.9 52.2 10.34 中修剪72.92 76.84 78.58 0.43 0.43 0.41 49.2 53.2 56.2 12.03 重修剪70.55 75.23 81.54 0.45 0.43 0.42 48.1 52.1 53.9 11.05 注:“上”指距地面3 米以上;“中”指距地面1.53 米;“下”指距地面1.5 米以内。叙述错误的是()A上层叶片通过降低厚度和叶绿素含量以保护细胞结构免受强光破坏B下层叶片通过增大单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弱光条件下的光合速率C应选取多株生长旺盛且长势基本相同的植株,修剪时需注意枝条的合理分布D推测中修剪对锥栗增产最为有效【
5、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中表格: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修剪程度的加重,叶面积逐渐增加,叶片厚度逐渐增加;在三种修剪中,中修剪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最多,最大光合速率最大;单独分析每组,下部分叶片面积最大,相对叶绿素含量最多,上部叶片厚度最厚。【详解】A、上层叶片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光照强,实验结果显示上层叶片厚度较大,厚度没有降低,A 错误;B、下层叶片由于被上层遮挡处于阳光相对较弱的条件下,下层叶片单叶面积较大,受光面积较大,相对叶绿素含量较高,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光照,B 正确;C、本实验中,实验材料为无关变量,为保证单一变量,需选择多株生长旺盛且长势基本相同的植株,修剪时需注意枝条的合理分布,
6、C 正确;D、中修剪的最大光合速率较其它修剪强度大,推测中修剪对锥栗增产最为有效,D 正确。故选 A。3在某自然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狼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鹿和狼之间的信息传递对鹿不利,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C消灭了狼,鹿的种群数量能一直持续增长D大量捕杀狼,使该生态系统的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20%【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7、,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狼作为捕食者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也是来自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 正确;B、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狼可以根据鹿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鹿,淘汰鹿群中的弱者,同样鹿群也能够依据狼留下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淘汰狼群中的弱者,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化;狼与鹿之间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对二者都有利,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错误;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资源、空间、食物等条件是有限的,任何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持续增长,C错误;D、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长期自然选择的
8、结果,不会因某营养级数量大量减少而发生改变,D 错误。故选 A。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来维持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存在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变化会互相影响C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升高,主要通过血细胞吸收乳酸来保持血浆pH 相对稳定D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仅体现了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
9、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 Na+和 Cl-。【详解】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维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不一定需要激素的作用,A 错误;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二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互相影响,B正确;B、血浆 pH 的调节主要依靠血浆中存在的一些缓冲物质,C 错误;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识记激素的调节过程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和过程
10、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分别是得到多倍体和单倍体B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诱变育种时基因突变是定向的C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时使用的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D单倍体育种相对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更易获得显性纯合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的方法、原理、优点、缺点和实例。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 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
11、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详解】A、多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多倍体,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得到稳定遗传的可育后代,而不是单倍体,A 错误;B、自然状态下和诱变育种时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B 错误;C、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时使用的秋水仙素作用于细
12、胞有丝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D、单倍体育种相对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更易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显性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 正确。故选 D。6结合图示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 1 所示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B图 2 所示该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C图 3 所示该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图 4 所示该植物吸收K+受氧气的影响,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
13、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详解】A、图 1 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协助,因而会出现饱和现象,A 正确;B、图 2 所示物质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说明此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需要消耗能量,B 正确;C、图 3 所示该离子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D、图 4K+跨膜运输受氧气的影响,说明需要消耗能量,则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因此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 错误。故选 D。7B 淋巴细胞合成抗体移到质膜上作抗原受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在游离核糖体中
14、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B完整的肽链被膜泡包裹后进入内质网囊腔加工C内质网向外与质膜相连直接将抗体移到质膜上D将抗体移到质膜上的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成熟的 B 淋巴细胞的受体分子在合成后便移到细胞膜上。成熟的B 淋巴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流动。当它的受体分子两臂遇到相应的抗原并将它锁定在结合位点后,这个B 淋巴细胞便被致敏了,并准备开始分裂。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详解】A、核糖体无膜结构,故氨基酸在游离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A 错误;B、完整的肽
15、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囊腔加工,B错误;C、内质网向外与质膜相连,向内与核外膜相连,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经过了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的初加工和高尔基体的再加工,然后以囊泡的形式将抗体运输到质膜上,C错误;D、将抗体移到质膜上的过程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D 正确。故选 D。8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有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可通过采集静脉血检测其含量。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TRAP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B在低温下更容易保持TRAP的活性C在核糖体上合成的TRAP即具有生物活性D理论上可通过抑制TRAP的功能来治疗肥胖
16、症【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具体实例考查学生对酶的本质、特性有关知识的迁移、综合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TRAP本质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现紫色颜色变化,A 正确;TRAP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酶的保存需要低温,B正确;蛋白质只有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有生物活性,需要对在核糖体上形成的肽链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加工,C错误;TRAP能促进脂肪细胞生成,可以抑制TRAP从而达到抑制脂肪细胞的生成,来治疗肥胖症,D 正确。【点睛】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但酶的作用条件是温和的,高温、强酸和强碱都能使酶失去活性。9人棘状毛
17、囊角质化是一种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可能生出正常女儿D正常男性和正常女性结婚一般不会生出患病孩子【答案】B【解析】【分析】1、棘状毛囊角质化是由位于X 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2、假设棘状毛囊角质化的致病基因是D,则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XDXD XDXd XdXd XDY XdY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女性正常男性患者男性正常【详解】A、儿子和女
18、儿的X染色体都可来自母亲,因此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传递给儿子或女儿,A 正确;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传递给女儿,B 错误;C、女性患者(若为XDXd)与正常男性(XdY)结婚后可以生出XdXd正常的女儿,C正确;D、正常男性(XdY)和正常女性(XdXd)结婚,后代一般不会生出患病的孩子,D 正确。故选 B。10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组成及其基本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TP脱去 3 个磷酸基团后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兔子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 的合成C代谢强的好氧细菌所含的线粒体数量较多D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高尔基体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
19、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原核细胞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详解】A、ATP脱去 2 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A 错误;B、兔子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线粒体等,故兔子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 的合成,B 正确;C、好氧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C错误;D、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溶酶体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D 错误。故选 B。11下表为人睾丸中甲、乙、丙、丁四个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和同源染色体的数量,据表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细胞类别甲乙丙丁同源染色体对数23 0 0 46 染色体组数2 2
20、 1 4 A甲、丁分别表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B甲细胞内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丁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是乙细胞的两倍D乙细胞内含有一条X或 Y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表格数据分析,甲有23 对同染色体,2 个染色体组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乙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两个染色体组,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1 个染色体组,是精细胞;丁有46 对同源染色体,4 个染色体组,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甲可能表示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A 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甲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可能发生非同源染
21、色体的自由组合,B 正确;C、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数,C 错误;D、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含有两条X 或 Y染色体,D 错误。故选 B。12 在培育耐旱转基因黄瓜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些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目的基因(用字母A 表示,基因间无累加效应)。为了确定这两个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单独种植每株黄瓜,将同一植株上雄花花粉授到雌花柱头上,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 F1中耐旱植株 普通植株=151,则两个基因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若 F1中耐旱植株 普通植株=31,则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若 F1全为耐
22、旱植株,则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是两个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植株【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若 F1中耐旱植株 普通植株=151,是 9331 的变式,说明这两个基因遵循基
23、因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个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 正确;B、若 F1中耐旱植株 普通植株=31,则这两个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 正确;C、若 F1全为耐旱植株,所以的配子都含有耐旱基因,可以将其理解为亲代是纯合子,所以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D、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品种是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将转入的基因理解成染色体上的基因,结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13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实际上就是胰岛素基因指导胰岛素合成的过程B通过 RNA干扰技术抑制
24、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一条 mRNA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可以提高每条多肽链的合成速度【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中,以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基因表达的实质就是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A 正确;B、抑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胰岛素分泌减少,会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B错误;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是不同的,C错误;D、
25、一条 mRNA 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但不能提高每条多肽链的合成速度,D 错误;故选 A。14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3 个神经元,不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B刺激 a 处,a 处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外流C刺激 c 处,兴奋可经过b 传向 d D反射弧中c 受损后,给予e 刺激,e 不能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 是传入神经,b 是突触,c是传出神经。【详解】A、图中有3
26、 个神经元,不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跳反射反射弧中没有中间神经元,A 正确;B、刺激 a 处,a 处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 错误;C、b 为突触,突触处的信号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处,兴奋不能经过b 传向 d,C错误;D、反射弧中c 受损后,给予e 刺激,e 可以发生反应,D 错误;故选 A。15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 所需的逆转录酶可取自于抗农药马拉硫磷小菜蛾的任一细胞B过程 利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需使用耐高温的解旋酶和引物对C过程 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DNA 的
27、感受态细胞D过程 可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过程 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 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 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 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详解】A、过程 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但逆转录酶不是抗农药马拉硫磷小菜蛾提供的,A 错误;B、过程 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该过程中解旋是通过高温解链实现的,不需要利用解旋酶,B错误;C、过程 常用 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DNA 的感受态细胞,C正确;D、过程 可利用 DNA 分子
28、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D 错误。故选 C。【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16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它因素保持稳定且适宜时,如图所示曲线最有可能用来表示()A动物的呼吸速率随O2含量的变化B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C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D CO2跨膜运输速率随两侧CO2浓度差的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1、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存在饱和现象。3、题图反应的是某一生命活动的速率随某种影响因素的增大逐渐达到饱和状态。4、O2浓度的增加可以抑制无氧呼吸,促进有氧呼吸。【详解】A、动物细胞在无氧的时候可
29、以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所以其呼吸速率随着O2的变化规律是先降低后升高,在低氧的条件最低,A 错误;B、植物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零时,总光合速率为零,但呼吸速率不为零,曲线不应该起始于原点,B错误;C、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当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后存在饱和现象,C正确;D、CO2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速率与跨膜两侧CO2浓度差成正比,不会达到饱和状态,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曲线的变化规律,结合选项中的各个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解答,A 选项中需要理解随着 O2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不断降低,有氧呼吸不断增
30、加,所以最低点在低氧的条件下。17如图,仅就A、B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横坐标表示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一般情况下,A 可表示抵抗力稳定性,B 可表示恢复力稳定性B若横坐标表示由草原到森林的演替,A 可表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B可表示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数C若横坐标表示时间,A、B可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D若横坐标表示某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数量的变化,A 可表示种内斗争的情况,B可表示个体所占有的资源和空间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随着横坐标代表因素的增大,A 升高,B 降低。【详解】A、一般情况下,随着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
31、,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A 正确;B、由草原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和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数都会增加,B错误;C、A、B 可表示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此消彼长,C 正确;D、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每个个体所占有的资源和空间会减少,D 正确。故选 B。【点睛】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18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解,其中表示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 都能合成ATP B过程 总是同时进行C过程 都在生物膜上进行D过程 产生的 H还来自于水【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
32、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 表示光反应阶段,表示暗反应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详解】A、光反应阶段 产生 ATP,暗反应阶段 消耗 ATP,有氧呼吸 过程均能产生ATP,A 正确;B、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可以同时进行,黑暗时细胞只有有氧呼吸进行,B错误;C、光反应阶段 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 正确;D、过程 包括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
33、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19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图是某水城中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b 时期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 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若 d 时期种群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大幅度超过K。【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和环
34、境有关。【详解】A、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标志重捕法,水蚤活动能力较弱,通常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 错误;B、b 时期水蚤种群数量曲线的斜率最大,证明此时水蚤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种群数量仍在增长,证明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C、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即 de 时期,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满足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C正确;D、d 时期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该时期的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若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能超过K,但受限于环
35、境中的食物等条件,种群数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种群K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二倍体生物(2N=10)的某细胞刚刚完成着丝粒的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中含有4 个染色体组,不含染色单体B该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 数是体细胞的2 倍C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可能含同源染色体D着丝粒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基因不同是交叉互换导致的【答案】C【解析】【分析】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
36、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 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 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详解】A、二倍体细胞完成着丝粒断裂,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4 个染色体组,无染色单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 个染色体组,无染色单体,A 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核DNA 数是体细胞的2 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核DNA 数与体细胞一样,B错误;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D、着丝粒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D 错
37、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1用 PCR技术将 DNA 分子中的A1片段进行扩增,设计了引物、,其连接部位如图所示,x 为某限制酶识别序列。扩增后得到的绝大部分DNA 片段是右图中的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利用 PCR技术将 DNA 分子中的 A1片段进行扩增,当引物与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后,子链延伸的方向总是从5端到 3 端,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 均错误,D 正确。22 下图甲是果酒
38、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醋的制作,后用于果酒的制作B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 C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D过程 和 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是醋酸菌发酵形成醋酸的过程。【详解】因为醋酸菌可利用酒精生产
39、醋酸,但酵母菌不能利用醋酸生产酒精,故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A 错误;甲装置中,阀b 控制排气,阀a 控制进气,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a 以创造缺氧环境,适时打开阀b 几秒钟以排出产生的CO2,B 错误;醋酸菌是嗜热菌,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酒发酵时的温度,C错误;过程 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该过程需用氧气的参与,反应场所在线粒体;过程 表示果醋发酵,由于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该过程也需要氧气的参与,但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 和 过程的反应场所不同,D 正确。故选 D。23 2019 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意在强调
40、个人健康责任意识,为遏制艾滋病流行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性疾病。下列与艾滋病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B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 流感CHIV 破坏免疫系统,使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 感染D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因此要拒绝毒品、洁身自爱【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l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
41、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有高度变异性,A 正确;B、HIV 破坏免疫系统,防卫功能减弱,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 流感,B正确;C、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 淋巴细胞,可以保留部分体液免疫,C错误;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D 正确。故选 C。24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内分离得到的天然酶,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催化效率往往较低。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的
42、流程改造天然酶,已改进酶的功能。对这一改造过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B 过程中受体菌应处理为感受态C 过程筛选突变酶依赖于抗生素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改造天然酶的流程,其中 分别表示对天然酶基因进行易错PCR、分别导入不同的受体菌、筛选催化效率高的突变酶、提取相关的酶基因。【详解】A、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A 正确;B、过程中导入受体菌时,应用钙离子处理为感受态状态,B正确;C、过程筛选突变酶依赖于抗原-抗体杂交,C 错误;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使酶的活性越来越高,D 正确。故选 C。25下列有
43、关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共同组成的B物质通过核孔和细胞膜时均体现了选择透过性,且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某人的胰岛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中的核基因是相同的,但合成的蛋白质有所不同D各种生物的红细胞都不含细胞器和细胞核,所含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细胞的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构成生物膜系统;生物膜具有选择性,核膜上的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物质交换上也具有选择性。同一生物个体的所有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各细胞所含的mRNA
44、 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详解】A、细胞膜、细胞器膜及核膜,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 错误;B、物质通过核孔和细胞膜时均体现了选择透过性,前者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 错误;C、某人的胰岛A 细胞和胰岛B 细胞中的核基因是相同的,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的蛋白质有所不同,C正确;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细胞器和细胞核,所含的血红蛋白可以运输氧气,D 错误。故选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癌细胞表面蛋白“PDL-1”与 T 细胞表面蛋白“PD-1”特异性结合后,可抑制 T 细胞活性并启动其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1”基因进行克隆、
45、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为制备抗体打基础。研究中所用引物和 碱基序列见图1、几种常用限制酶名称及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见图2:链:5-T C A C T C G A G A C C A T G C A G A T C C C A C A G G C G C C C-3 链:5-C T C G A A T T C T C A G A G G G G C C A A G A G C A G T G-3 图 1(1)首先提取细胞中的mRNA 反转录生成 _作为模板;设计含有不同的限制酶切点的 和 序列为引物,通过_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选用图1 中的两种名称分别为_的限制酶将“pIRES2-EGFP质粒
46、”载体进行双切,再用 DNA 连接酶将其与目的基因拼接,构建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标记基因抗卡那霉素基因外,还必须具有_等。(3)而后一定温度下,与经过2Ca处理的感受态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含有_培养基中,可筛选出已经完成转化的大肠杆菌,继续培养该种大肠杆菌以扩增重组DNA。(4)将扩增后的“pIRES2-EGFP载体/PD-1 重组 DNA”转入可高度表达外源基因的原代293T 细胞。一段时间后,为确定PD-1基因是否表达,检测细胞膜表面是否具有_。为判断其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则可裂解293T 细胞,提取该物质看能否与_发生结合,从而阻断“PD-1 与 PDL-1信号
47、通路”。研究中还会有一步骤,只将“pIRES2-EGFP载体”转入 293T 细胞,其目的是_。【答案】cDNA PCR Xho I EoR I 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卡那霉素PD-1 蛋白PDL-1或答 PD-1 抗体作为对照【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
48、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cDNA)。其中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可以mRNA 为模板反转录形成cDNA;由于 PCR技术利用的是DNA 分子复制的原理,所以用该cDNA 进
49、行 PCR技术扩增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2)分析图 1 中碱基序列,链上有“CTCGAC”识别序列,链上有“GAATTC”碱基识别序列,与图2 中 XhoI 限制酶和EoRI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相同。故选用XhoI 限制酶和EoRI限制酶将“pIRES2-EGFP质粒”载体进行双切,再用DNA 连接酶将其与目的基因拼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等。(3)根据第(2)题可知,基因表达载体上的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一定温度下,与经过Ca2+处理的感受态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已经完成转化的大肠杆菌
50、。(4)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一段时间后,为确定PD-1基因是否表达,可以检测细胞膜表面是否具有PD-1 基因表达的PD-1 蛋白。为判断其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和功能,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即从裂解 293T 细胞中,提取PD-1蛋白看能否与PDL-1发生结合,从而阻断“PD-1 与 PDL-1信号通路”。为了增加实验的可信度,还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只将“pIRES2-EGFP载体”转入 293T 细胞,因为不含PD-1基因,所以“PD-1 与 PDL-1信号通路”不会阻断。【点睛】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