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省新余市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考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男孩(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可以断定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可以排除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C可以断定该男孩的母亲是杂合体D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2【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的男孩,因此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男孩的基因型是a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aAa;如果致
2、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该患病男孩的基因型是XaY,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AXa、XAY,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男孩的基因型是XaY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AYaXAXa。【详解】ABC、本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一对夫妇无病,生了一个患病男孩,说明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的情况如下表:可能情况母亲父亲患病男孩1 Aa Aa aa 2 XAXaXAY XaY 3 XAXaXAYaXaYa从表中看出,A、B 错误,C正确;D、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正常的概率可能是3/4(情况 1),也可能是1/2(情况 2、3),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
3、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并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项。2CD20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正常或恶性B 淋巴细胞表面的标志性抗原,该抗原在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并不表达。1997 年,第一个针对B 淋巴瘤治疗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上市,该抗体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来杀死肿瘤细胞:2002 年,鼠源单克隆抗体替伊莫单抗上市,该抗体除了促进细胞凋亡外,还结合了相关的放射性药物,进一步增强了对B 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效果;2017 年,人源单克隆抗体奧美珠单抗上市,该抗体免疫原性(自身作为异物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更低,治疗效果更明显。分析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A利妥昔单抗只对B淋巴瘤发挥作用B替伊莫单抗结合的放射性药物能与CD20特异性结合C鼠源抗体有可能作为抗原被人体免疫系统破坏D奥美珠单抗可以治疗各种癌症【答案】C【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特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详解】A、利妥昔单抗对正常或恶性B 淋巴细胞均起作用,A 错误;B、替伊莫单抗能与CD20特异性结合,放射性药物不能,B错误;C、鼠源抗体有可能作为抗原,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被人体免疫系统破坏,C正确;D、奥美珠单抗只能用于治疗B 淋巴瘤,不能治疗其他癌症,D 错误。故选 C。3适宜温度和光照下,在缺少某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水稻幼苗,植物叶片显出缺绿症状,当补
5、充镁盐时,培养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补充镁盐后该幼苗叶肉细胞内NADPH 的合成速率降低B该实验说明镁是构成水稻幼苗叶绿素分子的必需元素C该实验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D该实验的对照组可用含该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植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适宜条件下,在缺少某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水稻幼苗,植物叶片显出缺绿症状,说明缺少的无机盐使得叶绿素合成减少;而补充镁盐时,培养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消失,说明镁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详解】A、补充镁盐后该幼苗叶肉细胞内缺绿症状消失,说明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则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NA
6、DPH的速率将增加,A 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说明镁是构成水稻幼苗叶绿素分子的必需元素,B 正确;C、该实验中缺镁导致植物叶片显出缺绿症状,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C 正确;D、实验组用的是缺少某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因此对照组可用含该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培养植株,D正确。故选 A。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制剂是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B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利用的微生物,结构上主要差别在于有无核糖体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高D运用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都需要为其
7、提供营养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酶制剂是指含有酶的制品,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酶最早是从动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中提取的,目前生产的酶制剂所需酶大都来自于微生物。制作葡萄酒所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是20左右;制作葡萄醋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 35;制作腐乳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毛霉,毛霉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18。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培养细菌时,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细菌,但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试剂数目低。固定化酶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
8、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缺点是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运用固定化酶进行生产时,酶起催化作用,不需要为其提供营养物质。固定化细胞就是把细胞固定在某些载体上反复使用,固定化细胞有一系列酶,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固定化细胞和固定酶比较,利用固定化细胞时需要给它提供营养物质。【详解】A、酶制剂是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A 正确;B、制作果酒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果醋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制作果酒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中酵母菌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它们结构上都有核糖体,B 错误;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有些细菌靠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这样统计的菌落数
9、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C错误;D、利用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需要提供营养物质,而固定化酶不需要,D 错误。故选 A。5萝卜(2n18)和甘蓝(2n18)杂交后代F1(萝卜甘蓝)不可育,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萝卜和甘蓝能杂交产生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F1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36 条染色体、2 个染色体组CF1细胞在增殖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秋水仙素处理F1萌发的种子可获得可育植株【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杂交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萝卜和甘蓝能杂交产生后代,但是后代不可育,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
10、殖隔离,A 错误;F1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9+9)2=36条染色体、4 个染色体组,B错误;F1细胞含有18 条染色体,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 正确;F1不可育,不能产生种子,D 错误。6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基因突变的位置,最好选择有丝分裂中期B某褐毛鼠的背部出现一块黑毛,这很可能是生殖细胞突变引起的C某猕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改变,说明新物种已经诞生D尽管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是控制圆粒的基因不能突变为控制绿色的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
11、染色体畸变,其中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可见。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详解】A、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A 错误;B、某褐毛鼠的背部出现一块黑毛,这很可能是体细胞突变引起的,B 错误;C、物种产生与否要看是否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D、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圆粒的基因与控制绿色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的关系,D 正确。故选 D。7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 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说法正确的是A切断 d
12、、刺激 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兴奋在结构c 和结构 b 的传导速度相同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 II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d 处有神经节故e 是感受器,刺激b 能引起肌肉收缩,但不属于反射,A 错误;B、兴奋在c 处传递需要经过突触,有信号的转变比在b 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些,B错误;C、在反射弧中因为有突触的存在,兴奋传递方向是单向的,C正确;D、II 处发生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D 错误。故选 C。8某课题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
13、液各1mL,分别稀释11 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 1mm 1 1mm,计数室为 2516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见下图(单位:117个/m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 21、24h 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可推算所用血球计数板中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31 个B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 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D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1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答案】C【解析】【分析】1、通过柱形图可知
14、,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和温度,因变量为酵母菌的数量。2、据图可知,血球计数板有25 个中方格,每1 个中方格中有16 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 25=411 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1.1mm3(1mL=1111mm3)。【详解】A、据图表可知,21、24h 条件下酵母菌总数量为5 117个/mL,因计数板共有25 个中格,又因1mL=1cm3=113mm3,可设每个中格中的酵母菌数量为x,则有 25x114 11(稀释 11 倍)=5 117个/mL,推知 x=21 个,A 错误;B、温度和培养时间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B错误;C、酵母菌种群数量变
15、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 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D、通过柱形图可知,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2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D错误。故选 C。9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对于实验材料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叶绿体的材料不适合用来观察线粒体的分布B甜菜汁无色透明,适合用来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C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是用来提取DNA 的绝佳材料D动物的卵巢适合用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的关键,实验材料的选择首先要能达到实验目的,且实验现象明显: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退化
16、消失,细胞中主要存在血红蛋白来运输氧气,不是提取DNA 的好材料;甜菜汁主要含有非还原糖,实验现象不明显,不适宜做还原糖鉴定的材料;再如动物的减数分裂,卵巢中的减数分裂停止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遇到精子时才会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卵巢并不适合观察完整的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还应注意不要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如线粒体要用健那绿染色才能看到,而叶肉细胞因为含有叶绿体,细胞本身有颜色,会造成颜色干扰,因此不是适宜的材料;还原糖的鉴定一般也需选择颜色无色或浅色的材料进行。【详解】A、线粒体观察常用健那绿染色(蓝绿色),叶绿体为绿色,有颜色干扰,A 正确;B、甜菜中含有的蔗糖为非还原糖,不可作为鉴
17、定还原糖实验的实验材料,B错误;C、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用于DNA 的粗提取,C错误;D、动物卵巢中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将停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在受精时才能完成整个减数分裂过程,D 错误。故选 A。10如图是人体内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其部分进入过程为接触凹陷 包围 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以此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此方式进入细胞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此过程需要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胞吞过程,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18、,据此答题。【详解】A、吞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入侵的细菌及衰老的红细胞,A 正确;B、大分子物质或者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B 正确;C、此过程为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C正确;D、胞吞过程需要的能量,可由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提供,D 错误。故选 D。11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 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移植的器官未存活主要是因为作为外来异物被抗体攻击B使用环孢霉素A 植皮存活率高可能是因为该药物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C移植的器官不
19、能完全存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移植的器官未存活的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的产生机理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免疫与免疫排斥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甲、乙两组小鼠处理的异同”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分析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详解】A、移植的器官未存活主要是因为作为外来异物被效应T细胞攻击,A 错误;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进而说明环孢霉素A 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20、;C、移植的器官被免疫排斥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C 错误;D、移植的器官未存活的机理与自身免疫病的产生机理不同,D 错误。故选 B。1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是()A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具有全能性C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D染色体每复制一次,细胞就分裂一次【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坏死不同。【详解】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是能连续分裂的细胞,A 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其也不具有全能性,B 错误;C、细胞调亡对生物体
21、是有利的,但细胞坏死对生物体是有害的,C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两次,D 错误。故选 A。13下图为某突触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触一定存在于两个神经元之间B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不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D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会影响通道蛋白【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兴奋在
22、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在反射弧中,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之间也存在突触,A 错误;B、乙酰胆碱分子必须达到一定的结合数量才能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B 正确;C、每个突触小泡中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C 正确;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 A。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
23、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尤其是基因重组的类型,再结合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即可。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可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进而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点睛】要注意区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交
24、叉交换,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15为治理蝗灾,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唐人的“利用柴火诱杀成蝗”,宋人的“挖卵灭种”等;当代生态学家则提出,采取“改治结合”,即通过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同时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可获得良好的治蝗效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柴火诱杀成蝗是利用行为信息传递的作用B“挖卵灭种”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蝗虫种群的性别比例C“改治结合”治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蝗虫种群的K值D生物防治的优点之一是导致蝗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对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常用的一种防治
25、手段,其优点也最明显。对害虫防治手段之一是降低害虫种群K值。【详解】A、柴火诱杀成蝗主要利用了光这种物理信息,A 错误;B、杀死蝗虫的卵并不能针对雄性或雌性,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B错误;C、垦荒、修坝改变蝗虫的产卵环境可以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降低种群的K值,C正确;D、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来治理害虫,不会用到杀虫剂等药物,因此不会对蝗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D 错误;故选 C。1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的存在,可避免水解酶破坏整个细胞B将离体的溶酶体和液泡放于蒸馏水中均会发生破裂C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D将叶绿体中所有磷脂分子铺展
26、成单分子层,其面积约是叶绿体表面积的4 倍【答案】D【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
27、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所以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A正确;B、将离体的溶酶体和液泡放于蒸馏水中,由于溶酶体内浓度和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均
28、会吸水涨破,B 正确;C、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任务,C正确;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除此之外,类囊体薄膜也属于生物膜,因此将叶绿体中所有磷脂分子铺展成单分子层,其面积约大于叶绿体表面积的4 倍,D 错误。故选 D。17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 C段BCD段、GH 段的染色体与核DNA 的数目之比为1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M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 AH、HI 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
29、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A-C 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H-I 表示受精作用;I-M 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详解】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AC段,A 正确;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 的数目之比是1:2,而 GH 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着丝点已分裂,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 DNA 的数目之比1:1,B错误;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且I
30、M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HI 表示受精作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变异现象是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及随机结合的缘故,D 正确。故选B。1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Aa 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a 基因的频率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率之和为1【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3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而非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
32、率相等,A 错误;B、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因此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B 错误;C、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如果没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D、由种群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知,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 1,D 正确。故选 D。19假设 DNA 复制方式有三种: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复制过程如图所示。若将蚕豆根尖细胞放在含3H 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一个细胞周
33、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二次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 条核苷酸链有放射性B若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则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有两个细胞有放射性标记C若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子代细胞中有一半染色体带放射性D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判断出DNA 复制的具体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中三种复制方式:若为全保留复制,亲代的双链组合在一起,含放射性,其余子代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若为分散复制,所有子代均有放射性;若为半保留复制,DNA 有两种情况:一条链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无放射性的DNA 有 2 个,其余子代DNA 均不含放射性。【详解】A、根尖细胞只能进
34、行有丝分裂,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代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一个DNA 分子上两条核苷酸链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放射性,第二次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染色体复制后,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一条核苷酸链有放射性,A 错误;B、若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结合题目信息可知,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链上都有放射性,第二次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得到的子代细胞也是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链上都有放射性,所以有 4 个细胞有放射性,B错误;C、若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两条链没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子细胞中染
35、色体可能全有放射性,也可能全无放射性,C错误;D、通过连续两次的有丝分裂,三种复制出现的结果不同,所以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判断出DNA 复制的具体方式,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DNA 复制等知识,正确解读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当每种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正确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2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组合是()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种群遗传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果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
36、种不断形成的过程A BCD【答案】C【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收割理论”指出: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种群遗传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果,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错误;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正确;生物多样性包
37、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错误。故选 C。2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染色体上DNA 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D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重组的定义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表现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详解】A、Aa 自交后代出现
38、性状分离并没有发生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不属于基因重组,A 错误;B、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有可能会被显性性状掩盖,不一定会表达出新的表现型,B 正确;C、染色体上DNA 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可能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则不会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D、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应该是相同的,造成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发生基因突变,或者是联会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D 正确。故选 A。22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
39、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如碳酸和乳酸钠),能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它们共同调节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详解】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A 正确;产热增多会使体温升高,但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和散热
40、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血浆中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酸碱平衡,C正确;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内环境稳态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过程,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3武汉某农场构建了“稻+萍+泥鳅+鸭”种养模式。在此模式中,鸭主要以杂草、害虫、绿萍为食。同时鸭、泥鳅又为水稻、绿萍提
41、供肥料;深水、绿萍为泥鳅提供隐蔽场所,使鸭难以捕食,绿萍、鸭粪又可作为泥鳅的食物,外部仅投入少量的鸭饲料便能维持长时间的平衡,下列对此模式的分析,错误的是()A鸭与泥鳅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B泥鳅在该生态系统中承担着部分分解者的作用C该生态系统如果少了人的管理则会发生次生演替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答案】D【解析】【分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动物属于分解者。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42、发生的演替。【详解】A、根据“深水、绿萍为泥鳅提供隐蔽场所,使鸭难以捕食”,说明鸭与泥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绿萍、鸭粪又可作为泥鳅的食物,说明泥鳅和鸭都可以捕食绿萍,故二者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A 正确;B、泥鳅可以吃鸭粪,说明泥鳅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承担着部分分解者的作用,B 正确;C、该生态系统如果少了人的管理则会发生次生演替,C正确;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投入的鸭饲料中的能量,D 错误。故选 D。24新“肥胖因子”GPNMB 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产生的蛋白,能被 Adam 蛋白酶剪切后以出芽的形式释放到细胞外。肝脏分泌的GPNMB 蛋白能促进小鼠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基因的表
43、达,抑制机体产热,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GPNMB 蛋白是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加工和运输形成的,并以胞吐的方式分泌B运用抗体中和GPNMB 蛋白会抑制脂肪细胞中特有的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C用技术手段减少肝脏GPNMB 蛋白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减轻肥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况D推测 GPNMB 蛋白大量表达会诱导肥胖,增加脂肪组织重量【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可知“GPNMB 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产生的蛋白,能被 Adam 蛋白酶剪切后以出芽的形式释放到细胞外”即是由细胞内产生、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属于分泌蛋白,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GPNMB 蛋白是分泌蛋
44、白,形成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加工和运输,分泌方式为胞吐,A 正确;B、脂肪细胞无特有脂质合成基因,其他细胞也含有脂质合成基因,B 错误;CD、由题干信息“GPNMB 蛋白 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可知 GPNMB 蛋白大量表达会诱导肥胖,增加脂肪组织重量,若用技术手段减少肝脏GPNMB 蛋白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减轻肥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况,C、D 正确。故选 B。【点睛】解答此题需从题干中充分挖掘有效信息:GPNMB 蛋白的本质及其作用机理。2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现存的东乡野生稻具有耐冷基因,因此具有较强的耐冷性。可利用东乡野生稻对普通栽培稻进行改良,选育出耐冷的栽培稻
45、。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栽培稻之间的基因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B东乡野生稻较强的耐冷性是定向变异的结果C利用东乡野生稻台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耐冷基冈频率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潜在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详
46、解】A、不同栽培稻之间的基因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A 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C、利用东乡野生稻台种对人类有食用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D、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耐冷基冈频率提高,D 正确。故选 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由于围湖造田、网箱养鱼、污水排放等原因,到21 世纪初,湖北省洪湖的水面积比20 世纪初减少了近,昔日的美景不见了,换来的不是年年干旱,就是水涝;后来实行退耕还湖政策,并进行污水排放治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洪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和恢复,其水面积也增加到400km2。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环境改善和恢复,洪湖逐
47、渐变为鸟类的天堂,该地水鸟数量明显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鸟的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答出两项)。若洪湖中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 尾,为了能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每次捕捞后鲢鱼的种群密度应保持在_尾/km2。(2)洪湖中野生红莲的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理由是_。(3)洪湖中生活着鱼、乌龟、野鸭、益鸟等动物,它们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经过保护和治理,洪湖的物种不断增多,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优美,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还成为人们观光、休闲的好处所,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答案】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
48、大于迁出率25 不属于叶子有的挺水、有的浮水,体现的是同种生物高度的不一致,而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的是不同种生物在垂査方向上的分布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同时还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直接【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人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方向)、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等。2、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生态系统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详解】(1)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会直接导致水鸟种群密度增加。环境容
49、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S型增长曲线中,环境容纳量即K值。当种群数量为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水城面积为400km2,鲢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0 尾,则当鲢鱼的种群密度为200001/2400=25(尾/km2)时,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可保持鲢鱼的最大捕捞量。(2)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是同种生物高度不一致导致的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的是不同种生物在垂査方向上的分布。(3)洪湖中生活着鱼、乌龟、野鸭、益鸟等各类动物,属于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洪湖可以提
50、供丰富的物产并有旅游观光等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理解群落的空间特征,了解消费者的功能,难度不大。27以下是果蝇复眼细胞中产生眼色素B 和眼色素D 的反应:野生型果蝇有色素B 和色素 D,眼睛为红褐色,缺乏色素B为褐色眼,缺乏色素D 为鲜红眼,两种色素都无为白色眼。回答下列遗传学问题:(1)只白色眼果蝇与野生型果蝇交配,F1体内可具有上述中的_酶。(2)若有关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两者独立遗传,一只褐色眼果蝇与一只鲜红眼果蝇交配,F1的眼色最多_种表型。(3)利用野生型和褐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