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15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15篇)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洁也是最根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熟悉是学习平面图形学问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根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熟悉了三角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熟悉的其次阶段。 依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把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力量目标:
2、学会通过观看、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操作的力量,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沟通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帮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把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本节课我依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这一理念,以学生参加活动为主线,创立新型的教学构造。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探究,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沟通,从而到达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之美。 依据本节
3、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纳独立探究、合作沟通、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受“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念,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仆人。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合作沟通、探究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长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究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白,突出重点,表达本课时的内在联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的熟悉。 四年级
4、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求小数的近似数是义务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把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后的一次扩展,同时又为后面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数做好学问铺垫。教材内容展现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测量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小数的熟悉,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意义,把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知道准确度的含义。 2.经受类比迁移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通过观看、发觉、争论沟通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推理及概括力量,初步把握“迁移”、“数形结合”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3.感受近
5、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数感。 1.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在这节课中,我采纳五环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回归情景,深化理解反应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回归生活”。详细设计是: 通过观看主题图,学生明确了用 0.984米、0.98米和1米三个数据都能表示豆豆身高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探究欲望。 1.由整数类比迁移到小数 在回忆了用四舍五入法求
6、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后,做出强调:求近似数肯定要用约等号来连接。随机提出猜测:求小数的近似数是否也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呢? 2、自主探究,保存一位小数 接着让学生依据以往的学问阅历进展自主探究:保存一位小数求近似数。在充分理解了保存一位小数就是准确到非常位的含义后放手让学生探究,相互沟通,汇报时,重视引导学生进展有条理的完整的表达。由于学生能够在求整数近似数的根底上进展类比迁移,这一环节表述的比拟完整,能轻松的将内部思索过程外化为语言表达。 3、汇报沟通,提炼方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看板书、回忆求1.93和16.195近似数的过程比拟争论得出共性,都是按要求保存一位小数,都要看到小数局部的百分位?不同点是
7、:一个运用四舍法求到的近似数会小于原数,一个运用五入法求到的近似数会大于原数,在争论沟通中,学生明确了四舍五入法仍旧是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4、借用数轴,直观理解 (1)直观发觉1.93距1.9更近 但为什么求近似数省略局部的最高位小于5时要四舍,不小于5时要五入呢?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还是会从四舍五入的方法本身进展思索和解答?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数轴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借用动态的设计,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由于1.93的位置更接近1.9,所以1.93保存一位小数后约是1.9。 (2)直观列举,体会“四舍五入”的道理 在学生能从“四舍”,和“五入”两个角度思索出近似数是1.9的
8、两位小数后,也更简单思索出近似数是1.9的最大两位小数和最小两位小数是多少。 (3)理解保存一位小数为何只看百分位 从而得出:由于百分位的数打算了原数的位置,所以无论是几位小数在求近似数时,只要保存一位小数只需要看百分位的结论。进而小结出保存一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再类比迁移,得出保存其他位数的方法。 5、类比迁移,尝试归纳 接下来,充分运用练习题的辐射作用引发学生的逆向思索:你能找到能保存三位或四位小数的数吗?为什么?明确原小数至少应当比保存后的近似数多一位。 在学生类推到保存整数的方法后,回归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由0.984怎样想到0.98的,又怎样想到1的呢?这时,学生已能较娴
9、熟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找到0.984保存一位小数的近似数后,再一次引导观看、比拟发觉:同一个数由于要求不同,会有不同的近似数,但保存位数越多,就越接近精确数,开头的结论是依据小数的性质结果近似数末尾的0能够去掉:经过争论后发觉由于保存位数的需要(即占位的需要)不能去掉。在此,又借用数轴直观演示近似数为1.0和1的精确数范围,让学生感知到:保存的位数越多,精确数的范围就越小,相应的准确度也就越高。从而得出结论:在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最终提出问题:回想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和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一样吗?从而建构起数学学问间的前后联系。 随后,学生自主看书学习,进展查漏补缺。 以闯关形式设计
10、的反应练习富有层次性,思索性,表达变化,能让学生在多种变式中体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实质。体会到运用所学学问成功闯关带来的成就感,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给学生更充分的表述时机,不能不说是一种圆满! 本课的最终一次争论是在本课完毕,查找小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购置商品时该付8.953元的毕竟会付多少钱呢?由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学生会考虑付9.00元。虽然付8.95元相对来说更实惠一些,但实际上5分的钱数已很少见,所以会保存整数付钱更符合生活实际状况,这样,就让数学学问富于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总之,求小数的近似数内容抽象,本课着重引导了学生在怀疑处、重点处、难点处进展争论,重视对学问源点的梳理,力
11、争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要用“四舍五入法”,以及为什么用“四舍五入法”。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含义,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2、经受交换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观看发觉、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进展合情推理力量。 3、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讨论的乐趣。 确定上述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xxxx版)学段目标:把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观看、试验、猜测、验证等活动中,进展合情推理力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xx年版)在“课程内容”的其次学段中提出:“探究并了解运算律,会应
12、用运算律进展一些简便运算”“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在第一单元教学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混合运算的根底上,安排了本单元的教学。本单元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探究方法上都存在一样和相像的地方,而我们通过用人教版的教材教,发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放在一课时教学,学生很简单产生混淆,其缘由用奥苏贝尔认知构造变量来解释,在学习结合律的时候,学生对刚刚概括出的交换律熟悉还不是很清楚,原有学问的与新知的之间的可分辩性不强,
13、不仅影响了新概念的建立,连对交换律本身的认知都模糊了。因此我在教学这单元之前,综合汲取了北师大教材的编排意见,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放在一课时教学。 对于数学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广泛的接触,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这两个规律。本单元的学习,更多是结合学生已有的阅历,从详细数据的争论,上升到规律的发觉和归纳,最终形成教学模型。因此教学时,没有从详细情境中入手,直接从数学算式绽开讨论,主要让学生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鉴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解释运算定律的内在含义对于他们来说比拟抽象。因此,在理解运算定律内涵时,还离不开意义的支撑,需要以详细情境中的实例作为依托。 【教学重
14、难点】:通过观看、猜想、验证、归纳概括出加法和乘法交换律,进展合情推理力量。 为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一)口算竞赛,引入课题 在竞赛中激起认知冲突,唤起对加法交换律的已有认知阅历。 (二)结合实例,探究规律 1、观看发觉,质疑引思。 2、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受观看、试验、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通过观看算式,经受从特别到特别的类比推理和从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发觉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尝试描述所发觉的运算规律。经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有两种方式:
15、一是用语言描述,二是用字母表示。这个环节要求尝试用语言描述规律,提出数学命题。在引导学生通过比拟全面的大量例子来验证结论,在观看、试验、猜想、验证的活动过程进展合情推理力量。 3、解释定律模型的正确性。 【在教学中对运算定律的探究一般是引导学生采纳不完全归纳法来进展的,但不完全归纳法与严格证明有着本质的区分。因此,在引导学生采纳不完全归纳法抽象概括运算定律后,从运算意义的角度理解定律模型的正确性,更加深入地把握运算定律的本质意义。】 4、唤起原有阅历,同化旧知。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时认知构造的不断通话和顺应的过程中到达平衡的过程,回忆学习经受中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不露声色的反复呈
16、现,使学生体会到今日的学习内容并不生疏,通过梳理,发觉交换律解释了原有学习中的这类现象,使原有认知顺应今日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认知构造得到完善和补充。 (三)学问应用,稳固提升 适量的练习是稳固学问的有效手段,本课的练习自始至终贯穿在学问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加法交换律的讨论方法连续讨论另外三种运算中是否存在同样的定律,既是规律的探究、提炼,同时也是对本课的数学学习方法的稳固。同时大量的加法和乘法的计算,学生的思索和说理贯穿了整个学习活动,对规律的符号化与练习融为一体,减轻学生负担。 (四)回忆反思 借助适当的反思帮忙学生完善认知构造,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升华情感体验。 数学课程
17、标准(xxxx版)指出:教师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阅历为根底,面对全体学生,注意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针对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纳引导发觉法,启发式教学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受观看现象、发觉规律、提出证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解释现象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受一个主动的和富有共性的学习过程,着重指导学生采纳观看发觉、举例验证、类比归纳法的学习方法,以独立思索、自主实践、合作沟通的方式进展新知建构。在观看发觉、验证猜测、概括结论、解释应用的过程中进展数学思索力量,体会数学思想,积存数学活动阅历。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
18、,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学问的其次节课。教学几何初步学问,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学问时,已经留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承受力量,操作和作图都比拟简洁,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学问,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熟悉,进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学问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觉课堂容量特别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展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坚固把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
19、打好根底。 依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问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究中熟悉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力量目标:进展观看比照力量的训练,培育学生仔细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舞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供应从事数学活动的时
20、机,帮忙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要到达目标,形成力量,就必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剧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气,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加者与制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表达“以学生进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稳固内化拓展延长”,努力构建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学问是在学生初步熟悉了直线,线段和角的根底上进展教
21、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根本概念有比拟清晰的熟悉本节课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根底上引出比拟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拟,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展间接比拟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其次局部,熟悉量角器,让学生观看,初步熟悉量角器上的各局部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局部,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熟悉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根底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终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推断选
22、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的重点,到达稳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数学第七册加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例1、例2。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把握肯定的计算技能,还必需把握一些数学理论学问。加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理论学问之一。这一理论学问虽然比拟抽象,但却更深刻地反映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把握这一规律,可以加深理解加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提高检验加法运算结果的力量,可以使学生更合理地进展计算,同时抽象思维得到进展。教材引入了求未知数x的计算,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作了预备。教学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一些简洁应用题,开阔
23、了学生的思路,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并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较好铺垫。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绽开,是通过一组用实物图表示的加、减法应用题,引出新学问。通过观看、比拟,归纳出学问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相互联系,从而逐步抽象概括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并通过已有的学问运用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把握规律。 教学目的:1.使学生把握加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展验算和求未知数x。2.培育学生初步的推断、推理、抽象概括力量。3.培育学生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觉“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一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一规律。教学难点:概括、推理一个加数=和-
24、另一个加数。 教学关键:通过对加、减法算式的观看、比拟总结规律。教具预备:投影仪、投影片、卡片。 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心理进展特点及认知水平,通过预习、算式比拟,引导学生发觉规律。教学中,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采纳比拟对比、发觉教学的方法。 遵循学生的熟悉规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依据学问构造和认知构造,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地观看,并进展比拟;组织学生概括、推理、总结;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整体回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稳固、运用所学学问。从而使学生学得活泼、主动,更好地长学问、长才智,“肯学“、“会学“、“学会“。 (一)复习预备 1.卡片口算(题略)。 2.填空
25、并说出括号里表示什么数,你是怎样算出来的。()+18=35130+()=250这两组根本题的设计,其作用一是加强整数四则根本功的训练;二是为学好新课做铺垫。一开头,就抓住了新旧学问的连接点和新学问的生长点。 (二)探究新知。 (1)投影片出示(1)图,让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式计算。35+25=60(本)引导学生说出加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依据学生的答复分别写出加数、加数、和。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根本关系式:加数+加数=和。 (2)投影片出示(2)、(3)图,让学生依据图意列式计算。教师板书:60-25=35(本)60-35=25(本) (3)引导学生把(2)、(3)题所列出的算式与(1)题所列出的
26、算式对比,通过观看、比拟引导学生思维。 提问:1.(2)、(3)题所列出的算式中的每个数在算式(1)中各是什么数?(谁是已知的?谁是未知的?2.同(1)题相比拟,已知、未知有什么变化?要求的是什么数?3.变化规律是什么? 明确:(2)、(3)题都是求加数。引导学生观看、比拟,经过争论归纳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要求学生依据图意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引导学生观看比拟屏幕上消失的三个算式,让学生进一步对比比拟,反复争论后,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出在加法中求加数的关系式。这在思维要求上表达了由浅入深,由详细到抽象的原则。 (4)运用加法各局部间的关系,验算加法。让学生说出怎样利
27、用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检验加法。(看书30页做一做上三行)。尝试练习,375+89=454强调要用减法验算。(订正时,让学生说思索过程)。 3.学习例2。 (1)练习填空引入,()+8=15引导学生明确:先推断要求的是什么数,用哪个关系式计算。以往算式中的未知数用()表示。现在我们用“x“表示。在练习中,教师抓住加法算式中的(),有机地引导学生改写成x,这样过渡自然。 (2)出例如2:x+15=40提问:在等式x+15=40中,x表示什么数?怎样求未知数x?依据是什么? 书写的格式怎样?强化书写格式。(每算一步,等号要对齐)。 (3)培育验算习惯。把25代入原式中的x,看等式两边是
28、否相等。利用学问的迁移规律,在学问的生长点上下功夫,将求未知数x与填加法算式中的()相结合,新的学问概念纳入原有学问构造之中,得以同化。 (4)练习例2下面的“做一做“。要求说出解题依据,检验。(留意准时订正错误的书写格式)。 (三)稳固练习 (题略),练习过程中准时反应,准时调控,提高练习质量。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大家好,我是xxx 今日很快乐能在这里跟大家共享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买文具。 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学具的预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局部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
29、册教材33页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在学习小数乘法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把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本节课将通过类推迁移,借助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直观模型三种方式,把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推广到小数乘法中去,从而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学生的共性特点,我盼望学生学完本节课能够到达以下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借助面积模型,探究简洁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展简洁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详细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
30、价值观: 培育学生的迁移类推力量,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不行能面面俱到,抓住重难点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简洁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通过创设详细情境引导学生进展学习,所以借助铅笔,橡皮擦,直尺,卷笔刀等文具为学生供应场景,以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借用面积模型帮忙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纳情境教学法,类推迁移法,多媒体帮助进展教学,而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纳小组争论,合作探究。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主
31、导,学生为主体。 本节课我将从复习旧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五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通过几道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元、角、分与小数”以及“小数加法”有关学问的练习,为接下来新学问的讲授做好类推迁移的预备。 其次环节:探究新知 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将创设文具店一角情境,在文具架上摆好标有价格的铅笔、橡皮、直尺、卷笔刀等文具。 教师引导后进生提取数学信息,赐予他们自信,同时教育学生要疼惜文具。继而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数学问题。 接下来将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挑炼出几个问题进展解决。 买4块橡皮擦需要多少钱?此题引导学生列出式子:0.24,那它的结
32、果等于多少呢?由学生小组内绽开争论,并合作探究,找到解决此题结果的方法。 在学生找到解决方法后,由组与组pk,汇报成果。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进展板书: (1)连加:0.2+0.2+0.2+0.2=0.8(元)(依据乘法意义化乘为加,用小数加法的学问解答,为后面讲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供应学问根底) (2)转化法:(把元转化成角,变成整数乘法) 0.2元=2角 24=8(角) 8角=0.8元 也就是说0.24=0.8(元) 【以上两种方法都能算出0.24=0.8,接下来课件出示课本中笑笑的方法,鼓舞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小数的意义来讲解0.24的意义】 【借助面积模型,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33、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是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连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计算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并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 第三环节:稳固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考虑到大班教学的特点,学生程度的差异,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由浅及深,使学生进一步把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尾声,我将抛出“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展课堂小结,培育学生的归纳力量。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温故而知新,让孩子们回家复习,通过适当的练习学以致用。 板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直观
34、艺术表达。以上是我的板书,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表达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复习整理。 以上是我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教师批判指正,感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1.体会数学学问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进展思索,增加发觉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3、运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熟识和把握时间,
35、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对速度,速度单位的熟识和把握 学生已经把握了乘除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力量,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受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肯定关系,这些学问、力量及阅历为学生把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供应了前提条件。 1)助学单先行,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帮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展教学方法设计的动身点与着力点。 2)表达“五主一辅”原则。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
36、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进展,最终到达建模。 师: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买过的东西是怎样交到我们的手里的吗? 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关于物流,教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学生观看视频) 师:正是由于物流中心有着这么多的作用,所以每天那都是车来车往,你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都在赶着往物理中心送货呢。 师:你发觉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依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1: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
37、师:经过观看,咱们发觉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下面咱们就分析和解决问题。 1.探究速度时间与路程 师:同学们,这是助学单的第一个问题,先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昨天是怎么想的?现在请大家在组内沟通你的想法。 师:哪个小组情愿沟通一下你们的想法? 学生小组展现,并且进展互动 师:同学们争论的特别热闹,刚刚大家提到一个特别关键的几个词(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请大家结合实例想一想什么是速度?什么是路程? 同学们紧互动沟通。 总结:这样我们把每分钟、每小时等等这样的时间可以叫做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行驶的米数或千米数就可以叫做(速度) 师:那速度单位应当怎么写呢?哪位同学情愿当小教师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解 师:学
38、会了吗?那教师可要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李教师骑自行车走了9千米,这里的9千米表示的是李教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师:看来表示速度的时候,肯定要表示清晰那个单位时间行驶的速度 课件出示:刘翔的速度是9米/秒,蜗牛的速度是9米/时,两个速度相等 师:哪里错了? 师:我们假如让刘翔和蜗牛竞赛,滴答一声谁出去了?谁还在后面渐渐的爬呀? 2.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熟悉了了速度、时间和路程,想一想教师接下来会提问什么问题? 学生猜想 师:没错,我们开头解决助学单的第三个问题,结合实例说一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现在先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一下。 学生互动沟通 师:同学们经过互动沟通,
39、我们理清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再相互说一说。 师:看大家学的这么仔细,教师嘉奖大家去玩一个闯关嬉戏,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得意的熊大熊二被光头强绑架了,你们情愿参加营救活动吗? 1、第一关:先说说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再填写下表(课本100页的1) 师:这是三种交通工具的形式状况,认真观看,解决第一个你准备用到了什么关系式? 生:由于路程时间=速度,所以用302=15 师:其次个有关摩托车的,你能解决吗?第三个呢? 师:恭喜大家顺当闯过第一关,下面进入其次关 2、其
40、次关:甲地离乙地有240千米,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 (1)604=240米 (2)2404=60千米/时 (3)24060=4小时 师:请问第一个表示什么意思?其次个?第三个?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两道题都没难住大家,接下来我们承受更大的挑战,请看 3、第三关:平均每小时可以做纸花25朵,3小时可以做纸花多少朵? 生:253=75朵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每小时做得朵数时间=一共的朵数 小明打作文,平均每分钟打100个字,5分钟可以打完,他的作文有多少个字? 生:1005=500 (个) 师:你能像上个题一样说说这个题的关系式吗? 生:每分钟打的字数时间
41、=一共打字个数 师:恭喜同学们胜利营救出熊大熊二,教师为你们点赞。 师:认真观看刚刚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然后回忆下刚上课时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发觉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师:教师等等你,认真考虑一下 师:在数学上能用联系的眼光对待问题,这对我们的数学学习特别的重要。 师:这么多不同的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关系式上。盼望你带着发觉的眼睛连续去查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立刻要完毕了,回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课下请把本节课学问整理在思维导图本上,擅长总结的孩子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我说课的课题是确定位置(一)。我将从教材、教学目
42、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预设效果等八个方面进展阐述。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 是小学数学第七册 方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把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详细位置的学问,以及学习了简洁路线等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教材编排表达了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点,结合详细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特别熟识的座位表入手,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帮忙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并学会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在教学中,我还补充了数对创造者笛卡尔的生平介绍,渗透数学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使学
43、生能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 确定位置。 2.力量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培育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展爱国教育和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数对描述物体的详细位置。 教学难点: 在详细的情境中,正确把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法学法: 人们都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让课堂教学高效而又符合学情,教学中我采纳了调查法。课前,我对20名学生进展了抽样前测,从“你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你还能用什么别的更简洁的方法表示你的位置吗?你听说过数对吗?”等几个问题对学生进展调查,精确把握教学起点。情境教学法。课中
44、,我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细心创设的情境中绽开教学。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自主揭开新学问的面纱,体验到了学习胜利的喜悦。 教学过程: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行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 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为此,我从:“问”让学生自己提;“法”让学生自己探;“题”让学生自己解;“情”让学生自己抒等四个方面设计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新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学生兴趣越浓,他的观看越认真,感知、思维、联想等学习活动就越有成效。新课伊始,我播放国庆 60周年焰火晚会片段,学生会对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并制作出来的产生疑问。教师此时提醒课题(板书:确定位置)。这样的导入,更简单吸引学生的留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而且建立了对我们宏大祖国的骄傲感,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探究新知,营造空间 探究新知的环节,可谓是一节课中的重中之重。围绕学习目标,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绽开教学。 1.结合情境,奇妙设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班长的位置。学生会消失不同的表述方法。教师说明,观看时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挨次。(电脑出示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