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doc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333122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鼓舞学生运用猜想、举例、验证等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安排律。 2、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用规律简算,增加用规律验算得意识。 设计理念: 1、表达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课堂上敏捷处理教材,选择适当的教法。 3、提高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效性。 4、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共性化的学习。 课前预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数学挂图:通过看图,把图意说一说。 二、提出问题,解答质疑。 弄清题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小组争论) 生答师板书:济青高速大路全长约多少千米? 怎样解答呢? (1)要求全长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辆车分别行驶

2、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 2 + 90 2 = 220 + 180 = 400 (千米) 还可以先求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全长的路程。 (110+90) 2 = 200 2 = 400(千米) 认真观看,你能发觉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探讨) 生沟通:发觉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1102 + 902 =(110+90) 2 这是个什么规律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小组合作学习) 生自己举例来验证 生答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安排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生板书: (a + b).c = a .c + b .c

3、 通过学习,让学生思索运用乘法安排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争论沟通自己的想法: 可以进展验算。 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用乘法安排律能使计算简便吗? (生小组举例探讨) 三、稳固练习 自主练习: 第一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快速连接,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其次题:先让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组内相互说出师运用的什么定律。 第三题:先观看,再说出对错,然后把错的题重新做出来,集体订 正,并说出错题错在哪里。 板书设计: 乘法安排律 1102 + 902 (110 + 90)2 = 220 + 180 = 2002 = 400(千米) = 400(千米)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分别和这个数相乘,

4、再把乘得的积相加,这个规律就叫做乘法的安排律。 ( a + b).c = a .c + b .c 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2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挨次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把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计算。 2、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挨次的必要性,精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 )根底训练 【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

5、4= 453 = 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估计接待多少人? 1、 观看主题图,依据条件提出问题。 2、 小组沟通。依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 抓住新旧学问的联系,运用学问迁移类推,学会学问。 4、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 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 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忙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精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假如在一道

6、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根据从左往右的挨次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忙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稳固练习 【根底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挨次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推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 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

7、事书98本,今日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 过年了,

8、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置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廉价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3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受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熟悉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看、比拟、归类,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

9、、主动地进展思索、归纳和相互争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究的士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熟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依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展分类。 教学预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着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展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泼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根底。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局部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

10、图 1.导入 2.讨论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将讨论的分类结果展现到黑板上。 学生汇报如何依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熟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推断是什么三角形。 熟悉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依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熟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熟悉等腰三角形 学习各局部名称 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

11、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推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熟悉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应练习,稳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推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全部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

12、角形是特别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嬉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嬉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4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让学生经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 能有意识地依据统计图对数据进展分析,培育学生的分析推理力量。 4、 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依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下列问题并能依据供应的信息做出简洁的推断和猜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预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13、的绘制(节省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23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留意什么? 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留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学生观看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 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依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察并辅导

14、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沟通 展现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争论沟通: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分?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沟通。 全班汇报、沟通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激发情感 小组争论沟通,分析人口逐年变化状况。 三、稳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状况统计图,答复 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假如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当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23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看并回答下列

15、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 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依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觉了什么信息? 五、 回忆总结,展现共性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四年级数学的教案苏教版5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识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展感受,进展学生的数感。 2.经受课题讨论、数学建模的简洁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3.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制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熟悉到很多

16、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育情愿与他人合作,与人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经受课题讨论、数学建模的简洁过程,培育对1亿大小的感性熟悉。 教学难点: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数感。 教学预备: 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猜测1亿有多大 师:我们学过了很多大数,看,这个数是多少?(课件出示:100000000)对,是1亿,1亿大吗?猜测一下1亿有多大?(学生大胆猜测,学生依据不同的学问根底和生活阅历,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展猜测。) (二)引入 师:从同学们的猜测中可以感觉出,大家

17、都觉得1亿是个很大的数,的确是这样的。1亿究竟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根学生运用自己对数的熟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去想象1亿有多大,不同的想象会产生不同的猜测从而使学生对“1亿有多大”布满奇怪心,产生去探究、讨论的兴趣。】 二、活动范例 (一)确定讨论课题 1.师:(拿出一张打印纸)这是一张纸,它很薄,1亿张纸摞在一起呢?猜一猜有多高。 2.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1亿张纸摞在一起究竟有多厚?我们从1亿张纸有多厚讨论起。 (二)确定讨论方案局部推算整体 1.师:要想讨论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展测量?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可以先测量一局部纸的

18、厚度,再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2.师:真是个好方法,用局部推算出整体,那“一局部”应当取多少张纸呢?(10张、100张、1000张) 3.师:有没有想到362张、1510张的?为什么不选择这样的张数?(1亿不是362的整倍数,不好推算) 4.师:再说说我们要怎样讨论?(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算出1亿是100的几倍,就用几乘100张纸的厚度,求出的结果就是1亿张纸的高度。) (三)进展试验:测量、计算 1.师:知道怎么做了吗?那大家就以小组为单位,取100张、5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2.学生分组试验。 学生分成A、B、C三组: A组:测量出100张纸的高度,

19、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B组:测量出5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 C组:测量出1000张纸的高度,然后推算1张亿纸的高度。 教师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忙。 (四)建立1亿表象 1.师:1亿张纸有多高?说说你们的讨论成果。 (1)A组:100张纸大约厚1厘米 100000000100=1000000 1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 (2)B组:500张纸大约厚5厘米 100000000500=202300 5202300=1000000(厘米)=10000米 (3)C组:1000张纸大约厚9厘米 1000000001000=100000 9

20、100000=900000(厘米)=9000米 (4)师:为什么推算出的结果却不同?(测量的张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2.建立1亿表象 师:1亿张纸大约有1万米高,你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 师:世界上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它有多高?(8844米)与1亿张纸的高度比比,有什么感觉?(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师:我们站在1亿张纸上就能爬上珠穆朗玛峰了。 3.小结:我们是怎么讨论1亿张纸有多高的? 【设计意图:学生经受“确定讨论课题、设计讨论方案、试验讨论、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详细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培育学生的数感,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自己设计方案,再次体会 (一)确定主题

21、 1.师:刚刚我们讨论了1亿张纸的高度,你们还想讨论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1亿粒大米有多重?1亿颗黄豆有多重?1亿秒有多长时间) 2.师:每个小组先确定一个讨论课题,设计好讨论方案(先测量多少?怎样推算?),然后开展试验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讨论 (三)汇报 1.1亿粒大米有多重 (1)100粒大米约重2克 100000000100=1000000 21000000=2023000(克)=2023千克=2吨 (2)师:假如一个人一天可以吃500克大米,1亿粒大米够一个人吃多长时间?(一年按365天计算) 2023000500=4000(天) 400036511(年) (3)

22、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假如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全国1天就可节约大约13亿粒大米,这些大米够一个人吃多长时间? 1311=143(年) (4)师:全国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就够一个人吃一辈子还多,你有什么想法? 2.1亿秒有多长时间 (1)100000000601666667(分) 16666676027778(时) 27778241157(日) 11573653(年) (2)师:1秒只是1刺眼的时间,1亿秒却有3年多,再说精确些大约是3年62天的时间,你有什么感想? 师:是呀,1秒钟的时间很短,仅仅是一刺眼的工夫,它往往不被我们所重视,但1秒1秒地累加起来,我们就在这刺眼之间铺张了3年多的时间,这就是“光阴如箭,岁月如梭”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课题讨论、数学建模的过程,体验由局部推算整体的讨论方法。积存数学活动阅历。学生在活动沟通中,从不同的详细情境中感受1亿的大小,进展数感。同时向学生进展节省粮食,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总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1亿有多大? 1亿的确很大,但它再大,也是从1开头,积少成多。节省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省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