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22493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67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黄浦区 2021 届新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和乳糖没有相同的水解产物B甘油和磷脂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 C腺嘌呤和脱氧核糖可形成ATP并用于某些生命活动D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分子并不都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不同糖类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功能可能

2、不同。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 A 代表腺苷,T 代表 3 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 个磷酸基团、2 个高能磷酸键。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主要功能为: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详解】A、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蔗糖和乳糖共同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A 错误;B、甘油的组成元素是C、H、O,B错误;C、ATP中含有核糖

3、,不含脱氧核糖,C错误;D、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本质是核酸),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物体内的四大有机物的化学组成及主要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在生物体内的功能。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B群落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等都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各种群关系和边界范围等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种群密

4、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详解】A、大部分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是估算动物种群密度,A 正确;B、捕食者的存在避免了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占绝对优势,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C、种群的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C错误;D、各种群关系和边界范围等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 正确。故选 C。3“细胞学说”被认为是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B列文虎克在自制

5、的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红细胞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D魏尔肖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1543 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 年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19 世纪德国的施莱登、施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1858 年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 正确;B、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B正

6、确;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C 正确;D、魏尔肖认为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即可正确答题,需要考生了解课本中所列举的一些科学家及其成就。4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位于病毒囊膜表面,是已知最大的病毒表面蛋白。病毒通过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进而进入宿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刺突蛋白在病毒的核糖体中合成B用于消毒的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表面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病毒失活C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后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宿主细胞D只有人细胞膜上才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

7、所以它只感染人类【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 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刺突蛋白是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 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用于消毒的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表面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病毒失活,B正确;C、由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后以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C错误;D、有报道宠物狗和猫也确诊了新型冠状肺炎,说明新型冠状病毒也能感染动物,D

8、错误;故选 B。【点睛】结合病毒的结构特征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蛔虫在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结构是线粒体内膜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即使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也不能判断是死细胞C细胞内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D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 O2量的值将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1、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可以判定细胞死活,前提是那个细胞必须要有细胞壁,比如植物细胞。3、ATP含量少,在体内可以分解,也可以迅速合成,供给生命活动的能量。4、人体

9、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释放 CO2,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详解】A、蛔虫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内,没有线粒体,A 错误;B、质壁分离是植物的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有可能是动物细胞,所以不能判断细胞死活,B 正确;C、能量不能循环,C 错误;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所以细胞释放CO2量/吸收 O2量的值将不变,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实验以及呼吸作用的知识,理解质壁分离的条件,易错点是D 项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

10、为 272 株,白花为 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人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30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 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首先要把F2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212 株”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为红花:白花9:7,9:7是双杂合子自交后代9:3:3:1 的变式,据此推知控制花色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相关基因用A、a 和 B、b

11、表示)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性状表现可知F2植株中的基因型为红色(A_B_)、白色为(aa B_)、(A_bb)和双隐性(aabb),则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 aabb。【详解】据分析可知:A、F2中白花植株不都是纯合体,A 错误;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双显性(A_B_),基因型有4 种,B错误;C、红花与白花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F2中白花植株共有5 种基因型,红花植株有4 种基因型,白花植株比红花植株基因型种类多,D 正确。故选 D。7人体大脑皮层形成味觉离不开口腔细胞味觉受体蛋白与味物质的结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2、()A大脑皮层的W 区受损伤,患者无法形成味觉B味觉的形成需要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C形成味觉与相关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有关D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行性【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口腔细胞味觉受体属于味觉感受器,其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大脑皮层的W 区属于言语区,其受损伤,患者无法写字,A 错误。B.味觉的形成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参与,不需要结构完整的反射弧,B 错误。C.形成味觉与相关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有关,C正确。D.信号分子与味觉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

13、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文需要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反射的含义。8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在石头的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蜥蜴活动的地点距离石头越近,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距离石头的远近是影响该群落的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可以循环利用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远,蜥蜴的食物越充足,但个体数量反而越少,原因在于其失去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增大。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

14、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离石头越近,个体数量增多,原因在于其有了躲避场所,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减小,A 正确;B、通过图中数据可知,石头保护了蜥蜴,蜥蜴捕食蝗虫,蝗虫以植物为食,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B 正确;C、在该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正确;D、牧草地石头的存在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数量较多,两者之间的竞争增强,D 错误。故选 D。9下列生理活动能在人体细胞中发生的是()A H2O 分解产生O2和 NADPH B

15、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和20 种氨基酸C蔗糖在细胞质基质中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D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成维生素D【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其中有8 种(婴儿是9 种,多出来的一种是组氨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详解】A、水光解产生O2和 NADPH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B、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是12 种,B错误;C、蔗糖是植物中的二糖,人体中不含蔗糖,食物中的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和果糖发生在人体的消化道内,C错误;D、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成维生素

16、D,D 正确。故选 D。10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引起的B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幼根C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幼苗可获得多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详解】A、顶端优势是由于顶端

17、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并非是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引起,A 错误;B、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低于幼根,B 错误;C、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的方向无关,重力和单侧光照都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正确;D、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番茄幼苗可获得多倍体,D 错误。故选 C。11某科研小组对水稻进行转基因,将雄配子致死基因A、紫色素生成基因P导入细胞,发现两个基因插入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基因P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紫色,对该转基因个体分析错误的是()A该个体产生含有A、P基因的雌配子比例约为1:1 B若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出现基因A 与 P,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

18、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形成配子时,基因A 与 P 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该转基因个体自交一代种子全为紫色,含有致死基因的个体占1/2【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基因A 和 P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详解】A、A、P 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雄配子致死基因A 不能使雌配子致死,故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P=1:1,A 正确;B、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若同时出现基因A 与 P,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C、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形成配子时,基因A 与 P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

19、后期,C错误;D、该转基因个体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P=1:1,产生的雄配子只有P,因此自交后代中子一代全为紫色,含有致死基因的个体占1/2,D 正确。故选 C。12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是该病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可能与Ca2+进入突触小体有关B谷氨酸的释放会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C突触后膜上NMDA 的作用是运输Na+D运动神经细胞可能因细胞内液渗透压过度升高而受损【答案】C【解析】【分析】

20、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使Ca2+进入突触小体,在Ca2+的作用下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谷氨酸外排到突触间隙,此过程为胞吐。被释放的谷氨酸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NMDA结合,Na+通道开放,使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详解】A、Ca2+进入突触小体,可促进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释放谷氨酸,A 正确;B、突触前膜胞吐释放谷氨酸,会导致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增大,B 正确;C、谷氨酸与NMDA 结合后,促进Na+内流,可见NMDA 的作用是识别谷氨酸、运输Na+,C 错误;D、突出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使Na+过度内流,而Na+过度内流,会使神经细胞的

21、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最终使神经细胞因吸水过多而导致水肿破裂,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察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3如图表示某家族患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 b)的系谱图。现已查明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 染色体B就乙病而言,若3和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5的基因型是BbXAXa或者 BBXAXaD 9可能只产生基因型为BXa、BY的两种配子【答案】D【解析】

22、【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3号和 4号正常,后代女儿8号患乙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号和 6号正常,9号患甲病,说明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由于6不携带致病基因,儿子患病,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A 错误;B、就乙病而言,由于8号的基因型为bb,所以 3和4的基因型均为Bb,若 3和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B错误;C、2 号基因型为bb,9号基因型为XaY,所以 5的基因型是BbXAXa,C 错误;D、5的基因型是BbXAXa,6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BBXAY,所以 9

23、的基因型为BBXaY或 BbXaY,当基因型为BBXaY时,只产生基因型为BXa、BY的两种配子,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致病基因位置判断,伴 X 性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中的信息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解此类题目的思路是,一判显隐性,二判基因位置,三写出相关基因型,四进行概率计算。14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酶的参与B某种环状八肽分子含有7 个肽键C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D蛋白质高温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A【解析

24、】【分析】1.蛋白质或多肽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2.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详解】A、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蛋白酶也是一种蛋白质,A 正确;B、某种环状八肽分子含有8 个肽键,B错误;C、细胞质中tRNA 负责转运氨基酸,tRNA 不是蛋白质,C错误;D、变性蛋白质中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发生紫色反应,D 错

25、误。故选 A。15禽流感病毒中H5亚型能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科研人员拟在新型流感疫苗研发中对人流感病毒H3亚型和禽流感病毒H5亚型进行共预防。取两种病毒的RNA 逆转录分别获得H5基因和 H3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这两种基因的重组DNA,分三次每次间隔10 天对小鼠进行肌肉注射,测得其体内针对H5蛋白和 H3蛋白的抗体浓度迅速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肌肉注射后,细胞通过胞吞吸收重组DNA BH5基因和 H3基因均能在实验小鼠体内表达C新型流感疫苗使小鼠同时产生了两种抗体,说明该实验小鼠没有发生非特异性免疫D使用上述两种病毒分别刺激离体的实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后效应T 细胞数量快速增

26、加,说明新型流感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了细胞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 细

27、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重组 DNA 是大分子,肌肉注射后,存在于组织液中,细胞通过胞吞吸收大分子,A 正确;B、因体内针对H5蛋白和 H3蛋白的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说明是 H5基因和 H3基因在实验组小鼠细胞内均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的结果,B 正确;C、注射疫苗后,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有发生,C错误;D、使用病毒刺激分离的实验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效应T 细胞增加明显,说明此前疫苗已引发细胞免疫产生记忆 T 细胞,D 正确。故选 C。16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菠菜绿叶中色素的原理:不同色素在

28、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利用鸡血细胞提取DNA 时,需用0.14mol/L 的 NaCl溶液将 DNA 溶解C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可观察低温诱导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根据 C0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D【解析】【分析】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

29、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详解】A、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是分离菠菜绿叶中色素的原理,A 错误;B、DNA 在 0.14mol/L 的 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低,B 错误;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成熟植物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低温诱导不能使之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D、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比无氧呼吸快,且量比无氧呼吸多,因此根据C0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 正确。故选 D。17发热是生物

30、体受到病原体感染、产生损伤或炎症后的复杂生理应激反应,在发热过程中,机体温度上升 14与生物体对感染的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下列关于发热能增强免疫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热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机体的代谢速率B发热能通过血管舒张促进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运输C发热可提高浆细胞识别病原体并通过抗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D在一定条件下人体可维持一段时间的发热,以保留清除感染的有效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1、在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2、题干信息“在发热过程中,机体温度上升14 与生物体对感染的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详解】A、根据

31、题干信息可知,发热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使机体的代谢速率加快,A 正确;B、发热后血管舒张,血管中免疫细胞随着血液的流动加快,可促进其向炎症部位运输,B 正确;C、浆细胞没有识别病原体的能力,C错误;D、因为在发热过程中,机体温度上升14可提高对生物体对感染的清除和生存率,因此在身体许可的范围内可维持发热一段时间,保留清除感染的有效机制,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机体温度上升14 与生物体对感染的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结合免疫的知识进行解答。18细胞膜上参与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有两种: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离子通道受到适当的刺激,通道会打开

32、,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缺氧会抑制植物根尖细胞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O3-B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离子泵运输离子的方式相同C温度能够影响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离子泵吸收Ca2+D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时,通过离子通道使Na+内流【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说明通过离子泵的跨膜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剌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说明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方式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根尖细胞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O3-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因此缺氧会抑制植物根尖

33、细胞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O3-,A 错误;B、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离子泵运输离子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B 正确;C、温度能够影响分子的运动,从而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进行跨膜运输,所以温度能够影响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离子泵吸收Ca2+,C正确;D、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时,Na+通过离子通道的协助扩散进行内流,D 正确。故选 A。19仙人掌生长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性特征。如图表示仙人掌在24 小时内,光合作用和气孔导度(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程度)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B白天蒸腾作用强,散失的水分多于夜间C白天可以进行光反应,但几乎不

34、能从外界吸收CO2D夜间同化二氧化碳,所以暗反应只在夜间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A 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白

35、天气孔导度小,说明其蒸腾作用不强,B错误;C、白天光照强,可以进行光反应,但是气孔导度小,几乎不能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C正确;D、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其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因此暗反应也在白天进行,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20“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其内涵是: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点的是()A功能越复杂的

36、生物膜,其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点C人的卵细胞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也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线粒体,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主要有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酶等,三种蛋白质都具有专一性,因此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A 正确;B、内质网内

37、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点,B正确;C、人卵细胞的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C错误;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线粒体,可产生大量能量用于细胞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D 正确。故选 C。【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功能,熟悉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及作用,并能结合选项分析作答。2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答案】B【解

38、析】【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详解】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根尖分

39、生区的装片,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A 正确;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观察不到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在有丝分裂前期逐渐消失,B 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据以上特点,可以在图像中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C正确;碱性染料易于与染色体结合,而不易与其他结构成分结合,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原理,以及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再根据题意作答。22下

40、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 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多的场所B结构 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或颗粒不能通过C结构 具有双层膜结构,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D结构 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其膜结构能与结构 直接发生交换【答案】C【解析】【详解】是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不在线粒体分解,A 错误;结构 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 错误;结构 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正确;结构 是高尔基体,其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

41、组成,但是其膜结构不能与结构(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D 错误。【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干信息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23下列关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D该实验证明了DNA 只存在于细胞核中,RNA 只存在于细胞质中【答案】B【解析】【分析】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42、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详解】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要现用现配,混合使用,A 错误;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B 正确;C、该实验用口腔

43、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使叶肉细胞呈现绿色,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有干扰,C错误;D、该实验证明了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D 错误。故选 B。24如图所示为草原上生活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则其种间关系为A寄生B竞争C捕食D互利共生【答案】C【解析】【分析】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其中竞争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详解】据图分析,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生物表现出非同步性变化,因此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其中先增加先减少者为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为捕食者

44、。故选 C。25半乳糖凝集素3(Gal3)是某种吞噬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可与胰岛素竞争结合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研究发现,某些患糖尿病的实验小鼠血浆中Gal3 水平过高。据此推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吞噬细胞分泌Gal3 时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 BGal3 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C该实验小鼠胰岛B 细胞不能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D抑制 Gal3 基因表达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Gal3 的本质是糖蛋白,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 错误;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Gal3 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胰岛素

45、不能与受体结合,则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B 错误;C、该实验小鼠胰岛B 细胞可以正常合成分泌胰岛素,只是不能正常的与受体结合,从而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C错误;D、抑制 Gal3 基因表达,则不能Gal3 合成与分泌,胰岛素可以与受体正常结合,从而能缓解该实验小鼠的糖尿病症状,D 正确。故选 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 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2007-2020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如图所示。201 年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 24090 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 3

46、%。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 2015 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人口)的特征中 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201 年我国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090 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3%。你认为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还会继续升高吗?_。(3)据图分析,201 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为_型,由此可预测_。(4)若我国某地区人口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为什么?_。(5)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人口的数量特征而言,会直接改变我国人口的_。【答案】种群密度会增长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呈增长趋势不一定,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

47、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受人口政策、医疗水平、自然灾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此外,人口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出生率和年龄组成【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前者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后者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详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我国老年人比例还会继续升高,预计 2050 年后,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4.3 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3)虽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目前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仍为增长型,由此可预测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呈增长趋势。(4)我国某地区人口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但

48、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受人口政策、医疗水平、自然灾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此外,人口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5)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直接改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年龄组成。【点睛】计划生育和全面放开二孩都是为了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制定的政策。27某种病毒是一种具包膜的正链RNA(+RNA)病毒,人体在感染病毒后可引发“细胞因子风暴”(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进而伤害正常的宿主细胞,从而造成免疫攻击行为。正链RNA(+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 功能。日前,科研工作者研

49、发的有效药物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止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也有人提出用病毒基因片段来研制“RNA 疫苗”。请据此回答:(1)“细胞因子风暴”引发的免疫功能异常称为_。(2)RNA 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主要原因是_。(3)根据题意,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概括为: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4)科研工作者研发出的有效药物主要是阻止病毒侵染宿主细胞过程,根据侵染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药物的研发,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治疗机理可能是:_。(5)“RNA 疫苗”在人体内表达出的蛋白质是_(填“抗体”或“抗原”),请简要说明理由:_。【答案】自身免疫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单链 RNA 不稳定,易变异,

50、因此有许多变异类型+RNA 蛋白质、+RNA-RNA +RNA 药物阻止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药物阻止了病毒核酸的复制过程;药物阻止了病毒的装配过程;药物阻止了病毒颗粒的释放过程抗原RNA 疫苗上的基因来自于病毒基因片段,对人体来说是外源基因,其合成的蛋白质是外源蛋白质,因此属于抗原【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RNA),且该正链RNA(+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 功能,说明该正链R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详解】(1)“细胞因子风暴”会引起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免疫系统的无差别攻击会使得正常细胞大量受损,这属于免疫异常中的自身免疫病。(2)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