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3)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3)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黄浦区 2021 届新高考生物考前模拟卷(3)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E1、E2代表两种能量形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和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B生态系统中同一层营养级生物组成生物群落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之间循环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能量金字塔:、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就是次级消费者。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
2、分解者,该能量金字塔食物链可有多条,因为每个营养级生物不只一种,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详解】A、图中 代表生产者,代表消费者,而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A 错误;B、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叫做群落,即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组成生物群落,B错误;C、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所以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正确;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
3、环境之间循环,而在、之间(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不能循环利用,D 错误。故选 C。【点睛】分析能量金字塔知,、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E1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E2代表热能。2动物细胞内高尔基体与某些物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下列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一定有葡萄糖受体B若为消化酶,则该物质将会在细胞外液中发挥作用C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质中的抗体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一定会出现核膜与核仁的周期性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文可知,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对来自
4、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运输,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以此相关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若为胰岛素,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方式是主动运输,则该细胞表面一定有葡萄糖受体,A 正确。B.若为消化酶,则该物质将会在消化道(外界环境)中发挥作用,B 错误。C.若为抗体,则该细胞分泌的抗体在内环境中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D.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文需识记由动物细胞内高尔基体分泌的各种物质,它们的分布场所及功能。3如图 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甲乙丙丁表示代谢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乳酸发酵时,阶
5、段可表示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B乙醇发酵时,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乙醛、CO2、乙醇C 阶段能产生 H,阶段不能产生ATP D 阶段为糖酵解,阶段为柠檬酸循环【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呼吸是否有氧气参与,我们把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一样,为糖酵解(C6H1206+2NAD+2ADP+2Pi 2 丙酮酸+2NADH+2H+2ATP)。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乙醇或乳酸。乙醇发酵中乙醇的来源和乳酸
6、发酵一样,来自丙酮酸。乙醇发酵的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为2 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详解】A、乳酸发酵时,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还原为乳酸,A 错误;B、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表示厌氧呼吸第一阶段,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甲、乙、丙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ATP,甲、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CH3CH2OH 及 CO2,因此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ATP、CH3CH2OH 及 CO2,B错误;C、阶段为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能产生H,阶段为 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不能产生
7、ATP,C正确;D、柠檬酸循环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乙醇发酵没有柠檬酸循环,阶段为丙酮酸的还原,D 错误。故选 C。4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位于病毒囊膜表面,是已知最大的病毒表面蛋白。病毒通过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进而进入宿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刺突蛋白在病毒的核糖体中合成B用于消毒的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表面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病毒失活C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后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宿主细胞D只有人细胞膜上才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所以它只感染人类【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 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
8、的非细胞型生物。【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刺突蛋白是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A 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用于消毒的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表面蛋白脱水变性,从而使病毒失活,B正确;C、由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病毒通过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后以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C错误;D、有报道宠物狗和猫也确诊了新型冠状肺炎,说明新型冠状病毒也能感染动物,D 错误;故选 B。【点睛】结合病毒的结构特征分析题意是解题的关键。5玉米非糯性基因(B)对糯性基因(b)是显性,如图为玉米培育的示意图。染色体缺
9、失片段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雌配子可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个体B甲与正常糯性玉米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不同CF1非糯性玉米中,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D在 F2非糯性玉米的叶肉细胞中,异常染色体的数目最多为2 条【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非糯性基因(B)对糯性基因(b)是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详解】A、甲用 X射线处理,发生染色体缺失片段,所以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10、个体,A 正确;B、由于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雌配子可育,所以甲与正常糯性玉米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不同,B 正确;C、甲(Bb)与乙(Bb),F1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BB、Bb 和 Bb,所以含有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占2/3,C正确;D、由于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因此体细胞中只有一条缺失染色体,且叶肉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异常染色体的数目最多为1 条,D 错误。故选 D。6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 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
11、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芽鞘b 侧的 IAA 含量与 b侧的相等B胚芽鞘b 侧与胚芽鞘c 侧的 IAA 含量不同C胚芽鞘b则细胞能运输IAA 而 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 a中获得的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琼脂块a 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故琼脂块d 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 a 中含生长素,胚芽鞘向放置琼脂块a 的对侧弯曲生长,a 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d;琼脂块 a中不含生长素,琼脂块 a 中含生长素
12、,故胚芽鞘b 侧的 IAA 含量比 b 侧的少,生长较慢,A 错误;琼脂块a 中不含生长素,胚芽鞘b 侧与胚芽鞘c 侧的 IAA含量相同,B错误;胚芽鞘b侧细胞和c侧细胞都能运输IAA,C 错误;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部分用于胚芽鞘的生长,部分运输到琼脂块 d 因此琼脂块d 从 a 中获得 IAA 量小于 a 的输出量,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形的分析,特别是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是对选项分析的首要条件。7利用人胰岛B 细胞构建cDNA 文库,然后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从中筛选目的基因,筛选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cDNA文库的构建需要用到逆转录酶B图中的菌落是通过稀释涂布法
13、获得的C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D从该文库中可筛选到胰高血糖素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其中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 文库。2、以 mRNA 为模板,经逆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 信息的 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 文库。【详解】A、cDNA是以 mRNA 为模板,经逆转录酶催化形成的,故cDNA 文库的构建需要用到逆转录酶,A 正确;
14、B、由图中菌落分布特点可知,图中的菌落是通过稀释涂布法获得的,B正确;C、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胰岛 B 细胞内的胰高血糖素基因不表达,所以从胰岛B 细胞内提取不到胰高血糖素基因的mRNA,无法逆转录形成胰高血糖素基因的cDNA,故不能从利用人胰岛B 细胞构建的cDNA 文库中筛选到胰高血糖素基因,D 错误。故选 D。8下列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患者表现出相应症状与环境无关B理论上单基因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一定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D通过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可推测该病致病基因的
15、显隐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环境因素的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详解】A、表现型=基因型+环境,遗传病患者表现出相应症状可能与环境有关,A 错误;B、理论上伴X 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其它单基因遗传病一般不相等,B错误;C、多基因遗传病受多个
16、基因和环境影响,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C正确;D、通过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不能推测致病基因的显隐性,D 错误。故选 C。9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B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C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D真核细胞的rRNA 主要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
17、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详解】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A 错误;B、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B错误;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C错误;D、真核细胞的rRNA 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而核仁与核糖体RNA形成有关,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核糖体的功能、免疫细胞和生长素的合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
18、能,了解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理解生长素的合成,难度不大。10细胞内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下列有关细胞内囊泡的叙述,正确的是()A囊泡运输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运输过程不需要ATP供能B囊泡实现物质的定向运输可能依赖于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C细胞内的RNA、蛋白质、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都是通过囊泡进行运输的D细胞内的细胞器都能通过囊泡实现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内囊泡的来源、组成及功能等相关知识。囊泡主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出芽及细胞膜内吞等途径形成,其中包裹着运输的蛋白质及其他物质,该过程的实现
19、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都需要消耗线粒体等提供的能量。【详解】A、囊泡的运输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且需要消耗ATP,A 错误;B、囊泡实现物质的定向运输可能依赖于蛋白质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B正确;C、细胞核内产生的RNA 通过核孔直接进入细胞质,不需要借助囊泡,C错误;D、囊泡主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出芽及细胞膜内吞等途径形成,并非所有细胞器都能通过囊泡实现生物膜的相互转化,D 错误;故选 B。11如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910-1925 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B1925-1940 年间,鹿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鹿种群数量过多,导
20、致种内斗争C1925 年时,鹿种群内种内斗争最激烈D 1930 年时,大约有12000 只鹿在此环境下生存而不会因饥饿致死【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形:在19051925 年期间,环境的容纳量是25000;在 1925 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所以在19251930 期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所以在 1930 1940 年期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000。【详解】A、1910-1925 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A 正确;B、1925-1940 年间鹿种群环境容纳量下降,种内斗争是内源性因素,鹿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
21、原因是:在1925 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所以在 19251930 期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B 错误;C、1925 年时鹿种群数量最大,所以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D、在 1905-1925 年间,环境的容纳量大约是25000 只;在 1925 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鹿群的食物减少,所以在1925-1930 年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由图可知1930 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000 只,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12人的 X 染色体
22、和Y染色体的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片段上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 片段的存在,决定了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联会行为C由 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 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区段是 X染色体的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区段是 X和 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
23、病率与性别有关,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如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区段是 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2 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详解】A、片段是 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 正确;B、已知 片段是 X 和 Y染色体的同源区,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联会,所以X、Y染色体的
24、减数分裂时有联会行为,B 正确;C、片段是 Y染色体(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D、由于 X、Y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但携带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所以人类基因组要测定24 条染色体(22 条常染色体和X、Y的 DNA 序列,)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13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餐后胰岛A 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C
25、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答案】A【解析】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A 错误;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C正确;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 正确。14科学家发现,当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细胞上的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囊泡上的突触结合蛋白是游离Ca2+的受体,Ca2+和突触结合蛋白结合后,使囊泡融合蛋白与突触前膜上某种物质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这样
26、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过程主要由 提供能量B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囊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位置C 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会使 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
27、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乙酰胆碱和受体的结合不需要能量,A 错误;B、神经元内的基因和其他细胞的基因相同,所以决定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位置的基因并不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B错误;C、是突触前膜,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促进递质的释放,并在此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C正确;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Ca2+不能内流,使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阻碍了兴奋的传递,不能使突触后膜 的电位发生变化,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结合题干中“Ca2+”的作用进行解答。15图表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多肽链合成的
28、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 中的 RNA 聚合酶能使DNA 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过程 中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过程 和 D过程 最终合成的两条异常多肽链结构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多肽链合成的过程,其中过程 表示致病基因的转录,成形的产物是mRNA;过程 表示翻译,形成的是异常多肽链,图示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从右向左移动的。【详解】A、过程 中的 RNA 聚合酶与DNA 上的启动子结合,因此其能使DNA 空间结构发生改变,A 正确;B、过程 表示转录,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正确;C、过程 表示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中,不在细胞核,C错误;
29、D、过程 最终合成的两条异常多肽链是以同一个mRNA 为模板的,因此结构相同,D 正确。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弄清楚两个过程的模板、原料、产物、场所等基本条件,明确两条多肽链的结构是相同的,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16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物的是()A家庭污水B微生物病原体C水土流失的冲积物D河泥中的细菌【答案】D【解析】【分析】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大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质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其中每一种都会带来不同的污染,使越来越多的江、河、湖、
30、海变质,使饮用水的质量越来越差。单化肥一项就常常造成水体富养化,使很多湖泊变成了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详解】由分析可知: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水土流失的冲积物属于水体污染物,而河泥中的细菌不属于水体污染物。故A、B、C正确,D 错误。.故选 D。17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RNA 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 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tRNA 的环状结构上D mRNA 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图示为翻译过程,图中结构含有mRNA、tRNA 和 rRNA,A 正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甲硫
31、氨酸位于第一位,故甲硫氨酸不在图中a 位置,B 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 上,是 mRNA 上三个相邻的碱基,C 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 上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肽键的氨基酸的种类,D错误。18基因型为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型配子。等位基因、位于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2 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2 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 BC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
32、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详解】如果性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未分离,会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和一个含有两个性染色体的次级性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会产生两个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和两个有两条性染色体的配子;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单体没分开,也可以产生没有性染色体的配子,故 正确 错误;2 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正常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单体没分开,产生型配子。故 正确 错误;答案选A。19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HIV识别辅助性T细胞体现了细胞间有细胞通讯的作用B单抗可用来研究相
33、应抗原蛋白的细胞学分布及功能C同一个体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DNA 不同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弱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答案】B【解析】【分析】当病原体侵入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将它们消化。病原体(如细菌)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 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 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这些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 复合体,一旦与人体中已经存在的淋巴细胞上的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详解】A、HIV是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不能体现细胞
34、间有细胞通讯的作用,A 错误;B、单抗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故可用来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细胞学分布及功能,B 正确;C、同一个体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内的核DNA 是相同的,C错误;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D 错误。故选 B。20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 配对,又可以与碱基C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B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C很多位点发生CG
35、 到 TA 的替换后,DNA 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2 代,才能实现DNA 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 到 CG 的替换【答案】D【解析】【分析】半保留复制:DNA 在复制时,以亲代 DNA 的每一条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 DNA 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 链,这种现象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表现的特征是边解旋变复制。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 DNA 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详解】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
36、突变,A 正确;B、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干扰了正常的碱基配对,B 正确;C、很多位点发生CG 到 TA 的替换后,因为 CG 之间有 3 个氢键,而 TA 之间有 2 个氢键,因此 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C正确;D、若原来DNA 中的碱基对是TA,由于碱基配对错误,经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了(5-Bu)与碱基A 的配对,进行第2 次复制后,出现(5-Bu)与碱基C的配对,第3 此复制后才能出现CG,因此,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 代,才能实现DNA 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 到 CG 的替换,D 错误。故选 D。2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若RR个体的百分率
37、增加,则R 的基因频率一定增加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若 RR个体的百分率增加,则R 基因频率不一定增加,如RR个体只增加一点点,可是Rr 个体大幅减少,rr 个体大
38、幅增加的话,R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减少,r 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增加,A 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 正确;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中的所有基因,D 错误。故选 B。22科学家在某二倍体的鱼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干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科学家提出了下图中A、B、C三种可能的发生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三种可能途径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均只含有父方的遗传物质B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精子”是减
39、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形成的C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可能完全相同D甲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答案】D【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指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通常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发育成新个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详解】A、甲、乙、丙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母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父方,A 错误;B、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精子”可能是
40、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形成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B 错误;C、若 C 途径的精子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的话,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错误;D、无核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只含1 个染色体组,经过有丝分裂得到甲,甲含两个染色体组,因此甲细胞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D 正确。故选 D。23科学家以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超低温处理后,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再生培养。选取培养28 周的 22 棵植株进行检测并获得病毒保存率,
41、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病毒感染类型茎尖大小/(mm)病毒保存率/(%)PLRV 25 2(2/22)25 35(7/22)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检测阳性样本量/检测总样本量。A超低温处理后再生培养时培养基中应加人有机碳源和激素等B茎尖脱分化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包裹人工种皮可获得人工种子C该技术能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从而培育出新品种D 25mm 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25mm 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过程【详解】A、超低温处理后再生培养所用的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其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有机碳源和植物激
42、素,A正确;B、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裹得到的种子,B 错误;C、该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C错误;D、根据图表数据可知,25mm 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25mm 的茎尖,D 错误。故选 A。24海拉细胞不同于正常体细胞,它能够无数代分裂下去,下列属于其根本原因的是()A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C容易在组织间转移D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答案】B【解析】【分析】可是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有的细胞会变得不受控制而无限增殖,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有一种人工培养的细胞叫做海拉细胞,是从一个
43、非洲女子海拉的子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存活至今,但是这种细胞的染色体已经不正常了,已经不是原来的细胞了。【详解】A、海拉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这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A 错误;B、遗传物质已发生改变导致海拉细胞成为无限增殖细胞,故遗传物质改变是其无限增殖的根本原因,B正确;C、由于海拉细胞的细胞膜上的黏连蛋白减少所以容易在组织间转移,但不是无限增殖的原因,C 错误;D、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是癌细胞容易转移的原因,不是其无限增殖的原因,D 错误。故选 B。25科研人员将铁皮石斛的带芽茎段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原球茎,并探究6-BA与 2,4-D 诱导原
44、球茎增殖的最适浓度组合,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脱分化的培养基中,要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纤维素酶等物质来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B实验结果表明2,4-D 对原球茎增殖作用具有两重性C此实验为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D实验结果无法证明6-BA 和 2,4-D 协同使用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6-BA 与 2,4-D 诱导原球茎增殖的最适浓度组合,看清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根据图中信息进行解答。【详解】纤维素酶能够催化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的水解,所以在脱分化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纤维素酶来诱导愈伤组织的组成,A 错误;与对照组相比,几个浓度
45、对原球茎增殖的作用都是促进,没有体现两重性,B错误;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预实验,可以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预实验并不能减少实验误差,C错误;实验并没有设计单独使用6-BA 和 2,4-D 的组,因此无法证明二者协同使用的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血糖平衡的调节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人体血糖调节失衡会引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等。如图1 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和上述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图 2 是两种糖尿病(I 型和 型)的发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请据图回
46、答下列问题:(l)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在_g/L 的范围内。图1 中血糖浓度第二次升高的原因主要是 _。(2)现有一只糖尿病小鼠(与人的患病机理一致),设计实验判断该糖尿病小鼠属于I 还是 型(实验过程中不喂食物,不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尿糖或糖尿病),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备选材料: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注射器、饲喂器、显微镜、血糖仪)所选材料(从上述备选材料中选择)_。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_。【答案】2822 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胰岛素、注射器、血糖仪给实验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检测小鼠注射前后的血糖变化,若小鼠血糖水平下降则为型;若小鼠血糖水平基本不变即为 型【解析】【分
47、析】据图 2 分析,血糖浓度升高时,A 激素含量升高,表示胰岛素;B 激素含量下降,表示胰高血糖素。据图 2 分析,表示胰岛素载体,表示胰岛素;胰岛B 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异常,而导致I 型糖尿病;型糖尿病是由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所以在临床中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详解】(2)健康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在2.8-2.2g L-2的范围内。图2 中血糖浓度含量第二次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起作用,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2)据上分析可知,要判断该糖尿病小鼠属于I 还是 型,只需给实验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检测小鼠注射前后的血糖变化即可,故须选择的材料有胰岛素、注射
48、器、血糖仪。I型糖尿病小鼠缺乏胰岛素,但胰岛素受体正常,故注射适量胰岛素,小鼠血糖水平会下降;型糖尿病是由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不足,注射胰岛素小鼠血糖水平基本不变。【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血糖浓度变化影响激素的分泌,分析两种糖尿病的成因,属于中档题。27小麦旗叶是小麦植株中最顶端的一片叶子,旗叶的寿命虽然只有40 天左右,但对小麦籽粒的形成非常重要,小麦籽粒成熟过程中积累的糖类约50%来自旗叶。(1)研究人员对小麦旗叶发育过程中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行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注:“”表示未测数据)。发育时期叶面积(最大面积
49、的1%)总叶绿素含量(mg/g fw)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molCO2/m2 s)A 新叶展开前20-2.7 B 新叶展开中86 1.2 5.6 1.8 C 新叶已成熟100 12.7 100 5.9 B 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吸收_和_影响光合作用过程。(2)去掉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旗叶中有机物含量增加,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速率会_(上升/下降),推测其原因是由于去掉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后,旗叶光合产物的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3)小麦旗叶因叶面积大、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叶绿体中基粒数量多,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研人员认为,在小麦的灌浆过程中,小麦
50、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请补充完成以下科研实验设计思路并加以验证。在小麦的灌浆期,将旗叶和其它叶片分别包在密闭的透明袋中,分别通入充足的_和_并始终保持25及给予合适的光照的条件。将小麦培养至籽粒成熟时期收获籽粒。检测、测定籽粒胚乳中含14C的淀粉及所有淀粉的含量并计算比例。预测结果:如果_,则证明科研人员的认识是正确的。【答案】光能CO2下降输出量14CO2CO2含14C的淀粉所占比例大【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据此围绕表中信息和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叶绿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大气中的CO2是通过气孔进入